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门诊静脉输液患儿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门诊静脉输液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198例门诊输液患儿家属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患儿家属心理需求主要有:希望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护士多巡视、服务态度好、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饮食方面的指导、有舒适的就医环境和了解药物作用及其副作用,均占79.8%以上。结论护士应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需求,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心内科加床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内科加床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为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调查表对150例心内科加床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家属对患者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了解需求占100%;与正规床同等设施需求占93%;65%的家属担心加床不能及时更换输液;64%的家属要求专业护士一对一讲解疾病保健知识。结论通过对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调查,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符霞林  肖玲 《当代护士》2014,(6):109-111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门诊儿科输液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输液患儿家属心理需求包括:输液区卫生干净,输液区提供开水、一次性纸杯,提供有盖尿盆,护士服务态度好,护士人员充足能够及时解决病人需求,孩子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和家庭护理及饮食指导,输液药物的名称、作用、速度和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共7项中非常需要率超过70%。认为门诊儿科护士应掌握家属的心理需求,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为输液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患儿家属的护理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的形式,对300例静脉输液患儿家属进行相关护理需求调查.结果:99.3%的家属认为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且健康教育需求具有倾向性,91.3%的家属有了解所用药物知识的需求;71.7%的家属有了解输液注意事项的需求;90.7%的家属关心穿刺技术;66.3%的家属担心空气栓塞.结论:静脉输液健康教育制度化,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是满足输液患儿家属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提高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4例行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输液护理,研究组采取常规静脉输液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情绪改善情况、静脉输液依从性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等。结果:研究组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96.15%高于对照组82.69%,静脉输液依从性80.77%高于对照组55.77%,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采取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提高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缓解患儿不良情绪,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平均在每天100~150人次,年龄0.5~12岁之间。为了使患儿在静脉输液时更加安全,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健康,在患儿入院进行治疗的有限时间里,使患儿家属最大限度地获取健康医学知识,日常生活常识,促进患儿身心健康,我们对门诊输液患儿家属及陪护人员500例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分析,并实施了健康知识宣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500例门诊输液患儿,其中男孩300人占60%,女孩200人占40%,年龄6月龄~2岁,每位患儿有两位陪护人员。平均门诊输液天数为3d。1.2方法不记名方式进行答卷,向患者家属发出调查表500份,…  相似文献   

7.
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  夏颖 《护理研究》2005,19(12):2652-2653
为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家属的需求,护理人员对150例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并加以分析,根据家属的需求,进一步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术前家属心理需求。方法 术前1d到病房对术前儿童家属进行心理需求调查,内容为两部分:①家属对手术治疗相关知识的需求;②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结果 100%家属希望能了解患儿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希望术前进行个别指导,有78.7%的家属希望提供有经验的护士陪护患儿,73.4%家属希望术中能与医务人员取得联系。结论 护士根据家属的要求,采取相应有效的健康教育,减轻了家属的后顾之忧,增加了家属对护士的信任,使患儿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减少了术中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静脉输液患儿家属的护理需求。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形式,对300例静脉输液患儿家属进行相关护理需求调查。结果 99.3%的家属认为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且健康教育需求具有倾向性,91.3%的家属有了解所用药物知识的需求。71.7%的家属有了解输液注意事项的需求;90.7%的家属关心穿刺技术;66.3%的家属担心空气栓塞。结论 静脉输液健康教育制度化,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是满足输液患儿家属护理需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父母心理需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父母的心理需求,为临床采取对策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PICU 29例患儿的父亲、母亲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患儿父母心理需求占65%以上的选项有:希望多和医生、护士交流;需要医护人员发挥最好的医术把患儿的病治好;希望解释病情,及时向家属通报病情变化。文化程度是小学和初中的患儿父母在此需求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职业的父母在心理需求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抢救重症患儿的同时要注意重视患儿父母的心理需求:护士要加强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为患儿提供精湛的技术, 并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健康教育知识,使患儿父母了解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减少患儿父母的负性心理。  相似文献   

