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便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大便量太少、太硬、排除太困难[1].国外调查显示其发病率为30%~60%[2].国内研究显示,临床有40% ~ 65.38%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伴有便秘症状,尤以出血性卒中急性期2 w内最为多见[3].便秘与脑卒中病势轻重呈正相关[4],病情越重,病程越长,出现便秘的概率就越高[5].便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有研究显示,脑卒中后7d内便秘发生风险最高,11d内约有半数患者发生便秘[1].大便秘结时,排便用力过度可以增高颅内压,导致脑卒中加重,对脑卒中的预后与转归具有较大的影响[2],Robain等[3]研究也表明便秘可加重脑卒中患者脑部损害,降低患者的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因此,应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便秘发生的危险进行预测,及时采取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正>便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大便量太少、太硬、排除太困难〔1〕。国外调查显示其发病率为30%~60%〔2〕,国内研究显示,临床有40%~65.38%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伴有便秘症状,尤以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2 w内最为多见〔3〕。便秘与脑卒中病势轻重呈正相关〔4〕,病情越重,病程越长,出现便秘的概率就越高〔5〕。便秘患者用力排便可使颅内压增高,引发再次出血加重脑卒中患者脑部损害,降低活动能  相似文献   

4.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约有30%~65%可并发吞咽障碍,慢性期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病率约为16%[1],其发生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心理障碍的风险是无吞咽障碍患者的3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2].现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定及康复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与脑卒中关系密切,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发病因素也是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各种急性脑血管病的75%左右,急性期病死率为5%~15%[1].脑卒中后血压偏高或波动幅度较大也是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2].控制脑卒中后患者血压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残率致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分别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依那普利治疗,以对比观察对血压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1,2].在北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卒中的发生率为8% ~ 10%;而在亚洲,这一数据为30% ~ 50%[3].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卒中不仅发生率高,且复发率亦高[4,5],重度狭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卒中的患者尤其如此,其脑卒中1年复发率高达23%[5,6].目前,对该人群的二级预防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架治疗[7,8],近年来,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在国内外临床上应用越来越普及[9-12].指南指出,对由主要颅内动脉狭窄50% ~99%所致脑卒中或TIA患者,血管成形术和(或)放置支架值得研究[7].  相似文献   

