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目的:观察磷脂酶A2抑制刺氯喹(CQ)对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及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阻断肝门及肝上、肝下下腔静脉20min复制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均分成假手术组(A组)、全肝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氯喹治疗组(C组),每组再根据观察时间段不同随机均分成3个亚组,A,B两组从股静脉注射1mL/kg生理盐水,C组注射CQ10mg/kg(溶于1mL/kg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全肝血流阻断20min(T0),再灌注4h(T1)门静脉血D-乳酸、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ET)浓度,门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脾脏细菌生长情况,末端回肠黏膜组织丙二醛浓度,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改变及大鼠再灌注后48h生存率。结果:与A组比较。B、C两组T0,T1门静脉血D-乳酸、TNF-α、内毒素浓度、肠黏膜组织丙二醛浓度升高(P〈0.05或P〈0.01),其中C组低于B组(P〈0.05);B,C两组T1时门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脾脏均培养出细菌,其中C组阳性率低于B组,A组未培养出细菌;B,C两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高于A组(P〈0.01或P〈0.05),其中B组凋亡指数高于C组(P〈0.05);C组大鼠48h存活率高于B组(P〈0.05)。结论:氯喹具有抑制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及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提高大鼠生存率作用。  相似文献   

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24):52-56
目的:探讨纳米炭对乳腺癌术后淋巴化疗转肩关节的跟踪效果及安全性价值。方法:选取164例乳腺癌患者,Sc组(紫杉醇+纳米炭),Dd组(紫杉醇),观察两组肩关节功能,观察两组12、24、36、48 h注射化疗患者紫杉醇浓度;转移淋巴结凋亡指数(AI)、淋巴结细胞凋亡率,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Sc组12、24、36、48 h注射化疗患者淋巴结内紫杉醇浓度明显高于Dd组,Sc组24 h注射化疗患者紫杉醇浓度最高,48 h注射化疗患者紫杉醇浓度最低(P<0.05);Sc组12、24、36、48 h注射化疗患者淋巴结细胞AI指数较Dd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36 h注射化疗患者淋巴结细胞AI指数与48 h时注射化疗患者A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组12、24、36、48 h注射化疗患者淋巴细胞凋亡率较Dd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36 h注射化疗患者与48 h注射化疗患者的淋巴结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S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肩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组较Dd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值有所增加(P<0.05)。结论:纳米炭对乳腺癌术后淋巴化疗转肩关节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乳腺癌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何兴状  吴应轩  牟辉  张英  刘贵 《西部医学》2010,22(3):433-436
目的观察中晚期宫颈癌治疗前后的微淋巴管密度、细胞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在不同治疗方法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试剂盒检测84例中晚期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治疗前后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和凋亡指数(AI)及增殖指数(PI),分析LMVD、AI、PI在宫颈癌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随着临床分期增加LMVD增高,Ⅱa期与Ⅲ~Ⅳ期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7.53,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1组淋巴及1组以上淋巴结转移组LMVD依次增高,在CR+PR组和NC+PD组总的LMVD分别为6.93±4.37、8.56士4.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t=5.16,P〈0.05)。AI、PI在治疗前后随FIG0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放疗组、化疗组、放化疗组在手术后AI明显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手术后PI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LMVD、AI可作为中晚期宫颈癌术前治疗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内皮抑素(endostar,商品名恩度)联合化疗方案对人乳腺癌(MCF-7)裸鼠模型的治疗,观察其对裸鼠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8只荷瘤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及B组,每组24只,两组再分为化疗组、内皮抑素组、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化疗组给予紫杉醇+顺铂(TP),紫杉醇20mg/kg,腹腔注射,第1、7、14天,顺铂5mg/kg,腹腔注射,第1、7天;内皮抑素组给予重组人内皮抑素10mg/kg,静脉推注,连续14d;联合用药组给予重组人内皮抑素+TP:紫杉醇20mg/kg,腹腔注射,第1、7、14天,顺铂5mg/kg,腹腔注射,第1、7天,重组人内皮抑素10mg/kg,静脉推注;对照组连续14d静脉推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各组的抑瘤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ELISA方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微血管密度(MVD)、凋亡指数,B组动物观察其生存期。结果联合用药组VEGF、MVD与其他各组比较明显减低(P〈0.05),凋亡指数与其他各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生存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结论重组人内皮抑素联合TP方案治疗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对肿瘤生长及肿瘤血管抑制优于单一化疗,但1个周期联合化疗用药不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拓扑替康(TPT)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放射增敏作用,并与顺铂(DDP)和泰素(TAX)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MTT法检测TPT、DDP和TAX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细胞克隆形成法研究三种化疗药物的放射增敏作用,并应用单击多靶模型计算放射增敏比。结果TPT、DDP和TAX作用HeLa细胞24、48和72h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8.0、2.6和0.8μg/mL,2.4、0.7和0.1μg/mL,0.3、0.1和0.0μg/mL。三种化疗药物的放射增敏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单放射组和单独化疗组(P〈0.05);放射增敏实验中,TPT作用24h和48h后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167和1.344,DDP为1.314和1.538。TAX为1.076和1.316。结论TPT、DDP和TAX对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三种化疗药物具有放射增敏作用,DDP的放射增敏作用最强,TAX最弱。  相似文献   

6.
