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生素在眼科抗感染治疗上有重要的地位,因为眼睛是极为精致的器官,即使轻度感染和损伤,也可造成永久性功能障碍,尤以角膜和眼内感染更为重要。随着众多抗生素药物的出现,使许多感染性眼病的治疗起到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如毒性反应以及耐药菌株的日益增多等。为防止和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本文仅就眼科临床抗生素给药方法作一简述,而不涉及各种抗生素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蓝肖潇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1987-1989
目的:了解白内障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探讨白内障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4-12在本院眼科住院且发生医院感染患者68例的病历信息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白内障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白内障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37%,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有39例(57.35%);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触性检查、侵入性操作、住院天数是白内障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白内障住院患者有合并医院感染的风险,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为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有效药物,但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也给患者带来许多额外痛苦,甚至影响了对原发病的观察和治疗。现将我院1987~1989年间感染性角膜炎住院病例发生药物所致角结膜炎情况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在275例病人中有40例发生中毒,占14.5%。其中,病毒性角膜炎14例,细菌性角膜炎9例(包括绿脓杆菌性角膜炎4例),病毒合并细菌感染5例,真菌性角膜炎1例,入院即有营养不良者11例。  相似文献   

4.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8岁右眼胀痛,眼球突出,视力进行性减退30多天,伴有头晕、头痛和失眠。先后在许多医院眼科门诊或住院检查,均诊断为跟球后软组织感染,但没有指出其根本原因何在。经服用及注射抗生素和热敷无效,症状迅速加重。于1981年10月10日入我院神经外科。入院前1天,右眼失明,眼睑出血,经科内会诊,考虑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能性较大。追问病史,病人  相似文献   

5.
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眼科围手术期预防细菌感染,大大降低了手术后感染的发生,但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中常常出现一些应用不合理以及滥用现象,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浪费国家医疗资源,更重要的是可导致菌群失调和脏器功能损害,使细菌耐药性增加,从而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和引起医患纠纷.目前眼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用药时机、药物选择不合理,用药时间持续过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亟待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6.
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眼科围手术期预防细菌感染,大大降低了手术后感染的发生,但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中常常出现一些应用不合理以及滥用现象,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浪费国家医疗资源,更重要的是可导致菌群失调和脏器功能损害,使细菌耐药性增加,从而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和引起医患纠纷.目前眼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用药时机、药物选择不合理,用药时间持续过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亟待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耳郭矫形术患者围手术期全身应用抗生素的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耳郭Ⅰ度及Ⅱ度畸形进行耳郭矫形术的患者65例(65耳)。根据围手术期用药情况分为研究组(25例,给予全身用抗生素治疗)和对照组(40例,不给予全身用抗生素治疗)。记录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前及术后体温、切口感染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前及术后体温,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结论先天性耳郭Ⅰ度及Ⅱ度畸形患者行耳郭矫形术,围手术期不必常规预防性使用全身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庆大霉素是一种高效的抗生素,它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种传染病。在氨基苷类抗生素中的庆大霉素之所以具有特殊意义,是因为它抗菌谱广,能抑制大多数的革蓝氏阳性杆菌和大多数革蓝氏的阴性菌的生长(包括绿脓杆菌)。但是在近代眼科学的文献中,我们还未见到明确介绍这一抗生素根据它在眼液内的药物动力学合理用于眼感染的疾病的资料。眼疾疗效的好转取决于庆大霉素使用方法和制度,也取决于它的剂型。研究庆大霉素在眼液内含量动力学,所使用的药物是全苏抗生素研究所生产的疏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角膜异物伤后快速生长型分枝杆菌性角膜炎(RGMK)暴发的原因与控制措施.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调查2007年7月1日至8月5日南通一基层医院在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暴发的11例(11眼)RGMK,了解患者的发病和初诊情况,以及当地医院、接诊医生和患者的工作场所,并采集标本做细菌培养.控制措施包括重视无菌操作,剔除角膜异物时摒弃戊二醛浸泡的角膜异物针,首选一次性针头,选用高压蒸汽法消毒替代戊二醛消毒液消毒等;治疗方法有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生素,5%碘酊烧灼清创病灶甚至角膜移植.结果 RGMK暴发感染的原因为异物本身带菌或使用的戊二醛难以杀灭快速生长型分枝杆菌,导致异物针带菌污染角膜造成感染.9例患者经局部和全身应用多种抗生素及5%碘酊烧灼清创病灶后治愈,2例以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经角膜移植后治愈.结论 RGMK可在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暴发流行,其对药物治疗反应慢,顽固性病例可经角膜移植而治愈.加强劳动防护,重视无菌操作,提高消毒灭菌质量,异物剔除术毕使用多种抗生素,术后密切随访观察等有利于预防和减少RGMK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内障待手术患者术前使用抗生素前后及术后结膜囊细菌学状态,了解不同药物对结膜囊的抑菌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0例结膜囊外观清洁、无眼部炎症、泪道冲洗通畅的白内障住院患者,分别于入院未用抗生素眼液点眼前、手术消毒前运用不同抗生素眼液点眼及术后第1天拆开眼垫换药前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术前未使用抗生素眼液点眼前的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5.5%(7l/200),分为四组予以林可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点眼后,结膜囊细菌的清除率分别为70.59%(12/17)、94.74%(18/19)、100%(16/16)、89.47%(17/19),术后第1天拆开眼垫后结膜囊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12/200)。革兰阳性球菌最多见,约为81.69%(58/71),革兰阴性杆菌其次。结论结膜囊可以有各种细菌存在。使用不同抗生素后结膜囊细菌培养率有一定的区别,几种药物的抑菌效果有差异。使用抗生素眼液后及白内障术后第1天都有结膜囊细菌存在,提示白内障术前及术后均应加强抗生素眼液点眼,以减少术后眼内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化脓性角膜炎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抗生素在眼科临床的应用,揭开了感染性眼病治疗的新篇章。对于化脓性角膜炎(包括细菌性角膜炎和真菌性角膜炎)而言,抗生素可谓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由于抗生素的应用,使化脓性角膜炎的预后大为改观,但使用抗生素不合理或失败的抗感染治疗,在临床病例中也屡...  相似文献   

