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该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单指屈指肌腱断裂患者110例纳入该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接受生物膜修复肌腱,实验组同时辅以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对比两组在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患者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为76.36%;观察组患者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为96.36%。与对照组对比,该院发现实验组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可有效预防肌腱粘连,促进手部肌腱功能恢复,是一种良好的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5-氟尿嘧啶联合大清止血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屈指肌腱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肌腱吻合术后局部应用5-氟尿嘧啶25 mg/ml浸泡的脑棉片贴合于肌腱修复部位的腱鞘滑膜面,然后用大清止血膜覆盖预防肌腱粘连;对照组常规肌腱吻合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观察2组术后4周和8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的变化,以及3个月行肌腱松解患者增生肌腱瘢痕组织TGF-β_1、MMP-9的比较。结果 80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术后4周和8周观察组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分别为205.05°±7.33°vs.185.10°±4.36°和257.20°±6.46°vs.201.30°±5.34°,P<0.05);3个月后观察组TGF-β_1和MMP-9低于对照组[(220±46)个/cm2 vs.(372±81)个/cm2 vs.(372±81)个/cm2和(11.96±1.45)mg/g vs.(11.91±1.60)mg/g,P<0.05]。结论5-氟尿嘧啶联合大清止血膜可应用于预防屈指肌腱损伤术后肌腱粘连且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刚 《农垦医学》2011,33(2):161-163
目的:评价透明质酸钠防治手屈指肌腱粘连的有效性及给药法。方法:入选样本共54例(61指),男性40例,女14例;指手屈指肌腱损伤者随机分成2组,A组(36例)在肌腱损伤修复的腱鞘内或局部置管,并分别在术中、术后24 h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制剂;B组(18例)不用透明质酸钠。其他治疗两组相同。通过TAM法评价透明质酸钠预防肌腱粘连的效果。结果:54例经平均12个月随访,A组优良率为71.4%,无明显不良应,B组优良率47.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间歇使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有明显预防术后屈指肌腱粘连作用,使用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造血管在兔腓肠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套接预防粘连的作用。方法选择大耳白兔14只,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腓肠肌腱切断后单纯吻合,另一组套接人造血管后吻合,均给予外固定。6周后去除外固定,测量关节活动度,对照评价。结果对照组踝关节活动度平均值为22.50°±9.35°,使用e-PTFE组关节活动度值为96.67°±15.71,两样本行t检验,t=9.9381,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切片显示,人造血管里新生内膜,肌腱愈合良好,无粘连形成。结论使用人造血管可以有效预防兔腓肠肌腱损伤修复后发生的粘连,且对肌腱愈合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自拟海桐五加透骨汤预防屈指肌腱术后粘连效果.方法 72例屈指肌腱断裂吻合术后用海桐五加透骨汤熏洗治疗,观察预防屈指肌腱术后粘连的效果.结果 优46例,良14例,可8例,差4例,总有效率94.44%.结论 海桐五加透骨汤预防屈指肌腱术后粘连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屈指肌腱损伤术后粘连是肌腱外科的难题之一 ,而生物膜形成的假鞘能防止肌腱与周围组织的粘连 ,为防止肌腱粘连开创了新的途径。我院骨科于 1991年 1月~ 1992年 10月为 11例 ( 15指 )屈指肌腱损伤患者应用生物膜防止术后肌腱粘连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 ( 15指 ) ,其中男 10例 ,女 1例。年龄 5~ 4 1岁。新鲜伤损伤 6例 ( 9指 )。按Eaton -Weilby氏法分区 ,本组屈指肌腱损伤均在Ⅱ区。伤指为拇指 2个 ,食指 5个 ,中指 1个 ,环指 4个 ,小指 3个。肌腱端端缝合 12指 ,肌腱移位缝合 1…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丹参酮IIA对肌腱粘连的预防作用和对肌腱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20只跟腱损伤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其中实验组局部注射丹参酮IIA注射液0.2m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通过大体解剖观察及组织学评价比较两组的肌腱粘连和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大鼠肌腱均顺利愈合。肌腱粘连评分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肌腱粘连少,程度轻,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2.9±0.7)分比(4.0±1.6)分,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肌腱损伤处炎性细胞浸润少,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比对照组少,排列较规则。结论 丹参酮IIA可以减少肌腱损伤术后的粘连,且对肌腱愈合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频超声对手屈指肌腱完全断裂吻合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进行四肢肌腱探查吻合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屈指肌腱完全断裂吻合术。观察组术式同对照组,术中使用高频超声。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粘连发生率,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粘连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患者恢复优良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够提高手屈指肌腱完全断裂吻合术临床疗效,减少术后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屈指肌腱粘连的疗效。方法对 102例 196指屈指肌腱损伤行改良 Kessler修复,术后行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肌腱粘连.经6~28月随访,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的评价方法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肌腱顺利愈合,没有发现肌腱断裂现象,屈指肌腱功能恢复优级72.96%,良级16.84%。结论早期控制被动活动可以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临床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屈指肌腱粘连的疗效。