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方法  16例先天性心脏病 (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6~ 2 7)岁。 (14± 7)岁 ,体重 (17~ 6 7)kg ,(38 5± 16 8)kg。采用股动静脉插管 ,在患者右侧第四肋间胸骨旁、第四肋间腋中线、第七肋间腋中线各打一个直径 1cm~ 3cm的孔 ,经第四肋间腋中线插入上腔静脉插管 ,建立体外循环 ,阻闭升主动脉 ,冠脉冷灌 ,心脏停搏 ,切开并悬吊右心房 ,显露三尖瓣及室间隔缺损 ,缝合室间隔缺损 ,缝合右心房切口 ,开放升主动脉。 结果  16例手术均获成功 ,主动脉阻闭时间 (2 7~ 6 7)min ,(43± 13)min。体外循环时间 (6 6~ 16 8)min ,(95± 33)min。术后心脏杂音消失 ,心脏超声检查示无心内分流。 结论 胸腔镜下可完成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全部心内操作。也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胸腔镜技术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总结122例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经验,探讨此种方法的手术适应证、操作方法及优缺点。方法 患仰卧位,右肩背部垫高,气管插管,股动静脉插管,右腋中线第7肋间、右锁骨中线第4肋间、右腋中线第4肋间各打一个直径2cm的孔,第三切口插入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阻闭升主动脉,冠脉冷灌,心脏停搏,切开心脏,进行心内畸形矫治。所有房、室间隔缺损手术的心内操作均完全在镜下进行;其余手术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结果 12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2例室间隔缺损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因胸引量偏多,二次开胸止血。术后心脏杂音消失,心脏超声检查示无心内分流。全部病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3年,无远期死亡及残余漏。结论 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可完成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全部心内操作,创伤小,恢复快,易为患接受,但应注意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在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电视胸腔镜辅助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和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85例患者中被诊断为房间隔缺损38例、室间隔缺损43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4例,均经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借助电视胸腔镜施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85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30~179min(91.7±27.4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6~103min(37.2±6.1min);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1例患者因残余漏再次手术,2例患者股动脉拔管时出现血管内膜撕裂;其余8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8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借助电视胸腔镜施行心脏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右腋下直切口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介绍使用右腋下直切口进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临床结果及治疗体会,总结临床经验。方法使用右腋下直切口对2058例先心病和心脏瓣膜病施行手术,其中先心病1466例,心脏瓣膜疾病592例,所有患者均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或吸入麻醉;取左侧卧位60°~90°,切口上端起自腋中线第3肋,下端止于腋前线第5肋,在腋中线第7肋间切一1.5cm小口备用,沿第4肋骨上缘或第3肋进胸;沿右膈神经前切开心包并悬吊利于升主动脉及心脏显露;以长扁桃钳夹住主动脉插管前端,帮助完成主动脉插管。经手术切口内置入上腔静脉直角插管,从第7肋间小切口导入直角下腔静脉插管。阻断升主动脉,经主动脉根部插管灌注心脏停搏液,切开右心房或肺动脉和右心室流出道切口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体外循环结束后,拔除主动脉插管,缝合心包上段大部分,经第7肋间小切口放置胸腔引流管。结果全部患者中二次开胸止血23例(1.12%),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14例(0.68%),发生其他各种并发症65例(3.16%),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随访时无异常。2058例中共死亡6例,总死亡率为0.29%(6/2058),其中先心病患者3例,死亡率为0.20%(3/1466);心脏瓣膜病患者3例,死亡率为0.5%(3/592)。结论右腋下直切口本身固有的美观效果、较宽的手术适应证以及与常规切口相比具有的优点,值得并适于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5月行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46例,其中单纯房间隔缺损25例、室间隔缺损21例。