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酶联免疫法( ELISA)抗体分型检测与被动颗粒凝集法(凝集法)检测结果间的一致性,并探讨两种检测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间,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集19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疑似患者的血清.采用凝集法检测标本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滴度水平,ELISA对肺炎支原体IgM、IgG、IgA抗体进行分型检测.Kappa检验评价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各抗体哑型在凝集法滴度组间和患者年龄组间的分布差异.通过抗体分型分析各滴度组标本所处的病程,并结合临床诊断评价凝集法高滴度标本中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诊断价值.结果 191例患者中,两种方法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总符合率为84.3%,Kappa =0.642,P<0.01.凝集法不同滴度组间IgM及IgA的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IgM在幼儿及青少年患者中检出率较高,而IgG及IgA在老年患者中检出率较高.抗体分型结果提示,凝集法阳性组中75例(58.1%o)为现症感染,其中高滴度组中27例(96.4%)为现症感染,与该组的临床诊断相符.结论 凝集法与ELISA法的一致性较好;ELISA法检测IgM、IgG、IgA亚型可提示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  相似文献   

2.
潘庆军  朱学芝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2):2956-2957,2959
目的应用并评价肺炎支原体(MP)快速培养法、被动凝集法检测总抗体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在MP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MP快速培养法对该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26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培养,同时用被动凝集法检测患者血清中MP的总抗体和ELISA检测MP的IgM抗体。结果26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咽拭子MP快速签定培养法培养阳性58例。阳性率22。3%。被动凝集法检测总抗体阳性83例.阳性率31.9%。ELISA检测IgM抗体阳性67例,阳性率25.8%。结论MPIgM抗体检测试剂因其方便,快捷,可作为优先检测试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MP)IgM类(MP—IgM)与低亲和力IgG类(MP—IgG)抗体水平及在MP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用被动颗粒凝集试验(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者血清MP—IgM水平进行测定,同时用IIF法研究其低亲和力MP—IgG水平,对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种方法所测MP—IgM以ELISA法阳性率最高(60.0%,51/88),PPA法次之(50.0%,44/88),而IIF法最低(40.9%,36/88)。各方法间仅PPA法与ELISA法所测结果具有显著相关(P〈0、001)和中等程度的一致性(0.7〉Kappa〉0.4),而PPA法与IIF法、ELISA法与IIF法检测结果缺乏一致性。88例患儿中,有21例(23.9%)存在低亲和力MP—IgG抗体,其中17例同时有MP—IgM阳性,两者结果亦具有显著的相关(P〈0.001)和一定程度的一致性(0.7〉Kappa〉0.4)。结论低亲和力MP-IgG类抗体有类似于MP—IgM类抗体的早期诊断价值,与MP—IgM联合检测有助于区分MP近期感染与感染后复发或再次感染。  相似文献   

4.
高磊  高岭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5):633-635,639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现状,并对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2623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MP抗体检测结果;对凝集法、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的MP抗体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入选患儿MP抗体检测的总阳性率为46.32%;凝集组、酶免组、发光组检测的M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63%、45.10%、4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岁患儿MP抗体阳性率最高(55.21%),0~<2岁患儿MP抗体阳性率最低(37.47%);女性患儿的MP抗体阳性率(52.52%)高于男性患儿(41.50%)。凝集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MP抗体的阳性符合率为90.27%,阴性符合率为73.21%,总符合率为87.26%。结论MP为南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率存在性别、年龄及季节差异。在通过血清抗体判断现症感染时,需同时检测IgM、IgG抗体以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MP生物医学亚太私人有限公司(简称MP公司)生产的戊型肝炎病毒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胶体金法)和戊型肝炎病毒IgM抗体检测试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临床验证,评价其与参比试剂的等效性。方法采用SFDA注册的试剂(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ELISA)为参比试剂,与MP公司生产的上述两种试剂,同时对250例标本进行比对试验;如MP公司试剂与万泰试剂检测结果不一致,用SFDA注册的第3方试剂(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戊型肝炎病毒IgM抗体,ELISA)进行复核。