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脑血管疾病容易致死和致残,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中80%为脑梗死。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全身多处动脉均可发生,是脑梗死的重要病理基础,其中颈动脉是AS最常累及的部位。  相似文献   

2.
陶红苗  邵蓓 《浙江医学》2008,30(3):257-259
动脉粥样硬化(AS)是脑梗死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各种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虽然颈动脉内膜剥离术等技术的使用能够及时有效的干预颈动脉斑块,降低日后脑卒中的危险,但寻找AS形成的危险因素,降低斑块的发生有更大的社会意义。国内外有关AS和尿酸(UA)的关系尚未完全清楚,本文旨在通过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探讨脑梗死患者AS和UA的关系,为防治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80岁)外周动脉粥样硬化(AS)性血管狭窄数目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对292例高龄老年人进行颈动脉、下肢动脉检查,并记录一般情况、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结果随着外周动脉血管狭窄数目的增加,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2.261、12.205、14.362,均P〈0.01)。血管狭窄数目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显著相关(P〈0.01)。结论多部位外周AS性血管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有显著关系,多普勒超声可明显筛选出更高危患者,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全球患病率逐年增高,并发心血管事件是CKD患者的首要致死因素。因此,探寻更安全、便捷的CKD心血管事件预测指标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积分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具有预测CK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能力。借助颈动脉超声探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情况,能够早期合理评估CK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本文就颈动脉超声与CKD心血管事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二维超声心动图虽然在心底短轴位上可部分显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近端,但不能完整显示冠状动脉主干.颈动脉表浅,易被体表超声检测,是超声检测体表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用的部位.近年来临床研究证实冠状动脉与颈动脉在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上密切相关,故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6.
<正>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而血脂异常与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目前普遍认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随着血脂水平的升高而增大,且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是目前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重要的无创、可重复操作的检查手段,且颈AS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身AS程度,因此,颈动脉超声检查被广泛应用于CAS的诊断中~([2])。本研究探讨血脂水平对糖尿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心动图对35例冠心病患者和18例非冠心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所有研究对象都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增厚,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时尤其明显;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IMT、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靠指标,颈动脉超声检测在观察冠心病患者AS病变情况方面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最早常发生于颈动脉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硬化的早期体征,颈动脉位置表浅,易被体表超声检测,且超声技术简单易行、直观、无创,现已成为临床检测颈动脉硬化必不可少的手段。随着近年来超声仪器的不断改进及相应软件的研发,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超声技术日趋成熟,新的超声技术也不断涌现,现在不仅可以检测颈动脉斑块的大小、位置、体积及血管的狭窄程度,还可判断斑块的成分及稳定性,但各种超声诊断技术均有其优势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超声观测颈动脉(CA)、股动脉(FA)、髂总动脉(CIA)和胸部X线片观测主动脉弓(AA)的动脉硬化(AS),评价其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对74例冠状动脉造影(CAG)受检者行体表动脉超声及胸部X线片检测,观测CA、FA、CIA及AA的AS,并以此同CA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CHD组病例外周动脉IMT比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2)CHD组与对照组间外周动脉斑块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3)半定量斑块级别增加与冠脉病变增加之间显著相关(P〈0.05)。(4)CHD组与对照组间AA钙化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5)CA斑块、FA斑块、CIA斑块和AA钙化联合检测来评价CHD的价值高于单独检测。结论:外周动脉AS和AA钙化的检测有助于对CHD的总体评估。胸部X线片可用于检测AA钙化,而高分辨率超声是检测外周动脉A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朱艳珊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23-24,27
近年来随着超声影像学的进步,颈动脉超声检查已可清晰显示颈动脉纵轴、横轴等解剖图像,并可动态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形态、大小、范同等情况。颈动脉超声造影、颈动脉三维超声、颈动脉四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4D—CDFI)、颈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颈动脉弹性成像及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将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研究方面提供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在颈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方法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患者顼AS情况,同时测定血浆ET和NO水平.结果颈AS阳性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升高,NO水平较阴性患者明显降低.结论AS病变可引起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NO降低,ET增高是导致或加重AS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瑄  郑刚 《华夏医学》2005,18(6):1063-1064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可反映个体动脉粥样硬化(AS)负荷程度,是心脑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测因素.对糖尿病大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也有较好预测作用,有利于早期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早期监测和逆转颈动脉IMT的变化,对预测防治心脑血管病及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的三种无创性检测方法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雯 《医学文选》2005,24(5):828-83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最常见的全身动脉系统血管病,可同时累及冠状动脉、颈动脉及其它全身大中动脉血管。AS是一种功能、形态损害共存的病变,功能损害出现于形态异常之前,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内中膜厚度增厚与粥样斑块是AS过程中的主要形态学改变。过去评价AS常用病理学检查和动脉造影检查,为有创性检查。现越来越多的无创性方法被用于检测AS,比较公认的方法有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本文就这三种无创性检测AS方法进行阐述。1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依…  相似文献   

14.
