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对痰热型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将石家庄市中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2级高血压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基础上加用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24 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MDBP)、血压负荷(BPL)、血压变异性(BPV)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的平滑指数(SI)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nMSBP、24hMSBP、夜间收缩压负荷(nSBPL)、24 h收缩压负荷(24hSBPL)、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SBPV)、24 h收缩压变异性(24hSB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夜间收缩压平滑指数(nSBP-SI)、24 h收缩压平滑指数(24hSBP-S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结论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对痰热型高血压病患者具有降低全天血压水平、改善血压波动、平稳降压的作用,尤其在改善夜间收缩压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缬沙坦单药与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区大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0例,使用数字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缬沙坦单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变化情况和心率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提升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并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鞠会先  王保奇  殷子杰 《河南中医》2011,31(10):1159-1160
目的:观察改善微循环障碍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8例,其中治疗组予常规降压药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予硝本地平等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压变异性等指标。结果:两组均可降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但治疗组对血压变异性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药联合中药活血化瘀法对高血压病血压变异性增高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微循环障碍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20-2122
目的:观察益肾泄浊方治疗女性围绝经期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将70例围绝经期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肾泄浊方口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Kupperman评分,并检测患者的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能显著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h收缩压变异系数及24h舒张压变异系数,除舒张压变异系数外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E2、FSH、LH水平及Kupperman评分均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泄浊方对围绝经期高血压病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更年期症状及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曲池穴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双侧曲池穴治疗;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不采用任何治疗方法。治疗10次后,分别测量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观察两组血压变异性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 SSD)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S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 DSD)和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 DS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双侧曲池穴能改善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四逆汤加减联合西药对阳虚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50例阳虚型高血压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基础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逆汤加减联合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及治疗前后血压、血压变异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DBP则无明显变化(P均>0.05),2组治疗后SBP及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24h SSD、d SSD、n SS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24h DSD、d DSD、n DSD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四逆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眩晕方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漳州市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6例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若血压不达标,则加用利尿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眩晕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和动态血压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收缩压变异性及舒张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负荷及24 h收缩压变异性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调整血压昼夜节律,减少血压晨峰现象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眩晕方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具有较好疗效,能改善中医证候,具有协同降压、改善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性,调整血压昼夜节律、减少晨峰现象的特点,达到平稳降压、缓解症状及保护靶器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5):77-80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合并睡眠结构紊乱患者的血压水平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85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国际分类标准分为睡眠结构紊乱组105例、非紊乱组80例,根据是否给予干预措施将睡眠结构紊乱组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进行临床观察,具体观察指标包括24 h动态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结果根据国际分类标准分为睡眠结构紊乱105例(56.8%,105/185),非紊乱组80例(43.2%,80/185)。睡眠结构紊乱组的白天及夜间平均血压均高于非睡眠结构紊乱组(P0.05),心率变异性指标均低于非睡眠结构紊乱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变异性中的SDANN、RMSSD减小是高血压病合并睡眠结构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心率变异性指标较对照组增大(P0.05)。结论与非紊乱组高血压病患者相比,睡眠结构紊乱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升高幅度大、心率变异性小;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24 h动态血压、心率变异性指标较对照组增大;因此积极进行抗睡眠结构紊乱治疗可能更有利于降压效果和改善心率变异性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养阴降压汤对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养阴降压汤口服。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予以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24h血压变异系数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阴降压汤辅助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能显著改善患者血压变异性,降压效果更为平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二白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的影响。方法将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治疗组同时加服二白汤。两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24 h平均收缩压(SBP)、24 h平均舒张压(DBP)、24 h血压达标率、晨峰血压控制率,以及改进SPIEGEL睡眠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1)两组治疗后24 h平均SBP和DBP均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血压晨峰值及SPIEGEL睡眠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血压晨峰值及SPIEGEL睡眠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3)治疗组24 h平均血压达标率为88.9%、晨峰血压控制率为91.7%,对照组分别为67.7%、44.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观察结果提示,二白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疗效明确,不仅24 h动态血压和晨峰血压控制良好,而且可以明显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用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养肝益水颗粒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和血压变异性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肾功能指标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m ALB、β2-MG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和CRP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24 h平均SBP和24 h平均DBP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变异性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24 h SBP SD、24 h DBP SD、24 h SBP ARV和24 h DBP ARV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心脏和血管病变,且无明显肝功能损害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和血压变异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变化情况,观察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统计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及24 h平均舒张压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头痛、头晕及失眠症状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8.88%,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血压,对伴随症状改善明显,且副作用相对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五苓散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症状改善、血压变异性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五苓散,疗程均为30 d。比较疗效、症状改善情况、血压变异性、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压变异性各项指标监测结果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压变异性各项指标监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生命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生命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苓散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血压变异性及生命质量明显改善作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杞菊地黄丸治疗老年肝肾阴虚证晨峰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按临床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老年晨峰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40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杞菊地黄丸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收缩压(24h 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 MDBP),醒后2 h平均收缩压(2h MSBP)、醒后2 h平均舒张压(2h MDBP)的动态变化,统计血压控制率、晨峰现象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24h MSBP、24h MDBP、醒后2h MSBP及2h MDBP、血压控制率、血压晨峰控制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24h MSBP、醒后2h MSBP及2h M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血压晨峰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24h MDBP、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杞菊地黄丸可有效控制老年肝肾阴虚型患者的血压及晨峰现象,疗效优于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治疗痰浊中阻型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以140/90mmHg为目标血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为基础降压药,口服,5mg/次,1次/d;未达到目标血压时,可加服美托洛尔、氢氯噻嗪。治疗组40例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橘红各10g,茯苓15g,甘草6g,生姜3g,大枣5枚),1剂/d,水煎200mL,早晚温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动态血压、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24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白昼收缩压变异性、白昼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治疗痰浊中阻型高血压血压变异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陈重捷 《新中医》2014,46(3):52-54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78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2组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治疗组加用天麻钩藤饮治疗,疗程14天。在治疗前后分别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血压变异性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4天后,2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其中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4天后,治疗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血压变异性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能有效降低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探讨赖诺普利对136例高血压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高血压病患者136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指数相近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口服赖诺普利治疗18mg/d,对照组患者接受口服缬沙坦治疗90mg/d。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变化,以及24h尿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和不良反应的比较。结果:经4~6周治疗后,接受口服赖诺普利治疗患者总有效率为75.9%,接受口服缬沙坦治疗患者总有效率为70.6%。结论:赖诺普利可使尿蛋白含量减少,平稳有效抗压,使高血压病肾功能得到改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缬沙坦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高血压疾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压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和左室质量指数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停药后高血压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缬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疾病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高血压病并快速心律失常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济康复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高血压病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平均心率和动脉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心率和动脉压均得到有效缓解,且较对照组更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合并快速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心率,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安宫降压丸对于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期头晕、头胀等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波动期患者,将入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同时联合应用安宫降压丸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指标:24 h动态血压水平、日间动态血压水平、夜间动态血压水平、血压晨峰值、谷峰比与血压平滑指数的变化情况,观察患者头晕、头胀等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白昼及夜间血压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项血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晨峰值、谷峰比、平滑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晨峰值、谷峰比、平滑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头晕、头胀、心悸、恶心、疲劳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项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在血压波动期服用安宫降压丸能够有效稳定血压水平,进一步降低血压,改善头晕、头胀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