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MDM2与P14ARF在结肠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MDM2和P14ARF(alternative reading frame)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例癌旁正常结肠组织,28例结肠腺瘤及42例结肠癌中二者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MDM2、P14ARF在癌旁正常结肠组织,结肠腺瘤,结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1.4%和100%、82.14%、80.95%。MDM2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及腺瘤组织(P<0.05),P14ARF在结肠腺瘤和结肠腺癌中的表达率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P<0.05)。MDM2和P14ARF在不同分化程度结肠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1.1%,24.0%,25.0%和88.9%、92.0%、37.5%。MDM2在不同分化程度结肠癌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P14ARF在低分化结肠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和中等分化的结肠癌(P<0.05)。结论 MDM2和P14ARF在人结肠癌中的表达异常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组织芯片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但用于研究相关癌基因在结肠癌中表达变化的报道尚较少。目的:研究结肠癌、结肠腺瘤和癌旁结肠黏膜组织中p53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取85例结肠癌、18例结肠腺瘤和9例癌旁结肠黏膜组织分别制成72点和104点两块组织芯片,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芯片中p53、bel-2和bax的表达。结果:p53、bcl.2和bax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和癌旁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p53、bel-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高于结肠腺瘤和癌旁结肠黏膜组织,bax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低于结肠腺瘤和癌旁结肠黏膜组织。p53和bax在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结肠癌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P〈0.05),但两者之间无相关性(L=-0.081,P〉0.05),p53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rs=0.245,P〈0.01)。bcl-2的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p53异常表达可能是结肠癌发生中的较晚期事件,bcl-2高表达和bax低表达可能参与了结肠癌的形成过程。bax低表达的结肠癌细胞更具有恶性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与结肠癌转移相关的基因-1(MACC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发生、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织、22例结肠腺瘤组织和40例结肠癌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分析各组之间表达的差异及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MACC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结肠黏膜及腺瘤性息肉组(90.0%比20.0%,27.3%),P〈0.001。MACC1表达强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直径大小及分化程度无相关性,与结肠癌浸润深度、TNM分期及腹腔播散和远处转移有关,并随着结肠癌浸润程度的加深、TNM分期的进展及发生腹腔播散和远处转移,MACC1的表达强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MACC1的过表达在结肠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强  王新立  姚迎迎  高松 《山东医药》2007,47(30):41-4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黏膜的survivin和PTEN的表达水平。结果:survivin在食管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70.0%,癌旁正常黏膜为40.0%(P〈0.05);低、高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61.9%(P〈0、05);其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PTEN在癌旁正常黏膜阳性表达率为90.0%。食管癌组织为36.7%(P〈0.05)。低、高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45.2%(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survivin和PTEN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认为PTEN低表达及survivin的过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食管癌早期诊断及评估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裴素霞 《山东医药》2009,49(2):85-86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肺鳞癌组织及11例癌旁组织中的脆性氨酸三联体(FHIT)。结果肺癌组织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8.7%,显著低于癌旁组的90.9%(P〈0.01)。高、中分化肺癌组织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0.O%,显著高于低分化组织的36.8%(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3.7%,显著低于无淋巴转移者的75.0%(P〈0.05);Ⅰ+Ⅱ期肺癌组织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2.6%,显著高于Ⅲ期的45.0%(P〈0.05)。认为FHIT在肺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可作为判定肺鳞癌发生及转移能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林凡忠 《山东医药》2011,51(46):73-74
目的观察结肠癌组织中肿瘤发生抑制基因13号(ST13)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ST13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0例结肠癌、40例结肠腺瘤及4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ST13蛋白。结果结肠癌组织中ST1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6.7%,明显高于结肠腺瘤组织的10.0%和正常结肠组织的0(P〈0.01);ST1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结肠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ST1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并与结肠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有关。ST13蛋白的过表达可能是结肠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牛兢  孙自勤  李晓 《山东医药》2011,51(1):44-45
