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腹膜透析病人常因换液体不当或操作过程中污染造成腹膜感染、出口感染等并发症[1].更换腹透液时,需将连腹膜透析导管的延伸短管从衣服中移出,移去"Y"形主干接头上的防护罩,打开延伸短管上接头上的碘伏帽,将"Y"形管主干与延伸短管连接[2].这一过程是换液操作中最初和最关键的一步.临床上常见的问题是:在整个换液程序中,延伸短管接头和"Y"形主干尾端相结合的这部分会暴露在空气中,这就增加了管路中无菌部分的污染几率.我院腹膜透析中心巧用腹膜透析液外包装袋,减少无菌管路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降低了污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简称腹透,PD)具有操作简便、节省资源、费用相对价廉、可居家治疗等优点,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脏病( ESRD)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越来越多的患者将腹膜透析作为首选治疗方式[1]。与常规腹膜透析相比,针对腹膜转运特性为高转运、晨起负超现象严重、早上行胃肠镜检查等患者,夜间干腹透析方法具有一定优势[2]。夜间干腹是腹膜透析治疗方式之一,干腹的方法就是在夜间最后一次腹膜透析液灌入体内时,不将外接短管与腹透液管路连接端口分离,让腹膜透析液在患者腹腔停留4h左右再引流出来,保持患者夜间腹腔处于无腹透液的状态。由于连接的腹膜透析液成了患者的一个“牵绊”,容易造成外接短管人为牵拉,损伤短管出口处皮肤,引起出口处感染,诱发腹膜炎[3],并且由于持续连接腹透液4h,造成患者活动不便,不能达到轻松腹透的目的。为了实现双赢的目的,本院腹膜透析中心在干腹时巧用碘液微型盖使患者即“轻松又经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持续性不卧床式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腹膜透析管路分体内部分和体外部分,体外部分是通过腹部皮下10 cm的皮下隧道,有20 cm 留在体外,由腹膜透析导管体外部分(约长20 cm )、钛接头及短管(约长20 cm )组成,称腹膜透析短管,是患者进行腹透换液操作治疗的通路,连接短管末端污染是引起腹膜炎的重要原因。腹膜相关性感染是腹透技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由于操作不当、无菌观念不强,腹膜透析短管污染引起的感染也是引起腹膜相关性感染的原因之一,故连接短管的妥善保管十分重要。以往的腹膜透析袋不能按病人腰部大小随意调整,给护理操作和患者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方便腹透导管的放置及患者操作,我科自行改良设计了腹膜透析腰袋,经50例患者的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治疗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衰竭时,腹膜透析是有效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医疗成本低,便于普及应用特点,对于提高我国尿毒症患者救治率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一般常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每天交换透析液3~5次,如果患者在操作过程中污染了透析相关物品,就极易引起腹膜炎。因此,必须要减少患者在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接触污染。现有技术中,一方面,双连袋Y形管与外接短管连接处不能完全连接,外露部分与外界接触,易引起感染;另一方面,患者在用纱布包裹连接处时,重复使用未经消毒的纱布也极易引起感染;而且双连袋Y形管在去掉碘伏帽后,残余碘液容易外流污染用物。本研究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双连袋Y形管保护套,能够对Y形管与外接短管连接处的外露部分进行消毒,并且使外露部分不与外界直接接触,避免感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导致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非常规更换腹透外接短管的原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44例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非常规换管的原因,比较发生非常规换管与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腹膜透析操作者、随访情况、医疗付费方式等的关系。结果 544例患者中是否发生非常规换管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0.05),其中发生非常规换管144例,其原因主要为短管头污染(63.89%,92/144);透析龄6个月内者发生率最高占43.75%(63/144);不同透析龄间的非常规换管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568、P=0.271)。结论发生非常规换管的原因主要为短管头污染,其次为腹透管破损和短管脱落,是否发生非常规换管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有关。对腹透患者要进行全程监管,置管后不仅要对患者及操作者进行系统、规范的理论操作培训考核,还应定期进行理论操作再培训,尤其应加强腹透置管出院前老年患者的自身操作培训,重视管路的连接和保护,以减少非常规换管的发生。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1],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推荐腹透患者更换外接短管宜6个月一次[2],以减少细菌的侵入。以往更换腹透短管一般采用双手或者血管钳分离、连接腹透短管和钛接头。此类方法缺点是手法分离腹透短管与钛接头时费力,连接时牢固性欠佳;使用血管钳仍较费力并且磨损钛接头。