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2019年老年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安徽太和中医院收治的402例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纳入感染组(n=156),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纳入未感染组(n=246),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组患者年龄、体质量、吸烟、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时间、咳嗽、咳痰、体温≥38.5℃、意识障碍、消化道症状、口唇紫绀、肺部湿啰音、肺纹理紊乱增多、肺部纹理分布密度不均匀、小片纤维条索影、大片状阴影、白细胞计数>10×109个/L、中性粒细胞占比≥70%、C反应蛋白≥100 mg/L的患者比例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0岁,住院时间>10 d,体温≥38.5℃、有意识障碍、消化道症状、肺部湿啰音,胸部CT有肺纹理紊乱增多、肺部紊乱分布密度不均匀、大片状阴影、小片纤维条索影是老年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70岁,住院时间>10 d,体温≥38.5℃,有意识障碍,消化道症状,肺部湿啰音,以及肺纹理紊乱增多、分布密度不均匀、大片状阴影、小片纤维条索影是2019年老年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80岁,以"食管癌术后半个月、肺部感染、Ⅱ型呼吸衰竭"转入ICU,体温36.7℃,脉搏121次/min,呼吸27次/min,血压163/97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8.9×109/L,血红蛋白(Hb)113g/L,血小板(PLT)121×109/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胸部正位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的空腹血糖变化作为肺部感染致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诊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对196例≥65岁的糖尿病肺部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所有病例按肺部感染是否诱发MODSE分为MODSE组(n=89)和非MODSE组(n=107),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后最高空腹血糖水平的差异。绘制老年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最高空腹血糖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以及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对MODSE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确定诊断肺部感染致MODSE的最佳空腹血糖阈值。结果 MODSE组最高空腹血糖水平(13.720±4.863)mmol/L显著高于非MODSE组(7.439±3.043)mmol/L(t=10.580,P0.001);老年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最高空腹血糖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900,面积的95%可信区间为0.857~0.943(P0.001),取空腹血糖8.83 mmol/L时,诊断肺部感染致MODSE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为理想、分别为86.5%和81.3%。结论老年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的空腹血糖变化对肺部感染致MODSE具有诊断价值、作为肺部感染致MODSE的诊断指标具有可行性。空腹血糖≥8.83 mmol/L可作为一项诊断指标纳入肺部感染致MODSE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B型钠尿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对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8例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观察组)、60例单纯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120例单纯肺部感染患者(肺部感染组)、1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研究对象血清BNP、hs-CRP、PCT水平,其中BNP、PCT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hs-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 (1)观察组血清BNP、hs-CRP、PCT水平显著高于心力衰竭组、肺部感染组、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组血清BNP水平显著高于肺部感染组、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心力衰竭组、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组与肺部感染组血清hs-CR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组与对照组血清BN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肺部感染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BNP诊断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的最佳阈值为871.29ng/L,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0%、62.2%;血清hs-CRP诊断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的最佳阈值为15.71ng/L,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3%、78.4%;血清PCT诊断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的最佳阈值为3.85μg/L,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1%、77.9%。结论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BNP、hs-CRP、PCT水平显著升高,这3个指标对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均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120例为心衰伴肺部感染组,选取同期我院肺部感染患者120例为肺部感染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12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和B型钠尿肽(BNP)水平。结果心衰伴肺部感染组CHE为(3898.33±2195.43)U/L,CHE异常率为75.83%,BNP为(6753.79±7492.85.43)ng/L;肺部感染组CHE为(5303.43±2154.54)U/L,CHE异常率为46.67%,BNP为(2145.93±2044.53)ng/L;对照组CHE为(8137.38±1864.75)U/L,CHE异常率为5.83%,BNP为(94.54±65.43)ng/L。心衰伴肺部感染组CHE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CHE异常率和BNP水平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伴肺部感染组CHE水平与BNP水平呈负相关(r=-0.314,P0.05)。生存患者CHE异常率为67.06%(57/85),死亡患者为97.14%(34/3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降低,为评价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内源性分泌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esRA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早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同样的基础治疗方案,早期组患者在入院后24h内进行气管切开。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24h后进行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已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感染控制率、病死率、感染控制时间及气管切开前及手术3d后血清HMGB-1、esRAGE水平。结果早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62.5%)低于对照组患者(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0,P0.05);早期组中肺部感染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8.04±1.97)d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13.65±2.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82,P0.01);早期组肺部感染患者的感染控制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9,P0.05);早期组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死率(16.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2,P0.05);早期组患者的血清HMGB-1水平(65.08±6.29)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71.54±5.8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7,P0.01);早期组患者的血清esRAGE水平(61.51±3.78)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65.62±4.5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3,P0.01)。结论在患者入院后24h内进行气管切开能够明显控制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同时能够提高肺部感染的控制率,减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降低血清HMGB-1、esRAGE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老年非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的空腹血糖(FBG)作为肺部感染致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诊断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老年非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年龄≥65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肺部感染期间的最高FBG值分为两组,FBG≥6. 