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旭娇  王志军  凌锋 《浙江医学》2011,33(3):316-318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双心室同步化起搏(CRT)前后血清I型前胶原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端肽(PⅢNP)的变化以及CRT植入与前胶原端肽的相关性.方法 将行CRT植入的4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根据随访半年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分为CRT应答组(20例)和CRT无应答组(20例).分别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PⅠCP、PⅢNP的浓度.结果 与术前比较,CRT应答组患者术后半年LVEF明显升高(P<0.05),LVEDd及PⅠCP、PⅢNP均明显下降(均P<0.05);而CRT无应答组手术前后各观察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 >0.05).结论 CRT植入能明显降低应答者PⅠCP、PⅢNP浓度,可能可以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是此类患者药物治疗外改善预后的强有力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孕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D-D)变化与妊娠结局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115例患者,检测患者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D指标,根据患者是否妊娠分为妊娠组(69例)和非妊娠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在IVF助孕前/后PT、APTT、FIB、TT及DD的变化有无差异。  结果  妊娠组IVF助孕后的FIB及DD均值明显高于IVF助孕前[(3.502±0.773)、1.718±1.107)] vs [(2.875±0.625)、(0.706±3.101)],而TT明显低于IVF助孕前(3.502±0.773)vs(2.875±0.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非妊娠组IVF助孕后的DD明显高于IVF助孕前(2.058±1.507)vs(0.294±0.244),而TT明显低于IVF助孕前(16.094±0.862)vs(16.830±1.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妊娠组与非妊娠组IVF助孕前/后的凝血四项及DD的指标相比,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针对不孕女性IVF-ET助孕前后PT、APTT、FIB、TT及DD等凝血指标的检测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提高不孕女性IVF-ET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HB合并NAFLD患者发生明显肝损伤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期间就诊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225例CHB合并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损伤程度分为A组(120例,无肝损伤或轻度肝损伤)和B组(105例,中度或重度肝损伤)。对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代谢相关指标、血细胞分析、肾功能、乙肝相关病原学等实验室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筛查得到的指标全部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CHB合并NAFLD患者发生中度或重度肝损伤的影响因素。  结果  (1)A组 vs B组:男性占比(76.67% vs 87.62%)、HBeAg阳性占比(49.17% vs 53.91%)、CHOL[(4.89±0.95)mmol/L vs(4.23±1.17)mmol/L]、HDL-C[1.10(0.94~1.28)mmol/L vs 0.90(0.53~1.18)mmol/L]、LDL-C[3.03(2.52~3.60)mmol/L vs 2.70(2.05~3.19)mmol/L]、PLT[(202.47±60.79)×109/L vs(173.37±60.89)×109/L]、BUN[4.51(3.83~5.41)mmol/L vs 3.92(3.37~5.02)mmol/L]、UA[369.00(314.00~421.00)μmol/L vs 338.50(292.00~397.25)μmol/L]、Ln(HBV-DNA)[12.79(7.82~17.31)IU/mL vs 15.44(12.64~17.76)IU/mL]在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PLT[OR(95%CI) = 0.993(0.987~0.999)]、BUN[OR(95%CI) = 0.726(0.565~0.932)]、UA[OR(95%CI) = 0.994(0.990~0.998)]、HDL-C[OR(95%CI) = 0.175(0.060~0.510)]每下降1个单位,发生中重度肝损伤的可能性分别增加0.7%、27.4%、0.6%、82.5%;Ln(HBV-DNA)[OR(95%CI) = 1.138(1.045~1.239)]每升高1个单位,发生中重度肝损伤的可能性增加13.8%,均P < 0.05。  结论  HBV-DNA、HDL-C、BUN、UA、PLT是CHB合并NAFLD患者发生中度或重度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临床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曹昕 《中原医刊》2014,(11):29-31
目的:探讨心电图中碎裂QRS波( fQRS波)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136例符合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电图中有无fQRS波分为fQRS波组( n=92)与无fQRS波组( n=44),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狭窄数量以及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病理性 Q波、室壁运动异常和左室射血分数( LVEF)≤40%的发生率。结果136例患者中fQRS波92例,占67.7%;病理性Q波65例,占47.8%。fQRS组冠状动脉狭窄2支或3支数量明显多于无fQRS组,而无fQRS组单支病变多于f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02,P〈0.01);fQRS组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室壁运动异常例数均明显多于无fQRS组,且左室射血分数≤40%的例数明显多于 fQRS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8.7% vs 36.4%,χ^2=5.943,P =0.015;60.9% vs 36.4%,χ^2=23.416,P=0.000;67.4% vs 43.2%,χ^2=7.243,P=0.007;68.5% vs 50.0%,χ^2=4.336, P=0.037);而两组间病理性Q波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9% vs 45.5%,χ^2=1.586,P=0.208)。