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于2015年10月使用双头开口扳手应用于更换腹透短管,经研究探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腹膜透析是治疗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衰竭的有效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医疗成本低、便于普及应用的特点。腹膜透析外接短管需要3~6个月更换一次,针对腹膜透析患者的外接透析管的消毒和清洁,必须在无菌环境下操作,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腹膜炎的发生,因此,在临床操作中,无菌操作空间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没有较好的无菌操作箱来满足腹膜透析临床操作使用,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腹膜透析更换外接短管无菌操作箱,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设计解决现有技术中腹膜透析外接管消毒时不能较好地保证无菌操作环境的问题,保证了无菌操作的无菌环境,同时便于腹膜透析外接管的清洁消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腹膜透析外接短管固定带立体设计改良与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50例为试验组,使用自行研制的立体腹带;选择2010年9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CAPD患者44例为对照组,使用百特公司腹带。比较两组患者隧道出口感染率、出血率、滑脱比例、舒适度的差异。结果:两组外接短管受牵拉导致的隧道出口感染、出血率、滑脱比例、舒适度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腹膜透析外接短管立体固定袋能很好保护腹透短管,避免外接短管移动脱出,降低隧道口出血、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一种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更换用治疗围裙在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04例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2020年1月—12月进行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更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1月—12月进行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更换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治疗巾更换腹膜透析外接短管,试验组使用自行设计的治疗围裙更换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比较两组患者72 h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两组护士在更换单个患者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操作中的用时、两组治疗巾或治疗围裙移位发生率、两组护士在更换单个患者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操作中的肢体疲劳度、两组患者在外接短管更换过程中的满意度和舒适度。结果 两组间72 h内均未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使用治疗围裙可以减少护士对单个患者换管的用时(P<0.001);治疗围裙移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治疗围裙后护士肢体疲劳度明显减轻(P<0.001)。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治疗围裙的使用可以减少护士对单个患者换管的用时,增加...  相似文献   

10.
采用腹膜透析方法治疗慢性肾脏病五期是医疗的途径,其中更换腹透短管是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预防腹膜炎发生的重要环节.凡行腹膜透析的病人必须每半年至少更换腹透短管1次,以减少细菌人侵.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5年3月至1996年5月,在对70倒尿毒症患者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术(CAP)的过程中,发生给旮、引流不畅40例。我们采用红线胃镜活俭钳行腹膜透析管(简称腹透管)再通术,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40例中,男23例,女17例,20~70岁。行区透管再通术成功38例(95%),失败2例(5%)。失败病例经手术证实,1例为区运管移位,1例为腹透省前端被大网膜组织填满。1.2方法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分局外接管与胆运营.常规消毒胶运管及周围皮肤,铺无菌洞巾,裁无菌手套。术者手持纤维胃镜活植柑前端,助手持后端…  相似文献   

12.
正腹膜透析导管是进行腹膜透析换液的必经之路,保护好腹透管是至关重要的。而腹膜透析管的断裂在临床中偶有发生,本科在2014年12月9日门诊治疗腹膜透析管近出口处断裂1例,采用原钛接头直接连接腹透管残端后未发生腹膜炎,继续腹膜透析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82岁,老年男性,有脑萎缩史,行居家腹膜透析治疗2年余,每日1.5%腹膜透析液8000ml,CAPD,超滤量在600ml  相似文献   

13.
