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接受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23-gauge transconjunctival sutureless vitrectomy,TSV23G)患者,评价是否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同玻璃体腔填充物、术后恢复时间(术后1d;1,3mo)等因素对视力和眼内压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手术方式及评价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多元相关和回归分析56例57眼视力及眼压的临床资料。结果:视力与联合术式、术后1,3mo呈正相关,与非联合术式、术后1d、填充物的使用呈负相关。其中气体填充物、硅油填充物、术后1,3mo与视力的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5,0.0006,0.0461,0.0210)。眼内压与联合手术、术后1d;1mo、气体填充物呈正相关,与视力、未联合手术方式、术后3mo、硅油填充物呈负相关。其中,视力、手术方式、术后3mo与眼内压的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038,0.0023,<0.01)。结论:行TSV23G后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利于患者的视力提高。惰性气体对于眼内压影响明显。术后视力随时间好转,眼内压早期升高,术后3mo降低。就本研究而言,术后3mo是评价手术后疗效的适宜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部分硅油取出术治疗眼内硅油填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15例(15眼)曾行硅油部分取出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硅油异位入前房10眼;硅油过量引起难以控制的眼内压升高5眼.结果随访1~7月(平均3.7月).15眼视网膜解剖复位;眼内压正常;1眼角膜变性,2眼有晶状体眼,晶状体后囊混浊.结论对眼内硅油充填术后早期出现的硅油位置异常、难以控制的眼内压升高考虑为硅油过量时,及时行部分硅油取出术,能减少后期硅油所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超声乳化术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杭春玖 《国际眼科杂志》2009,9(8):1497-1498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前合并临床前期或先兆期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单纯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5例35眼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采用单纯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方法,术后随访观察视力、眼压、房角及前房深度变化。结果:术后患者视力均恢复至0.3~0.8,术后第1d,仅3眼眼内压轻度升高,达22~28mmHg,经治疗观察1wk后2眼眼内压恢复正常,仍有1眼眼内压升高至27mmHg,经局部用药控制,未再行手术治疗。结论:对于部分合并有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行单纯的超声乳化手术能确实的恢复视力,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手术后24小时内眼内压以及瞳孔直径的变化规律,探讨其机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8例超声乳化手术后24小时内眼内压以及瞳孔直径变化情况加以观察。将眼内压升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予降低眼内压的治疗,另一组不给予任何治疗。结果本文所观察的108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出现了眼内压升高,11例患者出现了瞳孔扩大。所有治疗组以及非治疗组患者均于手术后24小时内服内压恢复正常,瞳孔恢复到术前的直径大小。结论超声乳化手术后24小时内,眼内压以及瞳孔直径大小均可发生较大变化,提示白内障手术后早期特别是24小时内的眼内压观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6例(6眼)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未行手术治疗,其余5例均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所有标本未发现真菌菌丝。细菌培养:2例葡萄球菌,2例粪肠球菌,1例肺炎球菌,1例未检出。随访视力:4例比术前提高,1例无变化,1例下降。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恰当的临床干预对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继发眼内炎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儿童斜视术后应用典必舒和双氯芬酸钠眼药水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典必舒眼药水及双氯芬酸钠眼药水术后抗炎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经患儿父母同意,56例(112眼)4~10岁儿童经双眼斜视术后,随机一眼用双氯芬酸钠眼药水,另一眼用典必舒眼药水,自术后第1 d开始,每天4次,共用4 wk,分别比较每周两种眼药水抗炎作用及对眼内压的影响.结果:两种眼药水对术后炎症反应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抗炎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典必舒组有明显的升高眼内压作用,双氯芬酸钠组没有明显的升高眼内压作用,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双氯芬酸钠眼药水较典必舒眼药水对术后炎症反应同样有效,且无升高眼内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用5μm滤过器联合三通管除去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acetonide,TA)混悬液中赋形剂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5μm滤过器联合三通管将TA混悬液置换成眼内灌注液,并分别对10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和老年黄斑变性导致黄斑囊样水肿行玻璃体腔注射;4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前膜、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黄斑裂孔患者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parsplanavitrectomy,PPV)辅助应用。观察PPV辅助应用时,玻璃体后皮质、视网膜前膜和内界膜与TA结合情况。随访1m-6m,观察矫正视力、眼内压、OC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变化。结果5μm滤过器联合三通管可除去曲安奈德混悬液赋形剂,而保留药物有效颗粒。在PPV辅助应用时,TA能与玻璃体皮质和视网膜内界膜结合,显示残留玻璃体后皮质和前膜,能发现内界膜。PPV辅助应用41例中,视力稳定和提高30例,4例发生眼内压升高,白内障进展2例。玻璃体腔内注射102例中,77例视力稳定和提高两行,28例发生眼内压升高,7例发生晶体后囊混浊。所有患者无一例发生眼内炎。结论滤过器联合三通管能有效除去曲安奈德混悬液中的赋形剂,可应用于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和玻璃体切割术中辅助应用。该方法安全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常人眼内压昼夜变化可达9mmHg,超过 10mmHg者罕见。影响眼内压的生理因素有房水流入量、房水流出阻力、静脉特别是上巩膜静脉的压力、脉络膜血流量等。体位变化,由于影响到上述因素,故由直立位到坐位时眼内压升高;仰卧位眼内压会进一步升高;如呈垂头仰卧位(Trendelenburg氏体位)或倒立,则眼内压升得更高。此外,体育活动,气候与温度,也可影响眼内压。本文着重介绍体位改变对眼内压的影响及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0.1%溴芬酸钠滴眼液(普罗纳克滴眼液)与0.3%妥布霉素/0.1%地塞米松滴眼液(典必殊滴眼液)在SMILE术后的抗炎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将2013年9月至2013年10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接受SMILE手术的患者60例(120眼)分为2组:普罗纳克组30例和典必殊组30例.普罗纳克组术后第1天开始滴用溴芬酸钠滴眼液,每天2次,使用2周;典必殊组术后第1天开始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每天4次,使用1周,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定期观察患者视力、屈光度、眼内压、中央角膜知觉及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Ⅱtest)及国际眼表面疾病指数(OSDI)等干眼参数变化情况.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 SMILE术后使用溴芬酸钠滴眼液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在对术后UCVA、BCVA、角膜中央知觉、干眼参数(BUT、Schirmer'sⅡtest、OSDI)及角膜荧光染色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SMILE术后1周时,普罗纳克组平均眼内压为(12.51 ±2.45) mmHg,明显低于典必殊组[(15.57±2.5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409,P<0.05).在观察期间,普罗纳克组眼内压保持在一平稳水平,典必殊组停药后眼内压逐渐恢复.结论 SMILE术后应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可以达到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同样的治疗效果,而相对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溴芬酸钠滴眼液没有明显的升高眼内压作用,可作为SMILE术后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正常人眼内压的昼夜变化可达9mmHg,高于10mmHg者罕见。增加眼内压的生理因素有:房水流入增加、房水流出阻力增加以及静脉,特别是上巩膜静脉压升高。影响眼内压的其他生理变化包括:瞳孔扩大妨碍房水流出。体位变化,由直立位到坐位眼内压升高;仰卧位眼内压会进一步升高;如呈垂头仰卧位(Trendelenburg氏体位)则眼内压升得更  相似文献   

