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保肛术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保肛术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47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分为快速康复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予传统外科治疗和常规护理,快速康复组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 ;包括术前的认知行为和心理干预,术中和术后管理等.结果 快速康复组术后拔除胃管、腹腔引流管、尿管时间,首次进食、排气、排便、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2、7d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可促进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实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5 例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加速康复外科组(ERAS 组)和对照组,其中ERAS 组24 例,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方法处理,对照组21 例,围手术期采用传统方法处理,比较两组在术后康复指标、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提前[(2.71±0.23)d vs(4.17±0.15)d]、术后第1 天血糖更稳定[(6.23±0.32) mmol/L vs(8.17±0.53) mmol/L]、术后第1 天疼痛评分更低[(1.42±0.19) vs(2.75±0.18)]、导尿管留置时间缩短[(1.73±0.21) d vs(4.00±0.28) d]、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缩短[(4.14±0.23) d vs 7.69±0.31) d]、术后住院d 数更短[(6.92±0.28) d vs(9.58±0.5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一系列治疗措施能够促进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杨艳  胡晶晶 《骨科》2019,10(6):551-554
目的 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下的改良延续性护理方案对手外伤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18例单侧手外伤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采用ERAS理念下的改良延续性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术后第1天、出院时和术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病人疼痛情况;出院时和术后6个月采用国际手外科学会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 TAM)和国家专业手指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病人患手功能恢复情况。观察两组病人住院时间、护理服务满意度、康复锻炼依从性,以及出院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1天、出院时及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69±1.59)分 vs. (5.03±1.50)分;(1.42±1.21)分 vs. (2.58±1.23)分;(0.22±0.56)分 vs. (1.02±1.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手TAM、肌力及感觉、灵巧性及协调性分别为74.51°±7.65°、(110.56±7.78)分、(2.51±1.14)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47°±5.03°、(94.37±3.85)分、(4.02±1.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7.31±2.12) d vs. (12.02±2.3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康复锻炼依从性优良率分别为98.31%(58/59)和98.31%(58/5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05%(49/59)和86.44%(5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ERAS理念下的改良延续性护理方案能有效促进单侧手外伤病人术后手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快速康复外科在接受择期手术的腹腔镜直肠癌TME保肛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入选的91例拟接受择期腹腔镜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分为快速康复组(FTS组)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FTS组44例,对照组47例。FTS组围手术期接受快速康复方案处理,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观察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前、术后血清学指标。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FTS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首次排气时间提前、术后的住院时间缩短、住院总费用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没有增加(P〉0.05)。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指标在术后均升高,但两组升高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FTS组术后空腹血糖水平升高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接受择期腹腔镜直肠癌TME保肛术中安全可行,加快了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并且有效地控制了术后高血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效果。方法:将结直肠癌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融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日间病房护理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02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1例,开展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51例,开展融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日间病房护理,评估两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3 h、6 h、24 h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10.90±1.98) 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5.30±2.30) h,进食时间(19.09±3.10) h及下床活动时间(7.99±1.34) h均比对照组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96%,略低于对照组9.80%(P>0.05)。结论 给予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融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日间病房护理,既能减轻患者疼痛,又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2007年8月—2012年8月入院的9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套入式吻合保肛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保肛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排气时间、拔尿管时间、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72.23±29.38)min、(64.29±9.27)mL、(4.21±0.38)cm、(4.01±0.33)d、(3.98±0.44)d、 (6.77±0.42)d及(9.39±1.11)d,对照组分别为(205.13±14.40)min、(88.19±11.17)mL、 (6.02±0.79)cm、(5.02±0.59)d、(5.19±0.75)d、(8.03±0.99)d及(8.00±0.89)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9%,明显高于观察组(11.11%)(P<0.01)。 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接受手术的高龄(年龄≥75岁)髋部骨折患者149例,男62例,女87例,年龄(82±5)岁。分别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组及传统处理模式组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并进行对比。 结果149例患者均成功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0±2.3)个月。男62例,女87例,平均年龄(82±5)岁。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2±1.2)d,少于传统处理模式组术后住院时间[(12.1±1.9)d,t=2.513,P<0.05]。术后24 h及48 h,加速康复外科组VAS评分与传统处理模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1,t=1.598;均P>0.05)。术后12 h及72 h,加速康复外科组VAS评分为(2.5±1.3)分、(1.2±0.8)分,低于传统处理模式组[(3.9±1.6)分、(2.7±1.5)分,t=2.379,t=2.165;均P<0.05]。加速康复外科组术后精神异常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6.4%及9.0%)低于传统处理模式组(23.9%及29.6%,χ2=9.079,χ2=10.339;均P<0.05)。