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决奈达隆系不含碘的胺碘酮衍生物之一,据报道其维持房颤(AF)者窦律药效较佳。然而既往关于决奈达隆与胺碘酮两者在维持复发AF者AF复发及窦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无直接两相比较对照研究,本文就此进行了汇总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决奈达隆与胺碘酮对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空白期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我科收治的98例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按照术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类型,患者被随机分为决奈达隆组(52例)和胺碘酮组(46例)。比较两组术后3月内房颤复发发生率、术后1月、3月QTc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内,决奈达隆组房颤复发率显著高于胺碘酮组(26.9%比10.9%),P=0.04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QTc均显著延长[决奈达隆组:(423.9±40.0)ms比(439.6±37.7)ms比(441.6±38.7)ms,胺碘酮组:(422.2±29.8)ms比(447.5±30.2)ms比(447.6±23.1)ms],P均<0.01;该不同时间点,两组间QTc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决奈达隆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胺碘酮组(26.9%比47.9%),P=0.032。结论:房颤导管消融术后3个月空白期内,决奈达隆维持窦律疗效不如胺碘酮,而总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3.
决奈达隆是一种多通道阻滞剂,与胺碘酮一样,兼具Ⅰ~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Vaughan-Williams分类)的特性。药理学研究中,决奈达隆的电生理学和血液动力学特性与胺碘酮相似。动物模型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导管消融术后早期使用决奈达隆对房颤及房扑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于我院行导管消融术进行肺静脉隔离术的256例阵发性房颤/房扑患者被随机均分为胺碘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口服200mg,1次/d)与决奈达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决奈达隆口服400mg,2次/d),两组出院后均治疗3个月,停药后再随访9个...  相似文献   

5.
正决奈达隆(dronedarone)是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由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开发,于2009年相继在美国和欧洲上市。其化学结构类似胺碘酮(乙胺碘呋酮胺碘酮)但不含碘,既有与胺碘酮相似的电生理作用,又摒除了碘相关不良反应,因而备受推崇。然而,随着临床试验结果的不断报告,曾为人们看好的决奈达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探索提前终止。其适应证仅限于心房颤动(房颤)转复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当下决奈达隆的路在何方仍  相似文献   

6.
决奈达隆是治疗心房颤动的新药之一,该药与传统胺碘酮具有类似的药理作用,但它不含碘,故不会引起与碘相关的不良反应。对于决奈达隆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进行了广泛的临床研究,现就决奈达隆的临床现状及临床新进展做一简述,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决奈达隆是非碘化的苯并呋喃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与胺碘酮类似。决奈达隆作为一种新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多通道阻滞的作用,它既保留了胺碘酮的疗效,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经多个临床试验证实后,于2009年被FAD批准用于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本文就决奈达隆的电生理与临床应用进展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马来酸罗格列酮干预高脂饲养大鼠脂肪肝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脂饲养所致正常SD大鼠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罗格列酮干预脂肪肝的效果。方法将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11只:正常饲养组(NC)、高脂饲养组(HF)、高脂+罗格列酮组(HF4-Ros)。饲养8周后取空腹血测定血糖、脂联素,胰岛素敏感性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术稳态时的葡萄糖输注率(GIR)来评价,测定肝脏中TG含量,并对大鼠肝脏组织做HE染色。结果高脂饲养8周后,与NC组相比,HF组肝脏呈现明显脂肪肝,肝脏中TG明显增加达154.2%(NC组3.89mg/g,HF组9.89mg/g,P〈0.01);与HF组相比,HF4-Ros组肝脏中TG显著降低达46.6%(5.28mg/g,P〈0.01),脂肪肝减轻。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能明显改善高脂饲养大鼠的脂肪肝。  相似文献   

9.
