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银杏黄酮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水肿、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及凋亡基因Fas配体(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SAH组、SAH+生理盐水组、SAH+50mg/kg银杏黄酮组(Gf50组)、SAH+200mg/kg银杏黄酮组(Gf200组)。采用枕大池内新鲜自体动脉血二次注入法建立大鼠SAH模型。于SAH模型建立后,24h和72h测定脑组织含水率;72h后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法检测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 SAH组脑组织含水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与SAH组比较,脑组织含水率在银杏内酯不同剂量组均明显降低,其中200mg/kg银杏黄酮组脑组织含水率降低最为显著(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4组大鼠神经元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SAH组损伤最为严重。SAH组FasL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多(P〈0.01),两个银杏黄酮剂量组较SAH有不同程度减少(P〈0.05)。结论 银杏黄酮可降低SAH大鼠的脑组织含水率,对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银杏黄酮可抑制SAH后大鼠FasL表达水平增高,高剂量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大鼠认知功能损害及其海马区小清蛋白(PV)阳性中间神经元细胞数量变化。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SAH组。在SAH术后20 w,采用8-臂迷宫实验测定动物的空间认知功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区PV阳性中间神经元数量。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SAH组大鼠训练时间明显延长(P0.05);在记忆测试中,间隔1 h、12 h和24 h,3组准确率相似;而间隔2 h、3 h和6 h,SAH组大鼠的记忆正确率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5),显示SAH引起长期记忆功能损害。免疫组化显示,SAH组CA_1区和齿状回(DG)区PV阳性中间神经元细胞数明显低于其它两组(CA_1,P0.01;DG,P0.05);CA_2和CA_3区3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SAH可引起长期认知功能损害,这些损害可能与SAH引起海马CA_1和DG区PV阳性中间神经元细胞数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糖尿病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海马组织凋亡相关因子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Dase-3)、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7)、糖尿病对照组(n=7)、糖尿病SAH组(n=7)和醒脑静治疗组(n=7);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然后采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糖尿病大鼠SAH模型。SAH后48h取海马组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aspase-3、Bax及Bcl-2的mRNA的表达,并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它们蛋白表达,进行验证。结果空白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的caspase-3、Bax和Bcl-2的mRNA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相比,糖尿病SAH组和醒脑静治疗组其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醒脑静治疗组caspase-3和Bax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糖尿病SAH组大鼠(P〈0.05),而Bcl-2mRNA表达水平却明显高于糖尿病SAH组(P〈0.05)。它们蛋白表达变化与mRNA表达基本相符。结论醒脑静抑制糖尿病SAH大鼠海马组织促凋亡相关因子表达,而促进抗凋亡相关因子表达,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对Alzheimer病(AD)大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侧脑室注射寡聚体形式的β淀粉样蛋白(Aβ)1-42制作AD大鼠模型;自术前1周至术后2周(手术当天暂停给药1次),厄贝沙坦干预组给予厄贝沙坦30mg/(kg.d)灌胃,AD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Tau蛋白及其丝氨酸199/202位点、396位点磷酸化水平;分析软件测定Westernblot图像条带光密度(OD)值。并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结果AD模型组Morris水迷宫试验逃避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长(均P<0.05),厄贝沙坦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间海马Tau蛋白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D模型组比较,厄贝沙坦干预组丝氨酸199/202和396位点磷酸化Tau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厄贝沙坦能减轻AD大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电休克治疗后抑郁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Glu浓度和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选择雌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利用旷场试验选择得分30~80分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n=5):A组注射生理盐水,B组给予异丙酚,C组给予电休克治疗,D组给予电休克和异丙酚注射联合处理,E组正常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处理后3d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记录逃避潜伏期(s)、经过原平台位置次数(次)、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s)。随后检测海马Glu浓度和Tau蛋白磷酸化程度。结果与A组相比较,C组逃避潜伏期(s)延长、经过原平台位置次数(次)、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s)减少,海马Glu浓度和Tau蛋白磷酸化程度增高(P0.05);与C组相比,D组逃避潜伏期(s)缩短,经过原平台位置次数(次)、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s)增加,海马Glu浓度和Tau蛋白磷酸化程度减低(P0.05)。结论ECT通过增高Glu浓度促进Tau蛋白磷酸化,影响抑郁大鼠认知功能,而异丙酚可以调节ECT引起的Glu浓度和Tau蛋白磷酸化程度,进而改善大鼠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FAS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抗抑郁剂(帕罗西汀)的拮抗作用。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慢性应激模型组、氟西汀治疗组。选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运用OPEN-FILED(旷野试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学的变化,TUNEL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大鼠海马各区的细胞凋亡及FAS蛋白的表达。结果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旷野实验中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修饰次数有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有增加。氟西汀可改善大鼠行为学变。TUNEL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细胞内的细胞凋亡数及FAS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P〈0.05);氟西汀组大鼠海马细胞内PKA和P-CREB胞凋亡数及FAS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可促进大鼠海马神经元内细胞凋亡和FAS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氟西汀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替普瑞酮(Geranylgeranylacetone,GGA)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大鼠海马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表达及其对AD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替普瑞酮组、模型组与生理盐水组,双侧海马注射Aβ1-42。