7.
便秘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国外有调查显示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率为30%~60%[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便秘对脑卒中患者的危害性在于:因便秘而用力增加腹压,屏气使劲排便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发作、脑出血、猝死等,因此,有效地防止便秘的发生,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约40%~70%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1].吞咽障碍主要病因是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上性损害产生的真性球麻痹或双侧皮质脑干束产生的假性球麻痹,若得不到及时的康复护理,可引起脱水及营养不良,也可引发吸人性肺炎,严重者可因窒息而危及生命[2].因此,对意识清楚的吞咽障碍患者必须尽早进行康复护理,改善患者的摄食-吞咽功能.此外,超声能增强溶栓效果[3],减轻脑卒中后患者抑郁情绪[4].本研究旨在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疾病,是目前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三类疾病之一.随着老年化时代的到来,其发病率越来越高.医院获得性肺炎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10.60%~34.80% [1],而急性期感染率更高,程辉[2]在对123例脑卒中患者调查中发现,两周内呼吸道感染71.4%,是脑卒中死亡的主要原因[3].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吞咽障碍是因为与吞咽有关的中枢部位或神经损伤,使吞咽的一个或多个阶段受损而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咽、食管吞咽障碍两种类型,脑卒中主要表现为口咽吞咽障碍[1].国内外文献报道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19%~81%[2].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应该及早开展综合治疗,尽可能使患者吞咽功能得到恢复.我们对吞咽言语诊疗仪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为其有临床应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1.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SIP)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6% ~43%[1,2],致残率高,预后差[3],Cnop等[4]临床观察发现脂联素(APN)与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成分呈负相关,而与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保护作用的血脂成分呈正相关.也有人认为脑梗死患者的APN水平同其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灶体积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5].本文探讨SIP患者血清ANP水平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献报道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患病率高达64%[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筹划执行功能损害占16%~33%[2].执行功能是指个体许多认知加工过程的协同操作,是在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时,个体所使用的灵活而优化的认知和神经机制,包括计划、工作记忆、控制冲动、抑制、定势转移或心理灵活性以及动作产生和监控等一系列功能[3].本研究应用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学评价测验(BADS)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执行功能,以探讨分析执行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肠道厌氧菌分解碳水化合物后产生甲烷,过去甲烷被认为不具有生物学活性,而近年来研究发现便秘型肠易激综合 征 ( 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C-IBS)患者甲烷产生量明显增多[1],且与便秘的严重程度正相关[2],使用抗生素抑制厌氧菌后C-IBS患者便秘症状改善[3].本研究对有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综合评价甲烷与C-IBS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情绪低落、意志活动减退、思维迟缓且持续时间长[1],其发生率占脑卒中患者的25%~60%[2].我们采用心理康复干预的方法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症轻者表现为悲伤、睡眠障碍、精神活动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虑过多、兴趣下降、失望、易激动等.重者还有紧张、早醒、体重减轻、食欲下降、思维缓慢、幻觉和幻想、绝望及自杀等[1].近年来研究显示脑卒中抑郁患者免疫因子发生明显改变[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3(IL-23)是重要的炎症急性期反应因子,不仅对炎性反应有促进作用,还对免疫功能及神经损伤有重要的介导作用.有研究认为TNF-α和IL-23参与了抑郁的发生发展[3,4],但是TNF-α和IL-23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特点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观察脑卒中后抑郁老年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23的表达特征,探讨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00/100万,每年死于此病的患者约为130万,存活者约75%致残.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必然导致患者出现各种情感障碍,包括抑郁、焦虑、淡漠、易怒等,其中以抑郁最为多见,称为卒中后抑郁症(PSD)[1].PSD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2].国外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18% ~79%,国内报道为31.34% ~ 61.74%,它不仅导致患者躯体症状的加重,同时还增加了患者及家庭精神负担,使其生活质量下降,各种医疗费用增加[1].  相似文献   

17.
中国脑卒中的复发率逐年上升,统计结果显示大约25%的脑血管病幸存者在2年内再发,而5年内约40%患者再次复发,其中65%为脑梗死[1].有研究证实脑梗死后2w非痴呆的患者中,高达91.5%至少存在一个认知领域的障碍,而有73.4%存在多个认知领域的障碍[2],其中以记忆障碍为著.本次研究使用行为记忆测验第二版(RBMT-Ⅱ)为测量工具,探讨发病次数与脑梗死老年患者记忆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家族性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目前尚无可靠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其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头痛、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胸痛、腹痛等.静脉窦血栓形成为多部位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占所有卒中的0.5% ~5%[1],主要影响年轻人,年发病率为(3 ~4)/100万,成年人中以女性多见,占75%[2].家族性静脉血栓形成与遗传性凝血功能异常相关,如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等天然抗凝蛋白缺乏以及凝血因子V Leiden基因突变等.80%的患者预后良好,急性期病死率约为5%,多为梗死后出血或水肿造成的脑疝所致[3].  相似文献   

19.
<正>脑卒中急性期,因存在与其密切相关的诸多感染危险因素及继发的免疫抑制,感染发病率相当高。有学者把脑卒中发病后7天内发生的感染定义为脑卒中相关感染(stroke-associated infection,SAI)[1],其发病率高达39.5%[2],尤以脑卒中后肺炎发病率为高,高达7%~22%[3],其次是泌尿系感染。来自中国国家脑卒中登记研究组的数据分析显示,并发肺炎可导致卒中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AF)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1],国内外研究表明60~ 80岁AF患病率为1.3%~15%,且高血压是老年人AF的主要病因之一[2-4].Hylek等[5]研究显示老年人AF并发脑卒中的病死率达到24%,且存活的患者多遗留有身体残疾.已有研究显示AF的发生与心房重构有关,然而心房重构的发生与炎症反应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有着非常密切联系[6].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伴阵发性AF患者左心房内径(LA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AF复发影响,以探讨其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AF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