可达龙(胺碘酮)常常被用于在房颤患者中维持窦性心律,在良好的效果背后,也潜在诸多严重的毒副作用。决奈达龙是一种新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药理作用与可达龙类似但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可达龙(胺碘酮)常常被用于在房颤患者中维持窦性心律,在良好的效果背后,也潜在诸多严重的毒副作用。决奈达龙是一种新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药理作用与可达龙类似但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决奈达隆不同剂量对家兔体重、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新西兰兔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7),决奈达隆低剂量组[n=9,50mg/(kg^-1·d^-1),LDR],决奈达隆高剂量组[n=11,100mg/(kg^-1·d^-1),HDR],专业灌胃器灌胃每日一次,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观察家兔一般状况、体重,耳缘静脉取血测总T4,总T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结果 LDR组及HDR组各出现2例体重负增长,但三组之间体重增长无差异,三组ALT水平分别为:(20.43±4.23)IU/L,(21.67±5.07)IU/L和(36.82±18.00)IU/L,HDR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LDR以及LDR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三组ALP水平分别为(143.14±50.9)IU/L,(109.22±38.6)IU/L和(153.82±40.55)IU/L,HDR与LDR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间T3,T4,T4/T3,AST,γ-GGT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剂量水平和T3、T4、ALT水平无相关性。结论在家兔模型中决奈达隆高剂量组可导致轻度ALT水平异常,可能抑制体重增长,但对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葛花解酲汤对酒精性脂肪肝(AFL)大鼠生化指标和肝脏病理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大、小剂量组和易善复组。用50%乙醇制备模型,正常组仅予蒸馏水10ml/(kg·d),其余各组在造模同时,分别予20、10g/(kg·d)中药浓缩液和91.2mg/(kg·d)易善复混悬液灌胃,连续14周,处死,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游离脂肪酸(FFA)及血浆和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三酰甘油(TG)、FFA、MDA明显升高(P〈0.01),而SOD、GSH-PX明显降低(P〈0.01);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TG、FFA、MDA明显下降(P〈0.01),而SOD、GSH-Px明显升高(P〈0.01);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和点、灶状坏死;中药大剂量组和易善复组脂肪变性和炎症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葛花解酲汤对AFL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福辛普利灌胃。12周后检测血糖、血清肌酐、肾重指数,观察肾小球体积、肾小球基底膜变化,测定肾小球平均截面积(MGA)和肾小球平均体积(MGV)。结果DM组及不同剂量福辛普利组间血糖、血清肌酐均无统计学差异;与DM组相比,5mg·kg^-1·d^-1组肾重指数降低(P〈0.05),10mg·kg^-1·d^-1组肾重指数明显降低(P〈0.01),各福辛普利组MGA和MGV均缩小(P均〈0.01)。结论早期应用福辛普利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硫代乙酰胺(TAA,300mg·kg^-1·d^-1)不同用药时间诱导A型肝性脑病,比较大鼠的行为学、生物化学以及组织学改变,探讨造模最适时间。方法将大鼠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为正常对照组;B、C、Di组用TAA(300mg·kg^-1·d^-1)分别连续灌胃2d、3d、4d,A组用相等量生理盐水灌胃4d。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脑功能评分、AHE的诱导率和致死率,并分析各组给药结束24h后血氨、ALT、AST、TBIL的差异。结果C、D组比B组大鼠脑功能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C、D组比B组诱导率高(P〈0.0083),而D组比B、C组的大鼠致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C、D组血氨及ALT、AST、TBIL肝功能指标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C、D组TAA用药后肝组织学观察炎症浸润、坏死、纤维化等损害最明显。结论300mg·kg^-1·d^-1的TAA连续灌胃3d,行为学改变显著.致死率较低.血氨较高.肝功能损害明显.为TAA诱导大鼠急性肝性脑病适宜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土三七水煎剂所致的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建立一种模拟临床患者服药所致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的动物模型。方法土三七2100g水煎制成浓度为1.5g/ml土三七生药煎剂,SD大鼠76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A、B、C组每组20只,分别以土三七水煎剂高(15g·kg^-1·d^-1)、中(7.5g·kg^-1·d^-1)、低(3.75g·kg^-1·d^-1)浓度灌胃,D组16只以温开水灌胃作为对照,各组大鼠雌、雄各半。每日测量大鼠体重并记录异常表现,灌胃1周和2周后各组大鼠分别处死各半,肝脏标本行病理检查,HE及Masson染色,光镜下参照Deleve评分标准判定病变及严重程度。