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脑血管意外、尿路感染、褥疮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5,χ2=1.232,χ2=0.444,χ2=2.170及χ2=1.091;均P>0.05)。术后1 w,加速康复外科组Harris评分为(63.2±4.8)分,高于传统处理模式组[(49.2±3.9)分,t=2.221,P<0.05],术后3、6及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7,t=1.098,t=0.813,均P>0.05)。 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安全有效,可以减少术后精神异常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短程放疗后行根治性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手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中晚期直肠癌13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85例,其中观察组接受术前短程放疗+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术;对照组直接接受根治性前切除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意外损伤发生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盆腔局部复发率及1年和3年生存率。 结果:术前短程放疗的毒副反应较轻;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69.7±53.3)min vs. (158.6± 46.3)min]、术中出血量[(222.3±155.2)mL vs. (209.6±123.1)mL ]、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8.5± 3.2)个 vs. (9.3±5.8)个]、术后排气时间[(67.8±47.3)h vs. (65.4±38.9)h]、术后住院时间[(13.2±10.3)d vs. (12.7±10.9)d]、术中意外损伤发生率[2.2% vs. 2.4%]、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2.2% vs. 20.0%)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局部复发率[11.1% vs. 37.6%]、术后3年生存率 [57.4% vs. 34.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直肠癌短程放疗后行根治性前切除手术安全可靠,可显著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严柳  严缘园 《骨科》2020,11(5):446-449
目的 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对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病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00例行THA病人的临床资料,将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的病人纳入对照组(100例),术后采用ERAS理念护理的病人纳入观察组(100例)。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和功能独立性。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 HHS)为(93.86±4.37)分,高于对照组的(77.64±8.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评分为(116.78±3.99)分,高于对照组的(94.09±6.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理念可有效预防THA病人术后并发症,并且有助于提升病人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及功能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应用于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62例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行单纯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按围手术期处理方案的不同分为ERAS组(32例,围手术期采用ERAS策略)和对照组(30例,围手术期采用传统处理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及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5894,P=0.4426)。ERAS组术后1周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2.7±10.3)mg/L vs(30.9±11.7)mg/L,t=2.934,P=0.0047)];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5.1±6.9)mg/dL vs(20.5±8.3)mg/dL,t=2.379,P=0.0206)]。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流质时间、拔腹腔引流管时间均提前,术后补液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缩短,总住院费用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RAS策略运用于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行单纯脾切除术的患者安全有效,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而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胆道结石手术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处理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开展ERCP手术的127例病人临床资料。其中应用ERA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处理(ERAS组)有57例,按传统方法处理(传统组)有70例。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恶心、呕吐、腹痛、出血、胰腺炎、胆管炎等)发生率、鼻胆管造影和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ERAS组与传统组相比,术后首次进食时间ERAS组为(32.0±18.3)h,传统组为(45.6±30.3)h;鼻胆管造影和留置时间ERAS组为(26.5±7.4)h,传统组为(375.7±19.9)h;住院时间ERAS组为(10.2±2.8)h,传统组为(16.3±6.3)h,以上指标ERAS组明显短于传统组(P0.05)。ERAS组术中出血量为(2.7±1.6)ml、术后并发症3例(5.3%),明显少于传统组的(5.3±2.6)ml和12例(17.1%)。住院费用ERAS组为(28 981.8±6 478.1)元,较传统组的(36 828.7±11 854.3)元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 ERAS理念在ERCP手术治疗胆道结石中是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疼痛管理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LSG的300例患者资料,分别采用ERAS、疼痛管理,注重术前宣教和呼吸功能训练,术中行切割线浆肌层包埋,术中腹壁切口部位行局部浸润麻醉,术后不留置胃管、尿管及腹腔引流管,术后合理镇痛,早期进食和活动。统计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数字疼痛评分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的差异,分析讨论目前实施ERAS的优点和存在问题。 结果ERAS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1.5±0.8)d vs (2.7±0.8)d,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疼痛NRS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 结论在减重与代谢手术的围手术期措施中,实施ERAS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患者恢复迅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肝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8年12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行肝切除术的97例患者,按随机序贯原则分为ERAS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ERAS组患者采用ERAS理念行围手术期管理,对照组则按照传统方式行围手术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延长[(186.18±51.31)min vs.(157.00±66.53)min,P=0.02],但术中出血量与无输血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拔管时间[(6.04±2.09)d vs.(8.44±2.97)d]、肛门排气时间[(1.96±0.79)d vs.(2.52±1.26)d]及术后住院时间[(8.57±3.21)d vs.(11.54±4.82)d]均明显缩短(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20.4%vs. 60.4%,P=0.001)。结论:ERAS理念在肝切除术治疗肝脏疾病的围术期中应用安全、有效,并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两孔法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的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5例胆囊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取LC,观察组采取两孔法保胆取石术。