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目的探讨去瓣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Free-flap LASEK)矫治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2月至9月在我院行去瓣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患者58例(114眼),术后随访1年,观察上皮生长速度、自觉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Haze等情况。结果术后角膜上皮3-5天愈合(3.52±0.73)。眼部疼痛0级到Ⅱ级,无Ⅱ级以上疼痛。术后1个月,108眼(94.74%)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1年14眼(12.28%)屈光回退≥-1.00D。<-6.00D术后1个月仅见1级Haze,发生率2.27%,并于术后半年内消失;≥-6.00D术后出现1-3级Haze,发生率21.93%。结论综上所述,去瓣LASEK手术治疗中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快,疼痛轻微,视力恢复则较缓慢,且度数越高屈光回退率越大,haze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王淑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308-1309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MMC)辅助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发术后并发症.方法 对118例(236只眼)高度近视患者接受LASEK治疗,术中MMC侵润术区2 min.观察术后视力恢复及屈光回退情况、术后眼部疼痛表现、haze现象.结果 术后7d,所有患者均无疼痛感.术后6个月,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28例(96.61%),平均屈光度( +0.54±0.24)D,haze发生率仅4.66%.结论 MMC辅助LASE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在治疗近视不同度数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3例(296眼)近视患者,分为低度数近视组(<-3.00D),中度近视组(-3.00~-6.00),高度近视组(>-6.00D),术后观察最佳矫正视力、Haze发生率、视力回退,随访1年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术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方法及结果分析。方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d keretomileusis,Lasek)作为一种新型的准分子激光手术,其原理是通过在角膜上皮上分离出一个角膜瓣,然后再用激光进行切削,最后角膜上皮瓣复位,并配戴角膜接触镜3d。本文对在我院接受LASEK治疗的中、高度近视患者62例(120眼)进行随访,平均年龄(22.3±4.0)岁,平均术前等球镜为(-8.57±2.16)D(-5.00~11.0D),平均角膜厚度518μm(462~530μm)。平均随访时间为6.5个月。术后常规观察视力、屈光度、角膜混浊程度、眼压、角膜地形图等情况。结果①术后角膜上皮混浊haze采用Faintes标准分级,62例中58例术后3个月时角膜上皮下混浊为0级,2例术后3个月时角膜上皮下混浊为0.5级,但无屈光回退,2例术后3个月时角膜上皮下混浊为l级,有不同程度的屈光回退;②术后屈光度及裸眼视力均在6个月内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和超过矫正视力的58例,占93.5%;③本组观察:角膜上皮瓣的厚度有差异,上皮瓣的厚薄与是否佩戴接触镜有关,与配戴接触镜时间长短有关,配戴10年以上接触镜者角膜上皮明显变薄。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疗效确切、安全。高度近视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发病率低,无明显屈光回退发生,本组患者较少,有待于更多样本,更长时间临床观察和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术的患者50例(100眼),年龄2038岁,等效球镜-1.25D38岁,等效球镜-1.25D-5.75D,随机分配一只眼采用准分子激光去除上皮(50眼),另一眼采用20%酒精去除上皮(50眼),所有手术眼的基质切削均采用VISX准分子激光SurfacePRK模式,52%的患者使用MMC。术后随访半年,主要观察项目包括术后等效球镜屈光度、术后裸眼视力(UCVA)、术后刺激症状持续时间、上皮恢复时间等,结合各项观察数据对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开展评价与对比。结果 t-PRK与LASEK的术前期望屈光度矫正量与实际屈光度矫正量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术式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裸眼视力分别为(0.0385±0.0755)和(0.0662±0.09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刺激症状持续时间(1.980±0.6141,2.580±0.5566)及角膜上皮修复时间(2.610±0.6332,3.460±0.79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应用VISX准分子激光机行t-PRK和LASEK手术治疗中低度近视的屈光度矫正疗效无明显差异;t-PRK术后裸眼视力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更好,较LASEK术后裸眼视力更好,刺激症状持续时间更短,角膜上皮修复更快。  相似文献   

6.
