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角膜放射状切开术预防交叉感染的护理措施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264200)邢美卿采用角膜放射状切开术是治疗近视眼,我院自1993年4月至1995年8月,手术共816例1616只眼均取得满意效果,无1例因院内交叉感染而影响手术效果及视力恢复。手术1616...  相似文献   

2.
吴立萍 《现代护理》1998,4(6):14-15
放射性角膜切开(简称RK)治疗近视眼的手术方法。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我院眼科自1993年4月~1996年12月治疗了10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就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近视眼102例,男性76例,女性27例,年龄19~30岁,平均25岁,除12位患者属单眼屈光不正而行单眼手术外,其余均行双眼手术。术前屈光度-1.50~-6.00DS,平均-3.5DS,术后视力复查均在5.0以上。2术前准备2.1查对病人姓名、床号、眼疾部位(左右)及施行何种手术。2.2手术眼用1:5000氧氢化汞液充分洗眼。2.3表面麻醉,用1%了卡因滴眼共滴三次,每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RK)术后屈光回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RK术后屈光回退的24眼(12例)患者施行LASIK。结果视力及屈光度在术后3个月稳定,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5~1.2,平均0.83±0.15,均达到术前矫正视力,术后屈光度均在(±1.0)D以内,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LASIK治疗RK术后屈光欠矫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安刚  路璐  卢憬  许苑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9):4040-4040
通过回顾52例儿童白内障手术效果,探讨手术时机、术后弱视治疗与术后视力康复的关系。术后脱残率为59.3%,经弱视治疗后脱残率76.3%。不同年龄的手术脱残率也不同。提倡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强调随访,治疗弱视是恢复和巩固远期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患者远期疗效和视觉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101眼)RK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2.1年,49例(98眼)LASIK术后患者平均随访7.4年。对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眼压,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及视觉生活质量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5和≥1.0的比例中,LASIK组均显著高于RK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屈光度:术前为-3.00D~-6.00D者,RK组为(-0.22±1.28)D,LASIK组为(-0.70±0.52)D;术前≥-6.25D者,RK组为(-1.02±1.25)D,LASIK组为(-1.06±0.13)D。眼压RK组为(11.87±2.52)mmHg;LASIK组为(11.31±2.20)mmHg。泪膜破裂时间,RK组为(5.3±4.7)S,LASIK组为(8.0±3.6)S;泪液分泌实验,RK组为(14.5±9.0)mm,LASIK组为(15.2±4.3)mm。LASIK手术组患者术后视觉生活质量高于RK手术组。【结论】LASIK治疗近视比RK具有更加良好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术后患者视觉生活质量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
近视眼的手术治疗.近年多采用角膜放射状切开术(简称RK手术),RK手术效果好且安全.作者根据39例临床观察.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晚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125只眼)晚期PDR患者施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后1~3个月间接眼底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复查。分析手术后视力改进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提高93只眼占74.4%,术后主要并发症有玻璃体再出血,视网膜脱离,高眼压.葡萄膜炎症。并发性白内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神经萎缩。【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目前治疗晚期PDR的有效方法.精确的手术操作和术后及时辅以激光治疗,是保证术后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显微镜根尖外科手术中采用六手操作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68例慢性根尖外周病人行显微根尖外科手术治疗,在此过程中采用六手操作护理,手术医生、助理护士和巡回护士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良好配合及操作。术后随访1年,观察病人治疗效果和交叉感染率。[结果]手术时间70 min~185 min(149.4 min±32.8 min);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复查临床表现及X线片检查,所有病人手术均成功,手术成功率100.0%,术后发生交叉感染2例,交叉感染率为2.94%。[结论]六手操作技术的开展能够有效改善显微根尖外科手术成功率、降低交叉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9.
作者收集了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简称RK)后261例临床资料,对RK术后常现包扎3d与RK术后早期开放点眼在临床症状、细菌培养、结膜囊分泌物及视力恢复等万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开放点限与常规包扎3d在结膜囊分泌物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早期开放对术后视力恢复不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结论:RK术后早期开放点眼有益于角膜切口的愈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卑膘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LASIK治疗近视散光眼562例(1122眼),随访2—34个月,观察手术后视力改变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34个月,术后裸眼视力显著提高。术后远眼视力达1.0以上者910眼(81.1%),0.8以上者为1064眼(94.8%);手术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结论LASIK治疗近视散光安全及有效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0.7mm微创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护理及其意义。方法对269例306眼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术前术后视力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第1天,第3天和1个月裸眼视力比术前提高显著,术后视力提高快,并发症少。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和配合非常重要,对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晓瑞  谷巍 《护理研究》2005,19(8):1644-1645
[目的] 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术后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3年-2004年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PDR中、晚期病人78例83眼,进行视网膜解剖复位、术后疼痛、术后视力提高标准的分析。[结果] 66眼(79.5%)视网膜解剖复位;10眼(12.0%)大部分复位;4眼(4.8%)未复位;2眼(2.4%)因视网膜呈闭斗状分离时术中出血难以控制.术后呈血性硅油状态;1例(1.2%)剥膜时出现多处医源性裂孔,网膜增殖僵硬粘连难于复位。术后视力提高情况:68眼视力增进.13眼无变化、2眼视力下降。术后疼痛情况:轻度疼痛18例,中度32例,重度9例。[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PDR手术难度大,护理要求高,恢复时间长,且此类病人大多体质虚弱,视力低下,对生活的依赖性高,因此,有针对性的高质量、高素质的护理,对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的早日康复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丁文华  宋荣 《现代护理》1997,3(1):57-58
白内障是中老年多发病.是视力障碍和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而人工晶体植入术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到是治疗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手术。自1993年以来.我院给38例56只眼的白内障患行成功地植入人工晶体.术后7天视力达0.4*上者占90%.二5天视力达0二6者占80%.最佳视力达1.2。而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与临床护理密切相关.现就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谈谈体会。三一般护理本组患者为中老年人.术前眼视力只有光感.失明时间最长达三年,最短8个月.正常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多数情绪忧郁。患者对手术存有恐惧心理,对术后的预后顾虑较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眼球穿通伤的及时诊疗和有效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25例儿童眼球穿通伤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和综合护理观察,对比分析了治疗前、后致盲率和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视力在0.05以下的有77例,致盲率为61.6%;治疗后仅剩15例,致盲率为12%;脱盲率为49.6%。治疗前视力在0.3~0.5的仅有10例,占8%;治疗后视力在0.3~0.5的有60例,占4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O.01)。治疗前无1例视力高于1.0,治疗后有20例视力高于1.0、占总患者的1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O.01)。结论:眼球穿通伤后及时就诊、有效护理是抢救残存视力的重要环节。经手术治疗和综合护理后,患者的整体视力水平有显著提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鼻源性眼眶并发症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经鼻腔手术治疗鼻源性眼眶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16例(17眼)鼻源性眼眶并发症患者在全麻或局麻下分别用鼻内镜经鼻腔行鼻窦内镜手术以及眼眶手术治疗,手术开放了病变的鼻窦,清除了鼻腔、鼻窦内不可逆的病变,对眼眶脓肿彻底引流,行眶内容物减压。术后鼻内镜下鼻腔鼻窦随访、眼科随访0.5a。结果全部患者的病变鼻腔鼻窦以及其所累及眼眶的感染均治愈,术后坚持随访0.5a共15例(1例失访),该15例患者(16眼)术后2~6个月的鼻窦术腔均完全上皮化。视力恢复情况:手术0.5a后6眼视力恢复到正常水平,4眼视力状况不同程度改善,3眼无改善,无视力恶化的病例;术后眼部其他症状:13例患者的眼睑肿胀、突眼等症状基本消失,2例患者术后突眼得到改善。结论在鼻内镜下经鼻对鼻源性眼眶并发症的手术治疗是安全性高、疗效显著、不影响面容、具有明显优点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患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 with a giant tear,RDWGT)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0月至2002年10月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患RDWGT9例(10眼)。2例2眼行环扎、放液、外加压、冷冻术;7例(8眼)行标准三通道式玻璃体切除联合剥膜、全氟萘烷注入、眼内光凝及硅油注入,其中2例2眼联合巩膜环扎。术后均全身应用激素。结果 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2.6个月),7例(8眼)视网膜完全复位(80.0%),未复位2例(2眼)均为外路手术;术后最终矫正视力光感—指数l眼,视力为0.01—0.052眼,0.06—0.12眼,0.2—0.53眼,0.6—1.02眼;与术前相比,视力提高6眼,视力不变4眼。结论 高度近视RDWGT应首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效果显,术中可以不进行巩膜环扎术。玻璃体视网膜术后使用皮质激素有助于预防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30例的受伤情况,采用显微镜下1次或2次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a。结果:30只眼治疗前视力为光感至0.1,治疗后视力〉0.8(15例)50%,视力0.2~0.5(10例)33.33%,视力〈0.1(5例)16.67%。结论:儿童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恰当治疗,可大大减少儿童低视力,较多患者获得立体视。  相似文献   

