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开展金银花配方颗粒评价性抽验,比较分析不同厂家金银花配方颗粒的质量情况,并提出监管建议。方法:收集各企业金银花配方颗粒质量标准,依据企业标准进行法定检验。结果:共抽验117批金银花配方颗粒,涉及9家生产企业。按各自企业标准进行检验,总体合格率为100%。但是各企业之间金银花配方颗粒含量差异较大且每克颗粒相当的药材(饮片)量不同,转移率不同。结论:通过本次抽验发现金银花配方颗粒的整体质量较高,但是不同厂家之间所用原料药材及生产工艺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最终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有必要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尽快统一标准,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中红外光谱技术对6家企业生产的黄柏、茯苓及熟地黄3种配方颗粒进行质量考察,分析了不同企业配方颗粒的一致性。方法 以峰位、峰形、相对峰强度或主要标准峰个数等为考察指标,对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品种的配方颗粒与标准药材及自制提取物的谱图进行对比,分析三者之间的差异(相似度)。结果 6家企业的黄柏配方颗粒在1 604、1 507 cm-1处特征峰的相对峰高的变化不同,其原药材质量可能存在差异;茯苓配方颗粒因采用辅料种类不一,中红外光谱图差异明显;熟地黄配方颗粒因原药材投料比不同,随着辅料含量的增加,与熟地黄提取物的相关系数降低。结论 中红外光谱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专属性强、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分离等优点,尤其是揭示不同企业的同一种配方颗粒因采用原药材的品质、辅料不同等因素所造成质量差异,因此,中红外光谱技术为保证配方颗粒的均一性提供了客观的分析手段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分析广地龙药材、汤剂及配方颗粒中多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比较三者元素差异。方法: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广地龙样品中的铬、铜、砷、镉、锡、锑、钡、汞、铅、铋等10种元素进行检测。结果: 大部分广地龙样品的重金属和有害元素,如As、Cd等含量较高,药材样品中8批As含量高于2 mg·kg-1,10批Cd含量高于0.3 mg·kg-1,配方颗粒样品则分别为10批和2批。 结论: 广地龙药材的元素含量直接反映在汤剂及配方颗粒中,应从药材来源保证临床使用安全性,提高现有广地龙药材质量标准,建立配方颗粒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钱利武  王贺  赵云  胡海侠 《中国药事》2022,36(12):1358-1362
目的:研究安徽省中药配方颗粒上市前备案资料审查中发现的常见问题,为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提升备案资料质量和加强生产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业务应用系统提交的上市前备案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汇总归纳的方法对备案资料中发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的上市前备案资料在完整性、生产资质、物料的执行标准、生产工艺、检验、药材基原、药用部位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和问题。结论:生产企业应深入学习中药配方颗粒监管法规,准确把握上市前备案资料要求,切实履行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和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确保备案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可追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不同厂家决明子配方颗粒中大黄酚含量并探求不同提取方法对决明子药材中大黄酚含量的影响,为制定最佳提取工艺和统一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岛津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检测波长:254 nm;流动相:甲醇 0.1%磷酸溶液(85:15);流速:1 mL•min 1;柱温:30 ℃;进样量:10 μL。对5批决明子配方颗粒中有效成分大黄酚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含量测定,并考察决明子药材提取工艺路线。结果 不同厂家及同一厂家不同批号之间大黄酚含量差异较大。5批样品大黄酚含量为0.170~1.851 mg•g-1。用不同种类及不同浓度的溶剂、不同的提取方法从决明子药材中提取的大黄酚含量差异较大,结果显示70%乙醇回流提取决明子药材中大黄酚的含量最高。结论 建议进一步进行决明子配方颗粒工艺研究,制定合理的提取工艺,为生产工艺参数的确定和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于玮洁  刘明鹭 《药学研究》2021,40(7):447-451
目的 评价曲克芦丁片的质量现状及存在的质量风险,为提高药品的质量及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对全省范围内抽取的30批样品采用法定标准进行了检验与结果分析,并针对质量风险点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 按法定标准检验,30批样品结果均符合规定,探索性研究中发现原料直接影响制剂的有关物质结果,且不同生产企业溶出行为差异较大。结论 本次省风险评价抽检的曲克芦丁片整体质量状况较好,现行质量标准存在提高的空间,建议生产企业进一步研究包衣或处方对曲克芦丁片溶出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健康发展和监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国内外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和监管情况,分析我国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和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结果与结论:随着国家对传统中医药产业的重视,中医药利好政策不断发布,中药配方颗粒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且在生产、流通和使用方面逐步规范。然而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对中药配方颗粒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管带来挑战。