方法 对102例196指屈指肌腱损伤行改良Kessler修复,术后行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肌腱粘连,经6~28月随访,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的评价方法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 肌腱顺利愈合,没有发现肌腱断裂现象,屈指肌腱功能恢复优级72.96%,良级16.84%。结论 早期控制被动活动可以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跟腱断裂采用微创跟腱吻合器治疗与改良Kessler法缝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7年7月~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55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对照研究,分为微创跟腱吻合器组和改良Kessler组,其中采用微创跟腱吻合器治疗34例,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治疗21例,术后石膏固定4~6周,同时进行功能锻炼,随访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55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不少于12个月,两组之间跟腱再断裂和术后粘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改良Kessler组的切口感染和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微创吻合器组高(P〈0.05)。AFOAS评分在术后12周内微创吻合器组较高(P〈0.05),而12周以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患者对微创吻合器的满意率较高。结论临床上这两种缝合方法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相比于改良Kessler法,微创吻合器法切口小,并发症少,更能使患者满意,但使用微创吻合器法时需考虑到患者的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指锁定训练对2-5 指屈肌腱II区断裂术后粘连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手部2-5 指屈肌腱II区断裂修复术后粘连患者43 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21例(33 指),对照组22 例(36 指)。两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基础上,观察组进行手指锁定训练,对照组做常规手指主动屈伸训练,治疗7 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评估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上肢功能评分(DASH)以及治疗后患指对拇指捏力并计算其相较健侧指捏力的百分比。结果:两组患者TAM、DASH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为84.8%(28/33),对照组优良率为52.8%(1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7,P <0.05)。观察组TAM为232.73°±28.87°,PIP为74.36°±13.57°,DIP为69.39°±15.20°,对照组TAM为192.75°±35.47°,PIP为55.75°±17.13°,DIP为47.78°±1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MP为88.97°±3.26°,对照组MP为89.22°±2.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DAS值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DASH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指捏力为(6.85±2.12)Lbs,对照组指捏力为(5.40±1.70)Lb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指捏力百分比为(82.07±7.43)%,对照组指捏力百分比为(70.22±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400,P =0.001)。结论:手指锁定训练能够显著改善2-5指屈肌腱II区断裂术后粘连患者的主动活动范围与指捏力,有效改善患者上肢活动功能,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应用透明质酸钠(SHP)作为防止肌腱粘连的辅助药物,Ⅰ期修复鞘管区屈肌腱损伤28例46指,配合早期功能练习,经8个月以上随访,按TA法评定疗效,优良率88.4%,与对照组比有明显差异(P〈0.01)。就SHP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高分子SHP具有促进肌腱愈合、防止或减轻术后粘连、改善肌腱滑动的作用,并强调无损伤操作和早期功能练习的预防肌腱粘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胶原酶预防肌腱腱鞘内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胶原酶预防肌腱鞘内粘连的作用。方法 采用鸡屈趾肌腱损伤的修复模型。实验趾和对照趾腱鞘内分别注入胶原酶和生理盐水。术后对实验趾和对照趾进行生物力学测定;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粘连性状、肌腱愈合情况。结果 各组实验趾和对照趾的肌腱滑动距离和关节活动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趾优于对照趾。术后早期两者肌腱吻合口最大抗张力强度无差异。解剖和组织学观察实验趾肌腱粘连程度轻于对照趾。结论 胶原酶  相似文献   

15.
梁进华  谭玉娟  王荣春  陈泽群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24+26-24,26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修复手部屈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98例手部屈肌腱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术式,试验组接受微创术式,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术后优良率51.02%,试验组术后优良率73.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粘连发生比较,对照组7例,试验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平均(10.7±2.4)d开始早期功能锻炼,试验组平均(5.5±1.2)d开始早期功能锻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修复手部屈肌腱,创伤小,并发症少,且患者能够更早地进行功能锻炼,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屈指肌腱吻合术后早期主动活动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30只成年健康红宝鸡为实验动物,3只6趾用于正常鸡足不抗阻力主动屈曲力学测定。27只将双侧趾深屈肌腱横断后用改良KessIer法吻合,术后实验足不用任何固定,对照足予管型石膏固定,术后即刻、3d、7d、14d、21d分别对肌腱进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足和对照足在各个时间组的抗断裂力均大于正常鸡足不抗阻力主动屈曲所需的力,实验足在各项生物力学性能测试中均优于对照足。结论 屈指肌腱吻合术后进行早期主动活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预防化疗所致浅表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红花注射液10ml+5%GS250ml在合刺激血管壁的化疗药物使用的前、后静脉滴注。对照组除不用红花注射液外,其余止吐,对症支持治疗与治疗组相同。结果:应用红花注射液后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下降,治疗组发生率为26.4%(29/110),对照组发生率62.4%(68/10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无红花注射液相关严重毒性反应发生。结论:红花注射液是预防化疗药物所致浅表静脉炎的有效药物之一,毒副反应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