腹膜透析管漂移的预防及非手术复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腹膜透析(P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腹透管的通畅是PD成功的首要条件。腹透管漂移(又称漂管)是腹膜透析管路相关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着透析效果。往往需要手术复位或重新置管,给病人增加了痛苦和经济负担。1995年12月~2003年8月,我科共插管112例,对漂管的预防和非手术复位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新才  韩学忠 《临床荟萃》1997,12(24):1119-1120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目前已成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行CAPD的过程中,由于腹透管单向阻塞引起的透析液引流不畅,是CAPD的主要并发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近5年中75例在CAPD过程中发生腹透管单向阻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腹透管单向阻塞的处理措施,降低因导管阻塞而重新植管或停止腹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腹膜透析病人常因换液体不当或操作过程中污染造成腹膜感染、出口感染等并发症[1]。更换腹透液时,需将连腹膜透析导管的延伸短管从衣服中移出,移去"Y"形主干接头上的防护罩,打开延伸短管上接头上的碘伏帽,将"Y"形管主干与延伸短管连接[2]。这一过程是换液操作中最初和最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16.
【】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导管移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近6年来行腹膜透析治疗发生腹透管移位的35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短管移位的原因。结果 腹膜透析置管后发生导管移位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伴有糖尿病以及术后对疼痛的耐受度等有关。结论 通过加强术前患者评估,对高风险患者及时干预,加强疼痛护理,术后应当适度锻炼等措施可以避免和减少腹透管移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朱桂松  何劲松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908-1910
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是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替代疗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长期腹膜透析治疗的维持有赖于腹膜保持良好的功能,但临床上常由于各种原因如:腹膜透析液的生物不相容性、长期腹透引起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以及ESRD患者存在全身微炎症状态等导致腹膜纤维化[1],最终超滤失败(ultrafiltration failurle,UUF),这是透析技术性失败和腹透患者退出腹透治疗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上如何正确合理使用药物和改善腹透液本身以防治腹膜纤维化,是目前腹膜透析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退出透析的原因,讨论其对策。方法 分析我科近10年来155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退出腹膜透析的患者倒数并分析其原因。结果共有46例(29.7%)患者拔除腹透管,退出CAPD,原因主要为腹膜炎,占76.1%(35/46),其余少数患者分别因腹透管阻塞、腹股沟疝或腹壁疝、肾功能恢复、肾移植而停做腹膜透析。结论 腹膜炎是CAPD退出腹膜透析的最主要原因,应在腹透过程中注意预防腹透感染的发生,尽早控制腹膜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中micro RNA302c的作用。方法 应用医学样本培养法,选取临沂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择期行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即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应用“大网膜血管结扎分离器”分离方法分离腹膜间皮细胞;将腹膜透析液(葡萄糖腹透液、氨基酸腹透液、葡聚糖腹透液等)注入常规腹膜间皮细胞,而后就micro RNA302c对样本腹膜间皮细胞传代数、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端粒等影响进行总结。结果 腹膜透析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主要历经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两种过程,这也是肌成纤维细胞的主要来源类型;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作为腹膜纤维化的起始部分,以结缔组织生长下游因子(CTGF)影响TGF-β1信号通路为决定性作用,期间micro RNA302c作为CTGF表达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结论 micro RNA302c在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中起了关键性作用,且随着腹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通过培养出的腹透流出液中CTGF、EMT相关分子标记物与患者的基因突变紧密相关,可作为患者疾病预后的有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腹膜透析是得用腹膜作为半透膜,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借助两侧的(毛细血管内血浆及腹膜腔内的透析液中的)溶质浓度和渗透梯度,通过弥散和渗透的原理以清除机体代谢废物和潴留过多的水分,同时通过透析液补充所必须的物质。其最大的优点在于病人可以在家里进行家庭腹膜透析即自己给自己做透析,每个腹透病人都需要透析护士给予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激发病人的自我管理意识,并要拟定一个培训计划,和病人共同讨论学习,使其掌握透析,以达到自己做透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