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了MSCT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容积重建(VRT)对骨盆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MSCT行骨盆扫描64例,重建层厚1125mm,间隔016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MPR及VRT处理,并对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骨盆骨折患者共发现骨折118处.MPR图像可清楚显示骨折线及细小骨碎片,但不能显示三维空间关系,VRT图像可以从各个方位准确显示表面骨结构的空间改变,但对细小无移位的骨折线显示不佳.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相结合能够清晰立体地显示骨盆骨折的全部细节,能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即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在颌面部复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64层螺旋CT对52例颌面部损伤患者采用容积扫描,进行MPR、MIP及VR图像重组,观察骨折细节,并与二维CT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重组图像可清晰显示颌面部骨折细节及空间解剖关系.二维图像对细小骨折显示较好,且可同时显示骨折部位的软组织改变情况.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复杂颌面部骨折的有效手段,二维图像是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基础,两者结合应用是颌面部多发、复杂骨折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4层螺旋CT(4-MSCT)在骨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40例创伤性骨折病例经X线平片检查后,应用4层螺旋CT机扫描,在重建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容积再现(VRT)、三维重建(3D)等后处理技术,并使用此技术对40例骨关节损伤、骨关节骨折的病例进行诊断、分析和研究.结果 40例在车祸、工地创伤性骨折病例,依据CT轴位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容积再现(VRT)、三维重建(3D)等后处理技术发现骨折有60处,检出率依次为67.4%,80.4%,95.6%和91.3%,差异具有显著性.MPR未显示的踝关节骨折1处和腕关节脱位1处在SSD中均获确诊,MPR显示颅骨骨折1处、骨盆骨折2处、脊柱骨折1处均在SSD中漏诊,MPR和SSD联合应用对骨折的检出率为100%.MPR图像可清楚显示骨表面和内部的骨折线,骨折的移位情况和关节内部细节等以及一些难以发现的隐匿性骨折,SSD能够从外部显示骨折线的形态、长短、走向,骨表面碎骨片的形态大小、骨折的移位等.结论 4层螺旋CT结合不同的图像重建技术可提高骨关节损伤诊断的准确性,CT重建能清楚的显示传统的x线摄片所不能直接显示的骨关节面的骨折,对于术前的骨折分类、治疗方案制定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复杂性骨盆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49例复杂性骨盆骨折患者,于术前均摄骨盆X线片、东芝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以及CT三维重建成像的后处理,并且使用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做骨盆图像任意角度旋转,获得骨盆各个方位的图像,详细获得了复杂性骨盆骨折的清晰全景立体图像.结果:49例CT三维重建成像均能较清晰显示骨盆骨折在三维层面即矢状面、额状面及水平面上的移位方向和程度,以及骨盆变形和损坏情况,便于临床医生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和手术入路.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获得三维空间图像,能直观、全面、精确地显示骨盆的立体形态和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临床选择手术入路和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髋臼骨折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院2007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髋关节外伤合并髋臼骨折并行多层螺旋CT检查病例37例,经6个月至3年11个月随访.将所得横断面图像、后处理所得冠状位以及三维图像与DR(Digital Radiography:数字X线摄影)X线平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R平片漏诊3例,5例复杂骨折诊断为简单骨折.多层CT(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平扫和三维重建均检出37例,髋臼骨折检出率100%;骨折类型分型、骨碎片存在部位和数目与临床手术所见符合率100%.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使髋臼骨折显示更为全面直观,不仅能提高复杂髋臼骨折诊断的检出率,同时在指导治疗和随访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对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3例经X线(DR)检查阴性而临床怀疑胫骨近端骨折的外伤患者进行膝关节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行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的MPR图像。结果 33例经多层螺旋CT重建MPR图像均确诊骨折。结论 MSCT的MPR图像对临床怀疑骨折而DR检查阴性的骨折病例能明确作出诊断,提高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贺佳俊 《药物与人》2014,(7):99-100