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应加强质量管理,药品监管部门应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加强监管,以保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安全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展大黄药材及其饮片的全国评价性抽验,不断完善和修订标准方法,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依据法定标准进行检验,并开展探索性研究。结果:共收到174批大黄药材及其饮片,涉及142家生产企业。其中152批次合格,22批次不合格,总体合格率为87%。以一测多评方法建立用大黄素同步测定大黄药材及其饮片中5种蒽醌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可以提高检验效率,避免对照品溶解性差异所带来的测定偏差,解决大黄检验中的实际问题。结论:通过本次抽验,发现大黄药材及其饮片仍然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建立野菊花饮片、标准煎液、配方颗粒的UPLC特征图谱,并对其相关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UPLC 法,Waters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 1.7 μm),以乙腈(A) 0.1%磷酸(B)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检测波长:335 nm;柱温:35 ℃;进样量:1 μl;样品室温度:8 ℃。结果: 分别建立了10批野菊花饮片、标准煎液、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并指认出绿原酸、蒙花苷等9个成分,野菊花配方颗粒、标准煎液、饮片的相似度均大于0.9。结论: 野菊花饮片、标准煎液和配方颗粒中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基本相同,建立的UPLC特征图谱方法可用于野菊花饮片及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杨莎  袁军  高必兴  杨蕾  李曦 《中国药事》2019,33(8):904-911
目的:开展四川省内大黄药材及其饮片的专项评价性抽检工作,了解四川省内大黄药材及饮片的整体用药情况,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依据法定标准进行检验,并开展探索性研究,建立不同基原大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确定3种不同基原大黄的区别特征和大黄共有成分,并对35批大黄样品(包括大黄药材5批次,大黄饮片24批次,酒大黄6批次)进行分析。结果:共抽样105批次大黄药材及其饮片,其中97批次合格,合格率92.4%;8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7.6%;3种不同基原大黄HPLC指纹图谱区别特征明显,不同基原大黄共有峰10个,35批大黄样品和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85。结论:通过本次抽检,发现四川省内大黄药材及其饮片总体质量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提示应进一步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肿瘤标记物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检测试剂盒质量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企业产品标准与行业标准,对国家监督抽验来源的15家22批次国产和7家7批次进口f-PSA检测试剂盒的准确度、线性、检测限、重复性4个性能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本次共抽检22批次效期内产品,7批次近效期产品。采用产品标准检测结果显示,22批次效期内抽样产品中,20批次产品达到要求;7批次近效期抽样产品有6批次达到要求。采用行业标准检测结果显示,22批次效期内抽样产品,按校准品的平均效价评价准确度,有21批次产品符合要求;按每个校准品的效价评价准确度,有14批次产品符合要求。对效期内15家国产试剂盒和7家进口试剂盒的性能进行比较,统计学结果显示,国产、进口试剂盒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目前上市的f-PSA检测试剂盒整体质量较好,国产、进口同类试剂盒质量风险差别不大,部分产品尚存在质量标准及质量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市售复方甘草片的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依据现行法定标准对17个生产企业的60批复方甘草片进行检验,并针对性地建立气相色谱法对样品中樟脑、反式茴香脑进行检测(标准中缺少针对挥发性组分的质量控制指标)。结果 按照法定标准检验60批复方甘草片,合格率为100%;60批样品每片含樟脑含量为0.073~1.393 mg,均未达到理论限度值(每片1.54~2.30 mg);每片含反式茴香脑含量为0.000~1.569 mg,26批达到理论限度值(每片1.28~1.92 mg)。结论 60批复方甘草片均符合法定标准,总体质量良好;但各厂家的复方甘草片中樟脑、反式茴香脑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现行标准无法较好地反映出该品种的实际质量优劣,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并修订完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国内目前市售的硫酸氨基葡萄糖固体口服制剂的质量,考察现行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为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对硫酸氨基葡萄糖固体口服制剂进行国家药品抽检(共73批,涉及8家生产企业),采用现行各企业执行的注册标准(共9个标准)对抽检样品进行法定检验。同时对产品进行探索性研究,表观溶解度参照《美国药典》(USP)1236通则;含量测定方法参照USP43硫酸氨基葡萄糖氯化钠项下相关方法;有关物质方法参照原研企业标准;囊壳铬含量测定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明胶空心胶囊项下相关方法;建立近红外光谱一致性检验模型。结果 73批次硫酸氨基葡萄糖制剂合格率97.3%,2批样品有关物质检查项目不合格。各家质量标准存在一定差异,个别企业质量标准不完善,有待提高,质量标准中部分重要项目检测方法待改进。此外,个别企业应考虑制剂配方工艺的合理性、包装材料的密封性和防潮措施等。