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房微  贺洁  李欣 《陕西中医》2011,32(10):1317-1318
目的:观察复方黄黛片配合化疗治疗早幼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先用诱导缓解方案配合复方黄黛片(雄蕉、青黛、太子参、丹参)缓解后治疗方案。结果:32例全部存活,29例6年无复发,复发率为8.0%。结论:复方黄黛片配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满意,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治疗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复方黄黛片为主治疗复发APL24例。结果完全缓解(CR)率95.83%,CR所需中位时间42.61d;联合化疗进行序贯治疗后半年内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100%。结论复方黄黛片对复发APL有极高的血液学和分子生物学完全缓解率,可作为复发APL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6,(3):313-314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经复方黄黛片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老年APL患者,将接受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和复方黄黛片联合治疗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所需时间(40.0±10.2)d和有效率(90.00%)均优于对照组(33.3±9.9)d和(75.00%),试验组的高白细胞综合征(25.00%)、肝功障碍(10.00%)和DIC的发生率(0)均低于对照组的45.00%、35.00%和(25.00%)。结论:老年APL患者经复方黄黛片和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血液学重点学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一些研究成果成为中西医结合血液学新的里程碑。现就“十一五”期间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科研究亮点及“十二五”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科发展方向评述如下。1“十一五”血液学科研究亮点“十一五”期间,中西医结合血液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次召开了全国性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以及专题讨论会,同行们对血液病的中西医结合认识不断提高,某些方面成为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发展的亮点,比如: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中医病证命名规范化、血液病重点病种临床疗效的提高以及机理研究的深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提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的综合方案、含砷中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广泛应用、尤其中药复方(复方黄黛片)配伍原则的科学阐述受到国际关注等。多项研究得到国家级研究基金的资助,使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研究水平显著提高,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复方黄黛片含药兔血清对NB4细胞株的作用.方法 以免为实验血清的供体,以给药与否及血清灭活与否为分组依据,采用双道原子荧光法检测血清中砷的浓度,以细胞抑制率及凋亡率为观察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给药前、后兔血清中砷剂浓度分别为(0.01±0.001)mg/L和(0.11±0.006)mg/L,差异显著;(2)四组兔血清对NB4细胞株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对NB4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3)四组兔血清均可诱导NB4细胞株发生凋亡,且该作用具有一定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结论 (1)复方黄黛片含药兔血清可明显抑制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呈一定的浓度、时间依赖性;(2)复方黄黛片含药兔血清可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株发生凋亡,该作用呈一定的浓度、时间依赖性;(3)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用于深入研究复方黄黛片抗白血病作用机理,能够较真实反映机体血药浓度下的作用及变化规律,能够全面展示复方黄黛片各组分的共同作用,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探究临床用量的复方黄黛片及大剂量君药雄黄对大鼠肝脏主要药物代谢酶(CYP450)酶活性的影响及在mRNA水平的调控作用。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受试药物给予14 d后,采用Cocktail体外孵育法结合HPLC-MS/MS技术对大鼠肝中CYP1A2,CYP2B,CYP3A,CYP2C各亚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上述亚型的mRNA水平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复方黄黛片显著诱导CYP1A2,CYP2B酶活性,抑制CYP3A酶活性,结果与mRNA的表达具有一致性,但其单味药却呈现出弱于其甚至是相反的现象;不同剂量的雄黄组之间对酶活性及mRNA的表达结果亦呈现非常显著的不一致性。这些现象可能与复方黄黛片的配伍增效或减毒有关。CYP450酶的研究结果亦可以提示,复方黄黛片与其他药物合用时有可能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联合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首次完全缓解时间、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计数(PLT)开始回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无复发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联合化疗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治疗中,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祛邪复正法治疗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复方黄黛片为主治疗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61例。结果完全缓解(CR)率96.7%,所需中位时间40d,且不诱发与加重DIC,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无明显心肝肾毒性。结论以祛邪复正为组方原则的复方黄黛片治疗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极高的CR率,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9.
