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比较80%和50%两种纯度的嗅鞘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存活与生长,为嗅鞘细胞体内移植选用最佳纯度提供依据。分离、培养并纯化成年SD大鼠嗅鞘细胞,将纯化的嗅鞘细胞和收集到的贴壁成纤维细胞进行约80%和50%的比例混合后接种,继续培养1d或3d。所有细胞于不同时间点行P75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以鉴定嗅鞘细胞的初始及其后培养过程中数量和纯度的变化。观察细胞状态,计数细胞总数和P75免疫阳性细胞数目,求得各组嗅鞘细胞数量和纯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种不同纯度嗅鞘细胞在培养1d时形态正常,3d时纯度为50%的嗅鞘细胞胞体依然饱满,突起更加纤长,数量和纯度亦无明显下降。而纯度为80%的嗅鞘细胞在培养3d时已出现胞体萎缩和突起变短,数量从1d时每一观察区域内的35±13显著下降为23±5(P=0.02),但纯度未发生明显变化。结果表明50%纯度嗅鞘细胞的存活及生长状态优于80%者,提示细胞体内移植时应考虑选取50%纯度的嗅鞘细胞。  相似文献   

2.
绿茶多酚主要成分对百草枯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绿茶多酚的主要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百草枯(paraquat,PQ)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建立PQ损伤的PC12细胞体外模型,经不同浓度EGCG预处理后,分别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Hochest33258染色观察凋亡时细胞核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比例,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水平。1、5、10μmol/LEGCG对PQ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PQ组(54.6±3.5%)相比,1、5、10μmol/LEGCG预处理组细胞活力分别上升为66.5±2.7%、74.4±2.6%、83.7±3.2%。Ho-chest33258染色发现PQ组较多胞核出现固缩凝集(43.5±8.4%),而EGCG预处理组则较少(分别为30.7±7.9%、17.9±6.8%、11.2±4.4%)。FCM检测也提示EGCG预处理可降低细胞的凋亡百分率,正常组、PQ组、EGCG预处理组(1、5、10μmol/L)分别为4%、39.9%、32.6%、20.1%和10.4%。另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发现EGCG预处理可下调PQ诱导的细胞色素c在胞浆中的过表达。以上结果提示EGCG可减轻PQ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色素c在胞浆内的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建立氧化应激损伤的体外模型,以探讨西红花酸对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观察不同浓度(0、50、100、200、300、400μmol/L)H2O2损伤PC12细胞12 h,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不同浓度(0.1、1、5、10μmol/L)西红花酸预处理PC12细胞24 h,观察西红花酸对H2O2(200μmol/L)损伤细胞后的恢复作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罗丹明Rh123染色,流式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DCF-DA染色荧光照相术检测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ERK1/2的表达情况。结果 H2O2(0~400μmol/L)作用PC12细胞12 h后,细胞活力分别为(100±4.1)%、(102±1.9)%、(89±11.2)%、(52±2.6)%、(42±1.6)%、(8±0.4)%,细胞损伤呈明显的浓度依耐性;西红花酸预处理后,细胞活力由(45.12±3.15)%,分别上升为(51.88±4.24)%、(65.14±8.19)%、(57.66±5.58)%、(53.61±4.57)%;西红花酸(1μmol/L、5μmol/L)预处理组减少了线粒体膜电位(MMP)的下降,有效清除活性氧(ROS),激活磷酸化ERK1/2。结论上述实验表明西红花酸能对抗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表明西红花酸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自行构建的 BHK- h GDNF基因工程细胞 ,研究 GDNF是否具有促进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系 PC12细胞分化的作用。 方法 从人胎儿脑组织中提取总 RNA,用 RT- PCR的方法克隆人 GDNF基因 ;利用L ipofecam ine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 p TARGET/ h GDNF(± )转染 BHK- 2 1细胞 ,在含有 G418的选择培养基中筛选出稳定表达人 GDNF的 BHK- h GDNF基因工程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BHK- h GDNF基因工程细胞中人 GDNF的表达。并且用 BHK- h GDNF基因工程细胞培养的上清液培养 PC12细胞 ,观察 GDNF是否具有促进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系 PC12细胞分化作用。 结果 构建的正向和反向真核表达载体 p TARGET/ h GDNF(± )的酶解消化和测序结果正确 ;用正向真核表达载体 p TARGET/ h GDNF( )转染 BHK- 2 1细胞后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证明 BHK- h GDNF细胞能够表达人 GDNF;BHK- h GDNF基因工程细胞培养上清液可以促进 PC12细胞分化。 结论 构建的 BHK- h GDNF基因工程细胞中表达的人 GDNF可以促进 PC12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5.
