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血浆输注在临床输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新鲜冰冻血浆(FFP)因其含有全部凝血因子,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凝血因子缺乏,活性降低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临床应用相当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对输血传播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而血浆在各种血液成分中,是传播病毒危险性较大的一种。由于我国血浆输注量较大,但病毒灭活尚未普遍推行,所以血浆输注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在发达国家,从全血分出的血浆的10%~20%直接用于临床输注,其余大部分作为原料经过病毒灭活制备血浆蛋白制品。而在我国,还较广泛地存在着血浆滥用的现象,大部分从全血分离出的血浆直接在临床输注,主要原因是医生对血浆输注适应证和血浆输注的病毒的危险认识不充分。另外,血浆输注价格较白蛋白、凝血因子等血液制剂低,经济条件制约及我国目前白蛋白供应不足的现状也是导致血浆滥用的原因之一。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且能应用于单袋血浆病毒灭活的方法来处理临床输注血浆,对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原发性和继发性反复流产患者血清中凝血因子Ⅻ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73例原发性和53例继发性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为实验组及68例健康无血栓和异常妊娠史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浆中凝血因子Ⅻ的活性、活化蛋白C抵抗、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突变、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Ⅲ、染色体核型和抗心磷脂抗体.结果 13例原发性不孕(13/73, 17.8%)和5例继发性不孕(5/53,9.4%)血浆中凝血因子Ⅻ活性降低(<60%).原发性反复流产患者血清中凝血因子Ⅻ活性降低明显;继发性反复流产患者Ⅻ活性有降低的趋势.对照组血浆凝血因子Ⅻ活性正常.结论 凝血因子Ⅻ缺乏与原发性反复流产关系密切,继发性反复流产患者Ⅻ活性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促凝活性(FⅦC)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一期血凝法测定41例ACS患者和30例健康者血浆中凝血因子Ⅶ促凝活性.结果 ACS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促凝活性(116.37±36.40)%明显高于健康者(73.55±15.73)%(P<0.01).结论血浆凝血因子Ⅶ促凝活性增高、高凝状态的存在为ACS的发病基础,可以为临床上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防治ACS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多个凝血因子同时缺乏致凝血功能异常系获得性因素所致,部分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是由于体内产生抗凝血因子抗体即抑制物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而其致Ⅷ、Ⅸ、Ⅺ凝血因子同时缺乏的病例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我科收洽了1例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Ⅷ、Ⅸ、Ⅺ因子同时缺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9岁,20+年前因碰撞致双大腿内侧形成血肿于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后出血不止,发现凝血异常,输注血浆后病情好转.后患者反复因鼻衄、牙龈血肿、双侧腹股沟区软组织血肿入院,诊断为“Ⅷ、Ⅸ、Ⅺ凝血因子缺乏”,予以输注血浆等治疗后病情可控制.5-年需加用激素治疗,病情方可控制.  相似文献   

5.
黄蓝生  庄文  陈镇奇  林昂 《血栓与止血学》2011,17(4):169-171,174
目的了解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与去冷沉淀血浆中部分有效成分的实际含量,为临床选择不同血浆输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23袋(200 m l袋/)ACD-B血液保存液保存的血液,4 h内分离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各袋均留2份标本;1份同新鲜冰冻一起置-35℃保存,于第3天速融后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1份置4℃保存21 d后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新鲜冰冻血浆于第3天取出制备冷沉淀,留取去冷沉淀血浆标本1份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结果去冷沉淀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含量均低于普通冰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P〈0.001),普通冰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中的血浆蛋白无差别(P〉0.001),普通冰冻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含量低于新鲜冰冻血浆(P〈0.001)。结论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与去冷沉淀血浆有效成分各不相同,在临床上不能等同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以病毒灭活血浆为原料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性进行检测,分析其可行性,并为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联袋常规采集血液100袋(400mL/袋),分离出血浆(200mL/袋)后每袋平均分为两袋,分别作为对照组新鲜冰冻血浆和实验组病毒灭活血浆。