评价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远期预后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41.32±4.32)min vs(56.32±5.43)min,(3.43±0.42)cm vs(5.65±0.76)cm],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38.43±4.32)mL vs(46.98±4.5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禁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抗菌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39±0.42)d vs(2.04±0.56)d,(1.32±0.14)d vs(2.22±0.21)d,(1.51±0.46)d vs(2.41±0.74)d,(1.94±0.42)d vs(2.87±0.65)d,(5.43±0.87)d vs(8.32±1.55)d](均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主观症状、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活动及日常生活状态、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7.43±6.32)分vs(60.24±5.98)分,(19.98±2.04)分vs(17.54±1.76)分,(18.32±1.57)分vs(15.43±1.41)分,(11.43±1.42)分vs(9.14±0.56)分,(117.16±10.43)分vs(108.43±9.32)分](P0.05)。观察组总的不良预后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45%(2/58)vs 15.79%(9/57)](P0.05)。结论相对于LC,胆囊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及远期预后更为显著,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1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160例为观察组,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160例开腹手术为对照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2±4.5)min,对照组(40±5.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9.4±4.1)ml,对照组(59.5±4.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平均排气时间(7.0±1.5)h,对照组(25±3.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平均下床时间(6.0±0.8)h,对照组(3±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4±0.5)d,对照组(8±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轻、康复快、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疗效肯定、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条件的医院可作治疗输卵管妊娠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措施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总结在ERAS指导下的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营养干预、呼吸道管理、血栓预防等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5月到2020年7月肝胆外科收治的4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围手术期采用传统管理模式21例(传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27例(ERAS组),护理上传统组采用普外科常规护理方法,ERAS组患者实施护患共享决策健康教育、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多模式镇痛、制定呼吸功能锻炼及早期活动计划等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ERAS组相比传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3.3±1.4)d vs(6.3±2.4)d,P<0.05]、胃管拔除时间[(4.3±1.2)d vs(10.6±4.9)d,P<0.05]、第一次肠内营养时间[(3.8±1.0)d vs(10.0±4.7)d,P<0.05]更早,术后发热时间[(4.5±2.2)d vs(7.9±4.8)d,P<0.05]、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10.6±3.3)d vs(20.0±6.6)d,P<0.05]、住院时间[(18.4±2.0)d vs(31.1±3.7)d,P<0.05]更短,住院费用更低[(9.57±1.47)万元 vs(15.12±2.83)万元,P<0.05]。ERAS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7.4%(2/27)vs 33.3%(7/21),P<0.05]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7%(1/27)vs 23.8%(5/21),P<0.05]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显著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降低了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疼痛管理、呼吸功能锻炼、深静脉血栓预防等护理措施,并促进了护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预防性镇痛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9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术后予静脉自控镇痛泵+术后连续3 d使用氟比洛芬酯静滴100 mg qd+术后3 d使用地佐辛注射液5 mg肌注qn。对照组仅予静脉自控镇痛泵处理,患者疼痛难忍时予肌注盐酸哌替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24、48、72h疼痛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48、72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42±0.92)vs(3.16±0.71),(2.07±0.62)vs(2.44±0.76),(2.29±0.55)vs(2.82±0.61),(2.53±0.50)vs(2.77±0.52),(1.58±0.50)vs(2.44±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1.49±0.51)d vs(2.36±0.48)d,(3.2±0.66)d vs(3.6±0.65)d,(8.09±0.90)d vs(8.96±1.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5.5±1.5)万元vs(5.3±1.7)万元]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胆管结石术后预防性镇痛方案安全有效,可以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辅助抗生素治疗老年阑尾脓肿的效果。方法:选取 76 例老年阑尾脓肿患者,按随机数字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38 例。对照组单纯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抗生素治疗同时,予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口服及七味内消散局部外敷。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发热消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治愈率、脓肿消失时间、住院费用、腹泻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 [(12.0±4.5) d vs (18.5±8.4) d],退热时间 [(5.3±2.6) d vs (9.7±4.4) d] 及腹痛缓解时间 [(7.7±3.2) d vs (12.1±6.6) d] 提前,治愈率高(86.8% vs 26.3%),脓肿消退时间缩短[(11.2±4.1) d vs (17.8±7.5) d],住院费用降低 [(1.72±0.34) 万元 vs (2.63±0.72) 万元 ],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轻度腹泻比例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辅助治疗能提高抗生素治疗阑尾脓肿的效果,加速老年阑尾脓肿的康复、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治愈率高,且无明显副作用,效果良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在造口旁疝Sugarbaker修补围手术期的应用,优化造口旁疝管理方式及流程。 方法采用时间分组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腹腔镜造口旁疝Sugarbaker修补术患者46例,其中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5例患者为ERAS模式组,采用ERAS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管理;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疼痛分级、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评价ERAS模式的管理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疝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RAS模式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8±0.70)d vs(3.4±1.16)d,P=0.036]、进食时间[(1.7±0.55)d vs(3.0±1.56)d,P<0.001]、术后住院时间[(5.8±2.15)d vs(8.5±5.74)d,P=0.033]、造口排气时间[(2.2±0.65)d vs(3.0±1.56)d,P=0.018],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疼痛程度明显更轻(χ2=19.510,P<0.001)。ERAS模式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1例(4.0%),对照组2例(9.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4,P=0.876)。 结论ERAS模式在造口旁疝Sugarbaker术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使得患者整体的康复进程得以加快,没有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