成年大鼠嗅球和鼻腔嗅粘膜成鞘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珂  周长满  于恩华 《解剖学报》2002,33(5):488-491
目的 在嗅球成鞘细胞 (OECs)移植到脊髓可有助于损伤神经纤维再生的基础上 ,分别对嗅球和嗅粘膜的OECs进行培养 ,探索自体嗅粘膜作为OECs供体的可能性。 方法 根据OECs、成纤维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贴壁时间的不同 ,采用差时贴壁方法分离出OECs,培养 14div后进行NGFRp75和GDNF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结果 按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性 ,培养的嗅球和嗅粘膜OECs可分为 3类 :双极细胞、三级细胞和扁圆细胞 ,其中以双极细胞最多。嗅粘膜的双极成鞘细胞的突起更加细长。 结论 差时贴壁细胞分离法是一种简单、经济、实用的成鞘细胞分离方法。鼻腔嗅粘膜OECs的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特性与嗅球OECs基本相同 ,本实验为临床开展自体嗅粘膜OECs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许多研究表明 ,改善局部微环境可促进受损中枢神经的再生。本研究对 SD大鼠进行眶内视神经切断术作为中枢神经损伤模型 ,将新生鼠嗅球纤维层组织植入视神经断端 ,动物术后分别存活 1、2、3、4周取眼球作水平冰冻切片 ,用 Nissl染色和生长相关蛋白 (GAP-4 3 )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视网膜节细胞的存活数量和蛋白的变化 ;并观察移植物中嗅成鞘细胞的存活状况。结果显示 :植入嗅组织后可见视网膜节细胞的存活数量和存活率明显增加 (P<0 .0 5 ) ;视网膜节细胞层 GAP-4 3持续表达 ;嗅成鞘细胞可以在视神经断端存活。本研究结果提示 ,移植嗅球纤维层有促进视网膜节细胞的存活和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静  沈慧  夏春林 《解剖学报》2009,40(3):374-378
目的 观察红细胞生成素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EACM)对神经干细胞促分化作用及对分化后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 原代培养神经干细胞和1型星形胶质细胞,收集红细胞生成素(EPO)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上清液,用于神经干细胞分化实验的研究。对分化后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计算其分化为神经元的比率;同时利用FeSO4和H2O2制造细胞损伤模型,用EACM继续培养48h,然后检测细胞活性和存活细胞数。 结果 EACM组神经干细胞分化明显,神经元比率较星形胶质细胞上清组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分化后的细胞中加入H2O2后,继续用EACM培养的实验组吸光度(A)值和细胞存活百分比均较对照组高。 结论 红细胞生成素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神经干细胞有促其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并对分化后的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成年活体嗅粘膜神经干细胞的简便、实用的体外培养方法 ,进而为神经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提供更为安全的候选细胞 ,本实验自成年大鼠活体分离剪取部分嗅粘膜经胰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 ,接种于玻璃培养皿 ,用含 10 %胎牛血清的 F12培养基培养 ,动态观察神经干细胞克隆球的形成及分化过程 ,并用 nestin、NSE、GFAP、vim entin及laminin等抗体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对阳性细胞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 ,成年大鼠经嗅粘膜活体取材后 ,可长期存活。成体嗅粘膜细胞混合体外培养时不同类型细胞的贴壁时间存在差异 ,神经干细胞呈球形 ,不直接贴附于培养皿 ,仅粘着在首先贴壁的扁平基底细胞上分裂形成克隆球 ,球内细胞 nes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原代培养 14 d后克隆球不再生长 ,球周细胞逐渐向外迁移分化为嗅细胞和嗅鞘细胞。提示 ,成体嗅粘膜神经干细胞可在普通培养基中形成干细胞克隆球 ,嗅粘膜中的其它细胞作为神经干细胞的基底饲养细胞有助于干细胞克隆球的形成 ;活体分离成体嗅粘膜作混合细胞体外培养获取神经干细胞的方法简便、安全、可行 ;本结果为嗅粘膜神经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动物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9.