结论fQRS波可作为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介入导丝或硬膜外导管在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修复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运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9年8月于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因输卵管阻塞引起不孕症74例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在输卵管内植入介入导丝或硬膜外导管辅助输卵管吻合,将患者分为导丝辅助缝合组31例与常规缝合组43例。   结果   导丝辅助缝合组与常规缝合组比较,手术缝合时间(16.871±3.052) min vs (19.488±5.795) min(F = 5.256,P = 0.025),输卵管缝合补针数[0(0-0)] vs [0(0-2)](χ2 = 4.963 ,P = 0.032),美兰液渗漏率[5/31(16.1%)] vs [14/44(31.8%)] (χ2 = 3.938,P = 0.047),术后造影通畅率[70/76(92.1%)] vs [29/37(78.3%)](Z = 2.409,P = 0.016),导丝辅助缝合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手术总体时间(130.161±20.584) min vs (122.907±15.053) min (F = 3.070,P = 0.083),3~24个月宫内累计妊娠率[14/31(45.2%) vs 17/43(39.5%)](F = 0.234,P = 0.6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吻合术中通过导丝及硬膜外导管辅助缝合输卵管,手术缝合时间短,手术野清楚,缝合相对简单可靠,术后通畅率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不同手术切除方式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沧市人民医院施行手术治疗的52例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半肝/扩大半肝 + 全尾叶切除36例(联合半肝切除组),肝门部/围肝门区 + 全尾叶切除16例((围肝门切除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CA19-9值,以及术后1、3 a生存率等指标。  结果  联合半肝切除组与围肝门切除组的术中出血量[(705.5±54.3)mL vs (809.9±61.4)mL]、手术时间[(240.4±22.5)min vs (358.1±31.1)min]、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8.3% vs 18.8%)、术后3个月CA19-9值阴性率(88.2% vs 73.3%)以及术后1 a生存率(58.8% vs 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联合半肝切除与围肝门切除均是HCCA的有效手术方式,但前者具有更高的 R0 切除率及短期生存率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碎裂QRS (fQRS)与SYNTAX 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84 例PCI 治疗的STEMI 患者在PCI 前、后进行标准十二导 联心电图(ECG)检测。评估所有患者SYNTAX 评分和SYNTAX Ⅱ评分。所有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 20 例(23.8%)STEMI 患者ECG 检查有fQRS。SYNTAX Ⅱ评分中位数为27(22.9 ~ 33.8)。fQRS(+) 组SYNTAX Ⅱ评分高于fQRS(-)组(35.3 VS 25.8)(P <0.05)。高SYNTAX Ⅱ评分STEM 患者,ECG 上 fQRS 导联数量也相应地增加。结论 经PCI 治疗STEMI 患者fQRS 及fQRS 导联数量与SYNTAX Ⅱ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12导联标准心电图QRS碎裂(fQRS)与维吾尔族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40例维吾尔族AMI患者观察,入院3天内12导联标准心电图,根据心电图有无fQRS,分为fQRS组和非fQRS组,观察2组患者心功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心源性死亡率.结果:fQRS组心力衰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均高于非fQRS 组(P<0.05).结论:维吾尔族患者AMI后12导联标准心电图出现fQRS,心力衰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心源性死亡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陈刚  黄婷  杨锴 《广东医学》2014,35(15):2385-2387
目的 评价碎裂QRS波(fQ RS)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84例,按是否伴有fQRS分为fQRS组和对照组,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联合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入院)发生率,通过ROC曲线、Kaplan-Meier分析和Cox多元回归分析fQRS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基础状态下,fQRS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较大[(68.23±7.26)岁vs (64.52±7.21)岁(P<0.01)],低密度脂蛋白[(3.36±0.72)mmol/Lvs(3.11±0.80) mmol/L,P=0.03]、血肌酐[(78.09±7.23) μmol/L vs (73.01±8.29)μmol/L,P<0.01]水平较高,左室射血分数较低[(44.43±4.35)%vs(46.52±5.2)%,P=0.04],而左室舒张末内径较大[(51.23±2.34) ms vs (47.26±1.37)ms,P=0.02];随访(12.5±4.2)个月,最终49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fQRS组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4.5%vs 13.2%,P<0.01).ROC曲线发现fQRS预测终点事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临界值分别为74.7%、77.2%和3个,fQRS≥3个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fQRS<3个的患者(39.3% vs 14.7%,P<0.001).Cox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fQRS的个数、LVEF与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相关.