结果MP公司的胶体金法和ELISA试剂与万泰ELISA试剂检测戊型肝炎病毒IgM抗体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6.9%和94.9%,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4.5%和92.7%,总符合率分别为96.4%和94.4%。两公司试剂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公司胶体金法和ELISA检测戊型肝炎病毒IgM抗体试剂,与参比试剂(万泰试剂)具有等效性,可以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免疫吸附法建立一种基于明胶颗粒凝集法的梅毒特异性IgG、IgM抗体分型检测方法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羊抗人IgG、IgM抗血清作为吸附剂,对165例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样本分别进行IgG和IgM型抗体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免疫印迹法进行比较。结果:原倍纯化的羊抗人IgG抗血清对血清样本IgG含量在6.12~34.70 g/L范围时免疫吸附有效,原倍羊抗人IgM抗血清对血清样本含量在2.67~14.68 g/L范围的免疫吸附有效。该方法对165例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TPPA)试验阳性的标本检测结果与免疫印迹法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经免疫吸附的血清样本用TPPA试验检测梅毒特异性IgG、IgM抗体,可对抗体阳性标本中的IgG和IgM抗体进行简便、可靠的分型检测,有助于梅毒患者的明确诊断、治疗及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系列血清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孕早期孕妇弓形虫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83例妊娠早期(第6~12周)妇女血清中弓形虫抗体IgG和IgM,于2~3周后再采集IgG或IgM阳性受检者血清定量检测IgG并比较IgG滴度变化;如果IgG滴度变化小于30%或阴性于2周后再采集标本定量检测IgG。[结果]1928例IgG-和IgM-,未感染弓形虫,属易感人群;其余受检者按计划再采集血清定量检测IgG。在27例IgG-和IgM+的受检者中,检出11例IgG抗体阳性,为近期原发感染;其余16例未检出IgG抗体,IgM为假阳性,未感染弓形虫,属易感人群。83例IgG+和IgM-受检者中,检出1例IgG抗体滴度升高〉30%,但未产生IgM,属近期活动性感染;其余82例IgG抗体滴度没有明显变化,属既往感染。45例IgG+和IgM+受检者中,其中14例IgG抗体滴度升高〉30%,属近期活动性感染;其余31例IgG抗体滴度没有明显变化,属既往感染,但IgM持续存在。弓形虫感染率为6.67%,其中既往感染113例,近期活动性感染26例。[结论]综合系列血清弓形虫抗体IgG与IgM检测,可以辅助诊断孕早期妇女弓形虫的感染状况。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CLIA)与ELISA检测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Ls)的结果。方法?收集86例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50例健康人对照共136份血清,分别用ELISA和CLIA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CL)IgG/IgM/IgA和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β2GPⅠ)IgG/IgM/IgA。对比分析2种方法学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ELISA法与CLIA法检测aCL IgM/IgG和aβ2GPⅠ IgM/IgG/IgA的总符合率均超过85%,仅aCL IgA符合率稍差,为77.9%;除aCL IgA项目Kappa值为0.198外,其他项目符合率Kappa值范围为0.434~0.787。在APS组中,CLIA法检测aCL(IgG/IgM/IgA)和aβ2GPⅠ抗体(IgG/IgM/IgA)的检出率均高于ELISA法(86.0% vs 62.8%,91.9% vs 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6.7、10.5,P<0.05)。结论?CLIA法与ELISA法检测aPLs的结果符合率较高,而CLIA法检测可提高对APS患者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好的实验室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AKA,评价血清学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320例有症状性关节痛或关节炎的患者,ELISA法检测抗CCP IgG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ELISA法检测RF IgA、IgG、IgM。结果抗CCP抗体、AKA、RF的阳性率分别为25.9%(83/320)、30.3%(97/320)、43.4%(139/320),30例正常对照中,仅2例RF阳性,1例CCP阳性,其余指标均为阴性。三种抗体同时阳性率23.8%(76/32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抗CCP抗体和AKA并同时检测RF IgA、IgG、IgM。有助于诊断和早期诊断。并可作为临床治疗动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三种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微量颗粒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及冷凝集试验(CAT)对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的检测,评估三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6例呼吸道患儿同时作冷凝集试验及颗粒凝集法、ELISA法检测其肺炎支原体的抗体IgM。结果 在172例临床诊断为MP感染的患儿中,颗粒凝集法阳性160例,敏感性93.O%,ELISA法阳性164例,敏感性95.3%,CAT阳性116例,敏感性67.4%。结论 颗粒凝集法与ELISA法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强,而CAT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和分析肺炎支原体抗体的两种血清学检测方法,探讨其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3 365例,根据不同年龄将其分为0~〈1岁组(n=1 267)、1~〈3岁组(n=1 709)、3~〈6岁组(n=257)、6~〈13岁组(n=132).