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艳  郑志勇 《中医杂志》2006,47(7):543-543
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的影响,致使脾胃功能受损,气血耗伤而逐渐形成的慢性病证,以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精神委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征。小儿疳证又称疳疾,疳积,五疳,诸疳等,也是儿科常见病症。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疳疾论》篇中首次将本病治法作了总结。1病机方面吴鞠通指出:父母唯恐小儿饥渴,常给予过量饮食,小儿自己不知饥饱,每遇美食多吃不厌,加之小儿脾胃消化功能尚不健全,导致食滞胃停,脾气因而郁滞,脾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胃不能输布津液,困聚于内,生为水湿,湿聚中焦气机不利,出现腹部胀满;气血受阻,不能输布四末,日久可致肢…  相似文献   

2.
疳积是"疳"和"积"的总称."疳"者是指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上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征[1].本病尤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故又称"小儿疳积",曾经是中医儿科四大要证(痘、麻、惊、疳)之一.古时候人们生活水平低下,对小儿喂养不足使脾胃内亏而生疳积,故当时小儿疳积多由营养不良而引起.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们盲目喂养甚至错误喂养,加重脾胃的负荷而损伤脾胃,导致疳积的产生故现代的小儿疳积多由于营养过剩引起的.中医学治疗本病的方法较多,疗效较好,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的影响,致使脾胃功能受损,气血耗伤而逐渐形成的慢性病证,以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征。小儿疳证又称“疳疾”、“疳积”、“五疳”、“诸疳”等,古代被列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也是儿科常见病症。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疳疾论》篇中首次将本病治法作了总结。1病机方面吴鞠通指出:父母惟恐小儿饥渴,常给予过量饮食,小儿自己不知饥饱,每遇美食多吃不厌,加之小儿脾胃消化功能尚不健全,导致食滞胃停,脾气因而郁滞,脾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胃不能输布津液,困聚于内,生为水湿,湿聚中焦气机不…  相似文献   

4.
疳泻论治     
小儿疳泻的治疗甚为棘手,由于小儿气血未充,脏腑脆弱,略受伤残,极易萎谢。疳泻之生,多由饮食不当,调护失宜,生冷油腻杂投,导致脾胃受伤所致。治疗疳泻应始终注意卫护脾胃胃为水谷之海,脾为运化之器,胃纳脾运,气血由生。若但纳不运,中焦痞塞,或但运不纳,仓廪空  相似文献   

5.
疳证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以不同程度的形体干枯羸瘦,气血不荣,头发稀疏,精神疲惫,腹部胀大,青筋暴露,饮食异常等为其特征。本病多见于三岁左右的婴幼儿。一、疳证的病因病理 (一)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小儿为了生长发育的需要,对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养较为迫切。如果小儿乳食无度,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生冷,积滞日久,或者喂养不当,断乳  相似文献   

6.
小儿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脾胃虚损,运化失健,气血津液亏耗,出现消瘦、腹部胀大等症状者,中医皆称为"小儿疳积"。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疳证与麻疹、惊风、天花并称为儿科四大证。  相似文献   

7.
疳积散敷脐治疗小儿疳证108例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学校(241000)刘慧瑾关键词:疳证/外治法儿童贴敷疗法@疳积散/治疗应用小儿疳症是由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使脾胃受损、运化失宜,以致气液耗伤、肌肤失养的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余用疳积散贴...  相似文献   

8.
<正> 小儿疳证是由于饮食不节,喂养失调,或多种疾病影响,使脾胃受损,运化失宜,以致气阴耗伤,肌肤失养的慢性营养不良性疾患。临床以面黄肌瘦,毛发枯憔、精神萎靡、肚腹膨大、青筋暴露,或腹凹如舟为 特征。临床用疳积散敷脐,治疗小儿疳证共108例。现报导如下:1 药物制备和用法  相似文献   

9.
阎兆君  耿义勤 《陕西中医》1991,12(8):339-340
<正> 近代名医刘惠民老师博采众家,立足临床,其从脾胃调治儿科诸疾,经验独到,现采其精要,简述如下。1.健脾消积疗疳候《医宗金鉴》言“大人为痨小儿疳”。说明小儿疳证是一种慢性营养不良性疾患。刘老医生认为,导致疳证的原因种种:有调护失当,饮食不节,伤害脾胃,久而生热损阴耗津,所谓“小儿脏腑娇嫩,饱则易伤”,“诸疳者谓肥甘饮食所致。”;有积聚失治,中焦不运,气血亏耗,“积不治成疳候”,“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辛燥攻伐药物过用,败坏脾阴,竭乏气  相似文献   

