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手术对患者是一种应激性刺激,许多患者在术前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观察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术前心理障碍的预防措施与效果。方法:对80例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并针对患者术前出现的心理障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术前访视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的心理障碍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方法检验χ2=71.31,P<0.01。结论:术前访视可以有效预防手术患者的术前心理障碍,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并以最佳状态迎接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结合术前查阅X线片在骨科术前物品准备中的作用。方法:对骨科手术术前访视并查阅X线片后再进行术前物品的准备。结果:手术器械及物品准备的错漏率由2007年的8.2%下降到2%,医生对手术护理的满意率由85%升至96%。结论:术前访视结合术前查阅X线片大大了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增加了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信任度,改善了医护关系。  相似文献   

3.
贺国玲  黄洁 《基层医学论坛》2014,(23):3161-3162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单在术前准备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7月我院收治的868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4例,试验组采用术前访视单由手术室护士按照访视单内容进行访视,对照组由病房责任护士进行简单宣教。在每名患者入手术室后对患者自身准备完成情况和认知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患者自身准备完成率和认知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术前访视由手术室护士按照术前访视单进行详细宣教,可使患者及家属更好更详细地了解术前准备的相关知识,督促患者完成各项术前的自身准备,起到查遗补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读“拔牙后因血友病出血1例报告”有感 1986年11期《中级医刊》刊登了北京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李季、董辉的“拔牙后因血友病出血1例报告”,因一位患者拔牙后6天内反复无诱因地自拔牙创口出血,后经检查发现为血友病凝血机制障碍。它提醒了口腔科医师,在拔牙后对无明显原因的出血或用一般止血措施不能止血者,应考虑到凝血机制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其文笔简练,对基层医务人员遇有类似病人的处理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夏中华 《吉林医学》2011,(7):1407-1408
<正>在以"为患者服务,替患者着想;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的指导下。近几年来,我院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了术前访视工作,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的一个新课题,是手术室护理迈向科学化的具体措施,也是手术全期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术前与患者的沟通,掌握了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大量信息,并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干预对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情绪的影响. 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呼吸内科行支气管镜检查的住院患者,选择其中的32例,以计算机表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与参照组,每组例数为16例,参照组患者予以术前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予以术前对症干预,观察两组支气管镜检查患者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支气管镜检查患者VAS评分为(2.23±0.32)分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支气管镜检查患者VAS评分为(6.54±0.54)分,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将术前对阵干预应用在支气管镜检查患者过程中效果更显著,可降低VAS评分,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徐俊 《当代医学》2012,18(25):78-79
目的 研究了两种不同术前访视方式,对比研究其对术前焦虑的缓解情况比较.方法 选择从2010年3月~2010年6月进行脑外科手术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术前访视,实验组采用通过文献调查后研究出的新型术前访视方式,采用状态焦虑量表(S-AI)对两组患者访视前与访视后的焦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两组患者在访视前的S-AI得分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采用不同访视方式后两组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通过术前访视后焦虑情况均有显著缓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型的访视方式较常规访视方式更能减轻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脑膜瘤术前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膜瘤术前栓塞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对17例脑膜瘤进行术前栓塞(栓塞颈外动脉分支15例、颈内动脉分支2例).栓塞前进行激发试验,栓塞剂多为液体胶.栓塞后3~5d手术切除肿瘤,观察术前栓塞效果及手术疗效.结果 栓塞后的脑血管造影显示,肿瘤染色完全或几乎完全消失.患者未出现与栓塞有关的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缺血等并发症,所有肿瘤均被成功切除,术中出血较少.结论 脑膜瘤术前栓塞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对血供较丰富、出血不易控制、手术难度较大的肿瘤可进行术前栓塞,但应重视其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10.
施凌英  王敏  余洪水 《中外医疗》2010,29(25):185-185
如何对手术中过度炎症反应进行合理调控一直是近几十年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将术前用药的一些看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膜瘤术前栓塞的方法与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对17例脑膜瘤进行术前栓塞(栓塞颈外动脉分支15例、颈内动脉分支2例)。栓塞前进行激发试验,栓塞剂多为液体胶。栓塞后3-5 d手术切除肿瘤,观察术前栓塞效果及手术疗效。结果栓塞后的脑血管造影显示,肿瘤染色完全或几乎完全消失。患者未出现与栓塞有关的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缺血等并发症,所有肿瘤均被成功切除,术中出血较少。结论脑膜瘤术前栓塞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对血供较丰富、出血不易控制、手术难度较大的肿瘤可进行术前栓塞,但应重视其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术前访视对择期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将28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行术前访视)及对照组(无术前访视),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病人焦虑水平进行评定,观察焦虑值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病人血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积极地术前访视能有效缓解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等紧张情绪,减少血压及心率的波动,使患者以最佳状态安全渡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13.
郭红斌  刘文庆 《中原医刊》2003,30(10):16-17
目的:评价贲门癌术前选择性经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例,组织学证实的贲门癌经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后,再经手术切除后进行分析。结果:DSA造影显示胃左动脉分支增粗,分支增多。经胃左动脉进行灌注化疗及栓塞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19例手术切除达根治性切除,且术中出血减少。结论:贲门癌介入治疗后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转移机会。  相似文献   