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各企业执行标准中均没有原料药溶解性检验,建议企业关注晶型等可能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法定检验采用C8色谱柱的结果较探索性结果整体偏高,采用氯离子作为主成分峰进行含量控制方法不专属,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操作复杂、结果偏差较大,建议改为更为简便和专属的HPLC法;原料药为非复盐的受试批次制剂的杂质检出种类、已知杂质果糖嗪和脱氧果糖嗪含量、其他已知杂质类别和总杂含量高于其他受试企业样品,推断原因为其易吸湿;泡腾片中果糖嗪含量较高,未知杂质数量多于其他剂型,推测原因为辅料较多;与胶囊剂相比,片剂含有的杂质更多,提示片剂生产过程中制粒、整粒等温度较高的步骤会对产品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可按生产厂家建立近红外光谱一致性模型或相关系数模型,补充本品的快速筛查方法。结论 各企业质量标准尚存在一定差异,个别企业质量标准不完善,有待提高,质量标准中部分重要项目的检测方法有待改进。应建立统一的国家标准,建立专属性强、准确度高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赵燕  石上梅  王旭  张伟  余伯阳 《中国药事》2017,31(8):861-876
目的:掌握并分析目前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基本信息、分布和使用、质量标准等情况,为进一步推进未完成标准提高的中药注射剂国家药品标准提高工作提供基础研究数据,为国家药品标准监督管理部门更科学合理地评价和保障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安全、有效提供研究分析资料和技术支撑。方法: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库、中国药学会数据库搜索查询中药注射剂基本信息,包括:文号状态、生产企业分布、品种产量及市场销售额、临床应用情况;通过国家药典委员会档案库查询确定这些品种的标准沿革及其现执行标准和标准内容,对已完成标准提高品种的原标准及现行标准进行检测项目的比对分析,对部分企业(10家)的品种(14个)标准提高有关情况进行调研,梳理出未完成标准提高品种的标准项目收载情况并对其标准水平进行初步评估。结果与结论:通过本课题研究,梳理出129个中药注射剂的文号、生产企业、规格、标准沿革并明确了最终执行标准。结合已完成标准提高的品种检测项目修订、提高后标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未完成标准提高品种标准现状及标准提高等情况,提出了下一步标准提高工作的建议:一是分批提高、分步纳入标准正文的标准提高方案。建议综合临床疗效、适用范围、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对中药注射剂未完成标准提高品种重新进行全面评估定位,制定出分类逐步提高的方案。二是应综合国家引导、强制实施、企业参与并负责、临床应用及反馈、上市后再评价再研究等多方面力量,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提高的逐步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国内上市硬脂酸红霉素片(胶囊、颗粒)检验与研究,从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质量分析与评价。方法 依据现行法定质量标准,对国内上市硬脂酸红霉素片(胶囊、颗粒)进行标准检验,运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国内硬脂酸红霉素片(胶囊、颗粒)的质量总体水平,比较不同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根据专题调研、文献检索和标准检验结果及分析等情况,开展了安全性指标(组分及有关物质)和有效性指标(溶出度测定)的探索性研究。结果 本次抽验中涉及4个生产企业的59批硬脂酸红霉素片(胶囊、颗粒),其中片剂11批、胶囊剂15批、颗粒剂33批,按法定标准检验结果有8批胶囊剂不符合规定,合格率为86.4%,不合格项为水分和(或)溶出度。分别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以下简称ChP2015)和英国药典2017年版(以下简称BP2017)所收载的硬脂酸红霉素组分和有关物质分析方法,测定组分和有关物质,结果显示ChP2015与BP2017方法液相色谱行为差别较大,两种方法测定硬脂酸红霉素,BP2017检出的杂质个数多于ChP2015,系统分离度优于ChP2015。建立了新的溶出度测定方法,采用新方法对19批次样品进行溶出度测定,结果均符合规定。结论 硬脂酸红霉素片(胶囊、颗粒)现行标准基本可行,部分检验项目有待完善,质量状况一般。本次抽验样品涉及的企业覆盖率及文号覆盖率分别为11.1%和8.2%;尤其片剂,企业覆盖率及文号覆盖率均低于3.5%,存在一些临时生产的质量隐患。建议监管部门对闲置批准文号加强整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蒲黄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方法:通过对蒲黄药材及饮片的现行法定标准检验和探索性研究检验,综合评价其质量状况。结果:按现行法定标准检验蒲黄及其饮片134批次,不合格率为25.4%;通过探索性研究检验,发现染色、增重和掺假为影响本品质量的主要问题,且有用多种染色剂进行非法染色的情况。结论:蒲黄药材及饮片总体质量可通过法定检验和探索性研究检验予以监测,但其质量问题来源复杂,须从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环节加强监督管理,综合进行质量控制以保障民众用药的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17.
吕晋  王黛莹 《中国药师》2018,(6):1128-1130
摘 要 目的:建立大黄药材的一致性检验模型,准确快速地对伪品进行鉴别。方法: 收集不同来源的大黄及其伪品23批,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其近红外光谱,结合OPUS软件,建立一致性鉴别模型。结果:16批次的大黄均在模型设定CI限度范围内,而7批次的伪品均在模型设定CI限度范围外。结论:建立的一致性检验模型能快速、准确地鉴别大黄,并可以有效地应用于药品快检车筛查。  相似文献   

18.
从药品质量标准的视角探讨药品的监督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从药品质量标准的视角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药品的监督与管理,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方法:通过对监督抽检发现的药品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意见建议。结果与结论:部分药品质量标准在标准制定、审批发布、标准管理、标准执行以及质量标准的可及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质量标准的执行和药品生产及安全监管,应从建立药品审评审批与药品质量标准管理的联动机制、完善监督抽检机制、加强对药品质量标准执行的监管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