11.
Louise  C.  Moorhead  Thomas  W.  Gardner  H.  Michael  Lambert  Ronan  E.  O'  Malley  Arthur  W.  Willis  Louis  S.  Meharg  William  D.  Moorhead  王婷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2006,18(3):146-154
目的:直接测量玻璃体切除手术中眼内压(IOP)的动态变化.确定灌注管通路上一次性压力感受器间接测量术中动态眼内压方法的准确性。 方法:本研究是包含10位玻切患者的实验临床型研究。在导管传感器的近压力感受器末端安装固定铆.将其固定于附加睫状体平坦部切口.并置入玻璃体直接测量眼压。一次性的血压传感器被安置于灌注管道通路上并间接测量眼内压。在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气液交换和气体灌注等不同步骤中,内置压力传感器和惹注管道通路上一次性血压感受器同时记录眼内压。 结果:玻切术中直接眼内压变化范围0-120mmHg。在液体灌注过程中.根据灌注管道通路上的压力感受器计算的间接眼内压.与前者高度一致。 结论:闭合式玻切手术可引起眼内压的巨大波动。液体灌注过程中插入式压力传感器可准确测量眼内压。  相似文献   

12.
一、前列腺素对白内障手术的影响众所周知,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简称PG)在眼内增加时可引起眼内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房水屏障破坏,眼内压升高和瞳孔缩小。内眼手术,特别是白内障手术致眼内组织创伤后,刺激PG的合成与释放增加,在眼内组织中产生PG的生物学效应,使术前用药物散大了的瞳孔重新缩小,妨碍白内障手术的顺利进行,也加重了术后眼部的炎症反应和黄斑部囊样水肿的发生。PG对白内障手术的主要影响综述如下。(一) PG与白内障术中的瞳孔缩小白内障手术的各种术式尽管有不同的变迁,都需要在术前用药物充分散大瞳孔,以便手术的顺利进行。临床实践中,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  相似文献   

