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阑尾Crohn病     
<正> 患者女,23,干部。因右下腹痛,发热,呕吐2天,外院抗感染治疗无效,于1982年11月18日拟诊“急性阑尾炎”入院。检查T39.5℃,右下腹固定压,痛,反跳痛(+),未扪及包块,结肠充气试验(+),闭孔肌试验(一),腰大肌试验(+),移动性浊音(±)。化验:血WBC25400,N97,L3。术前诊断:急性阑尾炎伴局限性腹膜炎。立即手术,术中见大网膜下降达迥盲部,阑尾盲肠后位,5×3.5×3.5cm~3大小,远端呈杆状表面附着脓苔,根部穿,孔(被大网膜包裹),腹腔渗液约250ml,呈浆液性。吸尽后切除阑尾及部分大网膜,探查盲肠及末段迥肠正常,关腹,术毕。剖视阑尾标本见阑尾腔不大,壁厚,约1.5cm。阑尾标本送病理检查,腹腔渗  相似文献   

2.
1病例介绍男患,27岁,工人。以转移性右下腹痛11h,于1998-07-16入院。体温37℃,右下腹麦氏点压痛(+),肌紧张(+),反跳痛(+)腰大肌,闭孔肌试验(-),白细胞计数:16×109/L,分类计数:中性0.88,淋巴0.12,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于局麻下,急诊行阑尾切除术,取麦氏切口人腹腔,常规方法寻找阑尾,未见阑尾,仅发现回肠前壁有充血,肠管无粘连,们摸盲肠壁及切开该区后腹膜探查仍未见阑尾。再经仔细们摸充血之回肠末端,于其前壁浆膜下触及一纵行硬性索条,长约7cm,远端弯曲呈钩状。沿索条切开浆膜层,显露一条直径为sc…  相似文献   

3.
杨世兵  李伦伦 《四川医学》2003,24(11):1114-1114
患者 ,女 ,4 6岁 ,反复左胸不适伴吞咽困难 6 +月。查体 :消瘦 ,舟状腹 ,左下肺叩诊为浊音 ,呼吸音低 ,可闻及肠鸣。CT示左侧膈疝 ,左肺感染。胸片示纵隔左移 ,左下肺不张 ,右肺气肿 ,钡餐示空肠嵌入左胸腔。既往无特殊病史。生育二女。 2 0 0 3年 2月 2 0日行左侧开胸手术。术中发现为胸腹裂孔疝。空回肠结肠回盲部阑尾疝入 ,并与壁胸膜及膈肌粘连紧密 ,且肠管间粘连紧密 ,左肺发育不良 ,以下叶为甚。予分离粘连 ,回纳肠管 ,修补膈肌。术后第 8天出现腹胀 ,呕吐。再次手术 ,发现胃极度扩张 ,有约 2 2 0 0ml草绿色胃液 ,Treits韧带处肠管…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7岁.因右下腹疼痛3d,于1989年12月5日入院.半年前有过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病史,经抗炎等对症治疗后治愈.本次入院前3d在无明显诱因下再次出现右下腹疼痛,疼痛呈持续性,无放射痛及转移痛,无发热、恶心、呕吐等.入院检查:体温36℃,神清,心肺(-),腹平软,肝脾未扪及,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腰大肌及闭孔肌试验(+),血WBC6.2×109/L,N0.64,L0.36.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给予手术.取右下腹麦氏切口,术中发现整个右下腹呈慢性炎症表现,大网膜下降覆盖右下腹,与腹壁、肠道粘连.仔细分离粘连组织,充分暴露右下腹,可见回盲部位置偏上,沿结肠带没有发现阑尾,考虑阑尾有异位可能.将切口向上延长4cm.在结肠袋、结肠带、回盲部腹膜外均未触及条索状的包块,而在升结肠距回盲部8cm处腹膜外有一包块.切开升结肠内侧后腹膜,可见一3cm ×0.8cm大小包块,一端与结肠相连.切除包块,包块为中空脏器,病理为阑尾组织呈慢性炎症表现.患者术后7d拆线,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患者,女,36岁,以持续性右下腹痛除,伴恶心、呕吐,无腹胀及发热,于1998年8月3日入院。即往健康。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T36·5,P104,R26,BP14/10。病人一般状况尚可,营养中等,自动体位。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腰大肌及闭孔内肌试验(-),肠鸣音5次/min。实验室检查:WBC12.4X10’,SgO.87,Ly0.13o尿常现无异常。诊断急性阑尾炎。急诊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取麦氏切口入腹,见回肠扩张,求寻及阑尾。另取右中下腹经腹直肌切口探查:回肠扩张,且末…  相似文献   