两组血浆制备后分别提取冷沉淀凝血因子速冻保存备用,测定其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病毒灭活血浆)血浆凝血因子Ⅱ、Ⅴ、ⅤⅡ、ⅤⅢ、ⅠX、X低于对照组(新鲜冰冻血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纤维蛋白原(Fg)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血浆球蛋白(G)低于对照组、A/G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蛋白(TP)、白蛋白(ALB)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病毒灭活技术对血液中的有效成分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除凝血因子FⅧ和FⅨ以外(小于70%),其余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张媛 《北京医学》2018,(2):166-167
冷沉淀凝血因子是指保存期内的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在1~6℃封闭状态融化后,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出沉淀在血浆中的冷不溶解物质并在1h内冻结而制成的成分血.冷沉淀因制剂容量小、浓度纯度高、治疗效果好的特点,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血液成分.冷沉淀主要含有血浆中大部分的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vW因子、凝血因子ⅩⅢ以及纤维结合蛋白等成分[1],主要用于儿童甲型血友病、vW病、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患者.由于冷沉淀中含有丰富的纤维蛋白原,因此也常用于术后出血、严重外伤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患者的治疗[2].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解决冷上清行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时滤器堵塞的处理问题.方法 当冷上清亚行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发生滤器堵塞时,可用"一次性使用输血器"的过滤器,采用无菌接管技术将其连接在"一次性使用病毒灭活输血过滤器材"的的上方.冷上清通过输血器的过滤后,已经滤除了造成堵塞的冷不溶解物质等,再经过滤器,滤除亚甲蓝后自然流入血浆储存袋,制备成去冷沉淀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并留取标本,检测血浆蛋白含量和亚甲蓝的残留量与随机抽取的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各20份)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 血浆蛋白含量和亚甲蓝残留量差异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3、0.327,P>0.05).结论 冷上清行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时,连接一个"一次性使用输血器"的过滤器,可以滤除造成堵塞的冷不溶解物质等,避免冷上清行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时滤器发生堵塞,且不会影响血浆质量.  相似文献   

9.
脑血栓凝血因子FⅧ增高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病毒感染对凝血因子Ⅷ(FⅧ)增高的脑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用凝固法对83例脑血栓患者的血浆FⅧ活性(FⅧ:C)进行测定,同时检测其C-反应蛋白(CRP)浓度.ELISA法测定巨细胞病毒等的抗体IgM.结果:83例脑血栓患者标本中63例FⅧ:C水平升高,其中CRP水平正常者44例,FⅧ:C水平与CRP水平无明显相关;44例FⅧ:C增高而CRP水平正常的患者组中,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FⅧ水平增高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通过促进FⅧ合成和分泌增加,进而影响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赵媛 《北京医学》2013,35(4):305-306
新鲜冰冻血浆是成分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适用于凝血因子缺乏、大量输血、或凝血异常需要实施侵入性治疗的患者,以及需要通过血浆置换清除体内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毒物等大分子物质的患者.由于一些临床医生对血浆治疗作用的理解错误,受传统输血观念的影响,不严格按输血指征用血现象仍较为普遍.国内外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血浆滥用状况[1].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血液资源,还给患者增加了治疗风险.《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输血科在临床用血中担负着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科学、合理用血措施执行的作用.为探讨输血科评价干预对新鲜冰冻血浆合理使用的意义,现对我院3 157例(4 557次)新鲜冰冻血浆申请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丙种球蛋白系被动免疫抗体,是一种蛋白质,正常人血清主要含有白蛋白和甲_1、甲_2、乙、丙四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约占正常血浆总蛋白的20%,抗体主要成份为两种球蛋白,所以丙种球蛋白制剂进入人体后,具有被动免疫作用,常用于预防麻疹、肝炎、治疗病毒性感染等。根据我院设备条件,土法上马,采用胎盘和胎盘血为原料制作丙种球蛋白,以供临床治疗所需。  相似文献   

12.
