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RN )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鼻咽癌根治性放射治疗和各种头颈恶性肿瘤术前、术后放疗的广泛应用,放射性颌骨骨坏死发病率有逐渐增多趋势,约为2%~15 %.我科于2001年7月至2005年10月对16例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术后缺损患者应用带蒂胸大肌皮瓣带肋骨或血管化游离腓骨瓣移植同期修复,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颌骨放射性骨坏死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4例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患者,随机分为HBO治疗组和非HBO治疗的对照组,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24例 中,16例痊愈(66.7%),8例显效(33.3%),总有效率100%;对照组20例中,6例痊愈(30.0%),10例显效 (50.0%),4例好转(20%)。采用HBO综合治疗颌骨放射性骨髓炎较之未加HBO治疗效果明显提高(P<0.01), 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HBO在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治疗上有满意的疗效,比常规治疗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3.
高压氧治疗颌骨放射性骨坏死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连聪  应瑛 《浙江医学》1993,15(3):146-147
报道高压氧治疗放射性颌骨骨坏死30例。全组平均外照射剂量65Gy,主要症状为疼痛、瘘管形成及张口受限。经高压氧加抗生素综合治疗(其中8例加手术治疗)。近期有效率83.3%,远期有效率72%。结果表明高压氧可作为手术治疗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前后的常规辅助手段,但其疗程要长。  相似文献   

4.
高压氧预防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探讨高压氧预防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作用。方法:对两组白兔右侧下颌骨作总量为16Gy钴-60放射,其中一组在放射期间和放射结束后共作16舱次高压氧吸入。放射结束后42周,对放射侧颌骨作连续切片光镜下病理学观察。结果:单纯放射组颌骨放射性坏死率为6/8,放射加高压氧吸入组为2/8,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兔颌骨放射过程中吸入高压氧对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有显著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丁继平 《医学综述》2014,20(19):3506-3507,3526
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为预防各种急性、晚期放射性损伤如口腔黏膜炎、口干症、颌骨骨坏死等,口腔支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国外普遍采用个体化口腔支架,国内仅少数放疗中心使用。多种形式材料不一的口腔支架各有优缺点,且目前主要应用于口腔、口咽及鼻咽部肿瘤的放射治疗。该文就其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改进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放射治疗头颈部肿瘤,尤以鼻咽、扁桃、上颌、颊部、舌以及口底等癌症。治疗剂量一般为50~70Gy,不可避免地合并放射性反应与损伤,尤以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口腔干燥症、放射性龋齿及骨坏死为常见,单纯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1]。近几年我们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中药治疗以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在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因鼻咽癌放疗后致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患者行死骨扩大切除术,同期应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后缺损,其中4例为游离腓骨肌皮瓣,4例为游离腓骨瓣。结果8块游离腓骨肌(皮)瓣全部获得成活,无一例出现血管危象及组织瓣的全部或部分坏死。全部患者术后放射性骨坏死的症状均完全缓解,外形和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随访期间未见放射性骨坏死复发。结论采用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扩大切除术后缺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8.
兔颌骨^60钴放射与高压氧吸入对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颌骨60钴放射与高压氧吸入对自由基代谢的影响陈伟良段朝晖谭杰文区颖姿林承光毛志达我们在对兔颌骨60钴放射期间吸入高压氧预防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机理的研究中,观察了自由基代谢的过氧化脂质(LPO)的代谢产物血浆丙二醛含量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  相似文献   

9.
<正>放射性颌骨骨髓炎(radioactive osteomyelitis of jaws,ROJ)是头颈部放射治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1%~3%[1,2],该病常因颌骨缺损,软组织的坏死溃烂,甚至形成瘘管,临床表现为张口受限、疼痛、恶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放射性下颌骨骨髓炎治疗方法众多,游离腓骨肌皮瓣治疗ROJ也有较多学者报道。现就我科2009—2013年收治的6  相似文献   

10.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或骨髓炎是颌面部恶性肿瘤放疗后的严重并发症。颌骨经放射线多疗程以及内外照射至一定剂量或大剂量照射后,由于骨组织内含有大量矿物质在照射过程中吸收了较多的放射能,以致引起颅骨内的动脉内膜炎,发生颌骨血运障碍,骨膜及骨髓中血管栓塞,造成局部营养障碍,使骨丧失再生能力,容易发生无菌性骨坏死。此时若有牙源性病灶感染存在或受到损伤,均可以继发化脓感染形成  相似文献   