6.
<正> 一女性患者74岁,因阵发性腹痛伴腹胀5天入院。腹痛不剧仅伴恶心。腹稍隆,右下腹稍压痛。腹平片示右中下腹有二个气液平和一个环形肠袢伴气液平;B超示腹腔液性暗区,肠管扩张。保守治疗失败后行剖腹探查,排出带有粪臭味血性液体约1000ml,大网膜炎性水肿呈块状,部分迴肠自迴盲肠隐窝处疝出,疝八肠管变黑坏死,阑尾绕过迴肠前方其尖端与盲肠内后壁粘连,形成疝环,疝入肠管扭曲360度。松解疝环、切除坏死肠段约150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4岁,因“间断性右下腹疼痛1年”入院,查体: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腹部超声:右下腹阑尾区见21 mm×11 mm局限性低回声区,阑尾显示不清,阑尾周围积液.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8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CT平扫:阑尾增粗、壁厚,周围脂肪间隙浑浊,可见条片状高密度影;盆腔内见液体密度影(图1A~1C).CT提示阑尾炎,伴周围渗出;盆腔积液.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大小4 cm×3 cm,阑尾壁充血水肿,周围组织中度粘连,有脓汁及粪石嵌顿.病理:肿瘤位于阑尾黏膜层、黏膜下层及固有层内,血管及神经未见肿瘤浸润,核分裂象0~1个/10个高倍视野,阑尾断端未见肿瘤残留(图1D).免疫组化:CgA(+),Syn(+),CD56(+),CK-pan(+),Ki-67(1%+).病理诊断:阑尾低级别神经内分泌瘤G1(类癌),并发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low-grade 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LAMN),合并化脓性炎症.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4岁,因“间断性右下腹疼痛1年”入院,查体: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腹部超声:右下腹阑尾区见21 mm×11 mm局限性低回声区,阑尾显示不清,阑尾周围积液.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8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CT平扫:阑尾增粗、壁厚,周围脂肪间隙浑浊,可见条片状高密度影;盆腔内见液体密度影(图1A~1C).CT提示阑尾炎,伴周围渗出;盆腔积液.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大小4 cm×3 cm,阑尾壁充血水肿,周围组织中度粘连,有脓汁及粪石嵌顿.病理:肿瘤位于阑尾黏膜层、黏膜下层及固有层内,血管及神经未见肿瘤浸润,核分裂象0~1个/10个高倍视野,阑尾断端未见肿瘤残留(图1D).免疫组化:CgA(+),Syn(+),CD56(+),CK-pan(+),Ki-67(1%+).病理诊断:阑尾低级别神经内分泌瘤G1(类癌),并发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low-grade 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LAMN),合并化脓性炎症.  相似文献   

9.
韩某,男,46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d,于1990年9月26日就诊,以化脓性阑尾炎并局限性腹膜炎收入院。查体:T39.2℃,一般情况可,心肺(一),马氏点区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肠鸣音减弱。血WBC1.6×10~9/L,N0.90,L0.10.胸腹透视未见异常。于当日在硬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阑尾呈“L”形转弯并紧贴盲肠升结肠肠壁而位于其右后侧,约距根部6cm处有0.3cm大小穿孔,穿孔至根部一段阑尾被浆膜包埋在盲肠壁内,无明显炎  相似文献   