右侧胸壁3孔分别为:右侧胸骨旁第4肋间为第1切口长约2cm;右侧腋中线第3肋间做第2切口长1.5~2.5cm;右侧腋中线第7肋间做第3切口长2~3cm。股动脉及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体外循环时间(64±26)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8±11)min;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110±6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46例随访0.5~1.5年,无死亡及残余分流。结论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36例电视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的体外循环方法 ; 方法  36例房间隔缺损患者 ,采用股动脉和股静脉 ,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经第七肋置入胸腔镜 ,另选第四肋打两个用作手术操作孔 ,在电视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 ; 结果 第 1例因体外循环停机后血氧饱和度在80 %~ 88% ,而延长第四肋间切口重新作心内探查 ,其他手术顺利 ,术后无并发症 ; 结论 电视胸腔镜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单孔/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经验。 方法经股动脉、股静脉及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不阻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不降温或浅低温(32±1)℃。对6例房间隔缺损患者行单孔/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手术持续时间78~126 min,体外循环时间32~56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3~3 h,引流管留置时间18~33 h,术后住院时间3~5 d。 结论单孔/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动物组(16只犬)和临床组(1例临床病例)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胸壁做一个4~5 cm小切口和2个1.5 cm小孔,用自行设计的腔静脉阻断器阻断上下腔静脉,升主动脉插冷灌针灌注停跳液保护心肌。间断缝合人工机械二尖瓣膜和主动脉瓣膜。结果实验动物组:体外循环时间104~196 m in,(143.2±46.5)m 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58~128 m in,(82.4±26.1)m in。术后取出心脏标本检查,人工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缝合确切,无松线及周围组织撕裂。临床组1例:体外循环时间157 m 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112 m 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0 h,术后胸腔引流液150 m l,术后住院时间10 d;术后随访9个月,未发现瓣周漏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心脏超声示人工瓣膜活动良好,无瓣周漏。结论胸腔镜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技术上可行。  相似文献   

9.
例1 女,13岁。生后即活动后心悸、气促并口唇青紫。查体:明显发绀,杵状指(趾),胸骨左缘2、3肋间有3/W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胸部x线示肺血少,心胸比率0.48。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右心室双出口,十字交叉心,中央型房间隔缺损3cm,室间隔缺损2.5cm,左上腔静脉引流至左心房,肺动脉瓣狭窄。心导管检查和右心室造影示上下心室,右心室位于左心室前上方,室间隔水平位,右心室发出主动脉和肺动脉,肺动脉瓣狭窄。导管从右心房经房间隔交通至左心房,至左上腔静脉,经室间隔交通至右心室。右心房压10/3mmHg(1mmHg=0、133 kPa),右心室压106/2mmHg,左心室压106/4mmHg。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双出口,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上下心室。2002年8月在全麻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术中见心房正位;右心耳异构;右心室增大,位于左心室前上方;右心室发出主动脉和肺动脉,主动脉位于肺动脉的左前方,肺动脉瓣环和肺动脉瓣狭窄;双上腔静脉,左上腔静脉引流至左心房;动脉导管未闭,约0.3cm。  相似文献   

10.
患儿女,10岁,31kg,活动后气促1年入院.查体:无青紫及蹲踞现象,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心脏彩色超声:房间隔缺损,直径20mm.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儿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房缺修补术.当手术进行至切开右心房拟行房缺修补时,发现上腔静脉少量进气,考虑上腔静脉插管过浅,在调整上腔插管深度时突发现主动脉插管内有大量气体,立即夹管停止体外循环.这时,主动脉内已大量进气,心肺机储血瓶已排空,进气量约100ml(从吸出的大量泡沫样血液估计).此时,鼻咽温28℃、直肠温30℃.放低头部并敷冰袋,给予地塞米松等药物.为防止脑部气栓,将动脉灌注管在排气后立即接于腔静脉插管,通过上下腔静脉逆行灌注.同时,继续降温.转机流量控制在0.5~0.8L/min,温度降至直肠温22℃~25℃.从主动脉插管负压吸引直至流出的血液无气泡排出为止.共逆行灌注12min20s.在逆灌过程中迅速修补房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11.
