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高危因素。方法选取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71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71例宫颈癌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9.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SCCAg水平、FIGO分期、病理分型、肌层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年龄、手术切缘与淋巴结转移不具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SCCAg水平、脉管侵犯、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以及分化程度5个因素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前SCCAg〉4ng/ml、宫颈浸润深度≥肌层1/2、脉管侵犯、FIGO分期较晚及细胞分化程度较高是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化疗后骨转移的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11年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鼻咽癌放化疗后5年内发生骨转移的126例患者的治疗及预后。Kaplan -Meier 法计算生存率,Log -rank 法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 回归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5年随访率为98.4%。全部患者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8%、50.0%、34.9%、15.9%。年龄、性别、治疗前 T 分期、治疗前 N 分期、治疗前2D -CRT 或 IMRT 放疗模式,对患者骨转移后1、2、3、5年生存率无影响(P >0.05)。骨转移数目≤3个与骨转移>3个,1、2、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纯骨转移与骨转移合并其他脏器转移,1、2、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放化疗为主的治疗与化疗为主的治疗比较,1、2、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骨转移数目>3个、骨转移合并其他脏器转移、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 =0.000)。结论:鼻咽癌治疗后骨转移灶数目≤3个、无其他脏器转移、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是疗效显著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治,提高生存率。方法: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7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4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获随访。结果:41例患者中AFP阳性率9.8%(4/41),肝硬化阳性率22.0%(9/41)。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82.3%、45.8%、45.8%;非根治性切除组1、3年生存率9.2%、0%。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根治性切除(P〈0.01)、淋巴结转移(P〈0.01)、术前直接胆红素水平(P=0.012)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根治性切除、淋巴结转移、术前胆红素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中老年(50岁以上)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随访资料,通过Kap lan-M e ier曲线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评估与生存相关因素。结果中老年食管鳞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28.3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化程度、体重减轻、术前并发症、病变长度、手术方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后临床分期、术前低蛋白、术前放化疗与5年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术前低蛋白、分化程度、病变长度、手术方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术前放化疗等是影响中晚期食管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食管癌多数属于中晚期,根治性手术切除有一定难度,在可耐受情况下,积极行术前放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而术前低蛋白、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可能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黄琨 《实用癌症杂志》2013,(6):693-695,699
目的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病理学特征以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DLBCL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0例DLBCL患者中共有47例(78.33%)侵犯淋巴结,13例(21.67%)结外侵犯。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DLBCL患者的预后因素包括年龄、临床分期、PS分级、结外病灶数、血清LDH、近期疗效。经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近期疗效、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国际预后指数(IPI)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低中危组、高中危组及高危组,各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9%(12/17)、57.14%(12/21)、41.67%(5/12)、10.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DLBCL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性放化疗或手术治疗患者。结论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年龄、近期疗效、临床分期,采用多种方式联合治疗的方案能提高DLBCL患者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Ⅳ期声门上型喉癌的治疗方式以及颈淋巴结、切缘状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85例Ⅳ期声门上型喉癌的临床资料,运用Cox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不同治疗方式、颈淋巴结及切缘状态对预后的影响;了解Ⅳ期声门上型喉癌的生存情况。结果Ⅳ期声门上型喉癌总3、5年生存率为37.7%(38/85)、30.4%(25/85);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单纯手术,放疗+挽救手术,手术+术后放疗,、化疗+放疗及单纯化疗)治疗的患者,其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8260);初治有淋巴结转移者(cN+)预后差(P=0.0233);cN0出现隐性淋巴结转移者与未出现隐性淋巴结转移者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41);切缘阳性者术后放疗同阴性者相比,其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8913);Cox模型分析显示:仅N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290)。结论Ⅳ期声门上型喉癌预后差,生存率低;不同治疗方式对生存率无影响;N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初治cN+及cN0出现隐性淋巴结转移预后差;切缘阳性术后放疗生存率不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宫颈癌临床分期(FIGO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性,探讨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治疗的181例早期宫颈癌(FIGO分期ⅠA~Ⅱ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FIGO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ⅠA、ⅠB、ⅡA、ⅡB各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57.9%、73.6%、52.1%和39.5%,临床分期总的符合率为59.1% (107/181)。