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 977年 7月— 2 0 0 1年 1 0月我科收治糖尿病尿路真菌感染患者 42例并应用国产大蒜液治疗 ,取得了一定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2例均为糖尿病并尿路真菌感染患者 ,其中女 2 4例 ,男 1 8例 ;年龄 3 6~ 74岁 ,平均 5 5岁 ;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者 2 6例 ,曲霉菌者 1 0例 ,酵母样菌者 8例。1 2 治疗方法 :大蒜液 [昆明成都军区制药厂生产批号(970 3 6)每支 1 0mL]40mL加入 5 %葡萄糖 5 0 0mL中并胰岛素 6U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用药 1 4~ 2 0d ,平均1 7d。小苏打 1 g口服每日 3次与抗真菌药同时使用。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发疾病、易感染因素、真菌感染类型以及疗效。方法:分析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原发疾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比例明显的比未长期使用的患者比例要高(P〈0.05),患者的真菌感染类型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进行积极抗真菌治疗后,治疗效果中显效患者45例,占64.29%,有效患者15例,占21.42%,无效患者10例,占14.29%。结论:要提高呼吸内科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警惕性,减少危险因素,抗真菌治疗要坚持早期、足量、全程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正> 抗真菌药物,特别是抗深部真菌药物,虽经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但尚未找到既适于临床治疗又无明显副作用的理想药物。因此,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问题,迄今尚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真菌感染特别是条件致病真菌感染,多继发于应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之后,这就为治疗细菌性感染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如将具有双抗作用的(抗细菌、抗真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病原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64例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74例患者接受伊曲康唑治疗,190例患者接受氟康唑治疗,分析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病原及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病原多样化,主要有曲霉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念珠菌及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接受抗真菌疗法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左右,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较高。结论: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接受抗真菌治疗,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蒜素注射液对机械通气相关性下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近3年在我科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47例患者,其中79例下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度评分≥25,根据是否使用大蒜素注射液作预防性用药,将79例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在基础情况、机械通气相关性下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及最后结局方面的差别。结果 预防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APACHE Ⅱ评分、SAPS Ⅱ评分和WVUH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机械通气相关性下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预防组(P<0.01),其相对危险度RR为2.06(95%CI,1.25~3.38)。两组在病死率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大蒜素注射液可有效降低机械通气相关性下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而且价格低廉,是理想的预防性抗真菌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SFI)对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大鼠地高辛(digoxin,DG)肾排泄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的HF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DG0.05mg/kg iv)和SFI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DG0.05mg/kg加SFI4ml/kg、8ml/kg、12ml/kg iv),分别于给药后第1~6天收集24h尿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DG浓度。结果:SFI低、中、高剂量组DG排泄量较对照组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低剂量组尤为明显;低剂量组给药后第1、2d尿地高辛日排泄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第4、5、6d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高剂量组,第1~4d尿DG累积排泄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SFI有促进HF大鼠DG肾排泄的作用,以低剂量组明显。  相似文献   

7.
赵建美  石冰 《河南中医》2013,33(1):103-104
目的:观察升陷汤联合氟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医医院30例COPD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对照组予服用氟康唑胶囊(50 mg,每日2次),给药时间14 d.治疗组在应用氟康唑胶囊的基础上加用升陷汤.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胸部X线检查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结论:在应用抗真菌药物的同时联合应用升陷汤治疗COPD并发真菌感染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氟康唑 (fluconazole)为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 ,高效低毒 ,口服或静脉注射对全身敏感真菌感染有显著作用。眼科真菌性角膜炎无有效的治疗药物 ,是一种严重致盲性眼病 ,个别病例因此丧失眼球。我们自 1994年用氟康唑溶液局部滴眼治疗真菌性角膜炎 ,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和方法本组 40例 ,男 19例 ,女 2 1例 ,年龄 2 5~ 72岁 ;病程 2~15 0d ,平均 2 9d。临床表现 :角膜混浊呈苔被状 (溃疡面积 2~ 5mm2 者 2 3例 ,6~ 11mm2 者 17例 ) ,荧光素染色均呈阳性 ;伪足或卫星灶 2 0例 ,分界沟或免疫环 15例 ;狄氏膜皱折或内皮…  相似文献   