结论 fQRS是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和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指标,fQRS个数越多,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癌MDT联合CBL+PBL模式教学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进行胸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4人,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模式LBL教学法,实验组采用MDT联合PBL+CBL教学模式。  结果  对照组较实验组学员理论成绩、病例分析及临床技能操作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039±5.744±5.744)分vs (84.001±6.474)分,P < 0.05;(77.708±5.599)分vs (82.250±6.081)分,P < 0.05;(76.041±5.568)分vs (84.208±6.199)分,P < 0.05 ]。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在在教学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样在提高自学能力、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针对肺癌的临床教学中,MDT联合PBL+CBL模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分析腕关节镜下单通道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的资料,探讨该术式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之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腕管综合征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腕关节镜下单通道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然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并运用改良波士顿腕管综合征评分量表(SSS评分和FSS评分),对患者术前与术后症状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经过随访研究,47例患者手麻症状及手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手腕部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疗前SSS评分为(37.23±2.42),治疗后为(12.47±0.9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FSS评分(10.00±1.12),治疗后为(30.76±2.64),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腕关节镜下单通道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可以取得可靠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的缓解患者手麻等症状及提高手功能,术后疼痛等并发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对神经胶质瘤手术患者颅高压(ICH)脱水治疗效果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择期行额部神经胶质瘤切除术的颅高压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2组(n = 20)。在气管插管10 min后,甘露醇组(M组)予20%甘露醇0.5 g/kg在15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对照组(C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在15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测量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药物开始滴注时(T2)、药物滴注完毕后30 min(T3)、手术结束即刻(T4)、术后24 h(T5)双眼的ONSD值。检测各时刻血清中VEGF-A、MMP-9和ET-1水平。记录打开硬脑膜时的大脑松弛评分(BRS)。  结果   T3、T4、T5时刻,M组患者的ONSD值、血清中VEGF-A 、MMP-9、ET-1的浓度明显低于C组患者(P < 0.05);M组患者的BRS评分明显低于C组患者(P < 0.05)。  结论   对术前存在颅内高压的神经胶质瘤患者,在视神经鞘直径的指导下提前给予脱水治疗,可有效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双排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双排缝线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2月的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试验方案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结果  患者12月复查时,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ysholm评分:(91.143±3.228)分vs(39.343±4.721)分,t = 60.526,P < 0.001;IKDC评分:(89.171±3.510)分vs(39.143±4.044)分,t = 69.368,P < 0.001)。  结论  关节镜下Versalok锚钉双排缝线固定法手术操作简单,即能保证撕脱骨块的稳定固定又能恢复前交叉韧带的张力,恢复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胆道125I粒子支架与金属裸支架治疗Bismuth Corlette Ⅲ型胆管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疗效。  方法  回顾性收集自2010 年 1月至 2018年 6月期间于云南省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进行治疗的所有由Bismuth Corlette Ⅲ型胆管癌引起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共51例,其中125I粒子支架植入组(观察组)25例,金属裸支架植入组(对照组)26例,比较2组术前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期。  结果  125I粒子支架植入组(观察组)与金属裸支架植入组(对照组)患者术后1月肝功能及黄疸程度均明显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增加;观察组的平均支架通畅时间为(369.20±231.64) d,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310.05 d,对照组的平均支架通畅时间为(194.57±118.09) d,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42.52 d,观察组患者支架通畅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期为(334.24±193.38) d,中位生存期为385.21 d,对照组平均生存期为(251.23±182.51) d,中位生存期为274.43 d,观察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胆道125I粒子支架较金属裸支架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基础上可显著降低支架再狭窄率,延长支架的通畅时间,提高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在妇科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实践效果。  