ⅠA、ⅠB、ⅡA、ⅡB各期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5%、13.1%、27.1%和50.0%。单因素分析显示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FIGO分期、肿瘤直径、新辅助化疗、肌层浸润深度、脉管内瘤栓及宫旁组织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CCA、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脉管内瘤栓是影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新辅助化疗可减少淋巴结的转移(P<0.05)。结论 随着FIGO分期的升高,两种分期的符合率呈下降趋势,淋巴结转移率升高。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高危因素,可为制定其合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eng X  Cai SM  Li ZT  Tang MQ  Xue MQ  Zang RY 《癌症》2003,22(11):1219-1223
背景与目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是淋巴结阳性数、淋巴结转移部位及术后辅助治疗与预后的关系,尚有待探讨。本研究拟探讨Ⅰb~Ⅱb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时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根治术后证实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Ⅰb~Ⅱb期(FIGO分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66例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40.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1枚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56.5%)明显高于2枚或2枚以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6.4%)(P<0.05),前者远处转移率(5.9%)低于后者(32.7%)(P=0.05),而两组患者盆腔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未予辅助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12.6%)明显低于术后辅助治疗者(53.7%)(P< 0.05),而辅助放疗组、辅助化疗组与辅助放化疗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b~Ⅱb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时预后差,术后辅助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盆腔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9.
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子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有助于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制订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估。本文就子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标志物的选择、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影响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江西省妇幼保健院101例SCNEC患者ⅠB1期-ⅡA期手术治疗组72例,ⅡB-Ⅳ期根治性放化疗组29例,对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治疗及生存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手术患者中,51例生存,生存时间1~139月,五年生存率60.6%。29例根治性放化疗患者中,随访5年以上20例,五年生存率15%。不同分期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5);淋巴结阴性与阳性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混合型与单纯型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结论 宫颈SCNEC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与预后密切相关,是否混合其他病理类型对生存率无影响。早期手术治疗患者预后明显优于中晚期根治性放化疗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1999年3月至2013年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5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诊断时中位年龄55岁,临床症状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或月经紊乱。49例患者术前子宫分段诊刮术病理示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腺鳞癌或子宫内膜腺棘癌。按FIGO分期(2009年),Ⅰa期27例,Ⅰb期7例,Ⅱ期7例,Ⅲa期3例,Ⅲb期2例,Ⅲc1期5例,Ⅲc2期2例,Ⅳb期1例。3年生存率8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FIGO分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卵巢转移、术后放疗和/或化疗有关(P均<0.05)。结论:FIGO分期、卵巢转移、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术后放疗和/或化疗是影响子宫内膜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及早期接受治疗可改善其预后,对于手术后病理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补充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和/或盆腔外照射,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临床病理因素及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总体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386例Ⅰa-Ⅱb期宫颈癌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总体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5.0%(89/356);肿瘤直径≥4cm(OR=2.778,95%CI:1.410-5.131,P=0.001),术前SSCAg水平>3ng/ml(OR=2.645,95%CI:1.106-4.673,P=0.019)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类型(RR=3.638,95%CI:1.146-5.891,P=0.002)、FIGO分期(RR=2.672,95%CI:1.063-6.367,P=0.007)、SSCAg(RR=2.187,95%CI:1.121-4.287,P=0.001)对预后有影响。结论:肿瘤直径、术前SSCAg水平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类型、FIGO分期及SSCAg水平是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因子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在50例Ⅰb~Ⅱa期宫颈鳞癌术后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年龄、FIGO分期、分化程度、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和宫旁浸润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 高表达率为44.0%,Vimentin 阳性率为36.0%。E-cadherin表达与分化程度和脉管瘤栓密切相关(P<0.05),Viment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宫颈鳞癌5年生存率与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及E-cadherin表达情况密切相关(P<0.05); Vimentin 阴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阳性者(87.4% vs. 7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cadherin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程度与早期宫颈癌侵袭转移相关;E-cadherin表达、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宫颈腺鳞癌83例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Yan M  Zhang YN  He JH  Huang H 《癌症》2008,27(9):956-961
