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科手术是溃疡性结肠炎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之一,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及时的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术后并发 症。针对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和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积极的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环孢素或生物制剂有 较好的疗效,但治疗无效时需要转换为手术的时机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仅对此进行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分型及疗效标准   总被引:45,自引:9,他引:36  
1 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诊断、分型及疗效标准 我国在1978年杭州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上制定了第一个《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治疗标准(草案)》,后经1986年成都慢性腹泻会议,特别是经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讨论修订后的新标准(太原标  相似文献   

3.
青兰  丛春莉  席娜  梁妍 《山东医药》2023,(3):104-107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内镜表现以及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综合诊断,是一种排除性诊断,但误诊率仍高,主要与各种急性感染性肠炎、单纯阿米巴肠病、克罗恩病等肠道炎性疾病进行鉴别。溃疡性结肠炎合并阿米巴感染的诊断通常在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后,筛查阿米巴感染情况。筛查阿米巴感染方法有病理组织学检查、粪便相关检查(包括粪便镜检、粪便培养、粪便中检测阿米巴抗原)、血清学检查以及PCR诊断技术等;粪便镜检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最为广泛使用的筛查阿米巴感染方法,但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低。阿米巴感染最常见的治疗药物为甲硝唑、替硝唑等硝基咪唑类药物,治愈率可达到90%以上;帕罗霉素等肠腔内药物治疗阿米巴疗效差;其他治疗方法包括5-氨基水杨酸制剂、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或)生物制剂等药物,容易导致机会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将6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成规范治疗组和对照组,规范治疗组根据病情轻重等情况,选择氨基水杨酸类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和服用SASP或5-ASA。结果规范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规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及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内科治疗范畴,但有20%~30%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并发症,需手术治疗.现就UC外科治疗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不明,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既有自身免疫机制参与,也有遗传因素为背景,感染因素及精神因素只是诱发因素[1].氨基水杨酸类和皮质激素类药物能有效地控制多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但研究显示约16%的病例对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不佳,22%对激素产生依赖[2],对于常规治疗效果差、激素依赖的中重型溃疡性结肠炎可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和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主要药物仍为氨基水杨酸类和皮质类固醇类,现就其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近20年来我院溃疡性结肠炎(UC)住院患者的患病情况和临床病理变化,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近20年我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病情况、临床特征、内镜及病理特点、治疗情况、病程与预后.结果 近20年我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明显增多,并呈逐渐上升趋势.40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23∶1,年龄6~84岁,平均年龄(42.7±14.8)岁,平均病程3.4年.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血便(80.2%)、腹泻(74.O%).肠外表现17例(4.2%),并发症19例(4.7%).病变以慢性复发型(62.1%)为主,轻、中度病变多见(85.9%),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68.3%).93.8%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手术患者14例(3.5%),死亡1例.结论 近20年来我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病呈上升趋势,患者年龄偏大,病情较轻,病程较短,肠外表现和并发症少,手术病例少,死亡率低,内科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风险、营养支持及疗效.方法 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人院后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估营养状况.营养支持分2组:溃疡性结肠炎综合治疗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综合治疗+肠内营养.监测0-4周营养指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50%以上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综合治疗+肠内和肠外营养方案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及营养治疗指标效果好,显效率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综合治疗的同时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效最好,应鼓励患者适量进食.  相似文献   

10.
叶酸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我国常见多发病,病因复杂,且尚未完全明了,治疗方法繁多.为探索更佳治疗途径,1990-01/1997-01,笔者以叶酸口服为主,配合中药灌肠治疗UC 36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压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例溃疡性结肠炎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HBO治疗,每次100min,1次/d,10次为1疗程,共4个疗程,并根据治疗前后其病情分级和电子结肠镜检查显示结肠粘膜病变的改善程度进行疗效评价.其结果与7例仅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相对照.结果 HBO加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显效率28.6%,治愈率71.4%.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71.4%,显效率42.9%,治愈率28.6%,无效率28.6%.经统计学处理,HBO加常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明显优于仅用常规治疗方法(P<0.05).结论 HBO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疗效,且无副作用.可作为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优选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鱼腥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柳氮磺吡啶目前仍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主要药物,但其疗程长,副反应多,停药后易复发,疗效并不理想,因此,寻找更为理想有效,副反应少的药物成为UC研究的重点.我们以前的实验发现鱼腥草蒸馏液灌肠可改善UC大鼠结肠动力紊乱[1],本研究以柳氮磺吡啶作对照,进一步观察其治疗UC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封闭群成年Wistar大鼠30只,雌雄各半,质量250g~350g.应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和乙酸复合法建立大鼠UC模型[2];大鼠颈背部用100g/LNa2S脱毛后,以20g/LDNCB丙酮…  相似文献   