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替普瑞酮组给予替普瑞酮800mg·kg^-1·d^-1灌胃,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术后1d、7d、14d、21d并于Y迷宫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HSP70表达的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术后14d、21d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退(P〈0.05),替普瑞酮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7d、14d、21d模型组大鼠海马HSP70表达较生理盐水组逐渐减少(P〈0.05),替普瑞酮组HSP70表达明显增加(P〈0.05);术后21d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紊乱,细胞减少,凋亡细胞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加(P〈0.01),替普瑞酮组凋亡细胞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细胞形态学改变减轻。结论替普瑞酮能够诱导AD模型大鼠海马HSP70表达,减少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内质网特异性因子Caspase - 12及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凋亡的表达,分析内质网应激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54只大鼠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手术组、假手术组又分为3h、12 h、24 h、48 h亚组.利用RT - PCR检测Caspase - 12的表达,TUNEL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凋亡,电镜及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Caspase - 12在SAH后3h开始增高,24 h达到高峰,48 h开始降低,但48 h时较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仍高(P<0.01),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阳性细胞在3h时开始出现,但与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阳性细胞数在24h达高峰,48 h开始降低,但较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仍高(P<0.0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在光镜下可见明显核固缩.各组间Caspase - 12的表达量与细胞凋亡阳性数量呈正相关(r=0.753,P<0.01).结论 内质网应激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认知功能及海马区JNK、p-JNK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普罗布考组,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VD大鼠模型,灌胃给予普罗布考8w后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评估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弱,大鼠海马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海马区p-JNK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应用普罗布考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海马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海马区p-JNK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普罗布考可以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JN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应用凝聚态Aβ1-40进行大鼠右侧海马齿状回(DG)背侧细胞带微量注射,2周后从学州记忆、海马组织病理和异常磷酸化tau蛋白表达的变化3个方面评价大鼠模型。结果:Aβ1-40注射后大鼠Morris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受损(P〈0.01);注射区内DG背侧细胞带神经元丢失(P〈0.01);注射侧海乌内Aβ沉积;海马神经元内异常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凝聚态Aβ1-40海马注射具有明确的在体神经毒性作用,可导致大鼠认知功能下降以及海马内Aβ沉积、神经元丢失和神经元内异常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可成功建立AD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ogo—A及其受体(NgR)在大鼠颅脑损伤后损伤脑组织的表达变化。方法将1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假损伤组、轻型颅脑损伤组、中型颅脑损伤组、重型颅脑损伤组,采用自制改良的Feeney’s自由落体装置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伤后12h、24h、3d、7d和14d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损伤脑组织中Nogo—A和NgR蛋白的表达。结果伤后各时间点,各型颅脑损伤组Nogo—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损伤组(P〈0.05);重型、中型、轻型颅脑损伤组之间Nogo—A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NgR的表达水平则在伤后3、7、14d各型颅脑损伤组才明显高于假损伤组(P〈0.05),各损伤组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ogo—A和NgR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脑组织中表达差异显著,且有各自的表达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18只)、SAH组(18只)、EPO组(18只);假手术组、SAH组合EPO组根据取材时间有分为1、3、7 d三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EPO组建模成功后30 min内腹腔注射EPO(3 000 IU/kg,1次/d)。建模成功后1、3、7 d采用取材基底动脉行HE染色测量基底动脉管径及管壁厚度,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基底动脉血管壁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内皮细胞型一氧化碳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 SAH后1、3、7 d,假手术组基底动脉管径、管壁厚度、NF-κB和eNOS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各时间点基底动脉管径均明显减小(P<0.05),管壁厚度均明显增加(P<0.05),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eNOS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SAH组相比,EPO组基底动脉管径、管壁厚度均明显改善(P<0.05),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eNOS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结论 EPO能够显著改善大鼠SAH后CVS,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eNOS的表达、抑制NF-κB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导小鼠长期认知功能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小鼠模型是否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及探讨造成认知功能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经枕大池注射自身动脉血建立SAH小鼠模型;14d时测量大脑主要动脉直径;通过8一臂迷宫实验评估SAH30d后动物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加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海码组织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水平。结果SAH后2周,大脑主要动脉无明显痉挛;SAH30d后,小鼠工作记忆能力和参考记忆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SAH后24h、48h和72h,海马区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明显增高(P〈0.01),30d后,这两种氨基酸的浓度明显下降(P〈0.05)。