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致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高脂血症是其中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证实,高水平的Lp(a)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不受年龄、性别、高血压、其他血脂及发病时间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背景高脂血症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目的调查重庆市老年人群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重庆市老龄人群社会医疗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社区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抽取重庆市社区60岁以上人口4 915人进行调查.血脂分析抽取静脉血2 mL,相关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查体确定伴发疾病.主要观察指标重庆市社区老年人血脂水平及高脂血症患病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及患高脂血症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4 915名受试者中,431名(8.77%)为高胆固醇血症,703名(14.30%)人为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772名(15.71%)为高三酰甘油血症.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则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体重超重者以及有吸烟、饮酒史者的高脂血症患病也显著增高.结论重庆市社区老年人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且男性高于女性.高龄、男性、超重和吸烟、饮酒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外科大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科大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2002年3月至2007年5月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外科及SICU大手术后住院患者232例,根据患者是否形成深静脉血栓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龄28~85 岁,(48.42±11.21)岁;对照组(无深静脉血栓形成)167例,男86例,女81例,年龄25~63 岁,(37.41±12.18)岁.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致病因素、相关病史以及生活习性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其相关因素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肿瘤、长期卧床、感染、吸烟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明显相关(P<0.05),性别与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不显著(P>0.05).结论 年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肿瘤、长期卧床、感染、吸烟都是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需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在临床治疗中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发生致命性肺栓塞.  相似文献   

4.
田红 《临床医学》2008,28(12):88-89
冠心病是一种多因素参与发病过程的疾病,一般认为高脂血症是引起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近来的研究发现血尿酸、血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为了探讨血尿酸、血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我们对52例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尿酸、胆红素、血脂进行了检测,并将他们之间的关系作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海棠  宋建平 《临床医学》2008,28(12):11-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在本院行冠脉造影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年龄、性别、吸烟、血压、血脂、血糖及危险因素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对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进行定量Gensini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示:在冠脉积分逐渐增高的四组中,单个危险因素和危险因素数目的百分率也都逐渐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脂血症为冠脉狭窄的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糖尿病、男性、高血压、老龄。结论高脂血症是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高脂血症患病率危险因素的调查及护理对策的探讨。方法 对湛江地区752人进行血脂检查,比较年龄、性别、饮酒情况和体重指数差异对高血脂患病率的影响。结果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体重指数、饮酒是患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体重指数、饮酒是患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对高脂血症的预防应注意血脂、血糖、高血压的检...  相似文献   

7.
背景:高脂血症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目的:调查重庆市老年人群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重庆市老龄人群社会医疗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社区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抽取重庆市社区60岁以上人口4915人进行调查。血脂分析抽取静脉血2mL,相关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查体确定伴发疾病。主要观察指标:重庆市社区老年人血脂水平及高脂血症患病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及患高脂血症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4915名受试者中,431名(8.77%)为高胆固醇血症,703名(14.30%)人为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772名(15.7l%)为高三酰甘油血症。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则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体重超重者以及有吸烟、饮酒史者的高脂血症患病也显著增高。结论:重庆市社区老年人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且男性高于女性。高龄、男性、超重和吸烟、饮酒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研究急性脑出血(ACH)时ECG变化及危险因素。方法:对80例患者入院后48h内行血脂、ECG检查,观察ECG异常变化及血压、血脂,了解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有无感染以及意识障碍等对其的影响。结果:ECG异常率为663%,且具有可逆性。结论:ACH时,ECG异常变化与血压、血脂有一定关系。表明高血压或高血压并高脂血症患者更易引起ECG异常,而ECG变化与年龄、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关系不大,但合并感染,意识障碍时,ECG异常表现明显升高(P<001)提示影响ECG变化因素复杂,且各因素对其影响程度不同,并初步分析了ACH时ECG异常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动脉硬化超声所见与危险因子及年龄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同时调查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和患病年龄,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明确危险因子的存在和年龄增长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9/2004-1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病房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300例,男183例,女117例;年龄40~89岁,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50%以上狭窄、有较明显斑块、内膜增厚和无明显异常4类.测量血压,检测血糖和血脂,并询问患者有无吸烟等病史.比较各种危险因子出现的比率,及危险因子、年龄增长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30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超声所见动脉异常与糖尿病的关系尤为密切,较之吸烟和高血压更有意义,其中54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中超声所见异常占75%(41/54),153例吸烟的患者中颈动脉超声异常占64%(99/153),192例伴有高血压患者中超声所见异常占70%(135/192),P<0.05.②随着危险因子数的增加异常所见亦增加,有意义的异常所见增加只有从1项危险因子组到2项危险因子组[57%(&;#168;0/192),65%(82/125),P<0.05].③60~69岁组、70~79岁组斑块形成所占的比例增加明显[28%(24/86),46%(59/130),P<0.01].结论:①危险因子中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的关系最大.②随着危险因子数的增加和年龄的增长超声下动脉硬化的改变越明显.③对于高龄患者而言,年龄的增长比危险因子致动脉硬化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与主要炎症因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按是否合并高脂血症分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组(高脂血症组)和冠心病不合并代高脂血症组(非高脂血症组),采用Bae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空腹12 h血脂((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指标,比较两组之间的血脂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果非高脂血症组的TC、TG、HDL、LDL及冠状动脉病变均低于高脂血症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症因子水平与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与炎症因子的水平呈正相关,炎症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诊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血浆中的血脂水平与血栓形成关系密切,血脂水平升高易导致血栓形成。因此,我们对31例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的几项指标: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  相似文献   

