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蝶骨电极对颞叶癫痫致痫灶手术的定位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蝶骨电极脑电图对颞叶癫痫致痫灶手术的定位价值。方法 对52例颞叶癫痫病人在手术前用常规电极和蝶骨电极描记脑电图,确定癫痫病灶。在手术中描记皮层电图(EC0G)及深部脑电图(DEEG)。结果 用蝶骨电极描记者无前痫样放电(100%),其中90%局限于颞叶;而常规头皮电极发现有痫样放电46例(88%),局限于颞叶者只占46%。术中EC0G和DEEG证明所有病人的颞叶表面、海马或杏仁核均有痫样  相似文献   

2.
蝶骨电极检查对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52例蝶骨电极对颞叶癫痫致痫灶的手术定位,发现蝶骨电极均能查出痫样放电,局限于颞叶者为90.38%(P<0.01)。手术中皮层电图(ECoG)及深部电极(DCoG)描记,证实全部病例颞叶表面或海马、杏仁核均有痫样放电,表明蝶骨电极检查的可靠性,不仅可提高颞叶癫痫脑电图的阳性率且有助于手术定位  相似文献   

3.
151例儿童发作性疾病的24h动态脑电图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儿童发作性疾病的脑电活动进行分析。方法 对151例发作性疾病儿童应用24h便携式磁带记录脑电图(AEEG)进行监测。结果 总异常率80.8%,痫样放电出现率79.5%。癫痫组痫样放电出现率78.8%,可疑癫痫组痫样放电出现率45.5%,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5)。AEEG痫样放电出现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EEG);癫痫组与可疑癫痫组之间临床发作中所描记到的痫样放电出现率明显高  相似文献   

4.
颞叶癫痫患者在脑电图描记过程中,常常表现为双侧颞叶痫样放电。在这种情况下,要临别原发性同步放电和继发性同步放电是一个难题,这也是手术治疗颞叶癫痫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同安全抑制试验来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4小时脑电/心电同步监测对癫痫性晕厥和心律失常性晕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临床怀疑癫痫性晕厥和心律失常性晕厥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AEEG)/心电图(EEG)同步监测。结果:(1)癫痫性晕厥42例中,EEG总异常率83.91%。痫样放电出现率71.24%;心电图显著异常率19%;(2)心律失常性晕厥21例中,EEG总异常率24%,痫样放电出现率5%,心电衅显著异常91%;(3)可疑癫痫性晕厥4例中,AEEG痫样放电1例;(4)可疑心律失常性晕厥3例,ECG均为非显著异常;(5)晕厥原因不明(癫痫与民律失常两种疾病并存)2例,均检出痫样放电及显著心律失常。结论:24小时ECG同步监测对癫痫性晕厥和心律失常性晕厥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癫痫患者脑电图痫样放电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癫痫患者脑电图痫样放电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用24h便携式磁带记录脑电图(IEEG)检出痫样放电的162例癫痫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在临床表现为全面性发作患者,AEEG可检出有明确定位价值的颅内局灶性异常。睡眠时期痫样放电检出率为80%,痫样放电主要出现于NREMⅠ-Ⅱ期(79%),清醒期及睡眠期均出现痫样放电的74例患者中其局灶性异常(67%)均出现于睡眠期,痫样放电仅出  相似文献   

7.
自然夜间睡眠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自然夜间睡眠脑电图(EEG)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例临床拟诊为癫痫的患者行白昼常规EEG和夜间自然睡眠EEG,结果:常规EEG36%(72例)出现痫样放电,而自然夜间睡眠EEG78%(156例)出现痫样放电,痫样波检出率与年龄,临床发作类型,睡眠周期有关。结论:自然夜间睡眠EEG可显著地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们曾对2例头部外伤伴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全身发作顽固性癫痫,术前行头皮脑电图(EEG)检查多次,确定致痫灶后,行病灶切除术。术中应用皮质脑电图(ECoG)作者单位:063020河北省唐山钢铁公司总医院精确地确定致痫灶及其范围,切除痫灶后,再用ECoG...  相似文献   

9.
动态脑电图对癫痫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动态脑电图对癫痫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用MB8000型8导激光动态脑电图记录仪对145例诊断为癫痫,可疑癫痫病人进行24h动态脑电图检查。结果:总异常率为524%,癫痫组异常62.4%,癫痫样放电出现率58.1%。可疑癫痫组异常34.6%,痫样放电出现率25.0%,两级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癫痫组与可疑癫痫组临床发作中所描记到的痫样放电出现率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痫样放电时间以睡眠期为主,占83、3%。结论:本文着重分析讨论了动态脑电图睡眠期的意义及对伪迹鉴别的体会,24h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明显优于常规脑电图,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动态脑电图对癫痫诊断和临别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临床诊断癫痫的53例和可疑癫痫的117例进行24h动态脑电图监 。结果KAEEG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EEG,AEEG痫样放电率在癫痫组为54.7%,可疑癫痫组为15.4%。本文对痫样放电出现与临床发作间的关系以及痫痫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300例癫痫及可疑癫痫患者的动态脑电图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使用北京明思公司SW-JH系列智能化脑电监护仪描记,并与常规脑电图比较。结果:300例中EEG异常54例,AEEG异常178例AEEG痫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天EEG。144例继发性癫痫患者中,EEG异常8例,AEEG异常10例,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颞叶癫痫病人睡眠EEG放电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患者昼与夜的脑电图痫样放电特点。方法:对20例颞叶癫痫主同年龄、性别的对照组进行连续48hEEG监测。就其临床发作频率、睡眠各期痫样放电的频率、时程进行分析。结果:EEG监测期间共发生13次临床发作。其中清醒时6次,睡眠中7次;20例病人均检出痫样放电,18例出现于清醒和睡眠时,1例仅出现于睡眠中,另一例仅出现于清醒时,痫样放电出现于非眼快动睡眠相(NREM)1期16例,2期18  相似文献   