在对19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研究表明,以复方黄黛片为主,交替使用复方黄黛片与化疗方案,85.71%的患者6年无复发。凭借此疗效,沈阳军区第210医院黄世林教授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2010年度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临床上复方黄黛片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良好疗效。中药组方未经体内代谢直接用于体外实验不具备说服性。依照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观察对HL-60细胞的影响,证实复方黄黛片血清用药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凋亡的可信性,提供中药组方作用于体外实验的新途径。方法:制备复方黄黛片混悬液,大鼠灌胃后以腹主动脉取血方式提取含药血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血清中砷的浓度。不同浓度含药血清,测定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含药血清砷浓度为10μg·L-1。光镜下含药血清增加细胞生长趋势越来越松散,边缘模糊甚至破碎。CCK-8法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总凋亡率都随着含药浓度升高而增大。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含药血清浓度越高细胞存活越少。血清浓度增加凋亡蛋白Bcl-2、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下调,Bax、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8表达上调。结论:HL-60细胞对含药血清浓度有一定的依赖作用,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添加量增多,浓度升高,抑制HL-60细胞增殖作用增强,诱导细胞凋亡程度越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黄黛片含药免血清对NB4细胞株的影响。方法以兔为实验血清的供体,以给药与否为分组依据,采用双道原子荧光法检测血清中砷剂的浓度,以细胞抑制率及调亡率为观察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给药前、后兔血清中砷剂差异显著;(2)两组兔血清对NB4细胞株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对NB4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3)两组免血清均可诱导NB4细胞株发生凋亡,且该作用具有一定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结论(1)复方黄黛片含药免血清可明显抑制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呈一定的浓度、时间依赖性;(2)复方黄黛片含药兔血清可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株发生凋亡,该作用呈一定的浓度、时间依赖性;(3)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可用于深入研究复方黄黛片抗白血病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黄世林认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因正气不足、邪毒内蕴而发病,其疾病本质为邪实本虚。提出以"驱邪复正"为治则治疗APL,以雄黄为君、青黛为臣、丹参与太子参为佐使组方复方黄黛片;同时将APL分毒热炽盛型、瘀血癥结型、气阴两虚型,诱导缓解期与缓解期,施以辨证分型、分期论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为主的缓解后治疗方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112例APL患者接受了复方黄黛片为主,且与HACP、HAOP、HAEP、HAMP联合化疗交替应用的缓解后治疗,通过骨髓象检查了解疾病复发情况及生存期。结果 (1)112例患者中,16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4.29%,中位复发时间为12.5(4~67)个月;(2)中位随访时间为59(1~72)个月,1、2、3、4、5、6年实际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92.86%、89.29%、88.39%、87.50%、86.61%、85.71%,预计RFS率分别为(92.45±2.57)%、(88.25±3.20)%、(87.09±3.36)%、(85.89±3.52)%、(84.44±3.75)%、(82.78±4.03)%;(3)完全缓解(CR)后治疗10疗程组与完全缓解(CR)后治疗≥10疗程组的复发率分别为34.29%、5.19%,CR后治疗10疗程组与CR后治疗≥10疗程组的RFS率分别为65.71%、94.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黄黛片主治方案是有效、可行的缓解后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复方黄黛片序贯方案与ATRA及甲氨蝶呤(MTX)加巯嘌呤(6-MP)序贯方案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维持治疗中的长期疗效的差异。方法 经ATRA和化疗联合诱导分化达完全缓解(CR)后,再进行序贯化疗巩固治疗3疗程后,处于分子水平缓解的83例AP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序贯应用ATRA及复方黄黛片维持治疗,对照组38例序贯应用ATRA及 MTX加6-MP维持治疗,通过长期随访(2003-2011年)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5年预计无复发生存率治疗组为(84.4±5.4)%,对照组为(63.2±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预计总体生存率治疗组为(86.7±5.1)%,对照组为(78.7±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ATRA及复方黄黛片序贯维持治疗可以提高APL的长期无复发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白血病(AL),其临床特征为极易并发感染、出血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死亡率甚高。黄世林教授依其从事血液病临床及实验研究50余年的经验,认为白血病的病因病理基础为邪毒内蕴,骨髓瘀滞,提出“驱邪复正”为白血病的主要治则,采用解毒清热,益气活血药雄黄、青黛、太予参与丹参组方“复方黄黛片”,治疗APLl43例,60天CR为94.4%。现将黄世林教授经验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速升颗粒联合复方黄黛片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化疗相关血细胞减少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白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者给予基础化疗方案; 对照组给予复方黄黛片,口服,每次3~5片,3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血速升颗粒,用水冲服,每次1袋,3次/d。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血细胞指标、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及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05%和 58.9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速升颗粒联合复方黄黛片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化疗相关血细胞减少的疗效确切,且可抑制血清IL-6和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7.
含砷类中药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砷制剂包括雄黄制剂和砒霜提取液.雄黄制剂包括雄黄单味和含雄黄的复方,含雄黄的复方主要有青黄散、六神丸、复方青黛片等;砒霜提取液主要是As2O3注射液.研究表明,单—砷剂或含砷中药复方治疗恶性血液病,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及多发性骨髓瘤(MM)等均具有显著疗效[1].医学界对砷制剂治疗恶性血液病的药代动力学及代谢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客观评价复方黄黛片对白血病治疗产生的影响.方法:以复方黄黛片、复方青黛片、白血康为关键词,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5年1月-2006年12月国内医学期刊载文及其被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①论文分析:载文量50篇.涉及32种期刊,年均4.5篇;栏目类型中以临床研究为主,占78%;论文作者分布于国内14个省、市、自治区.②被引分析:50篇论文中,被引率为50.0%,篇均被引9.6次,最高被引频次为122次;源文献达239篇,涉及131种期刊,栏目类型以综述为主,占40.6%.结论:复方黄黛的研究既有延续性,又有广泛性,其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是研究的热点,对白血病,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血液病大约有30年的历史。在这个时期中,此专业队伍不断在扩大,尤其近10年来发展更快。目前多数中医研究院、所及中医学院均有血液病组或研究室。有些西医单位也开展了中西医结合研究血液病的工作,采用的是普遍治疗、重点研究的方针。研究较多的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急、慢性白血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等。用补肾法治疗再障,青黛——靛玉红——异靛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等,不仅有着肯定的疗效,而且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从社会和经济两个效益出发,科研处方已由辨证论治的复方汤剂逐渐向固定的复方成药发展,少数还从单味药中  相似文献   

20.
恶性血液病一部分患者经过反复化疗仍未获缓解或多次复发,机体免疫功能、造血功能、消化功能等降低,如何在有限的生存时间尽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恶病质的进程是治疗目标。艾迪注射液是中药复方注射制剂,在发挥抗瘤效应的同时,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治疗优越性。笔者于2005年1月-2010年7月,应用艾迪注射液治疗20例晚期恶性血液病患者,并用静脉化疗治疗20例作为对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