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Kendall-Taylon和他的同事们,在甲状腺静脉和外周静脉精确地测量了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的滴度,同时发现在甲状腺自身静脉内的甲状腺刺激抗体大约增加10倍,甲状腺刺激抗体是甲状腺内分泌的。 作者对12个甲状腺次全切除的Graves病人的甲状腺动脉和静脉样品的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进行测量,所有病人用甲状腺药治疗三个月,同时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甲状腺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NAB),在甲状腺疾病中的诊断意义;观察甲状腺局部注射对良性甲状腺疾病的治疗的价值。方法采取甲状腺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结果500例甲状腺细针抽吸物细胞检查显示:该检测手段在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上安全、简捷,组织损伤小,无痛苦,可重复。138例甲状腺局部药物注射疗效显示,该方法在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上,有较好效果。结论FNAB与甲状腺局部药物注射是目前探讨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较好方法,为甲状腺疾病的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转录因子的发现促进了甲状腺发育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甲状腺器官形态形成早期阶段,某些转录因子通过激活甲状腺特异基因的转录,对甲状腺细胞迁移、增殖与分化起重要作用。而甲状腺形成后期除了转录因子外,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通过介导TSH对甲状腺的发育也起重要作用。这些基因突变可引起甲状腺发育不良。本文综述对甲状腺器官发生相关基因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是甲状腺疾病的高发人群,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甲状腺疾病发病率也逐渐增高。临床常见的老年人甲状腺疾病主要包括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甲状腺代谢相关疾病(如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炎性疾病(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外科指征主要包括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疾病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甲状腺疾病超声诊断的现状 甲状腺疾病主要分为弥漫性病变和结节性病变,超声显像重点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甲状腺结节可见于多种甲状腺疾病中,由于甲状腺结节的多源性及非典型表现,构成了甲状腺结节超声声像图同图异病,同病异图的复杂性,也成为超声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丁石梅  屈伟  梁熹  贾晓黎  翟嵩  张欣  李梅  党双锁 《肝脏》2014,(9):650-652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观察89例干扰素治疗前和117例治疗后甲状腺功能的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干扰素治疗前的89例患者中,有23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4例;干扰素治疗后的117例患者中,有17例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4例,为桥本甲状腺炎2例和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2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5.828)、体内预存抗甲状腺自身抗体(OR=35.393)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后诱发甲状腺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对体内预存大量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女性,要监测甲状腺功能,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母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对婴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系统,从2001年7月~2003年6月对78例母亲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婴儿甲状腺功能进行追踪观察,采用病例对照分析的方法对可能影响婴儿甲状腺功能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8例孕母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婴儿,其甲状腺功能正常37例,先天性甲低7例,甲亢1例,高TSH血症33例,与同期健康母亲的婴儿相比差异有显著性。(2)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孕期母亲甲状腺功能状态、孕母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种类、婴儿体内TSH受体抗体(TRAb)与婴儿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均P<0.05)。结论孕母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对婴儿甲状腺功能有影响。为减少婴儿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必须加强孕母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结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 甲状腺结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内出现一个或多个组织结构异常的团块.甲状腺结节在不同检查方法中的表现不同,如触诊发现的甲状腺结节为甲状腺区域内扪及的肿块;甲状腺超声检查发现的甲状腺结节为局灶性回声异常的区域.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有时不一致,如体检时扪及到了甲状腺肿块,但甲状腺超声检查没有发现结节,或体检时没有触及甲状腺结节,而甲状腺超卢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存在.  相似文献   

9.
甲状旁腺腺瘤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常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同时发生.甲状腺胸腺区甲状腺残余为异位甲状腺的一种,根据与颈部甲状腺的解剖关系分为四级.甲状腺胸腺区甲状腺残余亦可发生结节性甲状腺肿,并与甲状旁腺组织难以区分.本文详细介绍一例甲状旁腺腺瘤合并甲状腺胸腺区甲状腺残余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治,旨在提醒临床医生重视甲状腺胸腺区异位甲状腺组织的病变.  相似文献   

10.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以短暂疼痛的破坏性甲状腺组织损伤伴全身炎性反应为特征,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疼痛疾病。放射性痛和转移性痛为其特征。甲状腺毒症阶段甲状腺激素升高和甲状腺摄碘率降低的舣向分离现象是其重要特点。亚急性甲状腺炎在诊断困难时可依靠甲状腺针吸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在甲状腺毒症阶段为对症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阶段视病情需要短期、小剂量补充甲状腺激素,而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需终身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需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11.
