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治疗组用热毒宁注射液0.3—0.5mL/(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d)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与痊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6.6%、82.8%,对照组分别为86.2%、6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能显著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细辛挥发油对颅痛定体外促透皮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细辛挥发油对颅痛定小鼠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筛选中药透皮促进剂。方法: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以氮酮为对照,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颅痛定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促透剂中5%细辛油,5%氮酮的促透效果最好,15mg/ml颅痛定加入以上促透剂后24小时平均累积渗透量分别为16.6018、11.1418mg/cm^2;12小时平均透皮速率常数分别为0.6786、0.4878mg/cm^2·h^-1;增渗倍数分别为1.3687、1,0763。5%细辛油24小时累积透过量明显高于5%氮酮组(P〈0.01)。结论:5%细辛挥发油对颅痛定有较强的促透皮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热祛湿通痹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IL-1、IL-6、IL-8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了解清热祛湿通痹法(秦蜂汤合消炎止痛膏)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细胞因子(IL-1、IL-6、IL8)的影响,探讨清热祛湿通痹法治疗机理。方法: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用清热祛湿通痹法和秋水仙碱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IL-1、IL-6、IL-8的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7.67%和70.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IL-1、IL-6、IL-8分别为(41.3±6.1)pg·ml^-1、(65.4±8.7)pg·ml^-1、(38.1±5.7)pg·ml^-1和(17.6±8.5)pg·ml^-1、(42.4±7.3)pg·ml^-1、(21.5±8.6)pg·ml^-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IL-1、IL-6、IL-8分别为(42.7±5.7)pg·ml^-1、(62.8±9.5)Pg·ml^-1、(39.2±6.3)pg·ml^-1和(39.4±6.3)pg·ml^-1、(89.3±8.3)pg·ml^-1、(34.5±9.5)pg·ml^-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祛湿通痹法能抑制IL-1、IL-6、IL-8的表达,较快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肿胀、疼痛症状,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上山虎"膏药治疗痛证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上山虎”膏药治疗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敷贴患处,1次/d,7d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4.1%。结论:“上山虎”膏药是治疗痛证的有效外用药。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58岁。急性白血病人院治疗。实验室检查:Hb67g/L,RBC2.3×1012/L,WBC1.8×109/L;分类:P0.65,L0.20,M0.18;血钾5.5mmol/L,血钠145mmol/L。配血情况:该患者曾多次输血,均为酶介质配血相合的血液,无不良反应。本次急症输血,盐水配血发现患者血清与同型供血者红细胞凝集里(),更换供血者,配血相合,输后无不良反应。血型检查:患者为AMN·P2·Ph阳性。第一供血者为AMN·P1·Ph阳性。第二供血者为AM·P2。患者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均为阴性。患者血清与试剂细胞和自身细胞配血结果:抗体…  相似文献   

6.
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发病3d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0.4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1次/d静点,阿司匹林0.1g,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2次/d静点,均以14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1病例介绍 例1:男,63岁。因“面色苍白、乏力1月余”在外院检查发现“严重贫血”而于2002年4月14日转入桐乡市第三医院,既往有血吸虫病治疗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8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6/8kPa。营养中等,慢性病容,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正常,心律齐,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未及包块,肝肋下未及,脾左肋下3cm,边钝。质硬,无触痛,移动性浊音(-)。  相似文献   

8.
癌痛酊外用治疗晚期肝癌疼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1990年1月~1996年12月,采用自拟癌痛酊外用治疗晚期肝癌疼痛24例,并设强痛定对照组1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39例患者,男28例,女11例,平均56.5岁,均经CT、AFP及/或病理确诊,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巩膜黄染,4例肺转移,2例骨转移,27例并发有中等量以上的腹水,按VDS标准疼痛分为三级,Ⅰ度疼痛10例,Ⅱ度疼痛24例,Ⅲ度疼痛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对照组15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M0.05。1.2治疗方法:治疗组24例,采用自拟癌痛酊疼痛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喜炎平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喜炎平按5—10mg/(kg·d),连用5—7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90.4%。两组临床疗效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在退热时间、止咳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优于对照组(P〈0.002)。结论:喜炎平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良好,无毒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疸从肺论治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病的治疗,历代医家多遵循其湿阻中焦,肝胆失于疏泄,胆液不循常道而外溢的病机。采用清热化湿,疏泄肝胆的方法。笔者在此原则的指导下,更配以宣肺化气之品,临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风湿热、溶血性黄疸患者,男,26岁。因恶寒、发热,茶色尿.关节肿痛3天入院。入院查体:K39℃,双乳蛾红肿,目赤,肌肤黄染,双膝、肘关节红肿,舌红,苔黄腻。血常规:WBC19.6×109/L,N0.92,Hb1029/J。,ESR92mm/h,抗链“0”1:800”,C反应蛋白阳性,总胆红素(KBJLJ)36lmol/L,间接胆红素33lmol/l-。中医诊断:…  相似文献   

