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手术适应症:1、股骨干上、中、下各段骨折;2、股骨髁上骨折;3、股骨干两段或三段骨折;4、股骨干各段粉碎、模型、斜形、螺旋型骨折;5、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股骨干骨折,6、股骨干陈旧性骨折;设备、器械及选钉:1、无需C臂X光机监导;2、备手术器械一套;3、无论导针或固定针,因直径是恒定的,故只选长度。基本操作技术:一般用硬膜外麻醉。采侧卧位。在骨折部及臀部各作一切口.先试行复位。置入导钉、固定针,在满意复位固定后,作牵伸、折弯、扭转等稳定性试验。摄片可了解钉、针位置及复位情况。股骨骨折髓内分叉固定术@李怀先$重庆…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成功应用股骨型髓内分叉固定器的基础上,研制出胜骨髓内分叉固定器,并进行了生物力学测试和胫骨有关解剖学测量,为设计及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日后应用于临床打下了基础。方法:取成人湿胫骨10根及干燥胫骨10根,进行胫骨形态解剖结构研究,测量其长度,松质骨区和非松质骨区的范围,髓腔大小,峡部范围及大小等。另取36根成人胫骨湿标本,随机分为4组,每组9根胫骨,每根胫骨人为造成中下1/3交界处横行骨折。第一组胫骨骨折标本用胫骨型髓内分叉固定器固定,导钉直径8mm,固定外直径2.4mm;第二组用双矩形弹性髓内钉固定,钉宽度8mm;第三级用两根Ender针固定,钉直径4mm;第四组用梅花钉固定,钉直径8mm。固定后,胫骨与内固定器构筑成一个整体,在WD-10电子万能试验机和T-9型旋转试验机上进行扭转试验、弯曲实验和轴向拉伸试验,每组每项实验标本均为3个,记录测得的数据,采用美国SASDATA软件在微机上将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胫骨形态学研究表明,胫骨型髓内分叉固定器适合胫骨髓腔内固定。扭转实验结果表明:胫骨型髓内分叉固定器与矩形钉、Ender钉、梅花钉的抗扭强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扭强度大小依次为:胫骨型髓内分叉固定器、矩形钉、Ender钉、梅  相似文献   

3.
目的:1、通过设计一种新型系列化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旋入钉),为临床长管状骨骨折提供方便、简洁、有效的治疗方法.2、为髓内固定的发展开创一条新的研究途径。方法:1、旋入钉的设计以旋入进钉为主导思想,针对目前交锁髓内钉存在的若干问题,将传统的打入进钉法改为旋入进钉法,将复杂的横交锁(GK钉等)改为髓内填充式纵交锁,变单一设计为系列化设计。2、旋入钉由螺纹钉和自锁钉组成(用317L不锈钢制作),分股骨Ⅰ、Ⅱ型钉和胫骨钉,其结构大致相同,螺纹钉直径8.5-10mm,长250-420mm,二端为不同螺距的松质骨螺纹,侧面有深5-10mm,宽3mm的槽,槽距尖端20-60mm逐渐变浅斜出。自锁针为单面侧刃,近端增宽呈翼状。使用时螺纹钉借助螺纹顺行或逆行旋入髓腔,自锁针沿螺纹钉侧槽进入髓内,并经斜槽穿出、分叉。该设计属髓内填充式固定,它利用两端螺纹和锁针远端分叉与近端翼刃嵌入骨内,起到抗扭转、抗短缩的能力。2、生物力学试验:股骨固定平均轴向压缩试验1000N/0.1mm,弯曲试验7.5Nm/mm,扭转试验0.16Nm/度。3、94年6月至99年1月临床应用股骨33例,胫骨23例,共61例,其中开放骨折16例,粉碎性骨折31例,6个月以上随访38例。结果:除一例小腿多节段严重开放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症,  相似文献   

4.
股骨颈骨折三翼钉内固定导针定位器(简称定位器)是行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中使用的一种小型器械。定位器可帮助术者在短时间内准确地选择好最佳的导针进针角度。临床使用4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构造:定位器由三部分组成。①导针定位管:材料为铜管,直径为4mm,长约4.5cm。②定位器主体:三角形铝合金板,厚度为2mm,底边长3cm,斜边长4.5cm,直角边长3.5cm。三边夹角分别为40°、50°、90°。③支架:为铝合金板,厚度为2mm,制做成弧形,用二螺栓固定于底边。用法:常规股骨上段外侧切口,暴露股骨大粗  相似文献   

