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霞 《安徽医学》2012,33(7):905-907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低频脉冲刺激对脑卒中后重度吞咽困难疗效的影响。方法 54例急性脑卒中后重度吞咽困难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进行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对性进行吞咽训练,摄食训练和电刺激治疗等专项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5.19%,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4.81%,而对照组有效率为44.44%,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33.33%(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低频脉冲刺激对脑卒中后重度吞咽困难的康复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进行进食训练、唇舌训练、吞咽训练、吸吮训练、喉抬高训练及针灸治疗等综合护理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综合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进食训练、唇舌训练、吞咽训练、吸吮训练、喉抬高训练及针灸治疗,14d后观察患者吞咽功能变化。结果:综合护理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食训练、唇舌训练、吞咽训练、吸吮训练、喉抬高训练及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困难、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发生吞咽困难的患者92例,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临床用药完全一致,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比较电刺激组及冰刺激组治疗前后饮水测试结果.同时治疗组分为口期吞咽困难、咽期吞咽困难,比较两组电刺激治疗后吞咽困难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32.6%,总有效率为9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显著性.同时口腔期及咽喉期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低频电刺激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一种有效方法,疗效确切,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颅脑损伤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颅脑损伤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及联合高压氧组。所有患者接受颅脑损伤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吸入性肺炎、吞咽困难恢复情况。结果:联合高压氧组吞咽困难康复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及电刺激组相比(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与高压氧对颅脑损伤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具有联合康复治疗效果。并可有效防止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廖春莲  秦燕  梁晓红  王凤霞  周媛  虞乐华 《重庆医学》2012,41(22):2247-2248,2251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对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112例脑卒中所致的吞咽障碍患者按照分层区组随机化设计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6例,均接受吞咽训练和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疗程1个月。治疗前1d、治疗2周后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日本洼田氏饮水试验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2%,对照组为80.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护理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26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进食训练、有效的口咽肌肉训练、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等综合护理,4个疗程后观察患者吞咽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改善患者吞咽困难、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冰刺激联合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困难鼻饲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冰刺激治疗,治疗组加电刺激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吞咽困难程度。结果:2组患者吞咽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周、4周总拔除胃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4周)吞咽困难疗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能改善吞咽困难,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刺激和冰刺激加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均能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冰刺激联合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困难鼻饲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冰刺激治疗,治疗组加电刺激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吞咽困难程度。结果:2组患者吞咽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周、4周总拔除胃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4周)吞咽困难疗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能改善吞咽困难,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刺激和冰刺激加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均能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影响及疗效。方法: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50例,分为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对康复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洼田俊夫饮水试验检查临床评定。结果:康复组在治疗后吞咽功能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早期配合康复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冰刺激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脑梗死急性期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冰刺激康复训练组(简称康复组)58例,对照组45例,进行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康复组的基本治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冰刺激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吞咽困难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于开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冰醋酸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至2018年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脑卒中患者70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冰醋酸治疗组35例,对照组:单纯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35例,疗程为10天,在予常规卒中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冰醋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卒中治疗及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困难分级表评分对比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评分对比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炼基础上,予3HZ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冰醋酸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有确切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纪东华  侯艳艳  刘丽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0):1138-1138,1185
目的:观察对脑卒中吞咽障碍进行吞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6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康复组33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吞咽和进食功能训练。结果:康复组吞咽功能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吞咽和进食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8-11
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 年6 月~2019 年2 月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2 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纯组,每组各46 例。单纯组患者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组患者在单纯组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两组干预周期均为6 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及血氧饱和度,并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6 周后,两组藤氏评分、饮水试验评分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5.65%)显著高于单纯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能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血氧饱和度水平。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所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严重神经功能缺失之一,其涉及复杂的肌群与神经,治疗较为棘手,临床效果不佳。目前,临床上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机制所采取的治疗措施包括常规吞咽功能训练、中频电刺激、低频电刺激、针灸和冷刺激等。为了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笔者在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开展基本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频电刺激与冷刺激治疗并收到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联合冰刺激综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100例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仅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配合电刺激及冰刺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分组治疗后观察组优27例(54%),良20例(40%),中2例(4%),差1例(2%),优良率94%;对照组优9例(18%),良23例(46%),中例14例(28%),差4例(8%),优良率64%。2组比较显著性差异(χ2=20.01,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冰刺激综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满意,可以提高患者摄食能力,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康复的信心,为肢体康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宋社更  饶高峰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2):190-191,215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治疗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疗程为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藤岛一郎摄食-吞咽障碍评分表”进行吞咽功能评分。结果经28d治疗后,治疗组吞咽障碍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高(均P〈0.01);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痊愈数、显效数、总有效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吞咽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吞咽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1日—2021年10月1日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医院昌岗康复二区收治的107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吞咽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吞咽低频电刺激。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107例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结果Ⅲ级占比低于治疗前,Ⅰ级+Ⅱ级占比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7例患者中,痊愈及显效68例,占比63.55%;有效95例,占比88.79%;无效12例,占比11.21%。治疗后,患者吞咽功能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治疗后,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心理健康、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吞咽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吞咽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8.
韩芳 《黑龙江医学》2023,47(11):1312-1315
目的:观察咽部冰刺激训练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继发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安阳市灯塔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继发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咽部冰刺激训练与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洼田饮水试验(WTDWT)]、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舌骨前移、舌骨上移)、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窒息)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WTDWT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153,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舌骨前移、舌骨上移距离均显著长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2、5.399、2.037、2.939,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SSA评分显著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早期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用日本洼田咽水试验评定吞咽困难为观察标准,康复组进行系统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早期康复护理治疗组洼田咽水试验评定吞咽困难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可使患者恢复经口吞咽进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是本病患者较佳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90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加用吞咽和进食训练。结果康复组吞咽功能痊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吞咽和进食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