11.
1概述关于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RN)病因病理学的研究已经有近百年历史。19O3年Perther首先发现放射线能造成骨的发育障碍;1922年Pegaud首次指出了放射性骨髓炎和一般化脓性骨髓炎的区别;1938年Watson和Scarborongh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从此,人们对颌骨ORN的病因病理学才有所了解。1970年由Meyer提出的放射、损坏、感染三要素学说被广泛认可。1983年Marx根据临床上颌骨ORN病灶内部细菌培养阴性的事实,否定了前述的学说,提出了继发于放射线对颌骨血管系统损害之后,低氧、低细胞、低血管结构的“三低”学说。2病因颌骨ORN的病因…  相似文献   

12.
罗菲 《重庆医学》2012,41(36):3897-3900
颌骨缺损多见于肿瘤的术后、外伤、放射性骨坏死及炎症因素等,并且多伴有周边的软组织缺损。这种缺损不仅导致口腔颌面部功能性障碍,也严重地影响患者语音、咀嚼等生理功能,对患者的容貌以及心理造成影响[1]。因此,如何修复和重建颌骨缺损,恢复其功能以及改善颌面部畸形是口腔颌面外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放射性颌骨坏死(ORN)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38例放射性颌骨坏死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度和重度ORN单纯刮治术疗效较差,治愈率分别为66.7%和28.6%。术前和(或)术后辅助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中度和重度ORN总治愈率分别可达80.6%和57.2%,颌骨部分切除术和截骨术辅助高压氧治疗对重度ORN疗效尤佳。结论:颌骨部分切除术和颌骨截骨术辅助高压氧治疗是重度ORN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发生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并不少见,但并发下齿槽动脉破裂引起大出血甚为罕见,笔者遇到一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2岁,农民。因口腔内出血16h,外院处理后,突然大口出血半小时后于2004年12月8日20时急诊转入院:患者于6年前因鼻咽癌在广州市某肿瘤医院行60Co根治性放射治疗和化疗,放疗剂量为70Gy,放疗后3年逐渐出现开口困难,双颌后颌下颈上部软组织红肿,逐渐转为僵硬。于2001年5月因声嘶、呼吸受阻、语言不清入耳鼻喉科诊治,鼻咽  相似文献   

15.
王辛  李平 《四川医学》2005,26(2):227-229
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放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放射治疗可以引起多种口腔并发症,如:口腔干燥、粘膜炎、放射性骨坏死、局部感染、牙齿感觉过敏、快速进展的牙周病、味觉减退、张口困难等。其中,口腔干燥是最常见的,其发生率几乎为100%,而且有89%为中.重度。口腔干燥患者口腔的正常菌群发生改变,产生更多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放射性颌骨坏死行保守治疗的疗效.结果 采取保守方法治疗我科收治的8例放射性颌骨坏死患者,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2例创口完全愈合;3例患者疼痛症状好转;1例患者治疗期间因肿瘤远处转移治疗期间死亡;2例患者疼痛症状好转后失访.结论 保守方法治疗放射性颌骨坏死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7.
张勇  李昀生 《当代医学》2011,17(7):20-22
随着二磷酸盐的广泛使用,部分患者出现的颌骨骨坏死症状逐渐引起了医生及研究者的关注。然而,二者的相关程度仍是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就近年来颌骨骨坏死研究现状及其与二磷酸盐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欧海强  廖锷熊 《中外医疗》2013,32(26):113-113,115
目的探讨自配漱口液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口炎的效果。方法将62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所致放射性口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自配漱口液含漱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对照组单纯采用朵贝氏漱口液含漱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比较两组发生口腔黏膜反应的程度。结果治疗后第1周末及第4周末两组口腔黏膜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口炎予自配漱口液含漱,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  相似文献   

19.
舒小泉  Dan Rosen  刘旭桉 《医学综述》2009,15(20):3131-3134
双膦酸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骨疾病的重要药物。此药物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颌骨坏死。口腔种植牙作为目前治疗缺牙的主要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口腔治疗中。而种植牙手术可能诱发双膦酸类药物相关的颌骨骨坏死。种植牙手术和双膦酸盐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脑病48例的影象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霁  郑金瓯 《广西医学》2007,29(12):1927-1928
放射性脑病(radiation encephalopathy,REP)最初由Fisher等人在1930年首次报告,是一种因各种原因而进行头颈部放射性治疗后所产生的神经系统损害,是头颈部肿瘤放射性治疗后的严重并发症,文献报告发病率约为0.9%[1].目前,影像学检查及患者的放射性治疗既往史对本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