10.
病史摘要:患者刘××,男65岁,河北人。1986年12月27日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一天入院。患者开始腹部不适,6小时后转为右下腹固定性疼痛,持续性,阵发性加剧,不放散,伴恶心,无呕吐、发热、畏寒,稀便一次。体检:一般情况可,右下腹局限性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诊为急性阑尾炎收住院。手术所见:腹膜发白增厚,腹腔内见胶冻状液约200毫升,回肠充血,阑尾盲肠下位,阑尾增粗、充血,系膜明显增厚,阑尾及盲肠表面有大量脓苔覆着,且与周围大网膜粘连,距根部约0.5厘米切断阑尾。病理检查:阑尾被脂肪组织包裹,长约6厘  相似文献   

11.
男性 ,5 2岁 ,以右上腹痛两天 ,转移至右下腹痛 5小时入院。查体 :T 38.9℃ ,右侧腹肌略紧 ,右上腹轻度压痛 ,右下腹压痛 ( ) ,反跳痛 ( ) ,以麦氏区为著。腰大肌试验 ( )。血常规 :WBC 15 .1× 10 9 L ,N 0 .87。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急诊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麦氏切口进入腹腔 ,探查见大网膜无下移 ,腹腔内有较多黄色脓性液体 ,吸尽脓液顺利找到阑尾 ,见阑尾浆膜轻度充血、水肿 ,回盲部结肠旁沟见一 2cm× 2cm大小黑色固体。继续探查发现脓液来自右上腹 ,遂决定改麻醉。经右上腹直肌旁切口入腹腔探查发现 ,胆囊呈化脓坏疽 ,…  相似文献   

12.
女患,50岁右下肤持续性隐痛1个月,加重4天,以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入院。查体:T37.8℃,Bp96/64mmHg。右下肤压痛(+),反跳痛(+),肌卫(±)。未扪及包块。化验:血、尿、粪常规均在正常范围内, 入院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盲肠正常,顺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下寻找阑尾,在川条结肠带会聚处无阑尾及其痕迹;将回肠远端提出切口,在回肠和盲肠交界处的间隙亦未发现阑尾,回肠无憩室等其它畸形,肠系膜淋巴结不肿大;切开盲肠部后肤膜,游离  相似文献   

13.
例1:男性,13岁,学生。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天入院。查体:体温38℃,脉搏100次/分,血压13.3/8kPa。右下腹腹肌紧张,有固定的压痛、反跳痛。化验:WBC1.06×10~9/L,N86%。手术发现盲肠后外方有一腹膜隐窝孔洞,洞口直径约1.5cm,阑尾疝入其中。扩大疝口,拉出已发黑坏死的阑尾并切除。两针缝闭隐窝疝口。术后恢复佳。住院8天痊愈出院。盲肠旁腹膜阑尾隐窝疝罕见,因疝口较小,肠管不易疝入。由于疝入的阑尾系膜被嵌压致供血障碍而使阑尾发生绞窄坏死。  相似文献   

14.
材料为成年女尸 ,身高 1 53cm ,年龄约 48岁。肢体发育正常 ,腹部无手术疤痕。开腹后见肠管光滑无粘连 ,右髂窝充满回肠。盲肠、阑尾位于右上腹 ,升结肠长仅 4.0cm ,且被横结肠所遮盖。盲肠下端距横结肠下缘 6.0cm ,距肝下缘 1 .0cm ,距右骶髂关节 9.5cm。阑尾位于回肠后 ,呈“S”型 ,长 6.0cm ,压扁外径 0 .9cm ,距肝下缘 2 .2cm ,距右髂前上棘1 2 .0cm。本例盲肠、阑尾毗邻关系 :上方为肝、胆囊、结肠右曲 ,后面隔腹膜与右肾毗邻 ,内侧及前方为回肠 ,外侧为结肠外侧沟。盲肠、阑尾的正常位置应在右下腹 ,高位者很少见…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7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d”入院。1d前进食生冷食物后突感右下腹疼痛,呈持续性,并阵发加剧。伴恶心并呕吐数次,均为胃内食物残渣,无明显畏寒发热,既往无类似腹痛史。予青霉素800万单位静脉点滴,症状无缓解。腹部查体:腹平坦,无肌紧,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腰大肌试验阳性,肠鸣音活跃。血白细胞12.9×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20。尿常规无异常。入院诊断: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少量炎性渗液,大网膜向右下腹包裹,回盲部肠壁炎性充血、水肿,于回肠后位、回肠前位、盲肠后位、盆位均未见阑尾。循三条结肠带至其交汇处,可见盲肠末端肠壁有小丘状突起,肠壁内沿升结肠方向可触及1条长约6cm索状物,活动度差。排  相似文献   