人工肝支持系统(am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国内治疗重型肝炎的新手段,其中血浆置换(PE)是目前临床人工肝治疗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利用肝细胞再生功能强大的特性,通过PE的方法清除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大分子及中、小分子物质,同时又补充血浆蛋白和各种凝血因子等物质,保持内环境稳定,可以暂时改善肝功能,使患者度过肝坏死难关,改善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或使患者顺利等待至肝移植治疗[1].而PE作为一种有创性的治疗手段,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体液进出不平衡导致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电解质紊乱;感染;出血、渗血;过敏等[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新鲜血浆100份,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对上述两组标本进行PT,APTT,TT,TP,Fg,FⅤ,FⅧ的测定。对照组,新鲜冰冻血浆(FFP)组,不进行病毒灭活,直接进行检测;试验组,先对其进行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再检测。结果试验组中APTT、FⅤ、FⅧ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降低(P<0.01);PT、TT、TP、Fg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MB-P法病毒灭活对于新鲜血浆中内源性凝血因子,特别是不稳定因子FⅤ、FⅧ及APTT有显著影响,对外源性凝血因子及Fg、血浆蛋白成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用于临床治疗,急救及疾病预防的血液制品主要有白蛋白、静脉或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三大制品以及其他一些产量少、使用不广的血浆蛋白制品。这些制品均采用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破伤风疫苗免疫对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供血浆者抗-TT效价变化,为提高抗-TT高效价血浆采集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符合规定的志愿供血浆者按不同年龄段分组,以相同的疫苗剂量和免疫程序进行免疫.采用ELISA定量检测供血浆者抗-TT效价水平,将抗-TT、效价≥8IU/ml的供血浆者列为采集特免血浆对象.结果 不同年龄段供血浆者组别间相同剂量疫苗和免疫程序产生高效价抗-TT的比率比较差异明显;21~35岁组产生高效价的比率明显高于36~45岁组,46~55岁组产生高效价比例最低,而且年龄小的抗-TT高效价持续时间较年龄大的长.结论 采用40IU吸附破伤风疫苗,0、4、4周程序免疫,38%的供血浆者可获得高效价抗-TT原料血浆,各年龄段供血浆者的破伤风抗体水平均能够达到保护的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检验指标,探讨血浆蛋白Z、凝血因子Ⅷ活性水平的检验意义。方法将本院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之间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组。保持均衡性抽取同一时间段内的40名健康儿童(对照组),均为健康体检者。对所有儿童检测,纳入血浆蛋白Z水平、凝血因子Ⅷ活性等指标,对不同组别和不同发病阶段患儿体内该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血浆蛋白Z与对照组对比可见差异,SPSS分析可见低于对照组,血浆蛋白Z在急性期的含量明显低于恢复期(P<0.05)。研究组凝血因子Ⅷ含量统计学分析差异明显,SPSS分析可见其水平高于对照组,急性期的含量远高于恢复期(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检验指标可能发生变化,其中以血浆蛋白Z含量变化明显,同时凝血因子Ⅷ活性发生改变。检测上述指标能够分析疾病状态,可作为疾病诊疗和预后分析的依据,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指由于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引起血浆中凝血因子的减少或缺乏。临床特征为粘膜、消化道出血严重、皮肤瘀斑,但很少或不发生肌肉、关节出血。因为在这种凝血因子缺乏症中,凝血因子的减少不如先天性或遗传性者严重,而且往往是多种因子减少。因此,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症可以说是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ⅤT)的关系。方法取2012年4月至2016年8月医院收治下肢DⅤT患者300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30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发射底物法检测2组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水平,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与下肢DⅤT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浆凝血因子Ⅴ、Ⅷ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蛋白C活性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下肢DYT发生率与血浆凝血因子Ⅴ、Ⅷ高表达及蛋白C活性水平低表达关系密切(P0.05)。结论下肢DⅤT中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存在高表达,蛋白C活性低表达,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血浆蛋白减少,尤其是白蛋白水平降低及XⅢ因子的缺乏,临床上常出现腹水及出血症状。在综合治疗中,除药物治疗外,配合使用新鲜冰冻血浆以补充肝病所致的白蛋白、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的减少,在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腹水吸收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疗效。我们对3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冷沉淀凝血因子与单采血小板联合输注对于严重创伤失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将72例严重创伤失血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独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组;单独输注血小板组;冷沉淀凝血因子与单采血小板联合输注组,并比较输注效果。对3组患者在输注前、输注后进行血常规、出血时间及纤雏结合蛋白含量测定。结果患者联合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后与输注前相比,出血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对严重创伤引起失血过多的患者,联合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与单采血小板的止血作用更为明显。且联合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可提高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含量,缩短出血时间,加快创伤组织的修复,有助于患者更快的痊愈,故值得临床借鉴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