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马兜铃酸的化学结构、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及中成药、马兜铃酸的药理作用和毒性作用、马兜铃酸肾病。通过本文的综述,使医药人员对马兜铃酸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以指导临床安全、合理、规范使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  相似文献   

2.
马兜铃酸肾病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近年有关研究和报道对含马兜铃酸中药的毒性成分、马兜铃酸的代谢、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方法进行综述,旨在对马兜铃酸的毒理学及马兜铃酸肾病的诊治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临床对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使用临床应用情况以及对马兜铃酸肾病的认识情况。方法通过临床对中药细辛、威灵仙、川木桶、汉防己等药物的使用量比较含马兜铃酸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并且对医院的医师进行含马兜铃酸药物组成的认识与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也对马兜铃酸肾病的情况知晓程度进行研究,分析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临床应用状况。结果通过医院临床使用药物的调查以及对医师使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含马兜铃酸的药物使用量一直呈上升的趋势,但是马兜铃酸肾病并没有受到医师的重视。结论随着含马兜铃酸的中药的大量使用,临床也要对药物所产生的毒副作用进行重视,要加强对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培养医师对药物毒副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因应用不当或饮食污染摄入马兜铃酸I所引起的、以进展性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急慢性肾炎称为马兜铃酸肾病或巴尔干地方性肾病。马兜铃酸I特异性损伤近端小管,而对肾脏其他组织细胞未表现出明显的直接损伤作用。因此,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通过有机阴离子蛋白1和3特异性摄入马兜铃酸I,是马兜铃酸I发挥特异性肾毒性作用的关键。近年来对肾小管摄取马兜铃酸I的机制已明确,但参与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顶膜侧转运的蛋白鲜有报道。通过综述马兜铃酸I在肾小管的消除机制,以期为预防和治疗马兜铃酸肾病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含马兜铃酸植物药的毒性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德秋  沈金芳 《中国药房》2005,16(2):149-150
马兜铃酸( Aristolochic acid)是关木通、广防己、马兜铃、天仙藤、青木香、寻骨风和朱砂莲以及铁线莲马兜铃、蛇根马兜铃、印度马兜铃等 10余种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药中的一类菲类化合物,主要由马兜铃酸 A、 B、 C、 D、 E等及其衍生物组成.近年来,随着因服用含马兜铃酸的植物药导致肾损害的报道不断出现,人们对马兜铃酸的毒性越发关注.  相似文献   