张毅  高霞  黄光荣 《河北医学》2013,19(7):1003-1006
目的:分析卵巢上皮癌患者在肿瘤减灭术后采用奈达铂联合紫杉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到本院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的68例卵巢上皮癌患者按随机数字平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顺铂联合紫杉醇化疗,B组采用奈达铂联合紫杉醇化疗,观察比较两组化疗效果。结果:A、B组化疗1个周期后总缓解率分别为64.71%、70.59%,两组总缓解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B组化疗3个周期后总缓解率分别为70.59%、91.18%,B组总缓解率高于A组(P〈0.05);A、B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67.64%、79.41%,两组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B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9.5±3.2)个月、(40.1±2.9)个月,两组平均生存期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B组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率少于A组(P〈0.05)。结论:对于卵巢上皮癌患者在疗效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给予奈达铂联合紫杉醇化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减少4g,,J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行淋巴化疗(lymphangial chemotherapy LC)对乳腺癌淋巴转移灶的治疗及预后影响。方法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实验组术前24h在肿瘤周围或瘤床皮下多点多方向注射表柔比星一活性炭混悬液(carbon activated absorbing epirubicin,Epi—CH)进行LC。对照组术前同时间静脉注射表柔比星水溶液行静脉化疗(intravenous chemotherapv VC)。在常规改良根治术清扫区域淋巴结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两组患者淋巴结内表柔比星药浓度,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后转移淋巴结的SPF(S期细胞比例)、APO(细胞凋亡)发生率及BCL一2表达。两组患者术后其他治疗方案无显著性差异。随访两组3、5年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淋巴化疗后,LC组淋巴结内表柔比星药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C组术后阳性淋巴结其S期细胞比例(SPF)、细胞凋亡(APO)发生率及BCL-2表达与VC组之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3年及5年局部复发率之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者术后并发症如皮下积液、切口皮瓣坏死等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静脉化疗,术前LC能显著提高淋巴结内有效药浓度;能促进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凋亡的发生;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常用化疗药物紫杉醇(TAX)对人树突状细胞(DC)生物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化疗联合生物免疫治疗抗肿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体外实验:分别在紫杉醇5 ng/mL(b组)、10 ng/mL(c组)、20 ng/mL(d组)、40 ng/mL(e组)的浓度下及不加紫杉醇的条件下(a组)培养DC细胞,检测各组DC细胞的存活率、细胞成熟标志物及细胞因子分泌量,探究紫杉醇对人树突状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同时通过乳酸脱氢酶释放法(LDH)测定与紫杉醇处理的树突细胞共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肺癌A549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测定紫杉醇对树突细胞抗原呈递作用的影响.体内实验:采用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肿瘤组织块,皮下接种于裸鼠腋下,建立裸鼠肺癌模型.2d后将30只裸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A组(对照组):细胞株A549+盐水(NS);B组:细胞株A549+DC+CIK;C组:细胞株A549+CIK+TAX;D组:细胞株A549+TAX;E组:细胞株A549+TAX+DC+CIK.每3天检测1次肿瘤大小、裸鼠存活时间.结果 体外实验:在共培养6d的前提下,b、c组第6天存活率与第0天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组第6天存活率与第0天存活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e组存活率仅为17.5%.c组和e组CD86、CD40、MHCⅡ的表达以及IL-12的分泌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增加(P<0.05),d组除了CD86,其他检测指标较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中只有MHCⅡ较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10 ng/mL紫杉醇处理的细胞在效靶比5∶1和10∶1的情况下,杀伤效果明显高于未经紫杉醇处理的细胞.其中紫杉醇处理组的细胞在效靶比为10∶1的情况下,杀伤活性已经到达(91.37±5.24)%.体内实验:B、C、D、E组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33.0、34.0、31.8、41.8 d,明显高于对照A组(23.8 d)(P< 0.05).E组平均存活时间大于41.8 d,明显高于B、C、D组(P< 0.01),其中E组中,45 d仍有3只存活,D组在前25 d体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25 d后瘤体增长速度增加,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中浓度的紫杉醇可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并提高其抗原呈递能力.高浓度紫杉醇可杀死树突状细胞,抑制其免疫活性.中浓度紫杉醇能促进树突状细胞分泌白介素12.紫杉醇、DC、CIK联合应用可提高荷瘤裸鼠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立体定向同期放、化疗与手术后化疗生存期的差异。方法98例ⅢA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同期放、化疗组(A组)42例应用立体定向全身伽玛刀放疗同期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手术后化疗组(B组)56例进行手术治疗,术后3—4周开始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结果A组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6.19%、45.24%、23.81%,中位生存期23.4月;B组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2.14%、51.79%、37.50%,中位生存期29.5月。两组比较B组生存率优于A组,但1、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中位生存期延长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立体定向同期放、化疗比较,对ⅢA期NSCLC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术后化疗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乔立甫  赵瑾  王英红 《农垦医学》2009,31(2):123-125
