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21年广东省县域医共体的建设现状及运行效果。 方法 基于广东省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数据,采用二阶聚类分析医共体责任、管理、服务和利益共同体的建设差异;运用秩和比法评估县域就医格局形成情况、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情况和医保基金使用效能。 结果 党委政府主导的落实程度最高为81.43%,医保管理改革的落实程度最低为4.29%。聚类分析发现积极推进医共体建设的县域占34.80%,缓慢推进的县域占65.20%。秩和比结果显示就医格局形成情况的回归方程为■1 = 0.122Probit - 0.109(F = 6 971.721,P<0.001)、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回归方程为■2 = 0.120Probit - 0.116(F = 2 707.754,P<0.001)、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情况的回归方程为■3 = 0.122Probit - 0.106(F = 6 839.745,P<0.001)、医保基金使用效能的回归方程为■4 = 0.176Probit - 0.383(F = 3 364.994,P<0.001)。积极推进型县域的医共体总体运行成效明显优于缓慢推进型县域。结论 不同建设程度的医共体需给予分类指导和管理。可从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基层能力建设、落实人财物统一管理、促进医防融合着手,逐步推进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某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的主导作用,促进分级诊疗的落地实施。方法:采用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以从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监测系统调取的2021年某省数据指标作为研究变量。结果:通过分析5个条件变量对某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分级诊疗实施效果,得出了3种主导作用。影响某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分级诊疗效果的主导作用分别为:医保基金的主导作用、全科医生的主导作用、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主导作用。结论:发挥医保基金引领作用,推动分级诊疗实施效果;重视医务人才培养,完善全科医生制度;搭建并完善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平台,促进紧密县域型医共体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5月28日,国家卫健委出台了《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和《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明确指出医保基金、公共卫生资金作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两包三单六贯通"建设路径中引擎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防融合的核心。其中医保基金是发挥"医"的保障作用,科学规范管理基金是决定医共体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充分发挥医保基金"杠杆"效应和引领作用,促进紧密型医共体制度扎实推进,两者互为融合、相得益彰,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4.
<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构建分级诊疗秩序的重要举措。自2019年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不断探索,取得积极进展。为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5.
《中国卫生》2020,(1):22-23
2014年,安徽省创新提出县域医共体的制度设计,推进县域综合医改由多措并举向联动施策转变,2018年实现全省75个县市和农业区全覆盖。2019年,安徽进一步明确县域综合医改主攻方向,在37个县市试点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按照“两包三单六贯通”的建设路径,将基本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打包预付给医共体,对医共体实行清单制管理,贯通群众看病就医六个关键环节,着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内涵升级,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县域医共体模式下县区级龙头医院如何可持续发展,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借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县域医共体的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结果 区域内的龙头医院能够充分发挥医保政策的调控作用,但存在优势学科提升缓慢,上下级医院转诊通道不通畅;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未触及核心和龙头医院自身内生发展动力缺乏等问题。结论 县域医共体建设中,龙头医院要加强专科建设,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医保的调控作用;制订规范化的转诊流程,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各方参与协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9月,云南省在大理州祥云县召开了全省县域内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暨医共体建设现场推进会,云南省县域综合医改走上纵深发展"快车道"。如何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如何提高县域,尤其是基层的服务能力?医保资金为什么要打包付费?如何通过改革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杨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安徽省阜南县医共体改革对住院费用的影响,为医疗控费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阜南县2012-2018年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数据,采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县域医共体改革前后住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医保基金负担、个人负担及医保实际报销比例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阜南县医共体改革前住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医保基金负担及个人负担持续增长,改革后次均住院费用与个人负担呈下降趋势,医保基金负担仍呈增长趋势,医保实际报销比例在改革前逐年降低,改革后呈上升趋势。[结论 ]县域医共体改革对住院费用的控制成效显著,但住院费用中医保基金负担仍持续增长。建议应多管齐下控制医疗费用,促进医防融合,建立针对县域医共体的长效监管与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市)之一,从2016年起,安徽省天长市就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开始探索县域医共体建设,形成"上联三甲、下带乡村、全县一盘棋,上下一家人"的县域分级诊疗模式,打造"天长样本"。2019年,围绕安徽省"两包三单六贯通"(将基本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打包预付给医共体,实行政府办医责任清单、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清单、医共体外部治理综合监管清单,贯通群众看病就医六个关键环节)要求,天长市正在着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内涵升级,构建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三明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财务一体化管理的实践探索,提出解决财务一体化管理的路径,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财务一体化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的市、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查,并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的财务、人事、医保、价格、信息、设备、总务等部门负责人进行小组座谈。