11.
刘新艳  王志成 《河北中医》2011,33(11):1707-1707
张某,男,42岁,体质量70kg。主因发热、咽痛3d于2011—04—25T10:00门诊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入院。患者3d前因外出着凉而出现发热,咽痛,体温39.5℃,自服感冒退热颗粒、清热解毒胶囊,症状无明显改善。刻诊:发热,咽痛,时有轻微咳嗽,全身疫痛,乏力,不思饮食。否认药物过敏史,食用海鲜过敏。体格检查:体温38.5℃,心率92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1.3/16.0kPa(120/85mmrig)。急性发热病容,精神萎靡,咽红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10^9/L,中性粒细胞0.75。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近5年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肝内胆道蛔虫12例,通过加减乌梅场治疗和西医抗炎、解痉等措施治疗。经B超随访排虫效果满意,无1例并发急性胆道感染及急性胆道梗阻,无中转手术,疗效较单一采用西医治疗效果更好。现举例如下。王某,女性,6岁,以急性阵发性右上腹疼痛1天入院,伴有中度发热,呕吐黄色水样物2次,量中。查体:体温38”C,脉搏95次/分,呼吸25次/分,无巩膜黄染,心肺(一).腹软,右上腹深压痛,无肌紧及反跳痛。血红细胞12XIO9/L。B超显示:左右肝内胆管、胆总管及胰管均有蛔虫影像。入院后立即给予静脉输入…  相似文献   

13.
外用止痛药“痛灵”治疗痹证150例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210001)邹性丽主题词:痹证/外治法@痛灵/治疗应用我院风湿病科研小组自1987~1990年,自拟风湿病外用“痛灵”方,经三年多临床观察,反复改进,对风湿病痛症的治疗,疗效甚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大鼠任脉线上“关元”、督脉线上“后会”针刺痛阈的相关性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针刺大鼠“关元”和“后会”腧穴,以热水甩尾测痛方法测定其痛阈,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关元”腧穴针刺前(5.73±0.19)后(9.72±0.56)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6.9763,P=0.0009);“后会”腧穴针刺前(5.85±0.14)后(9.31±0.37)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10.6735,P=0.0001);“关元”和“后会”针刺后痛阈比较未见有意义的改变(t=1.5451,P=0.1830)。结论:针刺任脉线上“关元”和针刺督脉线上“后会”对改变大鼠热水甩尾痛阈具有相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理气散结法治疗泌尿系结石伴肾积水53例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泌尿系结石属中医“砂淋”、“石林”范畴。本病常因结石嵌顿梗阻并发肾积水。笔者自1988~1996年应用理气散结法治疗泌尿系结石伴轻度肾积水5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3例中,男性43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41岁,平均29例;病程最长者半年,最短者6天;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33例,输尿管下段结石5例,双侧输尿管结石5例,肾结石10例;结石最小者0.3XO.4cm,最大者1.0X1.ocm;53例均合并轻度肾积水;腰腹痛50例,血尿对例,小便短赤涩痛32例。1.2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新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扶正抗艾颗粒对无症状期和发病期属“气虚瘀毒”证艾滋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择30例HIV/AIDS患者,疗程为5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病毒载量、免疫功能、症状体征积分、趋化因子及受体等多项评价指标的变化。结果:HIV/AIDS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次要症状、主要体征总积分变化及卡洛夫斯基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尤其是对乏力、纳呆、脱发、腹胀、肌肉痛等症状改善明显(P〈0.05);服药后对病毒载量、CIM计数有稳定作用;治疗后趋化因子受体CCR5、CXCR4较疗前明显减少,同时趋化因子RANTES、SDF-1也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IP-1α较前减少,MIP-1β较前增加,但其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扶正抗艾颗粒能有效改善HIV/AIDS患者临床体征,能较好保护和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稳定病毒载量,对中医辨证属“气虚瘀毒”证的艾滋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通关散儿科急症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关散出自《丹溪心法附余》篇,由猪牙皂、细辛各等分研极细木而成,具有通关开窍之功效。笔者根据其功效特点,在临床工作中,用其治疗儿科一些急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兹举数例如下。1婴幼儿便秘腹胀或腹泻之腹胀(非低钾引起)杜某,男,1岁3个月,因患“急性支气管肺炎”入住我院儿科。查:体温37.2℃,呼吸40次/分,心率154次/分,症见:咳嗽,气喘,纳差,二便调。经抗感染等治疗3天,患儿咳嗽、气喘明显减轻,精神好,胃纳增,体温37℃,呼吸3O次/分,心率132次/分,继续巩固治疗。第5天下午,患儿烦躁哭闹,气喘加剧,纳差…  相似文献   

18.
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入住我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给予血栓通5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1内静脉滴注,1次/天,疗程14天;对照组40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内静脉滴注,1次/天,疗程14天。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肺舒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舒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肺舒合剂,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总控显率(临床控制+显效)为67.12%,总有效率94.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20%,78.08%(P〈0.05)。肺功能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预计值%和呼气峰流速(PEF)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EV1,P〈0.01,FEV1%和PEF,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舒合剂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黄漫为  蔡熹  郑锦清 《河南中医》2010,30(11):1118-1119
目的:观察针灸“以痛为腧”治疗颈肩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颈肩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以痛为腧”选取风池、颈部穴、肩井及天宗、外关、后溪,择“痛”而针灸;对照组以超短波、红外线局部治疗,以治疗前后颈项酸痛、肩背酸痛、压痛、颈椎活动情况积分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愈显率为76.1%,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的愈显率为41.3%,总有效率为80.4%,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痛为腧”针灸治疗颈肩肌劳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