12.
王军 《眼科》2014,23(2):73-75
眼内炎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围手术期合理的抗生素药物使用及正确规范的消毒方法对预防眼内炎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从谨慎全身性应用抗生素、局部抗生素滴眼剂必要性、灌注液中加入抗生素或前房注射抗生素的有效性及统一规范消毒方法等几方面对此进行了评述。(眼科, 2014, 23: 73-75)  相似文献   

13.
近视人群LASIK术前结膜囊和睑缘细菌培养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视人群结膜囊及睑缘带菌情况,指导LASIK术前抗生素的使用。方法:我院欲行LASIK手术患200例400眼,分成A组不戴角膜接触镜组108例216眼,B组常戴角膜接触镜组92例184眼,收集用药前和使用泰利必妥眼液或托百士眼液后1,3,5d的结膜囊及睑缘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用药前培养出细菌89眼,均为G^ 球菌,阳性率A组为21%,B组为24%。带菌率与配戴角膜接触镜及性别无关,与年龄有关。药物敏感试验本组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利福平、妥布霉素的敏感性优于其他抗生素。结论:LASIK术前使用敏感抗生素点眼,对防止LASIK术后感染是必要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眼科院内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预防提供有用的线索.方法:回顾分析我院8年来的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病例的发病特点.结果:8年来我院共发生276例的院内感染,发病率为3.47‰.其中急性结膜炎131例,呼吸系统感染100例,眼内炎27例,其他感染18例.急性结膜炎中以青光眼患者的发生率最高5.255‰,其次为视网膜病2.036‰,白内障及其他眼病为1.183‰.急性结膜炎中78例做了接触性眼压测量,82例做了三面镜或房角镜检查;85例发生在4~9月.呼吸系统感染中,72例是年龄小于12岁的儿童.在眼内炎中,19例是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5例是玻璃体切除术.结论:天气炎热及接触角膜的眼科检查,可能是眼科住院患者急性结膜炎诱发因素;在医院里,儿童可能更易患呼吸系统的感染;反复灌注性的内眼手术,可能是术后眼内炎的诱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眼科院内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预防提供有用的线索。方法:回顾分析我院8年来的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病例的发病特点。结果:8年来我院共发生276例的院内感染,发病率为3.47‰。其中急性结膜炎13l例,呼吸系统感染100例,眼内炎27例,其他感染18例。急性结膜炎中以青光眼患者的发生率最高5.255‰,其次为视网膜病2.036‰,白内障及其他眼病为1.183‰。急性结膜炎中78例做了接触性眼压测量,82例做了三面镜或房角镜检查;85例发生在4~9月。呼吸系统感染中,72例是年龄小于12岁的儿童。在眼内炎中,19例是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5例是玻璃体切除术。结论:天气炎热及接触角膜的眼科检查,可能是眼科住院患者急性结膜炎诱发因素;在医院里,儿童可能更易患呼吸系统的感染;反复灌注性的内眼手术,可能是术后眼内炎的诱因。  相似文献   

