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1660份HBsAg阳性血清中,112份血清检出抗-HBs(6.75%),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血清中,49.1%HBeAg阳性,46%HBV-DNA阳性,提示此种血清近半数具有传染性。对36例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为期2~30月的随访观察,72%病例抗-HBs仅短暂出现,无一例HBsAg转阴,表明慢性HBV感染患者出现此血清学模式并非预示HBV行将消除。  相似文献   

2.
作者设计了测定人血清中抗-抗-HBs(Ab_2)的ELISA法,并用该法对23例无自觉症状,HBsAg阳性的血清进行了检测,其中5例为Ab_2阳性,阳性率为21.7%。任选Ab_2阳性中的3份标本,Ab_2阴性中的2份标本进行了免疫电镜检查,前者均未查见HBV颗粒,后者中有1份查见HBV颗粒.提示.在常规的HBsAg检测中,有可能存在具有HBsAg内影像作用的抗-抗-HBs的干扰。  相似文献   

3.
340名孕妇产前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阳性率分别为7.7%、4.7%、6.2%、2.9%、4.7%。25名HBsAg阳性产妇的婴儿中,7例HBsAg阳性(29.6%)。三大抗原系统阴性的婴儿无一例HBsAg阳性,13例e抗原阳性母亲的婴儿,5例HBs阳性,12例e抗原阴性、HBsAg阳性产妇之婴儿,2名HBsAg阳性。430份脐血,HBsAg全部阴性。  相似文献   