背景与目的:宫颈腺鳞癌是宫颈癌特殊的病理类型,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凶素的分析报道比较少见.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来探讨宫颈腺鳞癌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982年11月至2006年5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住院治疗的经病理确诊的83例宫颈腺鳞癌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病例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47个月,中位无瘤牛存时间为43个月.5年生存率为74.0%,复发率为30.1%(25/83).淋巴结阳性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58个月和54个月,淋巴结阴性患者分别为37个月和21个月,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和P<0.001).肿瘤直径>4 cm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为47个月.直径≤4 cm患者为16个月,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5).淋巴结转移与FIGO分期、肿瘤直径和浸润深度相关.保留卵巢患者的复发率为33.3%(3/9).结论:对于宫颈腺鳞癌,淋巴结转移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术后辅助外照射治疗可以改善生存时间和延长无瘤生存时间.肿瘤直径>4 cm是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尚不能确定保留卵巢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早期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同步放疗、化疗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早期子宫颈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全部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Ⅰa期5例,Ⅰb期16例,Ⅱa期13例;术前放疗、化疗13例,术后全部行同步放疗、化疗;单个淋巴结转移26例,2个或2个以上淋巴结转移8例。结果淋巴结转移率22.1%(34/154),34例淋巴结转移患者全部行术后同步放疗、化疗,5年生存率82.4%。转移淋巴结直径〈2cm者,5年生存率86.7%;转移性淋巴结直径≥2cm者,5年生存率57.9%;1个淋巴结转移至1级组患者,5年生存率76.6%;转移至2级组患者,5年生存率45.0%。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而术后对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行同步放疗、化疗,可有效地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探讨ⅠB2~ⅡA2期子宫颈腺癌与腺鳞癌经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后的生存及复发情况,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4月—2011年10月50例ⅠB2~ⅡA2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接受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且术前均接受1次静脉化疗,宫颈肿瘤直径大于等于6 cm,给予阴道腔内放疗1次。回顾分析患者的生存及复发情况,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50例ⅠB2~ⅡA2期子宫颈腺癌和腺鳞癌患者中,随访期内死亡15例,2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是80.12%和72.2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8个月;2年和5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是95.38%和73.56%,中位总生存时间为8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宫旁浸润和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最大直径缩短小于3 cm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而年龄、术后放化疗、淋巴管间隙受累分期、FIGO分期、是否保留卵巢和病理类型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放化疗后肿瘤直径缩小是宫颈腺癌和腺鳞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提高了ⅠB2~ⅡA2期宫颈腺癌和腺鳞癌手术切除率,而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放化疗后宫颈肿瘤最大径消退程度是宫颈腺癌和腺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生存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
(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的17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长期生存状况。分析其临床
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4例。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155/178,87.1%)。组织
学分级多为Ⅲ级(53.1%)。中位肿瘤最大径2.8 cm(0.2~12 cm),T1、T2期患者160例占89.9%。108例(61.7%)
患者无淋巴结转移。分期为Ⅰ、Ⅱ、Ⅲ期的患者分别有60例(33.7%)、81例(45.5%)、31例(17.4%)。58例(48.3
%)患者p53阳性。中位随访时间74月(10~156月),5年
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是76.9%和86.1%。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对DFS和OS
均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DFS及O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术后分期是OS的影响因素。共有41例
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及第二原发肿瘤,常见转移部位依次为骨转移、局部复发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肺或胸膜转
移、肝转移及脑转移。结论 本组TNBC肿瘤直径较小,组织学分级低分化比例较高(53.1%)。复发转移以骨转移、
局部复发及肺转移为主。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分期是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早期(Ⅰb-Ⅱa期)经根治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宫颈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及治疗结果。方法:收集2005年至2009年经手术治疗的早期(Ⅰb-Ⅱa期)宫颈腺癌9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与患者5年生存率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肿瘤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及其治疗方法与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有关(P<0.0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脉管有无瘤栓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对宫颈腺癌患者生存有影响的因素是淋巴结有无转移和患者术后化疗次数。结论:淋巴结转移和患者术后的化疗次数是影响早期宫颈腺癌术后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术后正规、及时足量的辅助化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