结果土三七高、中、低浓度组分别有83.3%(15/18)、75.0%(15/20)、40.0%(5/20)出现了肝小静脉闭塞病病理表现;相同剂量下雌性较雄性更易发病,雌、雄鼠造模成功率分别为79.3%(23/29)和41.3%(12/29)(P=0.003)。结论土三七水煎剂灌胃可以成功建立HVOD大鼠模型,剂量和大鼠性别与造模成功率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高脂诱导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胰岛素抵抗(IR)模型,并探讨其糖脂代谢的变化。方法高脂喂养ApoE叫小鼠16周建立IR模型,采用3-^3H葡萄糖为示踪剂的扩展高胰岛素钳夹技术评价其胰岛素敏感性和糖脂代谢变化。结果普通饲料喂养ApoE^-/-小鼠(NF组)血浆FFA、TC、TG、LDL-C、HDL-C和Ins明显高于C57BL/6J小鼠对照(NC)组(P〈0.01和P〈0.05),而高脂喂养ApoE叫小鼠(HF组)上述指标又明显高于NF组(P均〈0.01),并且FBG也明显高于NF和NC组(P均〈0.01)。钳夹稳态时,HF组Ins明显高于NF和NC组(P均〈0.01),FFA、TC、TG虽被抑制,但仍明显高于NF和NC组(P均〈0.01);HF组葡萄糖输注率明显低于NF和NC组(P均〈0.01)。在钳夹结束时,HF组葡萄糖清除率明显低于NF和NC组(P均〈0.01),而肝糖输出率则明显高于NF和NC组(P均〈0.01),仅被抑制51%。结论ApoE^-/-小鼠存在糖脂代谢紊乱和IR的遗传特征,长期高脂饲养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猪牙皂提取物正丁醇部位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效应。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4组,其中1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3组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猪牙皂正丁醇提取物(0.6g·kg^-1·d^-1、0.3g·kg^-1·d^-1、0.15g·kg^-1·d^-1)灌喂3天,采集其含药血清作用于人肝癌SMMC-7721细胞,MTr法检测细胞抑制率。结果:猪牙皂正丁醇提取物中、低剂量明显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高剂量无明显效果。结论:猪牙皂正丁醇提取物能够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牛磺酸灌服6周后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和肾上腺髓质素(ADM)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缩窄组和给药组。参照Anderson方法制作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大鼠模型。术后1周开始给予牛磺酸50mg·kg^-1·d^-1,给药6周后处死动物,检测左心系数(左室重/体重比,LVW/BW)、CaN活性及ADM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缩窄组大鼠SBP、LVW/BW显著升高(P〈0.05),心肌中CaN活性、ADM含量显著增高(P〈O.05)。给药组与缩窄组相比,SBP、LVW/BW下降(P〈0.05),心肌中CaN活性、ADM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牛磺酸有降低压力超负荷大鼠收缩压及减轻心肌肥厚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aN活性和ADM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COX-2抑制剂、PGE1对肝硬化大鼠VEGF和CT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PGE1对肝硬化大鼠肝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50%CCl4(CCl4/橄榄油:体积比1/1)腹腔注射诱导SD大鼠肝硬化模型,每周2次,共8周。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10)腹腔注射橄榄油;模型对照组(n=14),在诱导模型的同时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选择性COX-2抑制剂罗非昔布组(n=14),按10mg·kg^-1·d^-1灌胃;米索前列醇即PGE,组(n=14),按每只大鼠10μg·d^-1灌胃。8周末处死大鼠留取肝组织,通过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VEGF和CTGF表达和定位。结果随着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形成,肝组织VEGF和CTGF的表达增加,与肝硬化模型对照组(安慰剂)比较,选择性COX-2抑制剂罗非昔布能显著降低肝脏VEGF和CTGF蛋白表达水平,而PGE1对VEGF无影响,CTGF显著降低。结论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VEGF和CTGF的表达增加,选择性COX-2抑制罗非昔布能在体内抑制肝组织CTGF和VEGF的表达,这可能是罗非昔布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Wism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和姜黄素干预组。对照组以普通饲料饲养,模型组和干预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干预组每日予50mg/kg姜黄素灌胃,共计12周。实验结束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和血清总胆固醇含量,以及肝组织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三酰甘油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活性。肝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能显著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肝组织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减少血清总胆固醇和肝组织三酰甘油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活性;明显减轻大鼠肝内脂肪沉积,改善肝细胞的脂肪性病理改变。[结论]姜黄素通过抗氧化作用,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