9.
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为保证抗菌药物安全有效,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对我院1997年下半年院内45例因使用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调查。结果:应用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是引起院内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且多发于年老、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好发部位在肠道、泌尿道及口腔。且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等强效广谱抗菌药物是引起院内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结论: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酌情选用窄谱抗菌药物。同时应严密观察消化道、泌尿道、口腔等部位的真菌感染的指征,一旦诊断成立,应立即使用抗真菌药物。而在恶性血液病等特殊病例中,可适当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Shenfu lniection,SFI)对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大鼠地高辛(digoxin,DG)组织浓度的影响.方法:造模成功HF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只用DG)及DG SFI低、中、高剂量组(4mL/kg8mL/kg、12mL/kg).4组分别于给药后0.5h、8h、36h点,摘取和分离心、肾、肝和骨骼肌.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时点组织DG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SFI低剂量组0.5h、8h时点,大鼠心肌和肾脏中DG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SFI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4组大鼠肝脏和骨骼肌中各时点DG浓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剂量SFI有减少HF大鼠心肌和肾脏中DG浓度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百丹疏肝方对抗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8例,对照组口服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试验组服用自拟百丹疏肝方,疗程4周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在降低ALT、AST、Tbil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发热、消化道症状、乏力、肝区不适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4周内恢复抗结核、抗真菌治疗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对原发病控制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丹疏肝方治疗抗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药物所致肝损伤临床效果显著,为进一步的抗结核、抗真菌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医院深部真菌感染92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情况 ,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我院 1998年 3月— 2 0 0 2年 3月呼吸、循环、泌尿、血液、消化、内分泌、免疫风湿诸科住院病历中经细菌学检查证实的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92例住院期间通过血液、痰液、尿液、大便浆膜腔积液检致病真菌 180株 ,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6 9.4 % )。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见 (6 0 .9% )。严重基础疾病 (10 0 % )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主 (2 6 .2 % ) ,其次为尿毒症(19 5 % )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 (36 .9% )是导致二重感染的重要因素 ,病死率高达 39.1%。结论 预防、尽早发现和治疗是降低深部真菌感染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水提(蒸馏水)和醇提(95%医用乙醇)两种方法提取黄连有效成分对感染白色念珠菌小鼠模型的抗真菌活性,为临床抗真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C57BL/6纯系小鼠尾静脉注射白色念珠菌液的方式,制作真菌感染动物模型,共3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水提组、醇提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蒸馏水、黄连水提液、黄连醇提液灌胃,观察3组小鼠50%死亡时间及肾脏组织菌落计数。结果:水提组、醇提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使模型小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肾脏组织菌落计数明显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醇提组较水提组抑菌效果更佳,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黄连具有很好的抗真菌作用,醇提较水提能够更好地抑制白色念珠菌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痰热清雾化吸入调节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失衡机制的效果。方法:将42例ICU临床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抗真菌治疗同时,痰热清治疗组21例用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临床对照组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均以14d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辅助T淋巴细胞因子IFN-γ、IL-4含量及比例。结果:治疗后痰热清治疗组Th1/Th2与治疗前本组及临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痰热清治疗组IFN-γ/IL-4与治疗前本组及临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能调节ICU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病人辅助T淋巴细胞因子IFN-γ、IL-4的含量及比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院真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1993-1998年问共计127例医院真菌感染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真菌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127例患者中,115例具有严重或慢性基础疾患(90.6%),其中老龄者占52%。118例患者于医院真菌感染前使用了广谱抗生素(92.9%),39例使用了糖皮质激素(30.7%),28例进行了放化疗(22%),33例使用了侵入性、创伤性治疗(26%)。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茵为主。院内真菌感染患者中死亡率高达15%。结论:真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茵,应早期诊断并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加强预防是减少医院真菌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进一步改进治疗措施和方法,减少合并真菌感染率、死亡率,提高生存率。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5月在我院经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的85例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占65.8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87.06%;胃肠道次之,占8.24%;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无效38.82%;总有效率61.18%。结论: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临床病死率较高,抗真菌药物曲康唑或氟康唑可以作为浅部真菌感染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百丹疏肝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予抗结核、抗真菌基础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百丹疏肝方治疗。2组均治疗2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及肝功能损伤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48%,对照组总有效率59.2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0.37%,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肝损伤发生率14.81%,对照组肝损伤发生率38.89%,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丹疏肝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疗效确切,并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及肝功能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网络药理学方面探讨参附注射液(SFI)中有效成分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及软件分析,检索得到SFI中红参、附子的有效成分以及AMI的关键靶点蛋白,绘制成"SFI有效成分-靶点-AMI"网络图;通过PPI网络图构建SFI治疗AMI的核心潜在靶...  相似文献   

19.
国外正在研究的合成抗真菌药和抗菌药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成都610041)徐正,翁玲玲1合成抗真菌药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素的过度使用、行器官移植手术、使用免疫抑制剂及艾滋病的蔓延,使临床上深层真菌感染的患者日益增多。而有效的抗真菌感染药不多,并且某些药物...  相似文献   

20.
徐文晖  李兴从 《中草药》2011,42(5):1009-1017
随着肿瘤及艾滋病发病率的升高,器官移植的不断增多,使高效广谱抗生素得到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率不断升高。目前临床所应用的抗真菌药物存在病菌易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多等问题,使真菌感染的治疗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发现高效、低毒的抗真菌新药。天然化合物因其新颖的化学结构、多样的生物活性以及独特的作用机制,使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和发现抗真菌先导化合物成为当前抗真菌药物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总结了近10年从36种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的111个具有新颖化学结构和良好抗真菌活性的天然化合物,主要包括萜类、生物碱、皂苷、环肽、甾体及有机酸等,为抗真菌天然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