目的探讨肝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4例大肠癌癌组织、34例癌旁正常大肠组织及22例大肠腺瘤组织L-FABP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癌组织、癌旁正常大肠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中L-FABP表达率分别为50.O%、88.2%及72.7%,大肠癌中L—FABP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大肠组织和大肠腺瘤组织(P〈0.05)。大肠腺瘤组织和癌旁正常大肠组织L—FABP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L—FABP的表达强度与大肠癌肿瘤生物学特性关系密切(P〈0.01)。结论L—FABP的下调可促进大肠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探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9份结肠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良性组织、23份转移淋巴结组织中Ezrin蛋白、Ki-67蛋白表达,分析Ezrin蛋白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Ezrin、Ki-67蛋白在结肠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均〈0.01),Ezri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浆膜侵犯有关(P均〈0.01);Ezrin蛋白与Ki-67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r=0.317)。结论Ezrin蛋白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此为结肠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P27和skp2蛋白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P27和skp2在60例肝细胞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60例肝细胞癌P27的阳性表达率为23%(14/60),癌旁组织为80%(16/20),60例肝细胞癌高分化癌阳性表达率为47%(7/15),低分化癌为16%(7/45)。P27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27蛋白的表达随病理分级增高而降低。60例肝细胞癌skp2阳性表达率为47%(28/60),癌旁组织为15%(3/20),60例肝细胞癌高分化癌阳性表达率13%(2/15),低分化癌为58%(26/45),可见skp2在肝细胞癌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低分化癌明显高于高分化癌(P〈0.01)。结论P27和skp2蛋白的表达情况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胃癌及癌旁组织Fas、Fas L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Fas、FasL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74例手术切除胃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s、FasL蛋白在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高中分化型胃癌Fas和FasL的阳性表达率一致性显著高于低分化型胃癌(P<0.05)。而在早期和进展期胃癌间,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胃癌间Fas和FasL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Fas 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FasL在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as和FasL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胃粘膜癌变过程中细胞凋亡抑制的重要机制之一,并与胃癌的分化和免疫逃逸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背景:p53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其家族成员p73和p51在结构上与p53具有高度同源性,影响细胞转录和凋亡的功能与p53相似。目的:研究p73和p5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两者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p73、p51mRNA表达,以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结直肠癌组织p73、p51AmRN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73:71.7%对5.0%,P〈0.01:p51A:46.7%对11.7%,P〈0.01):p51B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0.7318±0.3628对0.6836±0.3516,P〉0.05)。p73、p51A mRNA表达阳性者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分别显著低于p73、p51A mRNA表达阴性者(p73:3.2%±2.5%对5.5%±2.8%.P=0.003;p51A:2.6%±2.3%对4.9%±2.7%,P=0.001)。p73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51A mRNA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p73、p51A基因表达上调,两者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凋亡而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p73过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ER)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然而ER在其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在甾类激素敏感性肿瘤细胞中,甾类激素可显著上调衔接蛋白p66Shc表达并刺激细胞增殖。目的:探讨ER和p66Shc在结肠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石蜡包埋结肠癌组织及其癌旁非癌组织中的ER和p66Shc蛋白表达,分析p66Shc蛋白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ER和p66Shc蛋白表达分别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结肠癌组织中的ER和p66Shc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非癌组织(ER:47.7%对0%,P<0.01;p66Shc:49.2%对0%,P<0.01),且两者呈正相关(r=0.43,P<0.05)。p66Shc蛋白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原发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AJCC分期均无相关性,而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相关(高分化:22.2%,中分化:47.7%,低分化:75.0%,P=0.046)。结论:结肠癌可能是一种雌激素敏感性肿瘤。雌激素及其受体可能与p66Shc共同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中甲基转移酶(DNMT)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44例分期及分化程度不同的肝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35例肝硬化组织中DNMT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不同组间DNMT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ANOVA分析。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及肝硬化组织中4种DNMTs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相应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癌组织中DNMT1的平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癌组织P〈0.01、肝硬化组织P=0.02);DNMT2水平虽比相应组织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癌组织P=0.12、肝硬化组织P=0.35);DNMT3A与DNMT3B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DNMT3A:癌组织P〈0.01、肝硬化组织P=0.01;DNMT3B:癌组织P=0.03、肝硬化组织P〈0.05)。