采用被动颗粒凝集法(PP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对IFA和PP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患儿进行双份血清MP-IgM抗体效价检测.结果 0~〈1岁和1~〈3岁组患儿IFA检测的MP-IgM阳性率高于PPA检测(P<0.01),3~〈6岁组和6~〈13岁组患儿采用两种方法检测的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5.53%(1 113/1 165),阴性符合率为89.45%(1 968/2 200),总符合率为91.56%(3 081/3 365).28例患儿双份血清MP-IgM抗体效价检测中,24例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升高4倍.结论 IFA和PPA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被动凝集法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664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中的MP抗体(IgA+IgM+IgG),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64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30.3%,女童阳性率高于男童,有显著性差异(P<0.01);7~9岁阳性率最高,为52.3%,<1岁阳性率最低,为5.0%,<1岁和1~3岁组与其他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大小与检测出的抗体滴度均值呈正相关,r=0.900;冬季阳性率最高,为34.6%,但各季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是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主要诊断方法,被动凝集法可作为临床常规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儿童中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情况,比较肺炎支原体核酸(MP—DNA)和抗体(MP—Ab)检测结果。方法收集2011年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呼吸道感染患者2781例,利用实时荧光PCR和颗粒凝集法分别检测MP—DNA和MP—Ab。利用McNemarg和Kappa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利用妒检验比较不同季节和年龄段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结果①MP—Ab阳性率(19.17%)明显高于MP—DNA(5.57%)(χ2=257.0,P〈0.001),两法间的一致性较差(kappa=0.115;95%CI,0.076~0.154);②MP—Ab滴度为〈1:40、1:40、1:80、1:160及≥1:320组中MP—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2%、6.2%、9.2%、10.0%及22.2%,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99.48,P〈0.001);③儿童MP冬季的感染率(31.01%)明显高于其它三季(P〈0.001)。④不同年龄段患儿MP感染率存在差异(χ2=378.209,P〈0.001),〉16岁年龄段最高(59.66%)。结论①MP—Ab检测MP感染的阳性率高于MP—DNA,MP—DNA的阳性率随抗体滴度的增高而增加;②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季节性及年龄段差异。  相似文献   

14.
427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瑾  袁艺  陈燕  孙春荣  崔小岱 《临床荟萃》2010,25(10):854-856
目的 分析我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探讨近年来MP感染在下呼吸道感染儿童中的流行规律.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42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鼻咽深部分泌物、肺泡灌洗液及咽拭子MP 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MP IgM.结果 42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 DNA阳性206例(48.2%),MP DNA含量5.01×102~3.66×107copies/ml.≤3岁(211例)、>3~6岁(73例)和>6岁(143例)组MP感染阳性分别为55例(26.1%)、43例(58.9%)和108例(75.5%);MP DNA阳性患儿中肺炎患儿94.2%(194/206).MP全年每月阳性率>29.2%,秋冬季感染呈现高峰(阳性率>60.0%).实时定量PCR与ELISA检测法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798.P<0.05).结论 MP是近年来住院惠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炎中感染率较高;随年龄增长阳性检出率逐渐上升;感染与季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 EB 病毒衣壳抗体(EBV-VCA-IgG、IgA)滴度及病毒DNA载量,探讨SLE患者EB病毒感染情况及病毒再发感染后的激活对SLE总体疾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SLE患者、118例非SLE的风湿患者、33例正常对照组血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EB病毒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测EBV-DNA载量。运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病毒抗体或DNA阳性率差别,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病毒抗体滴度、红细胞沉降率、SLE疾病活动度(SLEDAI)等,Spearman相关分析病毒抗体滴度或DNA载量与SLEDAI的关联性。结果(1)抗体阳性率:SLE组EBV-IgA阳性率显著高于非SLE组及正常对照组(57.5%vs.16.96%,χ2=37.054,P<0.000;57.5%vs.15.15%,χ2=16.92,P<0.000),并与SLE的发病有显著的相关性(r=7.57,P<0.05),但IgG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别。