16.
玻璃体切除联合药物治疗内源性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手术(PPV)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对内源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2002年~2005年本院内源性眼内炎12例的玻璃体切除手术,以及术前和术后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13例中,发病前有高热者9人(75%),病原确认或培养阳性为4例(33%),全部病人接受了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抗生素治疗,5例给予玻璃体腔注药。手术后维持手动以上视力的有6人(50%),2例最终眼球摘出(17%)。结论发热病人出现眼部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出现眼内炎的可能,尤其是有糖尿病或接受创伤性操作的病人。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抗生素治疗,有助于保存病人的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17.
C57BL/6小鼠葡萄球菌性角膜感染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乙基亚硝基脲(ENU)诱变技术建立小鼠葡萄球菌性角膜感染模型,探讨其主要条件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ENU(150mg/kg)腹腔注射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60d后与其同品系雌性小鼠配种,F1代小鼠中发现角膜混浊小鼠,以具有角膜混浊表型小鼠与C57BL/6小鼠回交的方式繁育。对角膜混浊小鼠角膜感染菌进行分离、培养、纯化、鉴定,并使用不同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建立了稳定的小鼠葡萄球菌性角膜感染模型。从自发性角膜混浊(B6一Co)小鼠眼部成功分离纯化了松鼠葡萄球菌,筛选出了对该菌敏感及耐药的抗生素。对该菌敏感的抗生素有阿奇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四环素、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左氟沙星、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呋喃唑酮;对该菌耐药的抗生素有头孢西丁、青霉素、氨苄西林、新生霉素;属于中间态的抗生素为呋喃妥因。结论C57BL/6小鼠葡萄球菌性角膜感染模型为自发性动物模型,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所致,以松鼠葡萄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18.
为矫正视力和外观,角膜接触镜的应用已愈来愈普遍,据统计,美国1985年有2000万人使用接触镜,我国配戴接触镜者近年亦在明显增多。尽管接触镜的材料和设计在不断改进,但其并发症,特别是角膜感染仍应给以高度的重视,因为角膜溃疡一旦发生,可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一、角膜溃疡角膜溃疡是接触镜最严重的并发症。根据Laibson的总结,Wills眼科医院1978~1981年的角膜溃疡病人,10%与戴软性角膜接  相似文献   

19.

随着白内障手术步入了微创精准的屈光时代,对于围手术期感染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无滴眼液的白内障手术被提出并逐步应用于临床,其是基于白内障手术中联合不同局部注药形式,将抗生素及类固醇等药物通过即时或缓释等方式应用于术眼,使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均不需使用滴眼液。在达到术后抗炎、抗感染目的的同时,也能减少患者、患者家属及医生的负担。本文对无滴眼液的白内障手术的概念、联合用药方式、包括联合前房注射抗生素、曲安奈德与莫西沙星的混合注射剂(triamcinolone acetonide and moxifloxacin hydrochloride, TriMoxi)和曲安奈德、莫西沙星与万古霉素的混合注射剂(triamcinolone -moxifloxacin and vancomycin,TriMoxiVanc)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地塞米松泪小点塞植入、持续或缓释药物传递机制等、以及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等内容进行综述,以期为白内障术后感染预防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20.
抗生素球注配合杯浴治疗匐行性角膜溃疡湖南中医肿瘤医院眼科(长沙市,410205)芮云清匐行性角膜溃疡大多由于外伤、角膜上皮障碍时由肺炎双球菌感染所引起,如不及时治疗,易发生全眼球脓炎及角膜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我们以抗生素球结膜下注射(简称球注)配合杯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