4.
材料和方法1976年1月~1978年12月,在吉隆坡大学医院内儿科进行了经皮肾穿刺活检470例。每份活检的一部分用10%缓冲福马林固定,石腊包埋,制成2μm切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用苏木精、伊红,PAS,Martius猩红兰,Masson3铬过碘酸银;另一部分组织常规冷藏于液态氮中,制成4μm厚的冰冻切片,应用荧光素异硫氰酸盐标志的山羊抗人类IgG、IgA、IgM、IgD、IgE、C_3和纤维蛋白原,以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5种主要免疫球蛋白、补体C_3和纤维蛋白原,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HBsAg、切片培育于免疫兔血清(抗HBsAg)中45分钟,用磷酸缓冲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PreS1与HBeAg及HBV-DNA的相关性,探讨PreS1在乙肝病毒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及实验室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携带者和正常人体检的血清388份,检测Pre S1、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DNA,并分析Pre S1与乙肝病毒血清指标相关性.结果在388份血清中,HBeAg阳性血清85份,Pre S1阳性68例,阳性率80.0%;HBeAg阴性血清121份,Pre S1阳性40例,阳性率33.1%中,抗-HBe阳性血清88份,Pre S1阳性29例,阳性率32.9%;HBV-DNA阳性血清198份,PreS1阳性152例,阳性率76.8%.结论在HBsAg、HBeAg抗原抗体系统及HBV-DNA对HBV病毒的实验室检测中,Pre S1可以补充表达HBV病毒的活动性,提高HBV病毒感染复制及在发生变异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PreS1与HBeAg及HBV-DNA的相关性,探讨PreS1在乙肝病毒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及实验室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携带者和正常人体检的血清388份,检测Pre S1、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DNA,并分析Pre S1与乙肝病毒血清指标相关性.结果在388份血清中,HBeAg阳性血清85份,Pre S1阳性68例,阳性率80.0%;HBeAg阴性血清121份,Pre S1阳性40例,阳性率33.1%中,抗-HBe阳性血清88份,Pre S1阳性29例,阳性率32.9%;HBV-DNA阳性血清198份,PreS1阳性152例,阳性率76.8%.结论在HBsAg、HBeAg抗原抗体系统及HBV-DNA对HBV病毒的实验室检测中,Pre S1可以补充表达HBV病毒的活动性,提高HBV病毒感染复制及在发生变异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静宁县12000名小学生HBV检测结果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我们于1997年9~12月份间对静宁县部分学龄前儿童及小学1~6年级在校学生进行了HBsAg检测,并对HBsAg检测阳性者进行了乙肝三系统即(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检测,并对HBsAg阳性在男女及小学年龄组的分布情况及HBV感染模式的发生率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机对991例临产妇和999份脐带血进行了血清学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G)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发现62例母亲抗HCV-IgG阳性,检出率6.26%,其新生儿脐带血28份抗HCV-IgG阳性,检出率为45.16%;74例母亲HBsAg阳性,检出率7.47%,其新生儿31份脐带血HBsAg的阳性,检出率41.89%;4例母亲抗HCV-IgG及HBsAg均阳性,检出率为0.40%.上述3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抗HCV阳性组与HBsAg阳性组之间对妊娠.分娩及围产儿影响无差别;汉族HBsAg阳性率高于维吾尔族,但不同民族抗HCV阳性的发生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应用ELISA 法在40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中检出HBsAg 阴性HBeAg 阳性者12例,占总数2.9%。其中3份血清抗-HBs 和抗-HBc 亦阳性,9份抗-HBc 阳性,12份抗-HBc 均阴性。对比分析表明,应用ELISA 法检测HBeAg 比ID 法更灵敏,更准确。该12例患者中慢性肝炎7例、急性肝炎4例,急性重症肝炎1例。一年后对2例慢性肝炎和4例急性肝炎复检,结果6例HBsAg 均阴性,1例急性肝炎和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HBeAg 仍阳性,HBeAg 转阴率66.7%。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了解本站采取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15日~2014年6月底共计39236份献血者标本的 ELISA 检测结果(HBsAg、抗-HCV、抗-HIV)和 NAT 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9236份标本中 NAT 阳性220份,阳性率为0.56%;ELISA阳性(HBsAg、抗-HCV、抗-HIV 3项)199份,阳性率为0.51%;NAT、ELISA 阳性157份,占0.40%;ELISA 阴性 NAT 阳性63份,占0.16%,鉴别出27例 HBV -DNA 和1例 HCV -RNA;NAT 阴性 ELISA 阳性42份,占0.11%,ELISA 双试剂检测阳性与 NAT 阳性符合率为78.9%,HBsAg、抗-HCV、抗-HIV 双试剂阳性与 NAT 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0.3%、66%、100%。结论:NAT 与 ELISA 平行检测血液筛查模式既能够防漏互补,同时也可以缩短血液检测周期,保障血液的及时安全供应。  相似文献   

11.
对HBsAg和抗-HCV ELISA筛查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对HBsAg和抗-HCV ELISA筛查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试验分析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中和试验对ELISA检测HBsAg阳性献血者和重组免疫印记试验(RIBA)对抗-HCV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检测,并对确认试验阴性献血者进行NAT检测。结果38693份献血者中,ELISA筛查出HBsAg和抗-HCV阳性分别为381(0.98%)份和173(0.45%)份。在ELISA筛查出的381份HBsAg阳性献血者中,经中和试验确认HBsAg阳性352份,29份为阴性;173份抗-HCV阳性献血者中,RIBA试验确认79份阳性。59份阴性。35份为可疑;29份中和试验确认HBsAg阴性标本和94份RIBA确认抗-HCV阴性或可疑的标本.NAT检测HBV DNA和HCV RNA均为阴性。结论对献血者进行HBsAg和抗-HCV确认试验能够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发生,有利于保护献血者的利益和推动志愿无偿献血事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陆予云 《广州医药》1998,29(4):48-49
为了解不同人群中HCV感染情况我们于1997年10月~12月对中专在校学生,进行HBV感染的血清学检查。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在校三个年级学生,男220人、女744人,共计964人。1.2检测的964人中HBsAg阳性149份血清。男44例,女105例。HBVM、抗-HCV、ALT检测方法均按规定要求操作及判断结果。统计学处理,用X2检验。2结果964人中HBsAg阳性149人,阳性率15.44%,其中男性阳性率20%,女性阳性率14.11%。男、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4.51P<0.05)。149份HBsAg阳性血清和130份正常对照血清中HBVM模式,抗-HCV、ALT检出情况见表…  相似文献   