抗体滴度:SLE组EBV-IgA及IgG滴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EBV-IgA:1.11(2.268) vs.0.495(0.856),Z=-2.836,P=0.005;EBV-IgG:5.391(6.038)vs.4.121(5.231),Z=-2.49,P=0.013];(2) SLE组EBV-IgA及IgG滴度与对应的SLEDAI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EBV-IgA:r=0.164,P=0.195;EBV-IgG:r=-0.09,P=0.576)。也未发现EBV-IgA阳性患者在皮疹、关节炎、肝损害、SLEDAI、低补体血症等方面与阴性患者的差别,但红细胞沉降率却明显高于阴性患者[47(82.75)mm/1 h vs.26.5(46.25)mm/1 h, Z=-3.028,P=0.002];(3)80例SLE患者中有42例随访了IgA表型变化,但未发现表型变化对SLEDAI未见明显差异的影响。(4)SLE患者EBV-DNA阳性率也显著高于非SLE风湿病组(27.5% vs.12.8%,χ2=6.712,P<0.05),SLE患者EB病毒DNA载量异常与正常者的SLEDA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22) vs.13(20.25),Z=-0.573,P=0.567],并且异常DNA载量值与对应的SLEDAI之间也未见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EBV抗体及DNA的高表达,提示EB病毒与SLE密切相关,但是近期感染或再发感染的激活(EBV-IgA或DNA)未影响到SLE总体的疾病活动度变化。  相似文献   

16.
肺炎衣原体感染和脑梗死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感染和脑梗死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BIOSIS、重庆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研究CP和脑梗死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范围为1990年1月至2007年12月。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后,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以微量免疫荧光(MIF)法检测CP抗体,当以IgA≥1:16为截断值时,脑梗死组CP血清学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8,OR=2.18,95%CI(1.49,3.49)];以IgA≥1:32为截断值时,两组CP血清学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3,OR=1.47,95%CI(0.97,2.24)];以IgG≥1:32[n=6,OR=1.24,95%CI(0.82,1.86)]和IgG≥1:64[n=5,OR=1.23,95%CI(0.98,1.55)]为截断值时,两组CP血清学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以ELISA法检测CP—IgG抗体,脑梗死组CP血清学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8,OR=2.40,95%CI(1.42,4.06)];③CP急性感染[n=4,OR=7.22,95%CI(2.68,19.49)]和慢性感染[n=4,OR=4.30,95%CI(3.40,7.40)]均与脑梗死的发病相关。结论①CP感染和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因血清阳性标准而异,采用血清IgA抗体为检测指标比IgG抗体更敏感,以血清IgA抗体滴度≥1:16为阳性判断标准时,显示CP感染和脑梗死相关;②以ELISA法检测CP—IgG抗体提示,CP感染和脑梗死相关,且结果稳定性较好;③CP急性和慢性感染均与脑梗死相关,但尚需大样本、科学设计的流行病学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7.
李松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3):1554-1554,1558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抗心磷脂抗体(ACA)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78例不孕不育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AsAb及ACA。结果不孕不育组抗精子总抗体(AsAbT)的总阳性率为21.4%,IgM阳性率为13.5%;健康组AsAbT总阳性率为7.5%,IgM为0%,P<0.01。不孕不育组ACA检测总阳性率为36.6%,其中IgA阳性率为5.1%,IgG阳性率为30.5%,IgM为12.3%;健康组阳性率为5.0%,其中IgG阳性率为5.0%,IgM为2.5%,P<0.05。结论 AsAb、ACA与不孕不育关系密切,其检测有助于免疫性不孕不育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沈阳地区2010年6243例成人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2010年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出的阳性比例及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年龄、性别和季节的关系.[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和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本院2010年全年≥15岁6 243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和IgG,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 243例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检出的总阳性率为14.3%(892例);IgM和IgG的阳性率分别为13.63%(851例)和3.9%(245例),男女阳性率IgM和IgG分别为10.8%、16.1%和3.6%、4.2%,性别间IgM阳性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Ig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010年沈阳地区全年均有肺炎支原体感染,以秋冬两季为高.随着年龄的增加,阳性率逐渐下降,以15~20岁Ig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30.8%.[结论]沈阳地区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以秋冬季和15~20岁为多发,发病率女性大于男性.同时检测支原体抗体IgM和IgG对判断急性感染和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有帮助,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