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某拉链生产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进行识别和判断,分析和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方法根据现行有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对该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苯、甲苯、二甲苯、环己酮、正己烷、异丙醇、氨、氰化物、氢氧化钠)、粉尘(其他粉尘)、噪声;检测结果:化学毒物、粉尘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噪声存在超标现象,合格率为58%。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定性为较重项目,在确保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正常有效运行情况下,并落实控评报告补充措施和建议情况下,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某除草剂甲磺草胺生产项目为对象,评价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提出合理建议,保障劳动者健康。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苯、二甲苯、乙醛、钠及其无机化合物、硫化氢、氨、氯化氢、氯气、粉尘、工频电场、噪声等。甲苯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16.0 mg/m~3,二甲苯C_(STEL)3.3 mg/m~3,乙醛最高浓度(MC)6.7 mg/m~3,氯化氢MC0.5 mg/m~3,粉尘≤2.89 mg/m~3,噪声≤88.7 d B(A),除冷冻机房巡检点的噪声(不合格率20%)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外,其余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职工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与该项目相关的职业禁忌和疑似职业病患者。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企业采取的管道+反应釜+自动化投料+通风设施等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是切实有效的,但仍需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管理,提高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与职业卫生检测法,对某皮鞋生产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危害程度的评估,并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物理因素(噪声、高温)、化学毒物(丁酮、环己酮、乙酸丁酯、甲醛、正己烷、正庚烷、苯系物),除冲床点位的噪声超标以外,其余检测点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关键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系物,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烟台市某起重机生产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的建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该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苯、甲苯、二甲苯、噪声、手传振动、电焊弧光、高温及工频电场。喷漆间、调漆间个体长时间接触甲苯浓度(75.75~81.44 mg/m~3)和定点短时间接触甲苯浓度(101.70~113.90 mg/m~3)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铆工、电焊工和喷砂工个体接触噪声强度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关键控制点是苯、甲苯、二甲苯和噪声。结论该项目应改进防尘毒措施,补充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警示标识,在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建议后可以达到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和保护工人身体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张士怀  门金龙  陶玲 《职业与健康》2008,24(18):1866-1868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类别,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该项目提供技术依据。方法综合运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及经验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石墨粉尘、其他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丙烯酸、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噪声与振动、高温及热辐射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该拟建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某外资钎具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等标准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甲醇、丙酮、苯、甲苯、二甲苯、噪声、高温等。该项目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能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已基本具备职业卫生方面的竣工验收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识别、评价和预测某公司印刷品生产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及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防护效果,论证该项目职业卫生措施的可行性。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和工程分析法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对类比工程正己烷、二氯甲烷、异丙醇、甲醇、甲苯、二甲苯、噪声、紫外辐射等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各化学毒物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合格率为100%;紫外辐射测量结果合格率为25%,噪声测量结果合格率为100%。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有正己烷、正戊烷、异戊烷、正庚烷、二氯甲烷、甲醇、异丙醇、甲苯、二甲苯、乙苯、异佛尔酮、环己酮、乙醛、臭氧、紫外辐射及X射线。预计该项目除紫外辐射强度外,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控制措施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识别、分析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有效防护措施,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0月,以重庆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关键控制点原理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检测结果显示,木制家具生产企业噪声强度和粉尘浓度超标岗位较多,检测13个接触噪声岗位其中4个岗位噪声强度超标,合格率69.2%,检测9个接触粉尘岗位其中5个岗位粉尘浓度超标,合格率44.4%,化学毒物检测浓度均低于国家限值标准。结论粉尘、噪声是木制家具生产作业人员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通过加强关键控制点的职业病危害控制和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对某汽车制造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风险评估法相结合,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乙酸乙酯、汽油、乙酸丁酯、环己酮、苯乙烯、氢氧化钠、甲醛、磷酸、乙苯、硫酸、电焊烟尘、玻璃钢粉尘、木尘、矽尘、其他粉尘、噪声,其中,粉尘和噪声超标情况较为严重。该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局、卫生辅助用室设置、职业病防护措施实施、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粉尘和噪声是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河南省某包装公司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其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防护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检测法、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异丙醇、乙酸甲酯、丁酮、乙酸乙酯、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甲醇、粉尘的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满足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制袋机操作工、干式复合机放卷操作工、吹膜工8 h等效声级为85.5d B(A)~88.0d B(A),噪声超标,其余工种的8h等效声级满足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用人单位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异丙醇、乙酸甲酯、丁酮、乙酸乙酯、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甲醇、粉尘、噪声,粉尘和化学毒物作业危害分级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噪声作业危害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噪声的危害较重。粉尘和化学毒物的职业病防护设施防护效果较好,噪声的职业病防护重点应为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劳动者实际接触噪声时间的控制等。  相似文献   

11.