目的:探析隐匿性骨折应用64层螺旋CT及MRI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入选苏州市九龙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入两组,各48例。观察组进行MRI扫描检查法;对照组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法,比较两组的隐匿性骨折阳性检出率及损伤部位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组的异常阳性41例(85.4%),其中31例仅经横断面图像显示骨折,10例行斜面或冠状面,结合矢状面图像诊断为骨折,骨折累及关节面者15例,其中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显示11例,4例通过斜面图像调整确诊;MRI组的发现异常阳性45例(93.8%),T2WI周围出现高信号水肿区,T2WI、T1WI呈条状、不规则状低信号带;T2WI部分信号带较T1WI欠清晰,范围缩小;48例T1WI、T2WI均见骨折线周围片状高信号水肿,少数病例T1WI低信号带周围夹杂小片状或斑点状高信号,T2WI呈现一致高信号。MRI膝关节损伤T1WI显示松质骨内低信号带,另外MRI显示膝关节积液3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3例,膝关节侧副韧带或前、后交叉韧带4例。结论:隐匿性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是多排螺旋CT扫描,对于诊断不明确者,可进行MRI扫描,二者相结合,可显著提高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度,同时可清晰显示骨折损伤部位,便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骨内埋伏阻生牙的定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临床疑似埋伏阻生牙患者行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利用GE AW4.4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图像。结果:33例阻生牙患者中,切牙8颗,侧切牙5颗,尖牙11颗,第三磨牙5颗,多生牙9颗。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能准确显示颌骨内埋伏阻生牙及多生牙的数量、位置、形态及萌出方向,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胸部骨骼骨折患者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进行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3例胸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束胸部X线检查以后,以病情为依据,采用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并采取CPR(曲面重建)、MPR(三维重建多平面重组)以及VR(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技术,将患者骨折情况显示出来.结果:经16排多层螺旋CT检查,本组53例患者中,肋骨骨折有38例,胸骨骨折有6例,锁骨、肩胛骨、肱骨骨折的有9例.结论:对于胸部骨骼骨折患者,通过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扫描并成像,可进行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病变在64排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率。方法:对79例腰椎间盘病变部位行64排CT螺旋扫描(其中14例先行椎管造影),并进行三维重建、矢状重建及轴位重建。结果:对腰椎、骶椎共79例病变部位行矢状重建,其中腰间盘膨出31例,腰间盘突出44例,正常4例。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影像学特征为立体显示腰椎的整体形态;矢状重建的影像学特征为类似MR的图像,纵向显示脊椎的排列情况及椎管的整体形态,造影后矢状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脊髓情况。结论:64排螺旋CT能提供三维立体图像及类似MR的腰椎图像,对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DR平片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72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分别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DR平片检查。统计患者骨折部位,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肋骨骨折确诊率及骨折合并症检出情况。结果:肋骨骨折多发高于单发,且多发生于第4~10肋骨及腋段,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为97.2%,DR平片诊断准确率为80.3%,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率明显高于DR(x2=19.15,P<0.01);DR平片漏诊的肋骨骨折主要位于肋软骨(占58.1%),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发现其他部位骨折19处及肺部合并症16例。结论:16层螺旋CT薄层诊断肋骨骨折极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在隐匿性肋骨骨折及并发症方面其临床价值明显优于DR平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28排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56例进行128排螺旋CT腰椎容积扫描,对扫描图像采用三维重建、矢状位重建、曲面冠状位重建和薄层横断面重建等方法对椎体骨折情况进行评价,并与X线和MRI(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对照,对骨质疏松程度进行初步分级。结果 56例72个椎体压缩骨折,有骨折线椎体65个,椎管狭窄4个,5个椎体附件骨折,1个椎体神经孔狭窄,5个椎体发生滑脱;128排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联合应用,能准确全面诊断椎体骨折情况,对椎管狭窄及附件骨折显示准确度明显高于普通X线片及MRI;56例经过128排螺旋CT图像测量评估骨质疏松程度分别为轻度28例,中度19例,重度9例。