5.
高志增  舒勇  韩智敏 《江西医药》2002,37(3):166-167
目的 评价Dick、R-F、C-D的骨折复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胸腰段骨折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的X线资料,其中男89例,平均年龄32.4岁;女46例,平均年龄35.1岁。采用椎弓根钉棒技术固定包括:Dick59例,R-F67例,C-D9例。结果 有完整X线资料的95例,其中Dick41例,R-F47例,C-D7例,骨折复位率分别为83.4%、87.3%、85.5%。结论 Dick、R-F、C-D均为有效的胸腰段骨折复位固定器械。要求体位复位与器械复位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作者根据生物力学原理设计制造了一种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髓内分叉固定器,将其与国内使用较多的三翼钉、加压螺丝钉、四枚克氏针进行生物力学比较研究,以了解四种不同内固定器械在股骨颈骨折标本固定后骨折的稳定性有无显著性差异。选45根防腐尸体股骨上端,随机分为三组,肉眼观察无明显病理改变。将标本锯成内收经颈型股骨颈骨折,标本内固定后,在WD-10电子万能试验机、T-9旋转试验机上进行轴向压缩试验、抗扭转试验、抗剪切应力试验。并采用轴向压力传感器、扭转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X-函数记录仪、SY一Ⅲ数字应变仪同时记录…  相似文献   

7.
我科从1999年~2002年采用肱骨分叉交锁式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12例 ,随访5个月~1年零2个月 ,骨折部愈合良好 ,无断钉拔钉等并发症 ,功能恢复良好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12例 ,男7例 ,女5例 ,右侧9例 ,左侧3例 ,年龄18岁~47岁 ,平均34岁。骨折均为肱骨中上段骨折 ,其中横行及斜行骨折5例 ,粉碎性骨折7例。1 2肱骨分叉交锁式髓内钉的特点 :肱骨分叉交锁式髓内钉为苏州大学附二院郑祖根教授、冯德宏发明 ,能适应鹰嘴窝上4cm至肱骨外科颈下3cm肱骨干骨折内固定的需要 ;有顺行、逆行两种结构 ,钉的远端为分叉动力…  相似文献   

8.
对于四肢骨骨干骨折的治疗无论采用加压接骨板还是交锁髓内钉,术后均会并发一定比例的骨不连,骨延迟愈合和内固定断裂等,而且加压接骨板和交锁髓内钉的钢性大,影响术后骨的重建,使固定段发生骨量的丢失和骨结构的紊乱,去除内固定后易发生骨折。我院自2005年开始利用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器的形状记忆效应和持续自加压功能.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取得了满意疗效。在用记忆合金接骨器治疗骨折手术时,护士要全面了解手术全过程,熟悉器械的用途和性能.以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在我院广泛开展,应用器械有Stefee、Dick、RF和AF。在我院用AF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0例,疗效优良。表明AF钉具有操作简便,复位良好和三维固定功能,故被我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闭合复位凹槽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2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闭合复位凹槽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方法 对22例胫骨远端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凹槽交锁髓内钉治疗。结果 经10~36个月,平均23.2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结论 闭合复位凹槽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固、不扩髓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我院在肱骨干骨折复位外固定器的基础上,研制一种适应于四肢长骨干各型完全骨折,髁上、髁部骨折,骨延长,关节融合加压、骨畸形矫正,具有延伸——复位——固定——维持——加压——稳定——矫形的多种性能的外固定器,选择治疗61例四肢长骨干不稳定性骨折并复合伤患者,效果良好,器械及其应用一、器械结构(一)主副件:以伸缩螺套、螺纹杆为主件。以横杆、弓形支架、滑槽条、调节螺栓、压片为副件。X 线能穿透,不影响在 X 片上对骨折的对位观察。螺纹杆与横杆分别有3个4.2mm 克氏针孔和固定克氏针螺丝,横杆中央有  相似文献   

12.
董鸿俊  石家勤 《江苏医药》1999,25(2):162-162
我们自1982~1997年应用经距骨、跟骨穿针内固定治疗12例腔胖骨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疗效较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4~68岁。骨折部位:胜胖骨骨折线距踝关节scm以内,均为开放性粉碎性骨折。2例伴有胜前肌断裂;1例伴有胜前肌、附长伸肌、趾长伸肌断裂,胜前动脉断裂、缺损。受伤原因:高空坠落伤3例,车祸9例。二、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急诊清创后,先将胖骨复位固定。10例为三棱针髓内固定,针尾折弯于外踝。胖骨复位固定后选用二根直径3cm或3·scm骨圆针,自胜骨骨折远端髓腔内经距骨及跟骨从…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6岁.车祸伤,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按Seinsheimer分型[1]为V型.手术在伤后5~7d进行,内固定器材采用江苏金鹿集团公司产品,钢丝箍环为我科自行设计(其原理是利用环扎的压力,使骨折块之间产生加压力).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仰卧位,患侧垫高约30度,手术取股骨上段外侧切口,暴露骨折端后,可直接牵引复位,罗曼氏持骨器维持复位,然后从梨状窝扩孔,置入髓内导针,选择合适的长度和直径,扩髓置入髓内钉,在近端引导器引导下向股骨颈方向锁入2枚长度合适的拉力螺钉,注意拧入时保持15度前倾角,术中可摄X线片确定,然后在锁定远端螺钉,取下持骨器,根据骨折斜面的长短选择1~2枚钢丝箍环,先在外侧皮质与骨折面垂直处锯一骨槽以安置箍环防滑,将钢丝箍环置入骨槽,使箍环面与骨干垂直,经拧紧后所产生的力可使骨折块之间加压复位,对于波及转子间的V型骨折,因为影响髓内钉的植入,可先用持骨器固定,然后扩髓.  相似文献   