报告自1997年5月至1998年11月期间采用微创右胸小切口修补房间隔缺损31例的结果。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合并二尖瓣大瓣裂缺1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30例,其中,中央型缺损25例,上腔型缺损1例,下腔型缺损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合并右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手术通过右胸第四肋间小切口(7~10cm)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病人恢复快。结论:右胸小切口修补房间隔缺损是可行的,并且比传统切口具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55例成功经验.方法 采用右胸壁打孔,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周围体外循环,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全胸腔镜下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手术3.6~5.6 h,平均(4.6±1.0)h.体外循环90~146 min,平均(118±28) min,升主动脉阻断55~85 min,平均(70±15)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9.2~16.4 h,平均(10.2±3.1) h;胸液引流量80~350 ml,平均(72±28) ml;住院10~16 d,平均(13±3) d.结论 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使用“达芬奇”(da Vinci S)机器人手术系统行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或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的经验体会.方法 2013年7月至2013年10月回顾性研究,使用da Vinic S机器人系统,体外循环下完成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修补或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22例.患者女16例,男6例;年龄平均(36.5±5.8)岁.房间隔缺损直径为2.5~4.1 cm,平均(3.8±1.3)cm,左向右分流,2例伴有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2例伴有右侧胸膜腔部分粘连.手术经股动、静脉插管,于右侧胸壁打3个孔,采用我院成熟全腔镜心脏手术技术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切开右心房后,再连接机器人手术系统,术者于操作台前遥控机器臂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患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其中直接缝合房间隔缺损20例,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2例,同期三尖瓣成形及胸膜粘连松解各2例.结果 22例均成功接受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或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手术时间1.5 ~ 3.5 h,平均(2.3±0.6)h;后10例手术时间体外循环(58.6±18.3) min,升主动脉阻断(26.8±8.6)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5.8±1.6)h.胸液引流量50 ~ 300 ml,平均(150±32) ml,平均1~2d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5.6±1.4)d.均无中转开胸、院内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全组术后3~5d超声心动图示手术效果满意,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1个月~3个月,无残余分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心功能均为Ⅰ级,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满意.结论 改良达芬奇S机器人手术方式体外循环下房缺修补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且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创伤小、恢复快,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婴儿颈内静脉置管后上腔静脉血栓栓塞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5个月,体重7.0 kg,身高68cm,因先天性心脏病(室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右侧双向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分流术、右室流出道补片扩大和动脉导管结扎术,手术顺利.  相似文献   

15.
同种异体带瓣管道矫治永存动脉干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4岁。出生时发现口唇、甲床紫绀。平时心率快,活动后紫绀加重。于2003年2月以先天性心脏病、永存动脉干(型)合并室间隔缺损收入我科。查体:心前区饱满,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3~4/6级收缩期杂音。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永存动脉干(型)合并室间隔缺损。升主动脉及右心室造影示永存动脉干(型)合并室间隔缺损。2003年3月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永存动脉干矫治术。术中可见左右肺动脉形成共干开口于动脉干(一根大血管)后壁(永存动脉干型),室间隔缺损为嵴下型,直径1.2cm。自右心房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右心室前壁无血管…  相似文献   

16.
病儿女,10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活动后心悸,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查体:血压104/68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略扩大,第2、3肋间闻及2/VI级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心尖圆钝、上翘,肺动脉段平直。心脏超声示房间隔缺损(房缺)2.2?cm,肺动脉压40 mm Hg。 1999年4月手术。复合麻醉下经胸部正中切口进胸,探查见右心房、室增大,主肺动脉根部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左、右2支下腔静脉汇入右房,右下肺静脉与右下腔静脉异位连接。常规建立体外循环,下腔静脉插管置入左下腔,右下腔静脉套带直接阻断。切开右房,见下腔型房缺,直径 2.3 cm。用4-0双头针带垫无损伤线先在右下肺静脉与右下腔静脉的共有壁上缝合3针于补片上,并连续缝合修补房缺,同时将右下腔静脉与右下肺静脉隔开,使右下腔静脉汇入右房,右下肺静脉汇入左房,左下腔静脉已汇入右房,无需处理。术毕心脏自动复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术后超声检查示房间隔缺损修补完好,右下肺静脉血流汇入左房,左、右下腔静脉血流汇入右房。病儿住院20 d后痊愈出院。 讨论先天性心脏病、下腔型房间隔缺损合并双下腔静脉、右下肺静脉与右下腔静脉异位连接是一种复杂畸形,临床上罕见。我们采用的矫治方法从手术效果看是合理的,操作也较为方便。  相似文献   

17.