6.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凯 《淮海医药》2005,23(1):9-11
目的 探讨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资料。结果 2例急性马兜铃酸肾病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肾功能减退、尿酶升高、电解质紊乱;病理诊断为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慢性马兜铃酸肾病临床表现为:贫血、尿检异常、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病理诊断为慢性间质性肾炎。结论 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有肾损害,可致马兜铃酸肾病,其临床表现病理变化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7.
常菲菲  王友群 《药学进展》2010,34(3):117-124
马兜铃酸广泛存在于马兜铃科马兜铃属中草药中,具有。肾毒性和致癌致突变性。其在体内经一系列硝基还原酶代谢活化后与DNA共价结合形成加合物而诱发癌变,并通过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间质纤维化而导致马兜铃酸肾病。综述马兜铃酸体内毒性产生的分子机制和防治研究进展,探讨相关药物的研发,为马兜铃酸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梳理马兜铃酸致肝癌的客观性研究,提出风险防控策略。方法 简述马兜铃酸致肝癌的研究进展,阐明马兜铃酸与肝癌相关性再研究的科学意义,梳理本课题组关于马兜铃酸致肝癌的客观性、真实性、系统性研究内容,提出含马兜铃酸中药的防控策略。结果与结论 马兜铃酸与肝癌发生缺乏相关性;提出含马兜铃酸中药及制剂安全用药的风险防控策略:明确风险获益比,综合分析药品研究数据做出监管决策;针对不同风险水平患者采取分级管理措施;建立科学认知和精准评价使用中药的新方法,健全安全性质量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滴通鼻炎水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滴通鼻炎水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的含量。色谱柱采用Waters-ACQUI UPLC HSS T3 C18(2.1 mm×100 mm,1.8μm),采用乙腈为流动相A,0.1%甲酸含1 mmol·L-1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以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结果 17批滴通鼻炎水中有9批样品未检出马兜铃酸Ⅰ(检出限0.13 pg),8批样品中检出马兜铃酸Ⅰ,含量在0.41~3.60 ng·mL-1。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马兜铃酸Ⅱ(检出限0.41 pg)。结论 建立了UPLC-MS/MS同时测定滴通鼻炎水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含量的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为滴通鼻炎水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马兜铃酸肾不良反应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兜铃酸为硝基菲类有机酸类化合物,是马兜铃、关木通、细辛等植物的主要成分。马兜铃酸药理作用广泛,有抗感染、抗肿瘤、增强细胞免疫等功能。本文总结了马兜铃酸肾毒性研究进展及其分子结构,并对近5年不同中药材和中成药中马兜铃酸质量控制的研究进行综述,对比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今后对马兜铃酸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北细辛药材不同部位的马兜铃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纯  田德娟  李季 《中国药业》2010,19(13):24-25
目的检测北细辛药材不同部位的马兜铃酸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C18柱(150mm×4.6mm,5μm),磷酸二氢钠-乙腈(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00nm。结果北细辛药材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及全草中均未检出马兜铃酸A。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北细辛药材中马兜铃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单叶细辛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晋仙  印成霞 《齐鲁药事》2010,29(10):593-595
目的 HPLC法测定单叶细辛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方法采用Sunfire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醋酸(60∶36∶4);检测波长316nm。结果线性范围为6.60~39.60μg.mL-1(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5.8%,RSD为0.8%(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单叶细辛中马兜铃酸A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辽细辛不同药用部位中马兜铃酸IV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Shiseido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55∶44∶1),检测波长为252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马兜铃酸IVA质量浓度在4.720~47.2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n=6),辽细辛根、根茎和叶中马兜铃酸IVA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9、9.4%9、8.9%(n=6),RSD均小于2.8%。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为辽细辛不同部位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消肿止痛酊中马兜铃酸A的限量检查法。方法:通过萃取、过固相萃取小柱对制剂中马兜铃酸A进行提取纯化,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检测。色谱条件:采用HyperClone ODS 120A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3%碳酸铵溶液(用20%盐酸溶液调pH至7.5)-乙腈(80∶2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0 nm。结果:马兜铃酸A进样量在0.2076~20.76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检测限(S/N=3)为0.21 ng.mL-1,定量限(S/N=10)为0.52 ng.mL-1;平均回收率(n=9)为90.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符合要求,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控制消肿止痛酊安全性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红金耳环中马兜铃酸A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马兜铃酸A的含量,色谱柱:Kromasi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65:34:1),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10nm,柱温25℃。结果:马兜铃酸A在0.16—0.8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为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7%,RSD为2.10%。红金耳环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为0.0012%。结论:该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红金耳环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HPLC法测定二十九味能消散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梅  李菊平  孙绪丁 《中国药事》2013,(12):1269-127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十九味能消散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甲醇-1%冰醋酸溶液(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5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25℃。结果马兜铃酸Ⅰ在1.016~8.128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最低检出限为4.96ng,平均回收率为98.24%,RSD为0.60%(n=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二十九味能消散中马兜铃酸Ⅰ的限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RP-HPLC法测定14种中药材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4种中药材中的马兜铃酸A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 ODS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体积分数为1%的冰醋酸溶液(体积比70∶30),检测波长为319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25℃。结果14种中药材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分别为:苕叶细辛0.22 mg.g-1,万源山慈菇0.18 mg.g-1,宜宾防己0.72 mg.g-1,川细辛0.58 mg.g-1,寻骨风0.52 mg.g-1,广西山慈菇0.13 mg.g-1,短尾细辛0.15 mg.g-1,淮通0.94 mg.g-1,关木通0.49 mg.g-1,广元防己3.00 mg.g-1;平昌防己、冕宁防己、穆平马兜铃、北细辛地上及地下部分中均未检出马兜铃酸A。结论应用本实验中所建立的方法对多种中药材中的马兜铃酸A进行检测,为相关药材及中成药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罗琴 《药品评价》2013,(14):37-39
目的:建立二十五味珊瑚丸中马兜铃酸A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用于市场上二十五味珊瑚丸中马兜铃酸A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采用kromasil C18(4.6×200mm),甲醇-0.05%冰醋酸(62:38)作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1mL/min,250nm波长下检测。结果:马兜铃酸A在0.052mg/mL-0.0936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67%,RSD为1.33%。结论: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二十五味珊瑚丸中马兜铃酸A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俞冰  刘志承  李曙光 《中国药房》2011,(47):4485-4486
目的:建立固本祛风颗粒中马兜铃酸Ⅰ的限量检查方法,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GL Inertsil ODS-SP(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40∶60),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28℃,检测波长为320nm。结果:马兜铃酸Ⅰ的进样量在19.44~194.40n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84%,RSD=0.90%(n=6);最低检测限为1.944ng。3批固本祛风颗粒中均未检出马兜铃酸Ⅰ。结论: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固本祛风颗粒中马兜铃酸Ⅰ的限量检查。  相似文献   

20.
冉华阳  田睿  黄婕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1):1703-1706
目的: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养阴降压胶囊中马兜铃酸I、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方法采用HPLC法,Venusil MP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2∶1)]-0.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0~16 min在390 nm波长下检测马兜铃酸Ⅰ,16~40 min时在230 nm波长下检测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马兜铃酸I、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质量浓度分别在4.72~94.40(r=0.9998)、3.95~79.00(r=0.9999)、6.39~127.80(r=0.9999)、19.81~396.20μg/mL(r=0.999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7%、99.09%、100.09%、98.88%,RSD值分别为1.19%、1.60%、0.84%、0.6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重复性好,为有效控制养阴降压胶囊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