875 mmol/L者分入拟诊MODSE组,FBG 6. 875mmol/L者分入拟诊非MODS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MODSE发病情况。根据老年非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的最高FBG及MODSE发病情况、绘制老年非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最高FBG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及FBG≥6. 875 mmol/L诊断肺部感染致MODSE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共纳入168例老年非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均为男性,年龄范围78~103岁,年龄(89. 10±4. 04)岁;拟诊MODSE患者58例,拟诊非MODSE患者110例,拟诊MODSE组的MODSE发病率显著高于拟诊非MODSE组(86. 2%比8. 0%,χ2=101. 466,P 0. 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 908,面积的95%可信区间为0. 856~0. 960 (P 0. 001),FBG≥6. 875 mmol/L诊断肺部感染致MODSE的敏感度为84. 7%、特异度为92. 7%。结论老年非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FBG≥6. 875 mmol/L可作为肺部感染致MODSE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肺复张(RM)对患者重大手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重大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2例)采用小潮气量和最佳呼吸末正压(PEEP)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组(n=23例)在对照组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再应用肺复张策略治疗.记录RM前和末次RM 2 h动脉血气,计算患者氧合指数(PO2/FiO2),跟踪记录两组患者病死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和平均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时间.结果 治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和平均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大手术后患者实施肺复张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俯卧位肺复张对改善重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患者氧合指数、肺内分流的作用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重症肺部感染患者65例,先后行仰卧位肺复张和俯卧位肺复张。监测肺复张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行血气分析并计算PaO2/FiO2、Qs/QT。结果:(1)两种体位肺复张后SPO2均显著升高(P<0.05),俯卧位肺复张后SPO2较仰卧位肺复张后更高(P<0.05)。(2)仰卧位和俯卧位肺复张后PaO2/FiO2均升高(P<0.05),且俯卧位肺复张前后PaO2/FiO2也均高于仰卧位肺复张前后PaO2/FiO2(P<0.05)。(3)仰卧位和俯卧位肺复张后Qs/QT显著降低(P<0.05),但两种体位间比较无差异。(4)仰卧位和俯卧位肺复张即刻CI、SVI、GEDVI、GEF下降(P<0.05),SVV升高(P<0.05),但复张结束后即恢复至之前水平。两种体位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可以更有效地改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氧合水平,减少肺内分流,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统计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手术治疗后,共19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9.00%(19/100)。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中,年龄≥65岁、体质量≥25 kg/m2、有长期吸烟史、术前合并肺部感染、手术路径2~3个、有喉返神经损伤、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单肺通气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未并发肺部感染患者(P<0.05)。多元回归性分析显示,长期吸烟史、喉返神经损伤、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及通气方式为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医务人员需分析患者的身体状况于围手术期开展合理的预防措施,以促进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时以肺部感染为首要表现的艾滋病(AIDS)的早期识别能力.方法:分析总结我科2006-2010年确诊的13例以重症肺炎为首要表现的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结果:AIDS发生肺部感染时大多起病急、病情重,口腔黏膜白斑或溃疡发生率高(53.8%),感染途径女性以非法卖血为主,男性以不洁性行为为主.外周血白细胞<4.0×109/L者占61.5%(8/13),I型呼吸袁竭发生率高达76.9%(10/13),影像学表现以两肺多发或弥漫性分布的磨玻璃影或斑片影为主,病原学检测则以混合感染为主.结论:与普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相比,AIDS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时,其病史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表现均有独特之处,据此可以提高AIDS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94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选择同期未合并肺部感染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病例,比较两组患者在肺部感染相关因素上的差异。结果肺部感染组在年龄[(63.98±11.32)岁]、空腹血糖水平[(8.12±1.78)mmol/L]、预防使用抗菌药物(29.79%)、侵入性操作(12.77%)、住院时间[(18.56±5.67)d]方面均高于无肺部感染组的(58.03±10.56)岁、(6.13±1.11)mmol/L、11.70%、4.26%、(14.65±4.78)d(P<0.05);清蛋白水平[(32.13±2.45)g/L]低于无肺部感染组的(36.76±2.76)g/L(P<0.05)。结论引发糖尿病肺部感染的因素较多,应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加强护理评估,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以减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28例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探讨高龄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肺部感染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均低于无肺部感染组,血糖高于无肺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尿素氮、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肺部感染组相比,肺部感染组患者年龄更大,男性、合并贫血、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更高,不能自主进食、长期卧床、痴呆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能自主进食、长期卧床是高龄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是高龄患者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能自主进食、长期卧床、低蛋白血症是高龄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科创伤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重庆市丰都县中医院外伤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疾病特点、病原学临床检查、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实验室检查WBC10.0×109/L 31例、(4~10)×109/L 32例、4.0×109/L 0例;中性粒细胞比例(N)70%55例,50%~70%8例,50%0例。明确病原菌诊断51例(81.0%),经痰培养获得46例,血培养获得12例。肺部感染以细菌感染为首,占68.3%,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中单一细菌感染15例,复合细菌感染23例,合并真菌感染15例。结论外科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受制于创伤后肺部感染和复杂耐药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临床检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明确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提高诊疗水平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6月该院收治的12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多发性骨髓瘤和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进行单因素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发性骨髓瘤伴肺部感染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可不增高,降钙素原或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肺部感染多累及双肺,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的比例占感染患者的53.7%。