夏君慧 《现代医药卫生》2013,(19):2946-2947
目的 探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Epi-LASIK组高度近视患者19例(38眼)行Epi-LASIK矫治,LASEK组高度近视患者22例(44眼)行LASEK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Epi-LASIK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最佳矫正视力的眼数比例明显高于LASEK组(P<0.05);屈光度明显优于LASEK组(P<0.05);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明显好于LASEK组(P<0.05);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发生率明显低于LASEK组(P<0.05).结论 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较LASEK有着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LASEK治疗近视、散光60眼疗效观察.方法30例60跟术前近视屈光度-1.50~-11.00DS,散光-1.50~-2.50 DC,采用20%乙醇浸泡30~35 s制作角膜上皮瓣,激光切削采用NIDEK、EC-5000XⅡ,准分子激光系统.结果术后平均视力1个月0.8~1.0占73.17%,0.5~0.7占26.55%,<0.5占0.27%;3个月0.8~1.0占76.69%,0.5~0.7占23.30%;6个月0.8~1.0占77.78%,0.5~0.7占21.68%.术后3个月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无显性差距.结论LASEK手术较PRK手术疼痛轻,Haze轻,治疗范围广,较LAsIK手术风险小,隐患少,在激光治疗近视方面是比较安全可选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3例(284眼)近视眼患者施行LASEK术,并观察术后裸眼视力及各种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视力恢复良好,术后1个月263眼(91.0%)裸眼视力(UCVA)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但术中术后也有角膜上皮瓣异常、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等并发症。结论LASEK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屈光手术,但也应积极地预防一些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8例(35只眼)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随访观察l2个月以上,检查视力、眼压、屈光度及行、裂隙灯检查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明显提高,其中11眼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9眼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行,5眼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3行。屈光度基本稳定;裂隙灯检查角膜瓣复位良好,眼底检查未见出血、渗出、视网膜裂孔。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预测性佳、术后稳定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收治21例高度近视患者(38眼),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泪膜破裂时间等,采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治疗,术后观察术眼裸眼视力,屈光状态,干眼和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1d≥0.8 27眼(71.05%),术后1周≥0.8 32眼(84.21%),术后1个月≥0.8 36眼(94.73%),术后3个月≥0.8 37眼(97.37%).术后1个月等效屈光数(+0.75~-0.75D)31眼(81.58%);术后3月等效屈光数(+0.75~-0.75D)33眼(86.84%).术后1个月干眼8眼(21.05%),术后3个月干眼1眼(2.63%).干眼症状1例(2.63%),球结膜下出血2例(5.26%),经随访用药,均缓解,未影响视力,均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金颖  王雁  杨坤  王璐  赵金荣  耿维莉 《天津医药》2018,46(9):978-982
目的 比较去上皮瓣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近视矫正手术的低中度近视患者103例(103眼),LASEK组51例(51眼),FS-LASIK组52例(52眼)。比较2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残余等效球镜度(SE)、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相差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术后1、3个月2组UCVA、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LASEK组SE较FS-LASIK组升高(P<0.05),但术后3个月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EK 组和 FS-LASIK 组术后 1 个月、3 个月总高阶像差、球差均较术前增加(P<0.05);FSLASIK组彗差术后1个月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LASEK组彗差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S-LASIK组术后1个月全眼总高阶像差和彗差均较去上皮瓣LASEK组升高(P<0.05);术后3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去上皮瓣LASEK术式矫正近视术后早期可达到与FS-LASIK相近水平,尤其适用于低中度近视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高度变化。方法对虹膜定位成功后行CustomvueTM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患者154眼,按等效球镜分为低度(0.00~-3.00D,43眼)、中度(-3.25~-6.00D,75眼)、高度(-6.25~-9.00D,36眼)近视三组,采用眼前节全景仪分别测手术前、术后1、3、6个月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高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在低、中度近视组中,术后各时间段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高度值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在高度近视组中,术后1、3个月时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高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6个月时这两项指标较术后1个月时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不影响低、中度近视患者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高度,而在-6.25~-9.00D的近视患者中这两项指标可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麝珠明目滴眼液对LASEK术后Haze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麝珠明目滴眼液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预防作用。方法:将98例(196眼)受术者随机分为A、B组,A组48例(96眼)术后常规用药+麝珠明目滴眼液滴眼,B组50例(100眼)常规用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眼部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散光度、眼压及角膜haze形成情况。结果:2组眼部刺激症状和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3、6月,2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散光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眼压低于B组(P<0.05),haze轻于B组,等效球镜值<—9.00D组和等效球镜值≥—9.00D组,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LASEK术后配以麝珠明目滴眼液滴眼可减轻haze的形成且有降眼压作用,对高度或超高度近视更具有意义,无毒副作用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对60只眼已行老年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眼的对侧眼即透明晶状体眼进行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年龄为(62-76)岁,平均(54±4.64)岁,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8.23±4.83)D,平均眼轴长度(29.44±2.06)mm,植入人工晶体度数为(6.23±3.83)D,随访12-24个月。结果术后60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0.5者24只眼(40.00%),52只眼(86.67%)予矫正屈光度±1.0 D以内,术后平均屈光度为(8.24±4.84)D,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后12-24个月随访,其中,4只眼(6.67%)发生后发障,术后未发生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偏位、视网膜裂孔形成、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老年高度近视与目前的角膜屈光手术相比,可能更适合戴镜不能矫治高度近视眼患者,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术后视力好等优点,其远期效果需长期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15.
颜华  张福昆 《天津医药》1998,26(12):736-739
回顾分析经PRK治疗的102例病人173只眼术后2年的屈光改变,根据术前屈光度将病人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眼组。术后最短随访时间为2年,用Holladay,Cravy,Koch矢量分析法评价术后1、3、6个月和1、2年屈光改变。结果:3组173只眼中有159只眼(91.99%)接受1次PRK治疗,2只眼(1.2%)接受2次治疗,10只眼(5.8%(接受3次治疗,2只眼(1.2%),接受4次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表面麻醉下对24例40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和手术并发症。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者共32眼(80%),其中≥0.5者共24眼(60%)。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0.50D共32眼(80%);±0.50D〈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1.00D共8眼(20%)。术中无一例后囊膜破裂。20例患者术后第1天角膜轻中度水肿,4例反应性高眼压,经处理后均在2~7d内消退。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者。结论:超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7.
LASIK分区切削治疗高度近视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区切削方法对角膜厚度偏薄的高度近视治疗,并对手术后的效果进行了客观评价.方法:应用LASIK手术方法对26例(41只眼)进行了分区切削手术(分区切削组),对照组为保留度数组(107例,183只眼),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分区切削组术后第2天裸眼视力平均0.86,术后3个月时的裸眼视力平均0.81;术后第2天平均屈光度(球镜等值)为 3.25 DS,术后3个月时的平均屈光度(球镜等值)为-1.05 DS.与保留度数组相比较,术后裸眼视力有明显提高(P<0.01).术后残留的角膜基质层厚度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早期分区切削组有3例夜间偶尔出现眩光现象,其中2例3个月后消失.结论:对于角膜偏薄的高度近视患者,采用分区切削方法进行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术后可以完全消除近视度数并达到较好的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