背景:影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外在因素包括细胞因子和微环境,嗅鞘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时改变其微环境。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嗅鞘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别培养Wistar大鼠神经干细胞和嗅鞘细胞,5×107L-1神经干细胞分别和1×107L-1,1×109L-1,1×1011L-1嗅鞘细胞共培养,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不加嗅鞘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诱导7d后行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计算阳性细胞/细胞总数得出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与结论:①3种浓度嗅鞘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3d后,均促进了神经干细胞增殖,以1×109L-1嗅鞘细胞共培养组作用最显著,明显优于1×107L-1嗅鞘细胞组、1×1011L-1嗅鞘细胞组。②神经干细胞与1×109L-1嗅鞘细胞共培养7d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百分比最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0.
差速贴壁结合神经营养因子3体外纯化培养人胚嗅鞘细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采用差速贴壁结合神经营养因子3的方法对人胚嗅球嗅鞘细胞进行原代纯化培养,探讨简单实用的嗅鞘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将差速贴壁后人胚嗅鞘细胞间隔48h用含100mL/L胎牛血清和含NT3的DF12培养液交替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嗅鞘细胞的生长变化,采用形态学和P7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细胞及纯度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人胚嗅鞘细胞P75染色呈阳性反应,呈双极、三极细胞,细胞突起细长,并可形成细胞突起网络。在体外培养9d时可以获得95%的嗅鞘细胞,12d时为83%,且细胞状态良好。结论:差速贴壁法结合间断NT3应用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嗅鞘细胞纯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神经再生素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罡  王晓冬  张沛云  丁斐 《解剖学报》2003,34(5):472-476
目的 研究神经再生素(NRF)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MTT微量比色法、流式细胞仪AnnexinV和caspase-3活力检测等方法,了解NRF对低浓度血清培养下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NGF、和RPMI1640作对照。结果 培养细胞的突起生长数量和长度、M1TT微量比色的A值、AnnexinV—PE/7AAD显示的凋亡细胞比例、caspase-3活力的检测等指标,在NRF组和NGF组问无明显差异;而与窄白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神经再生素对低血清培养下PCI2细朐的凋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宋英  李萌  刘建仁  喻飒  李继承 《解剖学报》2007,38(3):315-319
目的 研究去血清损伤中PKC信号通路的改变,同时阐明神经节苷脂对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株 (PC12)细胞去血清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去血清损伤24h作为损伤模型,MTT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PI观察细胞损伤后的死亡类型及坏死、凋亡的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PC12细胞在损伤后细胞浆和细胞膜PKC:蛋白的变化.结果 去血清损伤时间依赖性对PC12细胞有损伤,多数细胞呈凋亡征象,而神经节苷脂对去血清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去血清损伤时,PKC信号通路被活化,主要表现为PC12细胞胞浆中的PKC:蛋白减少,胞膜上的PKC蛋白逐渐增加,实现 PKC 蛋白转位;而神经节苷脂可以抑制这种转位,从而起到保护作用.结论 神经节苷脂对去血清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部分是由于神经节苷脂抑制PKC信号通路的活化.  相似文献   

13.