目的:探讨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及化疗前后宫颈鳞癌组织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例正常宫颈组织,23例宫颈病变CIN组织,30例宫颈鳞癌组织,应用TUNEL法检测组织AI。结果:化疗临床有效率为80%;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及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的A1分别为2.55±0.64、14.00±3.16和7.13±1.27(F=127.6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前后宫颈鳞癌组织A1分别为7.13±1.27和17.88±4.39(t=-1.7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前后有效组和无效组宫颈鳞癌组织AI变化值分别为12.21±4.38和4.95±2.69(t=3.8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能诱导宫颈鳞癌细胞凋亡,AI增高预示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26(connexin 26,Cx26)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病人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术后病理和分子分型确诊为TNBC的存档石蜡组织,原发灶共49例,其中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22例(A1组),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27例(A2组);将27例淋巴结转移灶作为B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各组中Cx26和NF-κ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原发灶中A2组Cx26和NF-κB阳性表达率均高于A1组(P < 0.01和P < 0.05);转移灶B组Cx26和NF-κB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原发灶A1组(P < 0.01)。Cx26蛋白表达与TNBC病人绝经状态、淋巴结转移有关(P < 0.01),NF-κB表达与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 < 0.01和P < 0.05)。在淋巴结转移灶中,Cx26与NF-κB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63,P < 0.01)。结论Cx26和NF-κB共同参与TNBC的浸润和转移,可作为预测TNBC转移复发及评估临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针对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及巩固化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67例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患者,分期为ⅡA~ⅢB期,研究组27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及巩固化疗,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联合巩固化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的生存曲线,log-rank法比较预后,通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在客观缓解率及3年无进展生存率方面,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88.9% vs.67.5%, P < 0.05;70.4% vs.45.0%, P < 0.05)。在3年总生存率方面,研究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8% vs.65.0%, P>0.05),2组在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方面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部位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部位、新辅助化疗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对于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再进行巩固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疗效优于直接进行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且相关不良反应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患者颈部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90例,依据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根据中央区淋巴结数量将转移组患者分为3组,A组(淋巴结转移数=1个)27例,B组(淋巴结转移数=2个)14例,C组(淋巴结转移数≥3个)24例。比较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A、B、C 3组患者颈部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计算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在侧区淋巴结转移预测方面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颈部侧区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转移组颈部侧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 <0.05)。转移组患者65例,其中A组27例,B组14例,C组24例,3组患者颈部侧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1.85%、71.43%和83.33%。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65例,颈部侧区淋巴结转移51例,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在侧区淋巴结转移预测方面的敏感性为96.08%,阳性预测值为75.38%。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患者的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越多,颈部侧区淋巴结转移风险越高,术中可根据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选择侧区淋巴结清扫术,预防颈部侧区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
高雄  唐震  贡会源  李伟  张雷  王彪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8):1307-1310
  目的  探讨肺门淋巴结(第10组淋巴结)在cTNM-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转移规律以及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233例原发性cTNM-ⅠA期NSCLC患者在接受肺叶切除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后的肿瘤及淋巴结病理情况。  结果  233例患者共取得淋巴结3 145枚,平均每例13.5枚,440枚淋巴结存在癌转移,转移率为14.0%。233例患者中49例有胸内淋巴结转移,其中N1有16例,N1+N2有25例[注:N1为单纯肺内淋巴结存在转移;N1+N2为存在N2(纵隔2~9组淋巴结)转移的同时,亦存在N1(肺内第10~14组淋巴结)],跳跃性N2有8例,总转移率为21.0%(49/233)。其中N1中第10组淋巴结阳性的有10例,占62.5%(10/16),N1+N2中第10组淋巴结阳性的有18例,占72.0%(18/25)。第10组淋巴结转移率在T1b期和T1a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第10组淋巴结在低分化及中分化肺癌中的转移率分别为25.9%(21/81)和8.3%(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60,P < 0.05)。  结论  NSCLC中第10组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临床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在N1、N1+N2、N2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第10组淋巴结阳性的概率较大;因此,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手术时优先对第10组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测,根据第10组淋巴结病理情况,决定下一步手术方案更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淋巴结转移率和数量分级与胃癌预后及病理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 K  Xu HM  Chen JQ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0):2113-2116
目的分析淋巴结转移率(rN)和数量分级与胃癌预后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341例胃癌患者rN分级和1997年第5版TNM分期的淋巴结分级标准(pN)与患者预后及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rN分级中,rN1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69.9%,rN2组为45.7%,rN3组为10.6%,3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8,P均〈0.05);在同一pN分级组中,再按rN分级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同一rN分级组中,再按pN分级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X模型分析表明,rN分级是反映胃癌预后最主要的独立指标;淋巴结转移率分级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大体类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N分级与日本胃癌规约中的淋巴结转移分站有相关性。结论rN分级可更好的指导胃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助于完善胃癌的TNM分期体系。  相似文献   

16.