13.
<正> 我们于1983年6月~1986年6月对1,660名住院产妇进行筛检,并对其中 HBsAg 阳性的100名产妇所生婴儿进行部分观察和用乙肝疫苗阻断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结果检测住院产妇1,660例,其中 HBsAg 阳性100例,阳性率为6.02%。100例 HBsAg 阳性者中 HBeAg 阳性率为39%,抗-HBe 阳性率为18%。对 HBsAg 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93份脐带血进行 HBsAg 检测,其中11例 HBsAg 阳性,阳性率为11.8%。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疫苗组。  相似文献   

14.
<正> 我院自1991年1月~9月对来我院检测乙肝二对半的门诊与住院患者5195例。年龄分布:1岁以内25例,2~5岁254例,6~15岁678例,16~30岁1960例,31~50岁1563例,50岁以上715例。检测结果:HBsAg(+)119例,HBsAg+HBeAg(+)156例,HBsAg+HBeAg+抗-HBC(+)225例,抗-HBS+抗-HBc(+)59例,HBsAg+抗-HBc(+)55例,抗-HBs+抗HBe  相似文献   

15.
利用冻融裂解Dane颗粒的方法提取HBsAg,免疫小鼠后,取其脾细胞与FO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4株分泌抗HBs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接种同系小鼠腹腔诱生的腹水用ELISA测定抗HBs效价达3.2~6.4×10~6。所制成的抗HBs McAb与纯化HBsAg、高滴度HBsAg阳性血清能产生沉淀反应。用HRP标记的抗HBs McAb作ELISA测定血清HBsAg,与用放射免疫检测的30份血清及用北京302医院EIA试剂测试的40份血清的结果符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炎病人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时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XH6080r-放射免疫计数仪定量检测48112份血清HBsAg与抗-HBs。结果:定量检测48112例血清标本,其中HBsAg阳性29431例,阳性率62%,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占0.24%。结论: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虽然少见,但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应当引起实验室和临床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132例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中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存在的状况及演变.方法回顾分析132例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者的乙肝两对半及HBV-DNA、肝功能检测资料,并随访6~12个月.结果 114例HBV血清学标志及HBV-DNA结果无变化,8例HBsAg转阴,其中6例HBV-DNA转阴;10例抗-HBs转阴,肝功能变化与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现象客观存在,并可长期保持,乙肝恢复期HBsAg与抗-HBs并非一定序贯出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7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两次以上肝穿标本的追踪观察,发现HBsAg在肝组织内的形态和分布与肝损伤有一定关系。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从我院1983~1986年418例肝活检标本中,选出17例CHB经两次以上肝穿标本作研究。标本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采用HE、糖原、网状,胶原及弹力纤维染色,另选两份作维多利亚篮-核固红染色,其中5例作了电镜观察。用双育法光镜观察肝组织内HBsAg的形态特点、分布状况及其与肝病变的关系,然后统计结果,再与常规切片对比分析。采用1BM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19.
对太原市1997年至2000年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中乙型肝炎五项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发现该人群中HBsAg携带率呈逐年下降趋势。31岁~40岁年龄组偏低,而41岁~年龄组偏高,男性高于女性。对571例HBsAg(+)者定期复检并进一步检测HBV其他血清标志物,结果有63例HBsAg转阴,其中54例仍检出抗-HBc、HBeAg、抗-HBe等标志物,19例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抗HBs。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RPHA方法,从1005份家畜、鼠类血清中检出HBsAg62份,检出率为6.17%。在62份HBsAg阳性标本中能被已知抗—HBs所中和的10份,占16.13%。经已知抗—HBs中和的血清又用非放射性分子杂交法检测HBV-DNA,检出率20%(2/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