11.
机械通气患者家属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机械通气患者家属的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患者家属对机械通气相关知识、护士职业行为、医院环境及条件、探视及陪护方面的需求,以及对护士的专科技术、服务态度、基础护理重要性的认识。结果78.85%的患者家属希望了解机械通气的相关知识;84.62%的患者家属希望护士熟练掌握专科技术,同时不应忽视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96.15%的患者家属希望医院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设施配备齐全;46.15%的患者家属希望能每天探视;61.54%的患者家属认为专科技术最重要。结论护士应为机械通气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知识,加强专科技术训练,配备必要的设施,合理安排探视时间,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相似文献   

12.
赵桂霞 《现代护理》2007,13(12):1101-1103
目的探讨精神专科医院开放式心理康复病房青少年患者陪护家属的心理需求,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开放式心理康复病房35例青少年患者的陪护家属心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陪护家属心理需求占70%以上的选项有:希望尽快将患儿病治疗好;希望医护人员医疗技术水平高;希望用效果最好的药物;希望住院环境好;希望与医护人员沟通中多了解病情。文化程度低及年龄大的陪护家属在不愿让人知道住专科医院、担心药物影响、想多了解病情、想知道注意事项这四项需求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治疗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同时要重视陪护家属的心理需求;开展健康教育;加强护士业务技能培训,使陪护家属了解更多的精神卫生知识,减轻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3.
邓远平  贺光春  王琴 《华西医学》2009,(6):1380-1382
目的:调查截肢患者及其家属术前、术后的心理状态与需求,为探寻如何改进护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将85例截肢患者及其家属125人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对截肢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前后的影响,情绪变化,以及认知需求,用百分构成法统计分析,经2χ检验,P〈0.005。结果:患者及家属均难以接受截肢这种手术方式,迫切需要了解相关知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满足其认识需求尤其重要。结论:患者及家属对截肢手术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和忧虑,经护士耐心、连续的心理护理为患者重归社会树立了信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人文关怀儿科护理对门诊患儿输液疼痛、家属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500例门诊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2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基于人文关怀儿科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家属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儿输液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儿的完全依从率、依从率均高于常规组,输液重注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儿家属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人文关怀儿科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减轻患儿输液疼痛程度,提高患儿依从性,明显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5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针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1个月,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以抑郁(64%)和焦虑(73%)为主。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对精神病知识缺乏、外界压力、经济负担等。心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SDS、SAS总分显著下降(P〈0.001)。结论精神病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心理护理干预对之有效。  相似文献   

16.
宋文英 《护理学报》2007,14(4):26-27
目的了解精神病患者家属对电休克治疗的态度及护理需求,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于住院期间需要做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对家属进行关于电休克治疗态度和护理需求的调查。结果初诊患者家属对电休克治疗有心理准备的占35%,复诊患者家属对电休克治疗有心理准备的占94%;相比复诊患者家属,初诊患者家属对电休克治疗的目的认识更为不足,更希望能陪护患者;两组患者家属都希望得到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结论精神病患者家属对电休克治疗的目的认识不足,有必要及时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知识,使他们认识到电休克治疗对精神病患者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9,自引:17,他引:69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及经常采取的应对方式 ,帮助护理人员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及自评式问卷 ,对2 13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依次为工作性质与工作强度方面、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家庭方面 ,其中工作性质与工作强度方面、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 ,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及应对方式上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护理人员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 ,护理管理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并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建立护理人员支持系统 ,帮助她们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PICU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患儿家属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对54例患儿家属进行调查,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PICU患儿家属普遍存在焦虑心理,接受护理干预后,焦虑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综合干预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PICU患儿家属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儿家属的焦虑程度,使家属主动配合护理工作,从而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和探讨住院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引导护士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护理服务.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2例艾滋病住院患者进行了深入访谈和观察.结果 住院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感受主要有:获知患艾滋病后感到震惊、恐惧;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以致产生自杀的念头;渴求家人的陪伴;需要精神层面的支持;因经济拮据而产生病情好转后投入继续工作之中的打算;惦念与牵挂家中的孩子.结论 护士应正确识别、评估住院艾滋病患者的不同心理变化阶段,了解患者的生存状态,加强心理支持和护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及获得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5月,我科健康教育小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6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属对类风湿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健康教育需求及获得知识的途径。结果本组患者家属普遍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知识认识不够,最希望了解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功能锻炼、饮食及心理指导的相关知识;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宣传和电话咨询是其获得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对获得健康教育途径的选择具有多样性。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家属普遍缺乏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护理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