结果:三明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财务一体化管理的组织架构明晰,财务制度管理、预算管理、医保管理、价格管理、采购管理、绩效考核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实现了“七统一”,且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财务状况发展态势良好。结论:三明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财务一体化管理,除了实现“七统一”管理以外,还要明确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的产权划分,从而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广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两项制度在筹资模式、筹资水平、保障水平等主要方面都很相近,并且两项制度在运行中都存在着经办管理能力不足、待遇水平低下、基层医疗服务平台滞后等问题.可以将这两项制度整合统一,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医疗保障作为城乡居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证。现行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提高了城乡居民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缓解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但城乡分治的医疗保险制度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法律保障欠缺、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制度衔接困难、统筹层次低等。因而,必须加强城乡医保制度尤其是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间的制度衔接,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推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医保对河南省城乡居民住院情况的影响,为政策制定机构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 本文基于河南省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中的住院情况、医保类型以及相关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9 786名河南省城乡居民,结果显示,相对于参比组(参比组为没有医疗保险的居民),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住院的可能性是参比组的1.739倍(P<0.001,95%CI:1.535~1.971); 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住院的可能性是参比组的是1.456倍(P<0.001,95%CI:1.320~1.625); 有新农合的居民住院的可能性是参比组的1.259倍(P<0.001,95%CI:1.130~1.403)。有商业医疗保险的居民住院的可能性则相对更低(OR=0.781,95%CI:0.693~0.881; P<0.001)。结论 医疗保险对城乡居民住院行为影响显著,释放了居民的就医需求,提高了国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广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覆盖人群、筹资标准、待遇水平等方面都极其相似,可以将两种制度合并,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运行,统一制度设计,明确经办管理机构,提高统筹层次,扩大保障范围,增加政府对基层卫生服务的投入,逐步向全民医保迈进.  相似文献   

15.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推行后,为进一步解决全民医疗保障问题,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又一个重大里程碑。该项制度主要对城镇非从业居民医疗保障做了规范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南通市农民主要通过两种医疗保障模式实现医疗保障的全覆盖,市区农民参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县区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种保障模式在筹资标准、补偿水平、经办管理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参保对象因此获得不同的医疗待遇.文章在比较南通市农民不同医疗保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提高统筹范围,调整补偿方案,统一经办机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我国某城市2009-2014年城乡医保整合制度提供的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城乡医保整合对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第一,城乡医保整合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和就医行为。表现为年住院次数明显上升以及流向三级甲等医疗机构住院的比例大幅度提高。第二,城乡医保整合并没有带来农村居民住院费用的快速上升。第三,城乡医保整合显著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群的医疗费用支出。平均而言,农村老年人群住院总费用可因此增长6.9%,自付总费用因此增长5.2%。总体上来说,城乡医保整合更多惠及了那些就医需求更大的农村老年人群,符合政策预期。  相似文献   

18.
在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整合需要从扩大覆盖面、完善筹资与补偿机制、完善统一的管理体制、扩大保障范围等方面来进行;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的衔接整合则需要在四个方面实现无缝衔接,包括制度设计、部门协调、监督机制和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河南省18岁及以上居民商业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医保)的参保现况,探讨其参加商业医保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文运用2018年河南省第六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对18岁及以上居民参加商业医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河南省18岁及以上居民商业医保参加率城市和农村分别为9.90%和10.71%,均处于较低水平。结果显示:常住地区、年龄、工作、慢病、城乡居民医保、户籍人口中≤14岁少儿占比和≥65岁老年人占比是河南省18岁及以上居民参加商业医保的负向影响因素;文化程度、婚姻、吸烟、每周锻炼次数、其他社会医保、大病保险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为正向影响因素。结论 加强保险知识普及,提高居民对商业保险的认知度仍是发展商业医保的重点;同时因人制宜设计保险产品或可成为发展商业医保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十年来开展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使广大的城乡居民得到了基本的医疗保障,该文就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保障的差别进行综述和分析,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城乡医保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