结论 128层螺旋CT对椎体压缩骨折程度的判断较以往检查方法有明显优势,并能初步判断骨质疏松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医院近期102例鼻区骨折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轴位薄层螺旋扫描,在工作站上使用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观察鼻区骨折影像表现。结果:鼻骨骨折102例,错位性骨折47例,非错位性骨折55例,双侧鼻骨骨折46例,单侧22例(左侧13例右侧9例),鼻中隔骨折15例,鼻骨骨折伴发上颌骨额突骨折13例,单纯缝合分离6例(鼻上颌缝分离3例、鼻额缝分离2例、两侧鼻骨间缝分离1例)。所有鼻骨骨折经3D及MPR成像后均能立体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塌陷程度及三维空间信息。结论:64层螺旋CT3D及MPR技术可以提高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并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64层螺旋CT容积数据在胸外伤肋骨轻微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资料完整的胸外伤肋骨骨折的患者共53例,经容积数据结合MPR诊断与64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资料SSD技术对照分析。结果 64层螺旋CT容积数据结合MPR在发现轻微骨折、不全性骨折方面较好,而64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SSD显示骨折的位置、范围、移位方向方面较好。结论 64层螺旋CT容积数据结合MPR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有确定性价值。  相似文献   

15.
唐学东  孙峰 《医疗装备》2010,23(2):33-3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颅骨骨折病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所检病人按照设定好的方案扫描,待重建结束后,将需要的重建图像导入配备的工作站。根据头颅外伤的部位,选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和相应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对这10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通过层厚为8nm的横断面图像诊断,只有89例发现颅骨骨折。在对这些患者的重建薄层图像的连续观察后,颅骨骨折人数增至93例。而将重建薄层图像经工作站的相应软件进行3D处理后,100例患者的颅骨骨折均被发现。结论:头颅外伤时颅骨骨折的诊断,仅靠原始的厚层图像是不可靠的。应结合不同重建参数获得的薄层图像连续观察,尤其是通过功能强大的工作站处理后的优质三维图像综合诊断,这样才能使确诊率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足部挤压伤多发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足部挤压伤多发骨折患者行X线检查,并予以16排螺旋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成像,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X线片检查可见30例患者足部41处骨折,10例患者X线片检查未见骨折,诊断准确率75.0%(30/40)。16排螺旋CT检查发现39例患者共有48处足部骨折,1例患者高度怀疑骨折,但CT检查未见骨折,诊断准确度为97.5%(39/40),16排螺旋CT扫描和图像重建诊断足部挤压伤多发骨折准确度高于X线片准确度(P<0.05)。结论使用16排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成像,可清晰观察到足部挤压伤部位骨块的空间解剖结构,更直观地展现整复模型,结合二维成像可更方便、准确地诊断足部挤压伤多发骨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CT平扫及三维重建图像,与X线图像对比,分析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68例中X线发现骨折63例,CT及三维重建显示全部胫骨平台骨折,且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分型方面优于X线。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能全方位的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平台塌陷的程度,有助于骨折分型及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8.
孔飚 《现代保健》2012,(18):80-8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足踝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足踝部损伤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重建等后处理技术,分别观察骨结构、肌腱及周围软组织,并结合X线平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6例足踝部损伤的患者中,共发现内、外踝骨折23例,跟骨骨折9例,距骨骨折2例,足舟骨骨折4例,楔骨骨折2例,骰骨骨折1例,跖骨骨折3例,趾骨骨折2例。结论:利用多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清晰、直观显示足踝部解剖结构、骨折线方向、移位程度、骨碎块位置及大小、关节和周围软组织受累程度,对明确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显示下肢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可疑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结合原始横断面增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7例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均能清楚显示下肢动脉狭窄的情况,20例腔内的血栓清晰地显示,27例下肢动脉显示清晰。结论:双源64层螺旋CTA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和独特的优越性,为诊断和治疗下肢动脉栓塞提供了一种精确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