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对PC12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 ,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生长发育的作用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体外培养的 SD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与 PC12神经元按不同细胞数目比例 ( 5 0∶ 1~ 1∶ 1)共同培养 ,并用其制备的条件培养液培养 PC12细胞 ,用快速灵敏的 MTT比色法测定 PC12神经元的细胞活力 ,用光学相差显微镜观察 PC12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 ,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可增强 PC12细胞活力 ( MTT测定的 OD值由 0 .2 5 5± 0 .0 12提高到 0 .5 10± 0 .0 3 6,P<0 .0 0 1,且细胞折光性较对照组强 ) ,却不能促使 PC12神经元突起的生出。将星形胶质细胞与 PC12细胞按 3 0∶ 1~ 1∶ 1的比例共同培养时 ,既可提高 PC12细胞折光性和光晕又可促使其突起的生长 ;如按 5 0∶ 1~ 40∶ 1的比例共同培养时 ,只观察到提高 PC12细胞折光性和光晕 ,而无促使其突起生长发育的作用。本文结果提示 ,PC12神经元细胞活力的提高与星形胶质细胞分泌到条件培养液中的可溶性因子有关 ,而 PC12神经元突起生长发育可能是和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直接接触以及二者的细胞数目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细胞因子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3H-TdR掺入法和MTT比色法,观察了人重组IL-1β,IL-6和TNFα对体外培养的成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HrIL-1β,HrIl-6和HrTNFα在一个较大的浓度范围内,均不能刺激系膜细胞的增殖;而有少量胎牛血清存在时,HrIL-6和HrTNFα可以促进系膜细胞增殖,但HrIL-1β无此作用另外,在实验中还发现,雷公藤多甙(TⅡ)对系膜细胞生长具有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人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LAK(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LAK)细胞和IL-2对人鼻咽癌细胞株Hep-2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体外观察。实验分为LAK组、LAK+DC组和LAK+DC+IL-2组;效靶比例分别采用10:1和20:1二种。37℃、5%CO_2、饱湿条件下培养48h后,用中性红摄入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活性。结果:各组的细胞毒活性依次为LAK+DC+IL-2组>LAK+DC组>LAK组(P<0.001),随着效靶比例升高,各组细胞毒活性增强(P<0.01).表明DC和IL-2有协同作用,能增强LAK细胞对Hep-2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Nogo-A基因沉默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本文构建了靶向Nogo-A的短发夹样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经脂质体转染到培养的PC12细胞。分别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48h后Nogo-A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在转染后不同时间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由shRNA产生的小干扰RNA(siRNA)可有效抑制PC12细胞Nogo-A基因的表达。Nogo-A siRNA处理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加、凋亡率明显下降。本结果提示,Nogo-A基因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周莉  赵长伍 《解剖学杂志》1993,16(6):530-533
甲状腺经酶消化分离成单个细胞,向培养液中加入3'、5'-环化腺甘酸(cAMP)和前列腺素E1(PGE1)以代替促甲状腺激素(TSH)的作用,在细胞培养48小时后,甲状腺细胞逐渐形成滤泡结构,然后和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0.3mg/ml的人参皂甙,结果表明:电镜下实验组甲状滤泡细胞呈现功能不活跃状态,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四碘甲状原氨酸(T4)浓度较对照组降低;其摄碘量较对照组减少。  相似文献   

18.
肾上腺素对培养的大鼠表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霍正浩  樊景禹 《解剖学报》2000,31(1):39-42,I007
目的 研究大鼠表皮细胞的增殖活性是随肾上腺素浓度而变化。方法 利用核得区银染法(AgNOR)配合图像分析观察了肾上腺素浓度在10^-10mol/L范围内培养的大鼠表皮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 在上述浓度范围内,肾上腺素可明显抑制培养大鼠表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分析了单位面积细胞核上染色颗粒的面积(AA)和单位面积细胞核上染色颗粒的数目(NA),与对照相比,P〈0.01。参数AA在肾上腺素浓度为10^  相似文献   

19.
棘阿米巴滋养体致黑色素瘤细胞损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处于分类地位不同的 5种棘阿米巴滋养体对黑色素瘤细胞B16的细胞毒性作用的方式、以及细胞毒性作用差异与其致病性的关系。将 5种不同种类的棘阿米巴滋养体分别与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细胞B16混合 ,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棘阿米巴滋养体对黑色素瘤细胞B16的影响 ,并运用MTT法检测、比较不同棘阿米巴对肿瘤细胞作用的差异。结果显示 :这 5种棘阿米巴滋养体对黑色素瘤细胞B16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作用 ,其机制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细胞凋亡 ,但与其致病性的强弱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