碘不仅是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微量元素,也是影响甲状腺疾病的重要环境因素。碘摄入量的异常会直接影响甲状腺生理功能,进而可能诱发一系列的甲状腺疾病。碘缺乏可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而碘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笔者就碘过量对甲状腺生理功能及其疾病影响机制的研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老年甲状腺疾病谱涉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等。与非老年患者相比较,老年甲状腺疾病患者有其自身的病情特点,异质性较大,治疗方案及控制目标需要个体化。应积极开展针对老年甲状腺疾病的研究工作,以更好地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核素诊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的核素诊断技术可分为放射性吸131I率测定、药物介入性吸131I试验、甲状腺显像以及甲状腺有关激素测定4类。可利用放射性吸131I率测定评价甲状腺的碘摄取功能,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吸131I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减低;而应用药物介入性吸131I试验可发现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失调;甲状腺平面显像为检测甲状腺大小、形态的异常提供帮助,并利于发现异位甲状腺,了解结节的功能和甲状腺癌的定位;断层、动态、亲肿瘤、放射免疫和正电子显像,有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放射免疫分析可对包括总T3、总T4等在内的各种甲状腺相关激素进行测定。总之,甲状腺的核素诊断技术已成为常规诊疗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亚临床甲状腺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临床甲状腺疾病是指无或有轻微甲状腺疾病相关症状、仅在实验室检查中或通过影像学手段发现的甲状腺异常 ,包括甲状腺意外结节、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轻微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它们可影响正常的生理及代谢过程 ,部分患者可出现相关临床症状。亚临床甲状腺疾病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及cmyc在甲状腺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DNA倍体数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6例甲状腺腺瘤和37例甲状腺腺癌标本PCNA、bcl2及cmyc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8例甲状腺腺瘤和17例甲状腺腺癌标本的DNA倍体。结果甲状腺腺癌中PCNA阳性率为(43.02±31.16)%,cmyc的阳性表达率为89.2%,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16.15±9.28)%和50.0%(均P<0.05)。而甲状腺腺癌bcl2阳性表达率为64.9%,显著低于甲状腺腺瘤88.9%(P<0.05)。甲状腺腺癌转移的淋巴结中PCNA高于其原发灶,且无bcl2表达。PCNA与bcl2及cmyc在甲状腺肿瘤中无显著相关性。甲状腺腺癌的5倍体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P<0.01)。结论bcl2及cmyc可能共同参与甲状腺腺癌的发生发展;PCNA与bcl2的异常表达可能对甲状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参考意义。5倍体细胞大于8%可作为判断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再手术的原因及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手术是普外科较常见的手术 ,甲状腺再次手术相对较少见 ,约占甲状腺手术的 1.5 % [1 ] 。但是 ,再次手术难度较大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为减少甲状腺术后的复发 ,本文着重谈谈甲状腺术后复发的原因、再次手术的方法及术后复发的预防 ,供同道参考。1 甲状腺术后复发的原因甲状腺良性病变如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 ,手术切除后一般不会再复发 ,甲状腺癌术后复发也不常见 ,但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术后复发较常见。1.1 原发性甲亢术后复发的原因  1第 1次手术切除甲状腺组织不够或没有切除锥体叶 ,以至残留腺体太多 ,残余甲状腺体…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及具有向甲状腺细胞分化潜能的未分化细胞.近年来,关于甲状腺干细胞的研究日益成熟,已经成功地从胚胎干细胞、甲状腺成体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诱导分化出甲状腺滤泡细胞,这类细胞能够表达甲状腺特征性基因,并具有摄碘功能.甲状腺干细胞的研究为临床甲状腺疾病的治疗,特别是甲状腺干细胞移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院1506名职工健康体检中检查出的99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在甲状腺结节者及无甲状腺结节者(对照组)中分别随机抽出100例进行随访研究,分别进行甲状腺超声、甲功检查及随访,观察其病情变化。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有关,甲状腺结节对甲状腺功能影响不大。通过超声检查和细胞学细外吸法(FNAB)结果确定手术适应证,避免过度治疗带来的浪费和损伤,定期的超声随访复查不影响有效治疗时机的选择及预后。超声随访复查是甲状腺结节不可少的动态观察手段,随访甲状腺功能对甲状腺结节观察临床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α治疗丙型肝炎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α治疗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65例2008年1月-2010年3月我院门诊确诊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干扰素“治疗前以及治疗后每3个月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抗体水平。结果治疗前6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3例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者给予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其中治疗前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高者32例(32/62,49.2%),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高者19例(19/62,29.4%),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均为阴性。治疗1年期间54例甲状腺功能正常;6例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其中4例TRAb阴性者继续使用干扰素,另2例TRAb阳性者停用后随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2例出现亚临床甲减,经左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正常。原有3例甲减替代治疗者均完成1年治疗。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改变不是影响继续治疗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后出现甲状腺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PD-1抑制剂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9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甲状腺损伤的情况,将患者分为甲状腺正常组和甲状腺损伤组,分析甲状腺损伤的发生率、类型、发生时间及转归等,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甲状腺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PD-1抑制剂治疗后甲状腺损伤的发生率为29.8%(59/198)。甲状腺正常组与甲状腺损伤组间既往放疗史及靶向治疗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既往手术或化疗史、肿瘤转移史以及PD-1抑制剂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9例甲状腺损伤患者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9例(32.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6例(27.1%)、甲状腺毒症14例(23.7%)、亚临床甲状腺毒症6例(10.2%)、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炎4例(6.8%),其发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PD-1抑制剂治疗后3.00、3.00、1.50、1.50和0.80个月。20例初期以甲状腺毒症或亚临床甲状腺毒症为首发表现的患者中,有12例患者转归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放疗史(OR=3.737,95%CI 1.390~10.046)、靶向治疗史(OR=3.763,95%CI 1.553~9.117)、基线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OR=12.082,95%CI 1.199~121.775)及基线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OR=10.874,95%CI 1.010~117.047)是PD-1抑制剂导致甲状腺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D-1抑制剂治疗后发生甲状腺损伤的比例较高,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部分患者存在甲状腺毒症向甲状腺功能减退转变。既往放疗史、靶向治疗史及基线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是应用PD-1抑制剂后发生甲状腺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