患儿女 ,10岁 ,31kg ,活动后气促 1年入院。查体 :无青紫及蹲踞现象 ,胸骨左缘第 2、3肋间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心脏彩色超声 :房间隔缺损 ,直径2 0mm。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儿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房缺修补术。当手术进行至切开右心房拟行房缺修补时 ,发现上腔静脉少量进气 ,考虑上腔静脉插管过浅 ,在调整上腔插管深度时突发现主动脉插管内有大量气体 ,立即夹管停止体外循环。这时 ,主动脉内已大量进气 ,心肺机储血瓶已排空 ,进气量约 10 0ml(从吸出的大量泡沫样血液估计 )。此时 ,鼻咽温 2 8℃、直肠温30℃。放低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经右侧腋下直切口修补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结果及手术经验,探讨此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7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经右侧腋下直切口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1.1~11.0(4.4±2.8)岁,体重7.6~28.0(14.6±5.3)kg。全身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左侧90°卧位,沿腋中线在第3肋骨上缘和第5肋骨下缘之间做垂直切口,经第4肋间进胸,沿膈神经前2 cm纵向切开心包并悬吊,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分别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肺动脉纵切口补片修补缺损。体外循环结束后,拔除主动脉插管,间断缝合心包,经第6肋间置胸腔引流管。于术后3个月、6个月和/或12个月随访,了解患者家属满意度,复查胸部X线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结果经右侧腋下直切口顺利完成手术,无操作困难,无需延长手术切口或改变手术切口类型。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二次开胸止血、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积液、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膈神经损伤、切口愈合不良或切口感染和心包积液等并发症发生。胸部切口长度4.4~7.0(5.07±0.66)cm。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无残余分流。所有患儿均得到随访,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和/或12个月经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期间无死亡患儿,未见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未见胸廓不对称。随访时见胸部切口长度短,位于腋窝下,隐蔽美观,所有患儿家属对此切口满意。结论经右侧腋下直切口修补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且其诸多优点能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儿受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CPB)技术应用于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和某些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右股动脉插供血管,右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引流管建立CPB,在电视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A SD)修补术46例,室间隔缺损(V SD)修补术58例,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加小切口行二尖瓣置换术29例,心脏不停跳下直视肺动脉瓣狭窄矫治术5例。结果所有患者无死亡,灌注流量1.6~2.4L/m in.m2,平均1.9L/m in.m2;灌注压50~80mmHg(1 kPa=7.5mmHg),平均56mmHg;CPB时间8~157m 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8~65m in。2例患者于术后出现右下肢局部麻木、疼痛,均于7d后消失,未发生其它与周围CPB有关的并发症。结论股动、静脉插管建立CPB技术可应用于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和某些有适应证的心脏手术患者,其风险小、安全、简便、省时,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10月-2008年8月,完成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56例,其中单纯房间隔缺损79例、单纯室间隔缺损65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右室双腔心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右侧胸壁3孔,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特制的长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冷晶体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体外循环时间(74±28)m 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29±13)m 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2±1.1)h,术后住院时间(6.1±1.2)d。术后并发症13例:7例右侧气胸,胸腔穿刺一次治愈;6例右腋下切口液化,伤口延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组术后5-7天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室间隔无残余分流,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主动脉瓣轻度返流,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双腔心术后右室流出道疏通满意;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无房室传导阻滞。132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其中95例〉12个月,无不适,心功能Ⅰ级。结论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