14.
武霞 《当代医学》2004,10(11):46-46
一种手术前医院与病人沟通的新方式、新流程——“术前家庭讨论会”,正在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推行。  相似文献   

15.
ERCP术前准备     
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技术问世40多年,目前在国内已广泛开展,但仍是具有较高医疗风险的治疗技术.常规意义的术前准备包括操作间、内镜设备、附件、防护、术前镇静、麻醉、术前讨论、谈话等多方面.为更好地发扬ERCP的微创理念、降低操作风险、减少医疗纠纷、更好地使患者获益,结合我院经验,术前准备的内涵应该更广.因此我们从ERCP术前思想准备、术前讨论、术前谈话、器械准备、镇静与镇痛等几个方面谈谈对ERCP风险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术前心理护理对预防术前血压升高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手术患者的心理极为复杂,对择期手术患者来说,最常见的心理应激之一就是焦虑[1]。为了防止手术患者因焦虑心理而引起的术前血压升高,我们对80例手术患者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1997年3月~1998年3月住院的择期手术患者。为了便于比较,我们选择均为接受阑尾切除术的患者。调查期间共有134人接受了手术,资料完整并按统计学匹配方法选择8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16~39岁,平均25.33岁。1.2…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术前磁共振成像(MRI)检测直肠癌定义肿瘤范围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将进行直肠周围系膜全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35例,术前行MRI盆腔检测。测量肿瘤沿肠管纵轴长度,垂直肠管横轴位肿瘤最宽径和实际面积,并与术后病理测量参数对比评估MRI影像测量的准确性。结果 T2WI测量直肠癌长度值长于病理标本测量结果,T1WI、DWI测量长度值短于病理测量结果(P<0.05),与Lpath-L相关系数分别为0.689、0.641、0.792(P<0.05)。T2WI、T1WI、DWI在测量肿瘤横截面最宽径、肿瘤面积、肿瘤体积均大于病理标本测量(P<0.05),其中DWI在测量肿瘤横截面最宽径与肿瘤体积与病理标本测量结果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47和0.576(P<0.05)。结论 在病变长度方面,各影像存在-6.6~6.5 mm差异;横截面最宽径、肿瘤横截面积、体积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高估。  相似文献   

18.
19.
本研究探讨手术室护士术前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将2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术前1 d接受手术室护士的访视,采用测量患者血压及心率,并对手术室工作质量综合评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组患者进行测评。手术室护士术前对患者采取心理干预,可减轻或解除术前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的术前放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术后放疗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近来多数学者倾向于术前放疗,其理由是: 1.术前放疗可以有效杀灭瘤周含氧丰富,增殖迅速的瘤细胞及亚临床灶,使瘤体缩小,放疗后位于肿瘤中央残存的乏氧瘤细胞可被手术切除。 2.降低瘤细胞的活力,使瘤周血管和淋巴管闭塞,减少因手术操作引起的瘤细胞局部种植或远处转移的危险。 3.控制手术野外的转移淋巴结。 4.可以缩小手术范围,使治疗后患者保持较好的生理功能和生活能力。 术前放疗的主要顾忌是增加手术的困难(如出血、粘连)和影响切口愈合,但如术前放疗剂量适宜,手术间隔时间合理,可减少某些病例的手术困难,亦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