目前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第三大致死病因,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AS)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AS 斑块的破裂是急性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在一定条件下,AS 病变可以延缓或停止发展甚至逐渐消退.本研究应用高频超声观察辛伐他汀对AS 斑块及内-中膜层厚度(IMT)形态学改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应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评价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 探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对高血脂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诊断价值。方法 : 对98例中青年高血脂(高血脂组)患者和51例正常人(正常组)的颈动脉多部位多点进行IBS检测。 结果 : 高血脂组颈动脉窦部(CSA)及颈内动脉(ICA)处C-IBS均低于正常组(P<0.05) ,高血脂组与正常组颈总动脉(CCA)处C-IB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血脂组颈动脉不同部位即CSA与CCA、CSA与ICA处C-IBS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正常组内CSA与CCA、CSA与ICA处C-IBS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IBS技术可以反映血管壁的组织结构改变,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无创性、简便易行的检测早期AS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影响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探讨支架血管成形术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良事件的影响及事件相关诱发电位对不良事件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神经内科及外科30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不良事件分为正常组及不良事件组,收集2组患者年龄、性别、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治疗方式、事件相关诱发电位、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颈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血管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CAS)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良事件的保护因素(P < 0.001),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vent-related evoked potential,ERP)(P = 0.007)、颈动脉狭窄程度(P < 0.001)、总胆固醇(P = 0.001)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事件相关诱发电位对不良事件诊断试验:灵敏度 = 0.70,特异度 = 0.78,颈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血管成形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优于内科治疗(P < 0.001)。  结论  颈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血管成形术能减少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良事件的发生,事件相关诱发电位对评判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雯 《微创医学》2005,24(5):828-83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最常见的全身动脉系统血管病,可同时累及冠状动脉、颈动脉及其它全身大中动脉血管.AS是一种功能、形态损害共存的病变,功能损害出现于形态异常之前,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内中膜厚度增厚与粥样斑块是AS过程中的主要形态学改变.过去评价AS常用病理学检查和动脉造影检查,为有创性检查.现越来越多的无创性方法被用于检测AS,比较公认的方法有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本文就这三种无创性检测AS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AS)临床分析,进一步深化对Hp感染诱发AS发病机制的认识,避免由AS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方法:胃炎病史3年以上病人495例,经纤维胃镜检查Hp感染阳性(A组)与Hp感染阴性(B组)病人,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病变,测量安静状态下的血压变化,明确原发性高血压(PHT)的诊断;行12导联体表心电图(ECG)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诊断;行头颅CT检查,明确脑梗死(CI)的诊断。结果:经X^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CAS发病率、PHT发病率、CHD发病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CI发病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诱发AS.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传统观点认为AS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缓慢发展而形成的不可逆病变,故将治疗的重点集中于因AS导致的疾病如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现在研究证明,经过一定的治疗.AS可以不再发展。甚至原有的病变可以逆转。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降脂、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这已被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所证实。我们的重点旨在观察辛伐他汀(舒降之)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邹文淑  沈燕  杨波  陈德助  罗雪 《四川医学》2010,31(12):1816-181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例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并同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尿酸(SUA)、尿素(BUN)、肌酐(Sc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等生化指标。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IMT≤0.9mm)、颈动脉IMT增厚组(IMT1.0~1.3mm)及颈动脉斑块形成(IMT≥1.3mm)3组,采取统计学方法分析生化指标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颈动脉内膜-中层厚(IMT)3组间血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血尿酸水平增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应增加,提示尿酸可能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的发展,血尿酸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关性,故对高血压患者常规定期检测颈动脉IMT及血尿酸,可以及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S),预防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早期积极降压达标,控制高尿酸血症,可以延缓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AS,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从而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