周辉  徐鹤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8):1088-1091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multi-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影像学征象在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病人的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所有病人均在术前进行MSCT扫描。根据淋巴结有无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LNM+)组14例和无淋巴结转移(LNM-)组27例,分析2组临床指标及CT特征差异。结果41例直肠癌病人共检出390枚淋巴结,其中良性330枚,恶性60枚。2组肿块侵犯范围、CT增强差值和淋巴结短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T增强差值和淋巴结短径均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CT增强差值、淋巴结短径和二者联合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665、0.762、0.868。结论术前MSCT特征,包括淋巴结短径及CT增强差值均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不同CT影像学特征可进一步提高术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的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T1b期食管鳞癌病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根治性手术加淋巴结清扫的T1b食管癌的140例食管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病人分为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分析淋巴结转移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140例病人中淋巴结阳性组20例,淋巴结阴性组120例,淋巴结转移率为1...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prognostic impact of D2 lymphadenectomy combined with splenectom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at the splenic hilum (No. 10 lymph nodes). Methods The clinical records of 216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and No. 10 lymph node metastasis who underwent D2 curative rese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Seventy-three patients underwent simultaneous splenectomy (splenectomy group), while 143 patients did not (spleen-preserving group). Five-year survival rates, mean numbers of dissected No. 10 lymph nodes and metastatic No. 10 lymph nodes, and opera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otential prognostic factors were evaluated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30.0% for the splenectomy group and 19.7% for the spleen-preserving group (χ^2=14.73, P 〈0.05). The mean numbers of dissected No. 10 lymph nodes and metastatic No. 10 lymph nodes in the splenectom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the spleen-preserving group (P 〈0.05).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depth of invasion, splenectomy, and type of gastrectomy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The survival rate for T3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splenectomy was 38.7% and 18.9%, respectively (χ^2 =15.03, P 〈0.05).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gastrectomy, survival rates were 33.4% and 20.7%, respectively (χ^2 =13.63, P〈0.05). Opera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splenectomy group was 24.7% and 4.1%, respectively, and in the spleen-preserving group was 17.5% and 3.5%,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s Splenectomy is beneficial for No. 10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To improve patient prognosis, total gastrectomy with splenectomy is recommended for patients with T3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who have No. 10 lymph node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靶向腋窝淋巴结切除术(TAD)在评估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20年5月期间丽水市中心医院乳腺疾病诊疗中心收治的行新辅助化疗患者57例,其中31例行新辅助化疗前先在超声引导下将金属标记夹植入经细针穿刺证实转移的腋窝淋巴结,完成化疗后行手术时先在超声引导下对标记淋巴结行穿刺染色定位后行标记的腋窝淋巴结切除,同时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后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TAD组)。另26例行新辅助化疗后,术中单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后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比较两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及假阴性率。结果:57例患者中至少检出1枚前哨淋巴结者有53例,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2.98%,其中TAD组31例,对照组26例。TAD组淋巴结检出率为100%(31/31),灵敏度为94.44%(17/18),假阴性率为5.56%(1/18),准确率为96.77%(30/31)。对照组淋巴结检出率为84.62%(22/26),灵敏度为62.50%(10/16),假阴性率为37.50%(6/16),准确率为72.73%(16/22)。TAD组的淋巴结检出率、灵敏度及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AD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TAD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相较于单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更能真实反映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20.
陈佩锋  康佳丽  余莉萍  王冬昱  马犇 《广东医学》2011,32(15):1971-1974
目的 探讨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46例)先行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根据化疗效果决定手术治疗或放疗;B组(40例)直接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根据MRI测量化疗前后宫颈病灶大小,计算手术出血量并统计淋巴结转移率、宫旁浸润率及阴道浸润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