10.
小儿疳证多因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导致,不及时治疗可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若调护不当,可致本病复发,临订以健脾清积为基本原则。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思想用于小儿疳证的治疗中,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儿脾胃功能,脾胃健,则气血生化之源充足,从而有效地预防小儿疳积的发生,促进各脏腑生理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1.
谢立 《陕西中医》2011,32(7):883-884
<正>疳病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引起的一种内伤性病症。临床表现以五心燥热,形体消瘦,饮食异常,烦躁不宁,面黄发枯,大便不调为特征。病久则易合并其它疾病而危及生命,所以古代医家把疳病列为儿科四大要征(痧、痘、惊、疳)  相似文献   

12.
疳证即疳积 ,本病以 3岁以下小儿多见 ,病情顽固复杂 ,被古人列为儿科四大症之一。小儿疳证以脾胃虚弱 ,饮食不化 ,气血不营为病理特征。祖国医学对小儿疳证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尤其是穴位敷贴疗法 ,免去了小儿口服给药的困难 ,疗效满意 ,因此 ,尚有值得发展的必要 ,现择其一二 ,以示临床。1 .疳证穴位敷贴所用的穴位及功能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脏气未充 ,脏腑娇嫩 ,如果饮食不节 ,喂养不当或久病不愈等均可转化为疳。临床取穴虽然根据小儿的不同表现而有所不同 ,但是由于小儿疳证以脾胃虚弱 ,饮食不化 ,气血不营为病理特征 ,表现为气血…  相似文献   

13.
小儿疳证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疳证指由于喂养不当,或因多种病证的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小儿慢性疾患。“疳”有2种含义,其一“疳者甘也”,谓其病因恣食肥甘厚味;其二“疳者干也”,指其证见气液干涸,形体干瘪消瘦的临床特征。临床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形体干枯羸瘦、头发稀疏、精神疲乏、腹  相似文献   

14.
五谷虫伍山药消疳补脾例17:萧某,男,1岁半。周岁断乳后喂养失宜,脾胃为饮食所伤,食而不运,以致腹胀矢多,其色淡黄,伴完谷不化。恙因迁延日久,气血皆虚,故见形体消瘦,面色不荣,神情萎顿。近来五心烦热,口干多饮,  相似文献   

15.
脾与胃,一脏一腑,一运一纳,升清降浊,调和阴阳,化生精气,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脏腑柔弱,脾常不足,外易为六淫所犯。内易为饮食所伤。脾胃虚损,运化失司,是小儿疳证病机转归的主要因素。笔者在临床上运用“脾以运为  相似文献   

16.
疳积是儿科常见病,是由于喂养不当或疾病导致小儿脾胃受损,进而影响其消化和吸收功能的慢性疾病。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喂养稍有不当便可伤及脾胃,导致脾失健运,清气不升,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胃失和降,食滞中脘,又影响脾的升清运化。因此,小儿疳证的治疗重在调节脾胃功能,扶助运化。临床有多种方法可治疗该病,其中穴位贴敷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简便有效,安全可靠,且副作用少,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诚求集》中所记载的小儿疳证理法方药以及病案进行整理分析,探析其作者朱世扬对小儿疳证的病因、病机以及兼证的诊治经验。《诚求集》是清代名医朱世扬综合历代著名医家对于疳证的记载,对其进行总结,并结合临床医案进行分析,病因病机上认为疳证主要由于饮食不节致为受损、或病久耗伤气血所致;辨证上继承了古人五脏疳的分型;治疗上以健脾消疳为主,兼以消积导滞、清心除烦、清热泻火等法,对于现代临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疳证是古代儿科四大要证之一,临床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饮食异常为特征,多见于5岁以下的小儿。临床一般将疳证分为疳气、疳积、干疳三类证候及其他兼证,其中干疳是疳证之重证,处于疾病后期,常见症状为极度消瘦,呈老人貌,皮肤干瘪起皱,大肉已脱,皮包骨头,精神萎靡,目无光彩,啼哭无力,毛发干枯,腹凹如舟,杳不思食,大便干或清稀,时有低热,口唇干燥,舌红嫩,苔少,脉沉细~[1]。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本病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指小儿厌食系指非因疾病原因而出现较长时期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病证。多因平素饮食不节或喂养不当以及长期偏食,以致脾胃受损,纳运失常产生厌食现象,日久可致肌肉消瘦,发育不良。笔者经过10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如下辨证食疗法: 【消食导滞法】适用于食滞肠胃,证见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油腻,导致见食不贪,重则腹胀不舒,口气酸臭,呕吐酸腐,腹痛  相似文献   

20.
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力弱,同时小儿不知饥饱,饮食失宜,易伤及脾胃;有些小儿常见偏食、挑食等,食谱单调,致使营养缺乏,日久则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乏源。临床出现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少华等气血不足、脾胃虚弱之证。脾胃受损,则易致眼病。但小儿体禀纯阳,生机蓬勃,精力充沛,组织再生和修补的过程较快,且病因比较单纯,疾病过程中情志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相对较少,小儿眼病大多数也能获得痊愈。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眼科张彬副教授治疗小儿眼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部分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