13.
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传统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文介绍应用干细胞治疗或者英夫利西作为过渡,加用黏膜修复药物,待病情完全缓解且可停用激素后,继续以免疫抑制剂或者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维持.采用这种限时加速的序贯治疗,可更快诱导缓解,并维持更长时间缓解及内镜下黏膜愈合,从而减少住院率和手术率,为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肛肠腔内导入复合能治疗仪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使用肛肠腔内导入复合能治疗仪治疗.对照组30例,用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3 mo和维持治疗12 mo比较.结果:治疗组3 mo临床治愈(完全缓解)25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3.3%.对照组3 mo临床治愈9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6.6%,治愈率30%.两组有效率、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12 mo两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25例患者治愈,1年之内无复发.结论:肛肠腔内导入复合能治疗仪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缓解治疗和维持缓解状态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结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目前已知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过程及氧自由基损伤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糖皮质激素和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成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药物。糖皮质激素只在重度溃疡性结肠炎中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在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中只在5-氨基水杨酸治疗效果不佳时应用,而不作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初始治疗用药。近几年我们尝试在此类患者初始治疗中应用小剂量短疗程的糖皮质激素联合奥沙拉嗪及灌肠,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对存在异型增生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合理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2000年~2005年我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接受结肠镜下治疗的患者进行复查和随访.结果 收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计353例,有39例存在平坦型异型增生;在76例存在隆起性病变的患者中,21例存在异型增生.异型增生经结肠镜下电灼切除或氩离子凝固法治疗后,复查、随访至今尚无恶性病变发生.结论 结肠镜下活检和治疗是存在异型增生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理想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4,自引:14,他引:20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未能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及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成为溃疡性结肠炎(UC)研究的难点和重点.近年来,在上述诸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约有20%~30%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适时、正确的手术治疗可以治愈溃疡性结肠炎,显著降低并发症与不良预后的发生率。然而我国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认知还存在一定的盲区,目前尚无规范性的炎症性肠病治疗体系和外科诊治指南,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溃疡性结肠炎的根治性手术—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术),国内炎症性肠病的手术比例不足5%。溃疡性结肠炎外科规范性治疗及外科技术发展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各专业、各级医师对于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方案的知晓,制定IPAA手术技术规范,开展手术技术培训,弥补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治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内镜下注药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对106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内镜Bc-9L导管将中、西药物混合液直接注入病变部位进行治疗.选用药物锡类散、肿痛安、维生素、替硝唑、免疫抑制剂等.局部给药后,采取特殊体位,保留药液3h以上,1次/d,每4wk~6wk为一疗程.本组患者男72例,女34例,年龄20岁~73岁,其中30岁~59岁85例(80.2%),病程6mo~15a以上,临床表现多以腹痛、腹泻、粘液便或粘液血便为主.病变部位在直乙状结肠64例(60.37%),右半结肠24例(22.64%),全结肠18例(16.98%).结果经4wk~6wk治疗症状体征消失,镜检溃疡愈合86例(81.14%),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镜检溃疡范围缩小超过60%者10例(9.43%),症状体征有改善,镜检溃疡范围缩小未达50%者10例,视为无效,本组治疗有效率达90.6%.结论经内镜直接局部注药对重复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是难治性疾病,传统的治疗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类、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近来生物治疗、营养治疗、白细胞去除术等成为研究热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应该采用个体化、标准治疗与辅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