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格列苯脲及二甲双胍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检索1974年-2015年发表的关于格列苯脲及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应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7组随机对照试验,共2243个受试对象,其中4组为格列苯脲与胰岛素随机对照试验,余3组为二甲双胍与胰岛素随机对照试验。经分析,所纳入的研究不存在显著的临床异质性。发现格列苯脲组与胰岛素组及二甲双胍组与胰岛素组在不良妊娠结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胰岛素组相比,格列苯脲组及二甲双胍组可改善治疗依从性,且二甲双胍组较胰岛素组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降低(P=0.0002)。结论:格列苯脲及二甲双胍不增加不良围生期结局的发生率,故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且二甲双胍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故格列苯脲及二甲双胍可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和格列苯脲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搜集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或格列苯脲治疗GDM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间限定为从建库至2018年11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采用AMSTAR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提取资料并采用RevMan5软件定量合并分析其效应值,结局指标采用GRADE评价系统进行证据质量分级。结果 最终纳入13篇系统评价(包括31项RCT研究)。AMSTAR评价结果显示:纳入的系统评价总体质量有待提高。主要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餐后血糖控制效果优于胰岛素,且二甲双胍组妊娠诱发性高血压发生倾向更低,孕妇入组后体重增加及妊娠时限均低于胰岛素组;同时,二甲双胍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更低,大于胎龄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新生儿入住ICU率均显著低于胰岛素组。格列苯脲血糖控制效果与胰岛素相当,但可能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也升高。GRADE评价结果显示:38个结局指标中,2项为高质量,13项为中等质量,14项为低质量,9项为极低质量,主要降级因素是研究的局限性和不精确性。结论 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和格列苯脲具有较好的血糖控制效果,二甲双胍的餐后血糖控制效果甚至优于胰岛素治疗效果。尚无数据说明口服降糖药格列苯脲或二甲双胍对孕妇及胎儿的远期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PubMed、万方(WangFang)以及维普(VIP)数据库系统文献,入选的研究为2000年1月—2018年7月期间采用格列美脲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用Jadad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实验组予格列美脲联用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运用ReviewManager5.3软件对两组治疗结局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进行Meta比较分析。结果 9篇RCT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对比Meta分析结果显示:格列美脲联用二甲双胍在降低FBG、2hPBG和Hb A1c方面优于单用二甲双胍,FBG[MD=1.58,95%CI(1.33,1.83),P<0.00001]、2hPBG[MD=2.10,95%CI(1.73,2.46),P<0.00001]、Hb A1c[MD=1.27,95%CI(0.95,1.59),P<0.00001]。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更有效降低患者的FBG、2hPBG and Hb A1c,但在安全性方面仍需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EBSCO、ScienceDirect、OVID、SpringerLINK、Wile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同时注意未发表文献、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检索,对部分文献使用手工检索。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09年11月。查找以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为干预措施治疗PCO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对照试验(CCT)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5.0统计软件对提取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5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治疗PCOS同时加用噻唑烷二酮类较二甲双胍单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P0.00001,WMD=-0.21,95%CI(-0.27,-0.15)]、促进排卵[P=0.003,OR=2.76,95%CI(1.14,5.42)],但其降低腰臀比(waist-hipratio,WHR)[P=0.51,WMD=0.02,95%CI(-0.04,0.08)]和雄激素[P=0.20,WMD=-31.14,95%CI(-79.21,16.92)]的作用较单药无差异,联合治疗反而削弱了二甲双胍单药改善体质量指数(BMI)[P=0.02,WMD=0.54,95%CI(0.08,1.00)]的作用。没有研究报道不良反应。结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PCOS较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排卵且用药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应用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商城县人民医院就诊的7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在孕周>32周后接受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孕周≤32周时接受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治疗前及分娩前1周,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25.64%(10/39)、7.69%(3/39),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51%(8/39)、5.13%(2/39),观察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周≤32周时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杜素雅  吴行伟  童荣生  龙恩武  何霞   《四川医学》2018,39(4):368-374
目的系统评价DPP-4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胃肠道安全性,为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提供证据和建议。方法检索数据库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OVID)获得DPP-4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出胃肠道不良事件的相关数据,使用Revman5.2软件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汇总分析,比较DPP-4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与单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胃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26个RCT和1145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单用二甲双胍相比,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剂量≥1500mg/d)、维格列汀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可显著减少腹痛的发生(OR 0.53,95%CI:0.35~0.81,P=0.003;OR 0.21,95%CI:0.06~0.73,P=0.01)。在其他类型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腹泻、反胃、呕吐等)方面,尚不能认为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分别联合二甲双胍相比于单用二甲双胍有优势(P均大于0.05)。结论与单用二甲双胍相比,西格列汀、维格列汀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在降低腹痛发生率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等文献资料库。纳入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同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s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结果:共纳入9个符合要求的RCT研究,共542例患者;其中二甲双胍及克罗米芬联合用药组(试验组)279例,克罗米芬组(对照组)258例,5例试验组患者因在采用促排卵药物之前已妊娠退出治疗。所纳入的研究根据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失访、意向性分析和基线情况的描述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质量均为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及克罗米芬联合用药组(试验组)的妊娠率[OR=2.17,95%CI(1.18,4.02),P=0.01]高于克罗米芬组(对照组),而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多周期排卵率[OR=1.26,95%CI(0.35,4.46),P=0.008]及一个周期排卵率[OR=2.71,95%CI(0.09,8.12),P=0.008]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中等,仍需要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8.
李鸿  黄琪  郑露  张钰  杨宝  聂娟  涂星  王嘉军 《重庆医学》2023,(3):424-431
目的 评价中药复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合理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21年7月20日,检索关于中药复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由3名研究者共同完成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4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对有效率的结果进行序贯分析,对纳入研究的中药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进行潜方分析。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患者1 88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复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率优于单用二甲双胍[RR=1.25,95%置信区间(95%CI)=1.19~1.32),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空腹血糖(MD=-1.43,95%CI=-2.16~-0.70,P<0.05)、餐后2 h血糖(MD=-1.35,95%CI=-1.71~-1.00,P<0.05)、空腹胰岛素指数(MD=-2.60,95%CI=-3.73~-1.48,P<0.05)、糖化血红蛋白(MD=-0.76,95%...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对比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对妊娠并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妊娠并糖尿病患者82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研究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结果:研究组产妇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低血糖、黄疸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妊娠并糖尿病的安全性更佳,可以有效保证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入院前使用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然而,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仍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进一步评估二甲双胍是否有利于改善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率等临床结局。目的 系统评价入院前使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率、初始血浆乳酸水平和器官功能障碍等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以及其他数据库中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相关中、英文文献,试验组(MET组)为入院前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合并脓毒症的成年患者,对照组(NM组)为入院前未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合并脓毒症的成年患者,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立至2023-03-15。由2名研究人员筛选、提取数据及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2篇文献,共12 320例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纳入文献的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分...  相似文献   