14.
<正> 髓针治疗胫骨中上段、中段骨折内固定已被人们肯定,但不适应胫骨下段骨折固定。而我们采用自制锁式髓针内固定胫骨下段骨折7例,现报告如下。锁式髓针的设计和制作:术前根据骨折X片,选择长度、直径合适的梅花髓针,在相当骨折线下2~3cm  相似文献   

15.
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使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18例,骨折按AO/ASIF分型:A1型为4例,A2型为2型,A3型为5例,C1型3例,C2型4例,均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结果:本组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28个月,平均18.2个月,骨折合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2个月,无切口感染及断钉,1例钉尾外露过长,按Kolmer功能评分标准,优9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88.9%,结论: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固,骨愈合率高,便于膝关节早期活动的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阐明髓内分叉固定作用的解剖基础,我们进行了下列研究:1、应用股骨矢状切面标本20根,测定髓腔前后壁在各测点的曲率。结果显示:前壁近段明显弯曲,中段平坦,远段又趋弯曲;后壁弯曲程度大于前壁(P?0.05)。此种髓腔形状为分叉固定器与前壁上下端和后壁前凸最高点的接触提供了相应的解剖基础。2、用上述标本建立数学模型,模拟直径8mm分叉固定器和11mm三翼钉与髓腔的接触情况。结果发现:分叉固定器10根、三翼钉17根达到三点接触,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髓内钉是否能固定股骨近折段来看,分叉固定器(15根)之间并…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 从 1995年 7月 1997年 9月共收治不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 2 1例。男 15例 ,女 6例 ;年龄 5~ 65岁。横形骨折 12例 ,斜形骨折 9例。本组病例采用直径为 2~ 4mm三角形髓内针 ,根据肱骨直径 ,确定钉杆与臂杆长度 ,将钉杆和臂杆制成 85~ 90度角 ,近端钉杆长度比远端钉杆长3~ 5mm ,将钉杆尖端磨制锐利 ,即成订书钉样的骑缝钉。手术取肱骨干前上部显露途径。骨折端解剖复位后 ,用骑缝钉固定之。钉的位置在肱骨张力侧 ,即前外侧。钉杆长端钉入骨折近端 ,因是松质骨可直接钉入。钉杆短端在骨折远端 ,需用约小于钉杆直径的钻头垂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Ⅱ型Hangman骨折经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椎旁植骨融合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18例Ⅱ型Hangman骨折患者实施C_(2-3)颈椎椎弓根-侧块钉棒内固定和椎旁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0.5~38个月。C_2椎弓根骨折愈合,椎旁植骨融合,椎体无滑移,内固定无松动,无上颈椎失稳、鹅颈畸形和轴性疼痛等,颈部功能满意。结论Ⅱ型Hangman骨折经后路C_(2-3)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能获得满意的稳定效果,术式可靠,C_3给予侧块螺钉固定,为C_(2-3)结构稳定性丧失节段提供了良好的重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伤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椎体爆裂骨折的方法及疗效评估。方法:2005年3月~2007年4月笔者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16例,3例合并椎板及棘突骨折,2例有神经损伤,经伤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疗效评价,优13例,良3例。患者主观评价满意14例,基本满意2例。本组患者优良率为100%。结论:经伤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赵永华 《北方药学》2012,9(3):108-108
目的:初步探讨带锁髓内钉早期去除远端锁钉的临床应用。方法:作者总结了2004年1月~2011年6月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的病例206例,其中82例于术后8~12周去除远端锁钉,在适当保护下负重锻炼治疗,124例术后未进行早期去除锁钉,骨折愈合后一次性去除内固定,结果:通过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骨折均达骨性愈合,骨质密度与健侧基本一致,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对照组2例胫骨骨折发生骨不连,3例胫骨骨折2例股骨干骨折术后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对照组患侧较健侧骨质密度普遍减低。结论:笔者认为带锁髓内钉是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术后早期去除远端锁钉可以减少骨质疏松、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的发生,对患者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