感染组年龄≥60岁、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Ⅲ期、清蛋白35g/L及住院天数10d的患者比例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10d和血清清蛋白35g/L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罹患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缩短住院天数,提高血清清蛋白水平,加强ISS分期Ⅲ期,尤其是年龄≥60岁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工作,能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感染患者血清PCT(降钙素原)、CRP(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煤集团总医院自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确诊为肺部感染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肺感染种类将其分为G-菌感染组、G+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5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PCT、CRP水平,分析两者联合检测在肺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G-菌感染组血清CRP、PCT分别为(98.61±6.35)mg/L、(13.82±2.12)μg/L,与其他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两项联合诊断对不同类型肺感染患者诊断准确率均达85.00%以上,高于单项检测。结论在肺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PCT联合CRP检测方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且对感染类型鉴别有其较高的参考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测序(mNGS)在艾滋病合并耶氏肺孢子菌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长沙市第一医院艾滋病科诊断为艾滋病合并感染共236例患者的呼吸道和其他体液标本及其病例背景资料, 同时进行传统病原学六胺银染色、血清G试验和mNGS检测。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统计分析其结果, 比较mNGS与六胺银染色和血清G试验的诊断性能差异。结果共收集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236例, 临床初步诊断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77例, 非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159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 mNGS检测出耶氏肺孢子菌阳性者77例, 检出率为32.63%(77/236), 六胺银染色法检测, 耶氏肺孢子菌阳性者10例, 检出率为4.24%(10/236), 血清G试验阳性者146例, 检出率为61.86%(146/236)。以临床治疗性诊断为标准, 77例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中, mNGS检测的敏感度为100%(77/77), 高于六胺银染色[12.99%(10/77), P=0.046]和血清G试验[58.44%(45/77), P=0.038]。mNGS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左心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心功能指标B型钠尿肽(BNP)、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检测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无合并肺部感染的非感染组(n=38)和合并肺部感染的感染组(n=42),另外选取80例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n=80)。检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RP、PCT)和心功能指标(BNP、hs-cTnT)水平,观察3组CRP、PCT、BNP、hs-cTnT指标水平差异及以上指标与急性左心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心功能的关系,并分析以上指标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血清CRP、PCT、BNP、hs-cTn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感染组(P 0. 05);非感染组血清CRP、PCT、BNP、hs-cTn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感染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与血清CRP、PCT、BNP、hs-cTnT水平呈正相关(r=0. 755 8、0. 796 1、0. 921 6、0. 899 5,P 0. 05)。以CRP≥15 ng/L、PCT≥0. 15 ng/m L、BNP≥870 ng/L、hs-cTnT≥8 ng/m L结果为阳性标准,感染组患者血清CRP、PCT、BNP、hs-cTnT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感染组(P 0. 05)。结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体内血清炎症因子和心功能指标均可作为诊断早期合并肺部感染的重要指标,且其水平的高低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能够指导急性左心衰患者早期合并肺部感染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使用Innovance D-Dimer试剂盒检测的D-二聚体水平与肺血栓栓塞症(PTE)的相关性,为临床排除、诊断和治疗提供辅助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E患者68例,其他肺部疾病(肺炎、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84例以及体检健康人60例,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结果 68例PT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3 077±2 008)μg/L纤维蛋白原等量单位(FEU),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100.0%(68/68)。184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655±564)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39.7%(73/184)。60例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290±130)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1.7%(1/60)。68例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其他肺部疾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788±543)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52.9%(36/68),有效溶栓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对于临床肺血栓栓塞症有着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在得到有效的溶栓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 cells spot test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TB)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中诊断结核杆菌感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51例行TSPOT.TB检测的HIV感染/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MPB64胶体金菌型鉴定法为金标准,251例患者中135例诊断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16例诊断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分析TSPOT.TB诊断HIV感染/AIDS合并分枝杆菌感染患者是否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价值,并将患者按感染部位分为肺外感染与肺部感染2组,按CD4+T细胞数目分为CD4+T≤200个/μL和CD4+T200个/μL 2组,探讨TSPOT.TB在不同感染部位和不同CD4+T细胞数目患者中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251例HIV感染/AIDS合并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中,TSPOT.TB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70%和80.17%。其在肺外和肺部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中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5.00%和8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3,P=0.715);而其特异度分别为93.10%和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7,P=0.044)。在CD4+T≤200个/μL组和CD4+T200个/μL组患者中,TSPOT.TB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1.58%和8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而其特异度则分别为85.86%和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8,P=0.001)。结论 :在HIV感染/AIDS合并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中,TSPOT.TB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灵敏度较高,在不同感染部位、不同CD4+T细胞数患者间,其诊断灵敏度均较稳定,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其诊断特异度在肺外感染与肺部感染、CD4+T≤200个/μL与CD4+T200个/μL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提示其诊断特异度可能受感染部位和CD4+T细胞数目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