18.
我院为1例脑出血患者行开颅取血手术,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女,50岁,因不慎滑倒损伤头部,出现意识障碍以脑出血收入我院脑外科行开颅取血手术治疗。2护理2.1气管切开护理脑出血术后常行气管切开,减少呼吸道阻塞,改善缺氧状态。但气管切开后未经鼻咽腔加温、润湿、滤过的空气直接进入肺,患者昏迷咳嗽反射差,分泌物很容易堵塞下呼吸道引起窒息,因而应加强护理。①病室温度在20~24℃,湿度在60%~70%为宜,减少探视,保持空气清新和病房清洁,避免交叉感染机会。②注意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动…  相似文献   

19.
余向萍 《护理研究》2006,20(11):2976-2977
[目的]探讨提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观察病人术后眼压、视野、视力、滤过泡,总结护理方法。[结果]35例病人经治疗眼压降至适于手术值,33例滤过性手术病人眼压恢复正常,追踪6个月以上30例出院后均能进行正确的自我眼球按摩,其中26例获理想滤泡,视力为0.3~1.0,眼压正常。[结论]小梁切除术配合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宣教.病人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1例小肠移植术的护理体会。从病室选择、医疗物品的准备、药品的准备、术后病室管理、术后监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严格护理管理,做好护理监护是保证小肠移植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