16.
阑尾腺癌1例     
患者男,41岁,工人。因右下腹持续性疼痛5天而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7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6/10kPa;右下腹麦氏点压痛阳性,反跳痛阳性,轻度肌卫,未触及包块,腰大肌试验阳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6×109/L,中性0-8。拟诊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大网膜下降至右下腹,阑尾位于回肠后位,红肿明显,长约7cm,中部较粗,直径约1-6cm,质硬;根尾部较细,直径约0-7cm,质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切除阑尾,常规送病理检查。术后病理报告示:阑尾乳头状管状腺…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68岁。因阴囊肿物逐渐增大15年,阴囊胀痛伴呕吐、不能行走2天就诊。体检:阴囊内巨大肿物似成人头大小,垂至大腿中部,压痛,不能回纳,阴囊皮肤水肿。腹透见肠梗阻征象。拟诊右斜疝嵌顿而急症手术。术中见疝囊内有淡红色渗出液约500ml,疝内容物为盲肠、阑尾、升结肠(约20cm)、回肠(约150cm);在内环口处小肠扭转2周,肠管扩张,肠壁呈紫红色,腔内积满黯红色液体。将扭转回肠复位,松解内环,肠管热敷后色变红润,血供良好,减压后回纳,然后在盲肠边缘2cm处沿疝囊颈部作半环状切开,再将盲肠两侧腹膜向后翻转缝合,重新造成一个完整的疝囊,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18岁,因患急性阑尾炎于1年前经麦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腹腔置烟卷引流一根经原切口引出,术后伤口感染,反复搔刮换药后留下一窦道口经久不愈。我们检查发现麦氏切口中段有针眼大窦口一个,即行窦道切除术,术中见阑尾完整,呈慢性炎症改变,与窦道底紧密粘连,阑尾和部分盲肠经腹壁肌层疝出,确诊为麦氏切口疝、腹壁窦道,  相似文献   

19.
本院在1981年遇见2例右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内急性阑尾炎,现报告如下。 [例1]男,63岁,1981年3月2日入院。有腹股沟斜疝病史5年余,入院前4天因剧烈咳嗽而不能回纳。患者除感局部疼痛外无消化道症状或发热,腹部体征不明显。右腹股沟处见拳头大小无红肿之肿块,质中等,不能回纳。血象正常。诊断为右腹股沟斜疝嵌顿即行手术。术中见疝囊外侧壁由盲肠构成,疝内容为部分盲肠和粘连化脓之阑尾,疝囊及其周围组织明显充血水肿。常规切除阑尾,回纳盲肠,高位结扎疝囊颈,未作疝修补,放置引流逐层缝合。术后15天痊愈出院。 [例2]男,47岁,1981年8月27日入院。自诉  相似文献   

20.
病人男,14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12小时,以急性阑尾炎收住院。查体:痛苦表情,心肺未见异常。右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肌紧张。血白细胞9.6×10~9/L。入院静点抗生素,4小时后疑有阑尾炎穿孔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进腹后见有淡黄色脓汁较多,大网膜下降於下腹部,将大网膜推至上腹,拭除部分脓汁,见暴露的小肠扩张,肠壁充血水肿;阑尾充血肿胀但无穿孔,无脓苔附着。因阑尾与术前体征及腹腔内情况不符,而探查腹腔。在脐下触及包块,并与后腹壁粘连,易剥离,将肿块提至切口外,见距回盲部约70cm处的回肠,基底在回肠系膜缘对侧,直径约2cm,长约6cm,尖端与局部系膜呈实质性粘连的袋状突出,充血、肿胀,有脓苔附着,距根部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