11.
Metformin therapy and diabetes in pregnancy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No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with metformin use have been reported, except in one unmatched study. Otherwise, the studies are small and non-randomised, with the exception of one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currently under way, comparing metformin with insulin in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the MiG trial). No long-term follow-up data for offspring of mothers receiving metformin have been published. Any woman with diabetes should be as close to euglycaemia as possible before pregnancy. In some circumstances (eg, severe insulin resistance), metformin therapy during pregnancy may be warranted. When metformin treatment is being considered, the individual risks and benefits need to be discussed with the patient so that an appropriate decision can be reached.  相似文献   

12.
冯艳华 《当代医学》2021,27(7):103-105
目的分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经药物治疗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盲抽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糖脂代谢水平、母婴结局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FPG、2 h PG、HbAlc、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妊娠结局异常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新生儿异常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有效调节糖脂代谢水平,改善母婴结局,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患者综合治疗后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被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且有妊娠要求,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加本研究项目的妇女共100例。其中根据是否需要、是否愿意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和二甲双胍,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进行3个月个体化综合治疗〔达英-35和(或)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调整〕。对照组则仅进行生活方式调整,观察2组的妊娠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2组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自然流产6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5例,妊娠期高血压发生6例;研究组自然流产3例,无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事件发生。2组的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自然流产率有降低的趋势。研究组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个体化综合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妊娠有积极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妊娠不良结局(如自然流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锐(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将GDM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注射诺和锐,观察组诺和锐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比较治疗两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1h血糖(1h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记录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羊水过多、早产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锐治疗GDM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二甲双胍治疗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二甲双胍单独治疗8岁以上青少年2型糖尿病38例,治疗12周,观察其疗效与安全性,并与13例采用非双胍类药物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论是治疗组或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组体重及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也有明显下降(P均<0.05),且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的患儿服药12周后仅有1例丙氨酸转氨酶(ALT)从治疗前的28 U/L上升至46 U/L,其余两组患儿的ALT、血总胆红素(BIL)、Cr、BUN、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以及WBC、Hb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儿服用二甲双胍治疗与成年人一样可明显地降低血糖和体重,改善异常血脂,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Prevention of diabetes has been tried by several groups with varying degree of success. Prediabetic population are the ideal target for the purpose. In this study, prediabetic subjects are selected from the high-risk groups, like those having obesity, family history of diabetes, past history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hypertension, dyslipidaemia; and a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when their fasting plasma glucose was found to be below 110 mg/dl and 2 hours postglucose (75g) plasma glucose remained between 110 and 200 mg/dl. After giving advice for lifestyle changes to all for a period of 3 months, those who had their blood glucose values in the impaird glucose tolerance (IGT) range were given either metformin, rosiglitazone or acarbose, the rest continued with diet and exercise only. Total follow-up period was 3 years. All groups maintained blood sugar in the euglycaemic range till the end of the 3-year period.  相似文献   

17.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与单独应用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强化治疗组给予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照治疗组仅给予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治疗12周。观察2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三餐后2h血糖(2h-PBG)及睡前血糖的改善情况。同时记录研究期间低血糖和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对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两组HbA1c、FBG、2h-PBG及睡前血糖在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p均〈0.05)。联合治疗组在HbA1c、早餐后2h血糖、午餐后2h血糖等指标的下降幅度较对照治疗组更大(p均〈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在血糖控制方面优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可作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治疗的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8.
门诊2型糖尿病病人治疗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门诊2型糖尿病病人治疗达标情况,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将门诊2型糖尿病病人380例按以往治疗情况分为二甲双胍组、优降糖组、二甲双胍+迪沙片组、二甲双胍+诺和龙组、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二甲双胍+胰岛素组,观察3个月。观察前后分别行常规体格检查,检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结果各组病人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二甲双胍+胰岛素组疗效优于其他治疗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治疗达标率较低,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优于单一口服降糖药。对口服降糖药效果差的病人,应尽早联合用药或选择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