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章勤教授应用“气血水同治”原则治疗妇科病的经验。[方法]通过整理章师的临床医案,总结妇科疾病中所蕴含的气血水关系,印证“血不利则为水”当“气血水同治”这一论断;梳理跟师临诊经验,细察章师用药,总结气血水共举治法,并举医案一则佐证。[结果]气血水三者同源共生,根于阴阳,互为因果,章师认为“血不利则为水”,因为“血不利”,果为“水”,本为“气”失调,当温以利水、通以活血、疏以调气、补以治本,同治气血水。文末所举医案为胞宫及冲任瘀血留滞,水见机而病,章师治以活血消癥、利水通经,终得良效。[结论]章师明确“血不利则为水”这一病机理论中气、血、水三者的关系,以“温通疏补”辨治妇科疾病,使血利、水化、气行,其经验为临床治疗妇科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论溯源、医案分析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揭示石氏气血理论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指导意义。石氏伤科治疗骨质疏松强调"气血并重,以气为主,以血为先"。血的化液濡筋、成髓养骨,依靠气的作用,故气血兼顾、以气为主;积瘀阻道、妨碍气行,又当祛瘀,故以血为先。  相似文献   

3.
《问斋医案》卷三诸血一门体现了蒋宝素诊治血证的学术思想,通过对诸血一门医案的分析、归纳,总结出蒋宝素诊治诸血从调气固气、调理脏腑、逐瘀泻火三个方面着手,重视甘温壮水,介属潜阳。蒋宝素在血证的诊治上不仅继承了前人的经验,而且体现了自己的特色理论,其理法方药对现代医家治疗诸血证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聪甫医案》议论精辟,审病用药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所收集的案例虽仅属李老诊治的很少部分,然却能藉以领会其学术思想的概貌。现就其医案选中有关理血的经验,撷要作一浅析。一、益气摄血方取归脾古云:“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临床中持续时间较长、久治而一时不能遏止的出血,大多因气虚,而尤以脾虚所致。脾气虚弱,统摄无权,则  相似文献   

5.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以用于解释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指导中药治疗肿瘤已取得了显著疗效,火针治疗各类肿瘤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其独特优势。目前火针治疗肿瘤的理论依据大体为火针具有温经通络、化瘀去结等功效,以及火针止痛等。文章认为"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以作为火针治疗肿瘤的有力理论依据,在该理论指导下,火针可以从根本上治疗肿瘤,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文章将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火针治疗肿瘤可能的理论依据,希望可以将火针疗法治疗肿瘤推广应用并为广大医者同仁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程敬通医案》运用补气药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程敬通,安徽歙县人。明清年间新安著名医家之一。他精通医理,医术高超,无论抢救病危,或调治内、妇杂病,皆擅长于补气。《程敬通医案》系后人程曦根据他的医方手迹编辑而成。本文谨就《程敬通医案》中有关运用补气药的治验,试探如下。 1 固脱补气重用高丽虚脱,类似西医的休克。补气固脱,乃祖国医学抗休克的主要法则之一。《内经》云:“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若大量失血,则易致气随血脱。程氏以《内经》理论为宗旨,仿效前人“血脱者,益其气”的经  相似文献   

7.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辨治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天士(1667~1746),名桂,号香岩,是清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他一生博采各家之长,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从而成为治温病第一家。他对内伤杂病的辨治也颇有成就,其特色在于对脾胃学说的发挥和从脾胃论治全身疾病。《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医案)是叶氏医案中内容最  相似文献   

8.
对气血的生理和病理关系进行分析,并探讨血证的诊疗思路。从气血生理关系出发,因气属阳,其性主升,气能行血,为血之帅,故而气机失常是血证的核心病机。以《不居集》治血八法为指导,认为以气为纲,调整气机是治疗血证的大法,并辅以相关医案来论述之。  相似文献   

9.
文章总结了前期有关血浊理论的成果,提出血浊理论是应现代疾病谱系变化而提出的新的"中医理论",用血浊理论指导中医临床可以纳入检验医学等更多的现代诊疗手段,扩展中医四诊范畴,配合"援药理论",初步形成了适应现代临床的"理法方药"系统,为指导治未病提供了良好的时代落脚点,为中医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典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清代至近代出疹性热病医案中清透治法在各期的用药特点,探讨出疹性热病运用清透治法的内涵和意义。通过收集《温病大成》第五部出疹性热病医案61部,把入选的温热类医案按疾病阶段(初期、中期、末期)分类,将符合纳入标准医案的用药,运用Excel表分别进行收录,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分析认为清透治法贯穿于清至近代治疗出疹性热病始终,初期辛凉质轻为主,发表宣肺透疹;中期清气凉营(血)为主,尚佐辛凉透达;末期养阴益气为主,不忘清透余邪。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朱丹溪医案作为切入点,采用扎根理论和聚类分析对医案进行处理,挖掘朱丹溪四君子汤应用特色,指导临床上对于四君子汤的应用。方法从中医典籍中收集朱丹溪应用四君子汤的成功医案,对于病名、病因病机、症状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以三级编码的方式进行整理,提取出病因病机。方药部分采用聚类分析,提取四君子汤的配伍特点。结果质性研究结果显示,朱丹溪四君子汤应用的病机主要分为内伤病机、气病机、血病机、外感病机、阴阳病机和脏腑病机六类;聚类结果表明,朱丹溪四君子汤配伍药物主要分为五类,其功效分别是养血活血、理气化痰、补气升阳、清热降火和燥湿化痰。结论四君子汤治气,气虚者可补一身之气,达到养血和温阳的目的,气实者可防火热伤气;四君子汤可健脾以化痰;四君子汤可用于伤寒的治疗和预后调理;四君子汤可防肝木乘脾土。  相似文献   