结论SAH不引起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但可引起小鼠长时间认知功能损害。SAH引起急性脑血流量降低,海马区兴奋性氨基酸大量释放,可能引起海马区神经细胞损害,迟发性海马区兴奋性氨基酸(EAA)降低和认知功能损害是海马损害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TEB)减轻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是否优于尼莫地平。方法切开置管法制备HTEB模型的新西兰兔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n=15):假手术组、对照组)、HTEB治疗组和尼莫地平治疗组。"枕大池二次注血法"(0.5ml/kg)制成兔SAH模型,1、7和14d后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处死后取基底动脉,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HTEB治疗组和尼莫地平组的基底动脉Vm均明显升高(P〈0.01);但HTEB治疗组和尼莫地平组的基底动脉V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对照组基底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变窄;两治疗组管壁增厚不明显,管腔仍有狭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治疗组之间血管壁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HTEB减轻兔SAH后CVS的程度与尼莫地平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抑制CKLF1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110只成年SD大鼠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CKLF1抗体组、中剂量CKLF1抗体组、高剂量CKLF1抗体组,每组22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24 h,采用Longa评分法评定大鼠神经功能;采用Nissl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存活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组织LC3-Ⅱ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抑制CKLF1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Longa评分(P<0.05),显著增加海马神经元存活率(P<0.05),显著降低海马组织LC3-Ⅱ、caspase-3表达水平(P<0.05),而且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抑制CKLF1表达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调控自噬或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将15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平均分为3组:①对照组;②小量注血组(0.4ml/kg);③大量注血组(1.0ml/kg)。采用枕大池一次注血法建立兔SAH模型。分别收集注血后1、2、3、5、7天脑脊液和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其中S-100B的含量。另将15只雄性新西兰白兔按上述方法分组,于注血后2d采用灌注固定法处死动物,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检测颞叶皮层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对照组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B蛋白无明显变化。小量注血组注血后第1天脑脊液中S-100B蛋白含量增高,第3天后下降至正常,而血清中无明显变化。大量注血组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B蛋白明显升高,但两者变化不平行。大剂量注血组颞叶皮层细胞凋亡率高于小剂量注血组(P〈0.05),两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SAH后早期动态检测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变化能反映脑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磷酸化Tau(P-tau)、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以及Tau蛋白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主诉健忘组(SMC)30例,MCI患者30例,阿尔茨海默病组(AD)68例(轻度AD 24例,中度AD 22例,重度AD 22例)以及健康对照组35例血清中P-tau、Aβ1-42、Tau蛋白水平,并分析三种标记物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及MCI组相比,MCI组、AD组MMSE评分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AD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轻度、中度AD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MCI组、AD组P-tau、Tau蛋白水平显著上升,且AD组高于MCI组,而Aβ1-42水平显著下降,且AD组下降幅度大于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AD组P-tau、Tau蛋白水平高于轻度、中度AD组,而Aβ1-42水平低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C 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标记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Tau蛋白、Aβ1-42、P-tau诊断相比,Tau蛋白、Aβ1-42、P-tau联合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I病情发生及发展过程可能与血清P-tau、Aβ1-42、Tau蛋白水平异常有关,通过测定这三种标记物可有效预测MCI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微透析的方法,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家兔海马内能量物质和谷氨酸的含量变化,了解蜕皮甾酮(EDS)对其干预的效果。方法 30只家兔分为5组,即结扎右侧颈总动脉组(L组)、结扎后枕大池二次注血组(L-SAH组)、结扎后枕大池二次注血尼莫地平治疗组(Nim/SAH组)、结扎后枕大池二次注血蜕皮甾酮(1 mg/kg,4/d)治疗组(EDS/SAH 1 mg组)、结扎后枕大池二次注血蜕皮甾酮(3 mg/kg,4/d)治疗组(EDS/SAH 3 mg组)。比较观察微透析所测得的各组家兔海马SAH前后葡萄糖、丙酮酸、乳酸、谷氨酸的含量变化。结果乳酸/丙酮酸比值(L/P)在SAH后有上升趋势。SAH后3 d时EDS/SAH 3 mg组右侧海马组织间液中L/P较其它组低(P<0.05)。谷氨酸的含量在SAH后也明显增高,10 d时达高峰。Nim/SAH组1 d和3 d右侧海马组织间液谷氨酸含量较L-SAH组降低(P<0.05),在SAH后1 d和3 d EDS/SAH 3 mg组较L-SAH组和Nim/SAH组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蜕皮甾酮能减轻家兔SAH后海马组织能量代谢的紊乱和谷氨酸的堆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是否加重慢性脑低灌注(CCH)大鼠胆碱能神经元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损伤。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均n=6):①对照组(正常饮食+假手术);②DM组[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STZ)];③CCH组[正常饮食+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④DM-CCH组(高脂饮食+STZ+2-VO)。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学法检测海马区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阳性细胞表达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ChAT相对表达量。结果DM+CCH组逃避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第2-4天(P〈0.001)、第5天(P〈0.01);目标象限时『目】百分比明显低干对照组(P〈0.01)、DM组(P〈0.05)和CCH组(尸〈O.05)。DM+CCH组海马区ChAT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ChAT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DM组(P〈0.05)和CCH组(P〈0.05)显著减少。结论DM可加重CCH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可能与海马区胆碱能神经元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