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技术准入管理的现状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对技术准人概念的了解程度及护理技术准入的开展情况。探索ICU护理人员技能水平提高的有关因素,为制定技术准入管理的标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设计《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临床技术准入认知情况调查表》,随机选取北京市16所医院46个重症监护室55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录入数据,应用统计学卡方检验和精确概率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65.6%的ICU护士对“技术准入”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34.4%的护士对此概念不了解;76.8%护理人员认为实行技术准入管理后,基础与专科护理质量会提高;护理人员职称提高后,认为技能水平会提高的人数占大多数,且有显著差异(P〈0.01);而护理人员学历提高后,认为技能水平不能提高的人数占大多数,且有显著差异(P〈0.01);某项操作经过专科理论培训、操作培训或考核后认为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的人数占多数,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对护理人员进行清晰合理的分层次使用管理,建立起完善的护理技术准入管理体系。职称的高低以及某项操作经过专科的理论培训、操作培训及考核四个因素均可以在探索ICU护理技术准入的条件时作为有关的因素。学历高低能否影响技能水平,应作为继续探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ICU护士护理工作中职业危害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提高ICU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分析,总结了ICU护士职业危害的常见原因,并制定了防护措施.结果 增强了ICU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避免了护理人员发生职业病的危险.结论 ICU护士通过加强防护知识和技巧的学习,树立保护自己的意识,规范操作,提高了医疗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技术培训情况和对技术资格准入管理的了解及态度,为今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急诊护理技术准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设计"急诊科护士技术资格准入认知情况调查表",采用方便抽样法,调查北京市9所三甲医院急诊科134名护士。结果:47.76%的护士对"技术资格准入"的概念有所了解;88.81%的护士认为急诊科应有明确的护理技术操作资格准入制度;急诊护士认为实施有创和新护理技术操作资格准入的要求或依据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专科理论与技术培训、技术操作考核合格、取得资格证书、理论考核合格、上级护理人员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操作例数;技术培训目前主要以科室、医院和学会组织的不定期业务培训和短期集中培训为主。70.90%护士对之前参加过的培训表示满意,44%以上护士培训后绩效有提高;95.52%的急诊护士希望今后继续接受技术培训。结论:目前北京三甲医院急诊护理技术培训情况基本满意,但仍有提高空间。各医院已经启动了技术资格准入方面的管理和培训,此项管理也已得到大多数急诊护士的认同,但距离规范的、上升到法规层面的管理还有相当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院护理部制定的护士考核标准框架,结合ICU护理工作特点,将ICU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各级各班组的职责纳入到考核内容中,制作ICU护士绩效考核表,对ICU护士进行绩效考核。并比较2009年与2010年考评结果。结果对ICU护士实施绩效考核,提高了ICU的护理质量。结论通过实施绩效考核,有助于提高ICU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ICU重症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ICU重症患者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ICU重症患者则对其实行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应用护理质量监控进行管理,并对两组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与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最后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技术考核、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根据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均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在对ICU重症患者进行护理时,相比于传统模式下的护理,护士分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合理的利用护理的人力资源,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充分挖掘护理人员的工作潜能,让ICU重症患者更快恢复,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以及医院治疗的满意度,有利于构建医患和谐关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医院管理需求进行护理岗位分类,基于岗位分类建立护理绩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不同岗位护士的绩效考核管理.方法:使用参阅文献、广泛调研、德菲尔筛选等方法,确定医院护理岗位分类.根据护理岗位分类,调整绩效管理方案,建立护理绩效考核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系统实施前后,护士绩效收入结构合理性、临床一线护理队伍稳定性、临床护士自身工作满意度.结果:护理绩效信息管理系统使全院护理绩效分配结构比例得以调整、临床护士向非临床岗位流动性减少、临床护士自身满意度增加.结论:建立以岗位分类为基础的护理绩效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达到优化护理人员绩效比例结构、稳定临床护理队伍、提升临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门诊护理管理中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的应用.方法:以2016年10月在门诊护理管理中进行新一轮岗位设置和绩效管理改革为分界线,将门诊护理岗位设定为N0-N3层,对比优化改革前后患者、医生以及护士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从理论和操作考核、护理科研与继续教育等方面评价优化改革后护士的整体素质.结果:在实施岗位设置和绩效管理优化后患者、医生以及护士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与优化之前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护士的理论、操作、护理科研与在职学习的合格率均明显高于优化前,差异显著(P<0.05).讨论: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运用岗位设置结合绩效管理,能明显提高病人、医生以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而且能提高门诊护士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有利于提高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技术操作能力的培训考核方法.方法 改革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方法,并比较采取新旧方法时住院病人对护理技术操作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认知情况.结果 改革培训考核方法后的住院病人对护理技术操作满意度与改革前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护士的问卷调查显示改革后的方法较传统的方法有更多的优点.结论 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方法调动了护士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护士的整体业务素质得到了提升,规范的临床护理操作程序得以在临床落实并深化,有利于护理服务及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初级、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实际掌握水平与护理专家期望水平差异,并分析原因,探讨提高ICU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方法.方法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特尔菲法专家咨询法与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北京市30名ICU护理专家及北京市24家医院86个重症监护室848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咨询,请护理专家对61项ICU护理技术期望护理人员掌握水平及参加调查的护理人员对技术的实际掌握水平分别填写问卷,应用Matlab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回收护理专家有效问卷27份,有效率为90.0%;回收护理人员有效问卷808份,有效率为95.2%.护士职称人员有17项护理技术操作符合专家期望;护师职称人员有4项护理技术操作符合专家期望;主管护师职称人员只有1项护理技术操作符合专家期望.结论 ICU护理人员实际技术水平低于专家期望,护士职称人员技术水平相对更符合专家期望,护师、主管护师职称人员技术水平与专家期望差距较大.重视护师、主管护师职称护理人员技术培训,使其具备符合专业技术职务的技术水平,应是护理管理工作中更加重视并亟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动脉采血操作规范情况,为提高ICU动脉采血技术质量和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的动脉采血操作规范调查表对深圳市某二甲医院20名ICU护士的800次动脉采血操作进行调查,观察采血操作规范和得分情况。结果:动脉采血操作规范得分为(8.60±1.18)分,操作规范得分较差的前三项为:穿刺部位皮肤消毒范围、一次穿刺成功率和采血后穿刺点按压时间。ICU护士动脉采血操作规范得分在护士的性别、年龄、职称、ICU工作年限、采血时间、采血部位和患者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ICU护士动脉采血操作欠规范;护理管理者需重视年轻护士的培养,加强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考核,同时注意监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ICU为研究地点,按逐层分级的办法设立风险管理小组,严格按操作规范落实各项护理工作,提高护士风险意识和识别评估能力,加强技能培训,分析风险因素,以此提高护理质量。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士各方面评分显著提高。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提高ICU病房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程度,可以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实施。  相似文献   

12.