12.
血浊,其形成与当代人类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密切相关,是脏腑功能失调的"果"和"因",具有致病隐匿、致病广泛、缠绵难去的特点,影响诸多脏腑的生理功能。血浊循行脉中,留浊于诸髓,或不能濡养诸髓,导致髓易损、难复,加剧髓类疾病的发生。故通过论述血浊以及血浊对髓的作用,分析血浊伤髓的病理过程,以更好地理解血浊的致病机制,提高对调控血浊的重视程度;并丰富对髓伤病变机制的认识,为指导临床诸髓疾病的辨治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3.
气是脏腑、经络、形体产生机能的物质基础。从中医学的角度看,气的病变有以下几方面:生成不足、耗散太过、功能减退、运动失常等。从气的生理功能与津血、脏腑经络联系的角度看,气的病变又基本涵盖了中医的各种病症,故而运用调气法治病在中医治法中占有主导位置。本文通过对内科杂病的几则医案的分析总结,试述调气法治病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4.
“同气相求”理论是以气机的运行规律作为指导,将体内充盈之气引至患处,气载血至,方解除病痛。“气”作为全身功能维系的根本注于脏腑,并由经络将脏腑之气与腠理相连。该文主要从经络角度,通过同名经的特性将“同气相求”理论贯穿始终,通过上病取下,左病取右的双交叉法进行经络辨证及该理论指导下对漏肩风的辨经取穴,同时附医案一则将理论与临床结合,便于理解该理论在漏肩风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正《临证指南医案》、《叶氏医案存真》等是清代名医叶天士所撰写,后由其门人辑录整理而成的中医临床重要著作,集中展示了叶天士的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叶氏治疗血证医案很多,分别散见于《临证指南医案》、《叶氏医案存真》、《未刻本叶氏医案》等著作中。从其医案来看,叶氏治血巧用经方,治法灵活多样,用益气健脾法、补益肝肾法、甘缓益营法、疏肝治中法等治血,并强调辨证论治、扶正固本,颇能启发后世之人。本文结合叶氏医案,对其治血特色作  相似文献   

16.
分析、总结郑建民教授治疗偏头痛临床经验,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偏头痛,文章从风邪致病,肝胆经论治,痰邪致病,络病理论4个方面剖析郑建民教授认识偏头痛的学术思想、理论依据以及临床专方论治偏头痛医案分析,郑建民教授认为,偏头痛是六淫邪气侵袭头部清窍,邪留阻碍气机,郁久形成风痰之邪,客于肝胆络脉,病呈发作性,经久不愈。提出"风痰瘀络"辨证思想,临证以疏风祛痰、通利肝胆、逐瘀通络为大法,兼顾正气虚实、寒热,随证加减,选用四生散合止痉散加味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明显,充分体现中医药治疗偏头痛优势,病情反复率极低,郑建民教授认为,风痰之邪导致偏头痛,结合络病理论、肝胆经论治的学术思想,专方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以资临床医师辨证应用。  相似文献   

17.
莲为原双子叶植物睡莲目睡莲科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古语有"一莲九药"之说,然莲之入药部位不同,功效有别。但总不离"莲"的"妙洁自在"特性,"莲"之性决定了其功用:在泥不染、本体清净,故而能破血散瘀、清心消暑;柔软不涩,故而可补益心脾,补血养血;自性开发,故能升阳、轻宣、解毒。莲能通过其荡涤污秽、除病去垢之功,以达除百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临证指南医案》中"方合岁气体质调理"理论与《黄帝内经》中"天人相应"的思想一脉相承,依据患者个体因素,并结合四时岁气的变化立法遣方,将其运用至临床实践,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的诸多验案中得以体现。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相关医案,对其中"方合岁气体质调理"理论在临床辨证、用药施治、指导养生防病等方面的运用进行探讨,以为现代临证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全国名老中医谢晶日教授临证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门诊学习,整理并分析医案,翻阅古籍资料,从谢师对溃疡性结肠炎病机的认识,临证分析辨证及用药等方面,分析其临床治疗经验,并举医案一则加以证明。[结结果]谢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多由饮食、起居、情志等因素导致,其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肝、肾相关。发病根本原因是脾虚,证候要素以脾虚湿盛、湿热、寒湿、阴虚、阳虚、气滞、血瘀为主,活动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提出以寒、热、虚、实为纲辨治,热者以湿热蕴结为实,以阴亏热稽为虚;寒者以寒湿内停为实,以脾肾阳脱为虚。拟定了清肠燥湿、养阴泄热,化湿温中、升阳固脱,健脾疏肝、扶正固本,调气和血、化瘀敛疡的治疗法则,其中健脾疏肝、调和气血的治法应用于患者的全程治疗。所举医案患者病情反复发作10余年,为痢疾之脾肾阳虚证,以温补脾肾、固涩止泻为治则,治疗后诸症好转,恢复正常。[结论]谢师以寒、热、虚、实为纲,辅以健脾疏肝、调气和血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思路清晰,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从病机的概念、气在病机辨治中的作用、以虚实为纲的病机核心机制、辨证论治方法4个方面整理归纳张景岳对病机十九条的阐释,分析张景岳的病机学思想。认为病机十九条内容精炼,但内涵丰富。张氏抓住"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的要旨,以"有无盛虚"来求责分析各条病机的寒热虚实,展现出辨证论治的原创思维,为病机十九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对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