13.
24h动态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了解动态脑电图对癫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2名诊断癫痫,可疑癫痫及发作性晕厥病人行24h动态脑电图检查,并在一周内做脑电图或脑电地形图检查作为自身对照,结果:发现全部病人组AEEG痫放样电检出率明显高于EEG/BEAM组,在癫痫发作类型中,以复杂部分性发作AEEG痫样放电阳性率明显高于EEG/BEAM组,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占有痫样放电患者56/67(84%),主要出现在NREM-Ⅱ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毫针蝶骨电极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常规脑电图加用蝶骨电极的指征。方法102例临床诊断为癫痫的患者于发作间期行常规脑电图及毫针蝶骨电极脑电图描记,分别对其癫痫波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经χ2检验分析,蝶骨电极脑电图可提高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3种发作类型癫痫的痫样放电检出率,其中以复杂部分性癫痫尤为显著;此外发现43例常规脑电图描记时耳垂单极导联可见单侧或双侧正相尖(棘)波或正相尖(棘)慢波,而在蝶骨电极描记时均记录到明显的癫痫波。结论蝶骨电极可提高癫痫患者的痫样放电检出率,常规脑电图描记发现耳垂单极导联出现正相尖(棘)波或正相棘(尖)慢波,加用蝶骨电极多可记录到典型的癫痫波,具有临床确诊价值,应列为临床脑电图的常规描记方法。  相似文献   

15.
蝶骨电极加剥夺睡眠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蝶骨电极加剥压睡眠脑电图(EEG)对癫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10例癫痫患者进行常规电极和蝶骨电极描记,如无痫样放电,再作蝶骨电极加过度换气和蝶骨电极加剥夺睡眠,并与常规电极作比较。结果 常规电极痫样放电检出率为38.1%,单纯蝶骨电极,蝶骨电极加过度换气和蝶骨电极加剥夺睡眠痫样放电检出率常规电极分别提高11%(X^2=2.6,P〉0.05),19.2%(X^2=8.11,P〈0.01)  相似文献   

16.
长程脑电对癫痫外科术前定位的价值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本研究为了确定长程脑电监测在癫痫外科术前定位、定侧作用。方法 对40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进行术前普通脑电图(REEG)、长程动态脑电图(AEEG)及术中皮质电图(ECoG)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发现长程脑电监测对癫痫诊断的异常率、癫痫灶的定位率及手术定位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但AEEG对精确定位不十分准确,结合术中皮质脑电图描记可以提供准确的手术部位和范围。结论 癫痫外科术前如有条件应该用长程脑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24小时动脉脑电图对癫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25例临床确诊为癫痫的AEEG诊断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EEG与EEG的异常率及病变放电检出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AEEG描记中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比清醒期增加15.6%,且57.8%出现在NREM1~2期,睡眠纺锤波的缺如及减弱,对癫痫患者具有重要的脑电图意义。AEEG可以记录到癫痫发作起始时的波形变化。结论:AEEG对癫痫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引导、皮质电极监测下对海马病灶进行致痫灶切除,辅助以皮质痫灶横纤维热灼术治疗顽固性颞叶内侧癫痫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16例海马病灶的顽固性癫痫的病人,术前进行24小时脑电图描记定位致痫灶,手术前进行磁共振扫描,数据输人神经导航系统,手术当天进行导航注册配准.术中进行颞叶皮质电极描记,并在导航棒引导下找寻海马病灶,完整切除并辅以皮质热灼治疗致痫灶。结果术后0.5~3年内随访,按Engel癫痫疗效分级:发作完全消失11例(68.8%),明显改善4例(25%),改善1例(6.2%)。结论神经导航有助于海马病灶的准确找寻与切除,在皮质电极监测下,辅助皮质热灼是治疗顽固性颞叶内侧癫痫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睡眠脑电图(SEEG)监测对癫痫及可疑癫痫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6年3月~2007年6月间,在本院常规进行视频脑电图描记,其中清醒期脑电图(EEG)无痫样放电的183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及52例可疑癫痫患者的S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癫痫组SEEG痫样放电检出率为84.7%(155/183),可疑癫痫组痫样放电检出率为34.6%(18/52).82.1%的痫样放电出现在睡眠I和II期.结论 SEEG监测可显著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为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有助于癫痫发作类型的分型.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81年以来应用头皮、皮层及深部电极脑电图(EEG)对脑动静脉畸形所致癫痫患者进行手术前、中定位及术后随访观察,以探讨其应用价值。共16例,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28岁,癫痫病史平均10.7年(1~25年)。全部病例AVM均位于额、顶、颞、枕叶大脑皮层。16例均行AVM+致痛灶切除(其中1例行左侧大脑半球切除)。术前EEG结果:15例(93.7%)发现病灶侧有不同程度及不同形式的局灶性痫样放电,其中9例颞叶病灶者采用蝶骨电极描记,也均有局灶性痫样放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