12.
曹东红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0):1094-1095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血脂降到理想水平对冠心病一、二级的预防有着重要作用,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辛伐他汀具有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作用。本文通过对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分组分别应用20mg和40mg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观察比较其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因此研究中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一级康复预防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分析.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对象脑卒中组100例为1997-07/2000-1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科住院患者,其中青年(<44岁)患者63例,老年前期(45~49岁)患者37例,平均年龄(42.91±6.38)岁.另随机收集同期100例无脑血管病史的外科病患者为对照组,年龄(42.70±2.98)岁,中青年组61例,老年前期组39例.方法两组进行12项危险因素对照研究,并将中青年和老年前期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各项危险因素患病率比较.结果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电图异常、脑卒中家族史、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是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降低血压、血脂水平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发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深圳市中高层职业人群腰臀比值、体质指数与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4年9月~2005年8月深圳市企事业单位中高层职业人群1 51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脂等检测,并按腰臀比值、体质指数进行分层分析各组与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受检者肥胖患病率为27.9%,超重的患病率为21.6%,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24.8%.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为55.3%(男性:63.9%,女性:39.8%),高血压患病率为10.7%(男性:13.3%,女性:6.1%).中心性肥胖组(按WHR分型)和外周肥胖组(按BMI分型)的高脂血症、高血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体型和正常体重组(P<0.01).中心性肥胖的高脂血症、高血压患病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外周肥胖(P<0.01).中心性肥胖与外周肥胖都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深圳市中高层职业人群肥胖、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尤其是高脂血症值得关注.肥胖、高脂血症是导致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心性肥胖比外周型肥胖危险性更大.腰臀比值与体质指数都可作为高血压的危险预测因素,腰臀比值比体质指数特异性更高,两者结合进行可明显提高高血压风险预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杭州地区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栓危害因子以及与血小板磷脂膜脂肪酸的相关性。方法对高脂血症组(81例)和正常血脂对照组(65例),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各种甲酯化血小板磷脂膜脂肪酸的含量,用标准方法测定血液中血栓形成危害因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11-脱氢血栓素B2(TXB2),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小板磷脂膜脂肪酸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y与血小板磷脂膜廿二碳六烯酸(2∶6n-3)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呈明显负相关(P<0.01)。TXB2与花生四稀酸(20∶4n-6)呈正相关(P<0.05)、与廿碳五烯酸(20∶5n-3)、廿二碳六烯酸(22∶6n-3)和n-3/n-6呈明显负相关(P<0.05、P<0.01)。结论提高血小板磷脂膜n-3PUFA/n-6PUFA的值有利于降低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的危险因子Hcy和TXB2的生成,为选择饮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脑梗死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增加[1],除已经明确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之外,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高血压之间关系密切[2],是否与脑梗死相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次研究探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浆Hcy、血清血脂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陈玉  李递通 《临床医学》2011,31(10):13-15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了4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体温、白细胞计数、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尿酸、C-反应蛋白、颈部血管B超检查结果,并与40例完全型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存在感染、收缩压偏低、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高纤维蛋白原、颈部血管狭窄明显、不稳定斑块出现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血糖升高、急性期收缩压降低、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颈部血管狭窄、不稳定斑块形成与进展性脑梗死关系密切,应作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P)的危险因素,探讨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并以35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研究其血脂、血液流变学、血钙、胆道疾病等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结果妊娠合并AP其红细胞比容、血脂、血钙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流变学异常、血脂代谢紊乱、胆管结石形成等是妊娠合并AP的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及“个体化”综合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应用高频超声检查颈动脉病变,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高频超声对305例受试者进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及管腔的狭窄、闭塞与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①随着年龄增高,患者颈动脉斑块、管腔狭窄及闭塞发生率显著增高;②男性患者与同一年龄段的女性患者相比颈动脉斑块、管腔狭窄及闭塞发生率显著增高;③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症一种或一种以上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管腔狭窄及闭塞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王林菊  高伟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3):3696-3698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与主要的全身性疾病、眼局部疾病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患者组为86例病程在3个月内、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未进行过药物治疗的RVO患者。对照组为86例健康查体者,既往无眼底血管性疾病史,以年龄和性别与患者组一对一相匹配。患者组又按阻塞类型分为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分支静脉阻塞(BRVO)两个亚组。检测血脂、血压和空腹血糖等。各组之间分别进行全身性和眼局部性疾病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统计学比较。结果:患者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P<0.001,P=0.014),与RVO发病呈正相关,而心、脑血管疾病,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生率以及吸烟和饮酒生活习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VO组中,患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4,P< 0.001和P=0.022),CRVO组只有患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29和P=0.028)。结论: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为RVO 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糖尿病与BRVO的发病也相关。及时诊断和治疗全身性疾患对于RVO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