不同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和分级肝癌中DNMT1、DNMT2、DNMT3A、DNMT3B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45、0.32、0.36)。结论肝癌患者癌组织及硬化组织中DNMT1、DNMT3A和DNMT3B mRNA明显高于癌旁组织;DNMT表达与肝癌发生或发展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结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p28GANK促进人类多种肿瘤恶性演变,然而其在结肠癌中的作用尚未明确。目的:探讨p28GANK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纳入2006年1月~2007年2月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78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非癌组织标本p28GANK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结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p28GANK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p28GANK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9.2%(54/78)对15.4%(12/78)](P<0.01)。结肠癌组织p28GANK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相关(P<0.05)。p28GANK阳性表达与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缩短显著相关(P<0.01)。结论:p28GANK表达与结肠癌恶性程度相关,其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PTHrP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PTHrP和P53在结肠腺中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68例结肠组织(30例结肠腺癌,20例腺瘤性息肉,18例正常结肠组织)进行PTHrP检测,并对其中30例结肠腺癌进行P53检测。结果 结肠癌组PTHr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瘤组(P〈0.05)和正常组(P〈0.05)。绫 PTHrP的过度表达与细胞的恶性 经有关,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PIWI蛋白为人类Argonaute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PIWIL1、PIWIL3、PIWIL4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PIWI蛋白与结肠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83例携带随访信息的结肠癌病例,按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配对制成组织芯片,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WIL1、PIWIL2、PIWIL3、PIWIL4表达。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PIWI蛋白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指标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以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IWI蛋白表达与结肠癌预后间的相关性。结果:PIWIL1-4在结肠癌组织胞质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0),且与肿瘤T分期呈正相关(P〈0.01)。生存分析显示癌组织PIWIL1低表达者总生存期显著长于高表达者(P=0.036),但PIWIL1并非结肠癌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PIWI蛋白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PIWIL1有望作为结肠癌预后的重要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在结直肠癌贫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7例结直肠癌患者行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检测癌细胞浸润,分析其贫血状况。结果:结直肠癌贫血发生率为47.86%(123/257例)。右半结肠癌和直肠癌以缺铁性贫血为主(P0.05)。左半结肠癌以多因素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伴贫血患者中肿瘤骨髓侵润占8.13%,以低/未分化患者肿瘤骨髓侵润发生率较高(P0.05),骨髓穿刺与骨髓活检诊断符合率为70%,所有骨髓侵润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结论: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在结肠癌贫血的诊断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eutz—Jeghers综合征(PJS)中Brgl蛋白的表达及其在PJS息肉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rgl蛋白在72例PJS息肉组织、12例正常小肠黏膜组织、30例小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PJs息肉发生、发展及癌变的关系。结果Brgl蛋自在小肠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67%,PJS息肉组织为54.17%,正常小肠黏膜组织为16.67%;PJS息肉组和正常小肠黏膜组Brgl蛋白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JS息肉组和小肠癌组Brgl蛋白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gl蛋自在小肠癌组织中存在过高表达,在PJS息肉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且可能是PJS息肉癌变的关键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杨倩  陈晓宇  彭延申  郑青 《胃肠病学》2012,17(10):587-591
背景:RRM1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研究发现RRM1抑制细胞移行和转移的功能部分是通过诱导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来调节的。目前,RRM1在胃癌中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目的:探讨RRM1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7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4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30例异型增生(DYS)胃黏膜以及51例胃癌组织中RRM1和PTEN的定位和表达,并分析RRM1表达与PTEN表达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NAG、CAG、DYS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RRM1和PTEN表达均逐渐下降(P<0.05),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1)。胃癌组织RRM1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浸润深度、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无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抑癌基因RRM1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呈进行性下调或缺失,且与PTEN表达呈正相关,并与胃癌分化相关。RRM1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其发挥抑癌基因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PTEN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