ICU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秀连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7):1459-1460
目的探讨影响ICU护理安全的因素。方法在分析近3年我院出现护理缺陷的原因的基础上,调查我院68位ICU护士,从管理因素,技术、仪器及药品使用,护理教学,病区环境及安全设施4个方面共106题进行问卷调查,在临床工作中对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认知程度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近3年护理缺陷原因(1)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引起的护理缺陷所占比例最大;(2)ICU护士对病房环境因素认知程度在护理安全方面较低,对护理管理因素的认知程度在护理安全方面较高。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ICU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并制定和补充修改ICU管理制度,采取前馈控制手段,最大限度的减少差错隐患,确保ICU临床护理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杨峰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89-4990
目的:探讨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按医院护理人员绩效管理二次分配原则和护理动态质量考核标准,设计产科绩效考核的指标及计算方法。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绩效管理,护士满意度、护理质量、医疗安全、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结论绩效管理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实现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产科护理人员整体员工绩效,寻找调整病房护理人员配置的方法。方法:首先确定自然分娩和剖腹产护理临床路径;其次调查每一项操作的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所花费的时间,计算出项目操作时间的平均值;把两者结合分别求出住院病例组病例每天所需要的护理劳动时间;继而算出不同住院日病例所需要的护理劳动时间。最后结合产科2000-2007年间各年实际出院病人数计算出所需的护理人员数,与实际人数比较,算出整体员工效能;再与病房护士讨论,评估结果的合理性。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评估出病房护理人员的绩效,可以作为临床护理人员配制和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品管圈探讨基层医院综合ICU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原因。方法:运用管理工具品管圈,通过对基层医院综合ICU科VAP的发病率的回顾性分析,发现VAP的影响因素,从患者自身、呼吸机管理、护理操作、手卫生、科室制度等方面进行干预,制定护理对策,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质量管理工具分析发现,呼吸机管理、护理操作、科室制度对VAP发病率的影响最明显,通过相应的护理对策,影响VAP 发病率的主要因素发生改变,且较前明显降低,VAP发病率较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品管圈的实施,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规范护理操作程序,规范呼吸机管理,优化科室环境等可降低VAP的发病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职称的医院护理人员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及临床执行情况。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11月14日发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为内容依据编制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认知调查问卷,对医院246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认知情况。结果:医院护理人员对静脉治疗设备知识的掌握率为65%,对静脉导管维护知识掌握率为44%,对静脉导管穿刺维护中感染控制的掌握率为64%,对静脉导管穿刺技术的掌握率为93%;护理人员对静脉治疗设备知识、静脉导管穿刺维护中的感染控制知识及对静脉导管穿刺技术知识的掌握率按职称等级逐级增加。结论:针对医院护理人员《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内容中应加强静脉治疗设备、静脉导管维护及静脉导管穿刺维护中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同时护士及轮转护士应作为培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ICU护士实行分批轮转培训的护理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U护士实行分批轮转培训的护理效果。方法:对48名具有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注册护士进行分批轮转培训3个月。包括理论学习及临床实践学习。结果:随着培训时间的增加,理论成绩考核的合格率明显增加,随着培训时间的增加,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对急救仪器使用的掌握率明显增加。结论:3个月的轮转培训使护士扎实掌握了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了基础护理技术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向慧  杨敏 《吉林医学》2015,(6):1200-1202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方法,通过绩效考评激励机制调动护士工作主动性,提高护士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管理效果。方法:制定适合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标准,将工作量、工作风险系数纳入考核中,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态度改变。结果:绩效改革后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较改革前有了极大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绩效制度的实施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的各类原因,并提出干预对策,以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方法:对呼吸内科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由各种意外事件、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管理缺陷、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欠缺引起。结论:通过对意外事件进行防范,规范专科操作,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强化科内管理可有效防范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临床护理管理中细节思维管理的方法及其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对2014年9月10日至2015年9月10日54例护理人员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临床护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此基础上另外实施细节思维管理,对2组护理人员经管理后的护理质控成绩、理论与操作成绩、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经细节思维管理后,基础护理考核成绩为(97.53±1.62)分,特级护理考核成绩为(96.81±1.58)分,急救技术考核成绩为(97.18±1.47)分,护理理论成绩为(96.45±1.43)分,操作成绩为(96.83±1.52)分,护士工作满意度为96.30%,观察组护理人员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细节思维管理方法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当中,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有助于护理流程的规范化,具有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