方法  选取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妇科自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间收治的111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采用非随机方便抽样的方法将5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妇科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快速康复护理措施。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在术后饮水量[(384.22±84.78)mL、(196.90±95.07)mL]、排气时间[(17.29±3.69)h、(22.45±4.77)h]、下床活动时间[(15.19±5.30)h、(21.67±3.86)h]及术后疼痛评分[(4.08±2.04)分、(5.69±2.33)分]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有效的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效果,应广泛推广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指导效果及对不良事件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20例ACS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每组160例。即采用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下行(PCI)治疗(FFR组)和单纯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下行PCI治疗(CAG组)。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PCI成功率、支架植入数量等的差异。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  结果  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PCI成功率、PCI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FFR组支架植入数量、造影剂使用量少于CAG组(P < 0.05);术后6个月,2组靶血管血运重建、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FFR指导下行PCI治疗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支架植入,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ACS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血中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C,cMyBP-C)的浓度,探讨该蛋白作为新型心肌梗死标志物的潜力。方法 收集以胸痛为首发症状、胸痛发作24 h以内的患者共120例,分为3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40例(A组),心绞痛组20例(B组),非心源性胸痛组60例(C组);选取体检健康的志愿者30例(D组)作为对照组。所有胸痛患者入院后立即抽取肘静脉血、入院后3 h再次抽血,对照组入组后立即抽取一次静脉血,采用ELISA法、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各样本中cMyBP-C和cTnI浓度。结果 (1)A组cMyBP-C和cTnI浓度明显高于B、C、D组(P <0.05);(2)A组中有9例患者发病时间<4 h,入院后立即抽血测得cMyBP-C浓度明显高于D组浓度(P <0.05),入院后立即抽血测得cTnI浓度未见明显升高;A组中有35名患者入院后立即行急诊PCI术,术后(入院后3 h)测得cMyBP-C浓度明显低于术前浓度,术后cTnI浓度较术前升高(P <0.05);(3)A、B、C组中c...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体外放射式冲击波联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其中观察组男13例,女18例;平均年龄(62.35±9.70)岁,病程(3.06±1.49)a.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平均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维生素D辅助治疗对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 ,AT)的育龄期女性的甲状腺功能和自身免疫抗体及血清 25(OH)D水平的影响。  方法  纳入唐山市工人医院内分泌科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94例育龄期AT女性作为受试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研究组(n = 47)、对照组(n = 47),2组为平行对照。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生活、饮食方式指导,研究组予以甲状腺激素口服及维生素D辅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甲状腺激素口服治疗,分别测定并比较2组不同时期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甲状腺自身抗体(TRAb、TPO-Ab)及25(OH)D水平。  结果  (1)甲状腺功能: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FT3、FT4、TSH)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P < 0.01),其中研究组的血清TSH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34±0.33)μIU/mL VS(2.19±0.36)μ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TRAb和TPO-Ab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0.56±0.38)U/L VS(4.35±1.71)U/L;(35.71±8.85)U/mL VS(77.41±19.91)U/mL](P < 0.01),低于同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TRAb和TPO-Ab水平(P < 0.01);(3)血清25(OH)D水平:相比治疗前,研究组治疗6个后的血清25(OH)D水平明显增高(P < 0.05),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61.91±8.73)ng/mL VS(10.79±3.16)ng/mL](P < 0.05)。  结论  补充维生素D治疗可明显改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短期内(6个月)的自身免疫抗体滴度,提高血清25(OH)D水平,但对甲状腺功能作用不明显,可作为低维生素D水平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的辅助治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