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学对失眠早有记载,在《难经》中首次记载了"不寐"的病名,关于对失眠的辨证论治,历代医家持有不同的观点,但大多人认为失眠与心、肝、脾、肺、肾的气血阴阳失调密切相关。各种原因导致气血阴阳的不平衡都会引起失眠,其发病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因此临床上的辨证论治也不同,但各代医家的辨证核心都以调节气血阴阳的平衡为主。目前失眠已经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趋势已逐渐趋向年轻化,并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者会诱发抑郁等精神疾患,对于失眠的治疗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当前的治疗多以苯二氮卓等镇定类药物为主,其起效快,但不良反应较大,长时间使用会让患者产生依赖性、成瘾性和其他不良反应。应用中医药对失眠进行治疗是当下的发展趋势,也是治疗失眠的根本所在,通过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对老师治疗失眠患者的信息归纳总结,从肝脏功能失调角度出发对失眠进行论述。肝藏血,主管气血的运行与疏泄,气血的平衡是保证充足睡眠的基础,气血充沛,行而不滞,心神得以濡养则人体可以保持正常的睡眠状态;肝在志为怒,大怒则气血上攻,扰乱心神,从而产生失眠;肝在五行中属木,其上可调控心肺,下可扰乱肾水,横可侵犯脾土。若肝脏生理功能失调,则会影响各个脏腑的功能而导致失眠,分别在气血阴阳脏腑等方面深入的探讨肝脏对失眠的影响,为今后临床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涉及脏腑、气血、阴阳等方面。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心失所主、肝失疏泄,均可因影响人体气机、血脉、阴阳的正常循行,从而出现寤寐规律失常而致失眠。顽固性失眠的临床治疗以通血脉、调阴阳、行气血为法。应用血府逐瘀汤使气血阴阳正常运行,并通过临证化裁、服药方法的变通而增强疗法。  相似文献   

3.
失眠临床较为多见,心肝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信神失养或心神被扰是其主要病机,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并在平衡阴阳气血的基础上安神定志,重视预防护理,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4.
总结凃晋文教授治疗失眠经验,凃晋文教授临床论治失眠以平衡阴阳,调畅气血,五脏论治为基本治疗大法,重视瘀(郁)证在失眠中的影响,在顽固性失眠的治疗上提倡从"郁"论治。  相似文献   

5.
刘丽  潘利敏  吴贝贝  李春香 《新中医》2014,46(11):49-50
<正>李春香是河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有着40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医德高尚。笔者于随师学习期间,观其学术思想,始终遵循"治病必求其本"之旨。现结合病案3则,总结李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1病因病机李教授认为,失眠的发生病因虽多,但以情志、饮食或气血亏虚等内伤病因居多,由这些病因引起心、肝、胆、脾、胃、肾的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和,营卫不调,阳不入阴,则夜寐不安。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失眠证型有心脾血虚、胃失和降、肝郁胆虚、  相似文献   

6.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西医治疗失眠的药物副作用较明显,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多种多样,导师冶尕西主任医师将失眠的总病机归纳为阴阳不交、心神失养,治以调节阴阳、滋养气血、补养心神为主。导师临床采用舌下金津、玉液放血配合针刺(针刺选穴为神门、三阴交、四神聪透百会、印堂、照海)治疗失眠。针刺和舌下金津、玉液放血可调和气血、调节阴阳、镇静安神,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总结李少兰副主任医师针药并举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经验。失眠亦称不寐,辨证虚实皆有,但以虚证居多。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立法,再以安神定志,协调脏腑气血平衡。李少兰副主任医师运用针刺中药相结合治疗,以达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之功,临床每获佳效。  相似文献   