13.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在一侧眼球上经受如造瘘术、烧烙术,前房穿刺,眼压描记等各种各样刺激以后,另一侧的眼内压就出现变化,称这种现象为“眼的同感反应”(Ophthalmotonic Consensual react-ion)。这个反应的病理生理机理也和眼内压的调节机理一样都不十分清楚,为探讨眼内压变化的机制我们做了临床试验,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南昌市第一医院眼科(330008)石浔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是常见的术后近期并发症,它不仅会导致术眼的炎症反应、白内障、角膜的损伤、虹膜的前后粘连以及眼内压升高,而且与手术的成败密切相关。因此,对其原因的分析十分必要。现将1...  相似文献   

15.
球后阻滞麻醉中透明质酸酶对眼内压及间接眶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球后阻滞麻醉中使用透明质酸酶对眼内压及间接眶压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将40例40只白内障术眼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添加150U透明质酸酶的麻药作球后阻滞麻醉,另一组则用添加生理盐水的麻药。分别测量麻醉前、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10、15、20和30分钟的眼内压及间接眶压值,做对比分析。结果:球后阻滞麻醉后两组术眼的眼内压及间接眶压均较麻醉前升高,其中透明质酸酶组眼内压及间接眶压的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均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在球后阻滞麻醉中使用透明质酸酶可以降低眼内压及间接眶压的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后急性眼内炎随时间变化的发病率。 方法: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眼内炎和术后并发症作为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从1963年到2003年3月进行广泛的检索,然后对其中英文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从相关文章和发表汇编所列的文献目录中确定补充的资料。记录急性眼内炎作为术后并发症的患眼的比例,对随时间变化汇总的发病率进行评定。结果:1870篇有关主体的文章中,对其中66篇报道了眼内炎并符合选择标准的原文进行了分析。总共汇总了90549例PKs。术后发生眼内炎的总体估计值为0.382%。但是其中出现一个随时间发展的变化。眼内炎发病率在2000到2003年间为0.200%,20世纪90年代为0.453%。80年代为0.376%,70年代期间为0.142%。另外与1991年及以前相比。1992年以后眼内炎的发病率有下降的趋势。 结论:本系统评价表明近十年来与PK相关的眼内炎的发病率下降了。  相似文献   

17.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眼内异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玻璃年切除术治疗复杂眼内异物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异物钳夹出异物、眼内激光术及眼内充填术治疗复杂眼内异物12例(12眼)。结果 术后视力提高6眼,不变4眼,下降2眼;11例1次摘出异物,1例2次摘出。结论 此法能安全有效摘出复杂眼内异物,挽救了患者的视力和眼球。  相似文献   

18.
巩膜角膜切口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白内障手术巩膜角膜切口术中虹膜脱出、术后耐受眼内压的强度及散光进行评价。方法临床:1580例白内障经巩膜角膜切口摘除,观察术中虹膜脱出率、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50例患者观察术后房角。实验:尸眼6只分别行巩膜角膜切口和角膜缘切口,观察切口漏水时的眼内压和虹膜脱出情况。结果临床:巩膜角膜切口术中虹膜脱出率<10%,术后散光变化<2D,切口处房角无结构改变。实验:巩膜角膜切口能耐受10.7kPa的眼内压,角膜缘切口在4.7~6.7kPa时,切口漏水,虹膜与切口粘连。结论巩膜角膜切口术后散光小,切口耐压强度大,是一种较理想的白内障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19.
观察眼轴长度与非接触眼压测量值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择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及行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术前常规检查的近视患者共508例1010眼,年龄17~53(平均26.65±6.55)岁,分别测量眼轴长度及非接触眼压值,并按眼轴长度分为<24mm,24~25.99mm,≥26mm三组,应用相关直线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眼轴长度与眼内压之间的关系,方差分析比较3组眼压的差别。 结果:眼轴长度与眼内压值之间呈正相关性(r=0.138,P<0.01,Y=7.331+0.296X),≥26mm组的眼内压升高幅度最大。 结论:眼轴长度与眼内压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而更为密切,提示临床应重视对高度近视眼的眼内压监测。  相似文献   

20.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能够对单个细胞或生物颗粒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检测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的细胞定量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免疫学、肿瘤学和血液学等多领域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该技术可以定量检测和分析眼内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及各细胞亚群的分布特征。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方法比较,流式细胞术具有操作简单、所需样本量小、灵敏度高、通量高等优点。流式细胞术已广泛应用于眼内新生血管相关疾病、眼内淋巴瘤、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葡萄膜炎、结节病性葡萄膜炎、感染性眼内炎症性疾病等眼部疾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和细胞亚群分析中,对眼部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靶向治疗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流式细胞术在眼部疾病眼内液的细胞因子和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