俞太念 《职业与健康》2012,28(18):2238-2240
目的为卫生行政部门对某工程压路机新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竣工验收提供依据,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检查表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厂址选择、总平面布置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要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甲苯、二甲苯、异丙醇、乙酸丁酯、铅尘、铬酸盐、过氧化氢、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噪声、紫外辐射、工频电场等。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有效,符合我国相关卫生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了解齿轮箱厂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其控制效果,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检查表法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是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和噪声等;除粗加工区切割和手工焊的烟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外,其余各检测点空气中粉尘和毒物的浓度以及噪声的强度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基本有效、可行,但应采取严格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降低职业病发生的危险,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某原油管道工程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该项目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非甲烷总烃、溶剂汽油、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氨、噪声、微波辐射和工频电场等,维检修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砂轮磨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噪声、紫外辐射等,检测结果除泄压罐区非甲烷总烃浓度及电焊烟尘定点检测结果超标外,其余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该项目在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方面基本符合职业卫生的要求,在应急救援和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结论该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控制效果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杨继红  周萍  陆春花 《职业与健康》2012,28(17):2109-2112
目的通过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识别某多品种环氧树脂装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的类别,对可能发生危害健康的主要环节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确保工程项目符合职业卫生要求。方法预评价采用类比法、经验法和检查表法进行。结果生产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环氧氯丙烷、双酚A、甲苯、丙酮、氢氧化钠、粉尘及噪声等,属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该项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措施、辅助卫生用室等符合有关规定,但总体布局不甚合理。结论通过职业卫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认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钱旭东  申海旺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204-1206
目的识别、分析某公司新建配页胶订联动线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为从源头预防、控制职业病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检查表法和类比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结果在项目配页、胶订、接书工序生产过程中可能接触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稳态噪声,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结论只有将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才能在该项目投产后使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识别宝鸡市某真空断路器生产企业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有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效果,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对策,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法、检查表法、职业卫生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个体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辅助用室等均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X射线是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关键点,共设113个监测点,108个点合格,合格率为95.58%。其他职业病危害有生产性噪声、粉尘和工频电场等,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X射线,其次为生产性噪声和粉尘、工频电场等。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比较齐全,且可靠有效。因此,在确保各类职业病护设施有效运行、并采取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前提下,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汽车改装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查找超标原因,探讨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结果该汽车改装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有毒物质(苯、甲苯、二甲苯、CO、NO、NO2、MnO2),紫外线辐射和噪声。检测13个作业岗位的粉尘浓度,8个岗位不合格,超标率为61.5%;检测14个岗位的噪声强度,8个超标,超标率57.1%;除调漆室和室内喷漆岗位的苯浓度超标外,其他岗位的化学有毒物质经检测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部位,综合采取防尘、防毒、防噪等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宋红广  杜丽萍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36-1341
目的识别、评价、控制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与建设项目类似的工程进行类比调查,采用类比法、经验法及检查表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和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甲苯等漆料组成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紫外线、噪声、高频电场等。类比检测结果显示,噪声有5个点超标,合格率为78.3%,粉尘和化学毒物均符合要求。结论拟建设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新疆某新区1#焦炉工程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法、定量分级法等相结合对该焦炉工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焦炉逸散物、苯、甲苯、二甲苯、CO、CO2、HS、SO2、NO、NO2、氨、氰化氢、高温、粉尘、噪声、电离辐射、工频电场等进行评价。结果工作场所苯、甲苯、二甲苯、CO、CO2、HS、SO2、NO、NO2、氨、氰化氢、粉尘、电离辐射、工频电场强度(浓度)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但有4个检测点焦炉逸散物浓度、5个检测点噪声强度、11个测量点WBGT指数超过职业限值,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应加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结论该工程在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运行正常、个体防护措施到位、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采纳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报告书提出的建议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可以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20.
宁宇  侯旭剑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169-1172
目的通过了解海洋石油生产平台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控制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进一步改进措施。方法对项目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该项目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甲烷、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甲醇、异丙醇、乙酸、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噪声、高温、微波辐射、工频电场等。生产过程中各现场操作岗位均可接触到上述有害因素。检测结果中,甲烷、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甲醇、异丙醇和乙酸的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2个工种(机修工和电工)的个体噪声测量结果超过了标准的要求,应急发电机开启时的噪声超过了标准的要求;微波辐射和工频电场的测量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结论该项目针对其所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的防护措施,制定的规章、制度是有效的、可行的,其职业病防护设施是满足职业卫生验收要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