8.
失眠是临床的常见症,总病机以阴阳营卫失交,脏腑失和为主。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与发展,在治疗失眠方面已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其原理是通过手法的作用使中焦脾胃升降有序,脏腑调和,气机通畅,促进阴阳、营卫、气血在全身周流,使阴阳相交,营卫调和,人体则可达到气调安神的状态。本文从黄元御提出的“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理论阐述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治疗失眠的理论依据。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9.
五脏调节睡眠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是人体适应自然昼夜变化,维持机体阴阳平衡协调与精神情志正常的重要生理活动。节律性表现为昼精而夜寐,其维持与营卫循行、气血调和、阴阳互藏、脏腑功能正常及相互协调等有关。从五脏阴阳气血及其功能活动对人体睡眠调节机理方面进行探讨,以明确失眠的病机,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仲景《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收录治疗失眠的经典方剂,分析相应条文,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分别用经方中栀子豉汤泄热除烦;以黄连阿胶汤育阴清热;酸枣仁汤清热除烦;猪苓汤养阴清热,大承气汤通腑泄热。治病求本,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平衡,唯有抓住其失衡的根本,才能药到病除;不可囿于"本本",寻求合理方案才是经方的本意,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韦婉 《吉林中医药》2013,33(7):675-677
更年期失眠总以营卫失运、气血失和、阴阳失调为本,痰瘀阻滞型失眠甚为多见.治疗以温胆汤为基础,取其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效以恢复气血畅通,保持阴阳平和.针对病机特点辅以开窍醒神、活血化瘀、清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品,并予以心理疏导配合运动治疗,体现出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5,(5):594-595
目的:总结韩祖成教授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见解和具体治疗经验。方法:依据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结合典型医案分析总结。结论:失眠有虚实之分,失眠虚证与心脾肝肾虚损和阴血不足,脑海失养密切相关;失眠实证以火盛扰心或瘀血阻滞为主;其总的病理变化以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为主;治疗时强调安神定志为基本治法,并在此基础上注意调整脏腑阴阳气血,从而达到气血和调,阴平阳秘,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正>失眠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证,心肾受伤而阴阳气血精神失调,水火不济阴阳失和常导致睡眠异常。《伤寒论》中有很多对失眠的描述,如"不得眠"、"不得卧"、"卧起不安"等[1]。孙立军主任医师从《伤寒论》少阴病的角度辨治失眠疗效较好,现报道验案2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桂枝茯苓丸具有化瘀生新、调和气血之功,为化瘀消癥之缓剂,临床多用之治疗妇科疾病,用其治疗失眠鲜有报道。笔者近年来根据《内经》阴阳出入之旨及叶天士的"久病入络"理论,应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瘀血阻络型顽固性失眠疗效佳。  相似文献   

15.
失眠为神志病范畴,总体病机为阴阳失调、阳不入阴。笔者认为中医治疗失眠,要以"和"为主,首阴阳,再辨虚实。通常失眠以虚实夹杂者居多,临证辨证从气血、营卫、脏腑等整体方面入手。从阴证类、阳证类、不和类三方面论述治疗不眠的临床经验,并根据失眠病机关键,加用酸枣仁、煅龙骨、煅牡蛎、首乌藤等以安神定志。  相似文献   

16.
失眠症病因复杂,且临床多发,《黄帝内经》中"胃不和则卧不安"是失眠发生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后世医家对此从诸多方面均有论述。文中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要点和脾胃生理功能特点,强调在失眠临床诊治中脾胃运化功能的重要性,使气血化生有源,营卫循其常度,阴阳合和,神有所主,则眠安。四君子汤是治疗脾胃气虚基础方,基于四君子汤类方加减的运用,进一步探讨其辨治失眠症的临床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胡珂教授临床上治疗失眠病多从营卫失调,阴阳不交入手,用调和营卫、调畅气血、调配阴阳的小柴胡汤治疗常常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对失眠基础理论的探讨,分析总结导师小柴胡汤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以期对临床治疗失眠有一定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吴清明教授运用"和"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的经验。对和法的基本认识进行了阐述,认为失眠的基本病机是肝郁气滞,气血不畅,神不安则不寐;营卫不从,阴阳失调,昼不精夜不寐。治疗当和解枢机,畅达气血,神安则寐;调和营卫,阴阳乃和,昼精夜寐。临证常用小柴胡汤合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  相似文献   

19.
"治病必求于本"乃中医学之精髓,系根本大法,其本就是阴阳。求本就是整体观与辨证施治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四诊合参综合分析,求其本——病因病机、病位、病性;还要因人、因地、因时具体情况而具体分析,正治反治,标本先后,依"八纲"以调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及脏腑、气血。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天人阴阳关系的角度,对更年期失眠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进行探讨,阐明了人体阴阳失调是更年期失眠发生的内在因素,而其中关键则在于肾气虚衰的总体生理趋势,导致气血、脏腑的失调,并伴随有病理产物等,影响营卫之气的节律运行,使得天人阴阳关系失调,从而引发失眠。因此协调人体阴阳以及恢复阴阳昼夜节律是解决更年期失眠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