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晓林 《江西医药》2007,42(7):641-643
目的 探讨蛇凝血素酶对颅脑手术患者出血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颅脑手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患者术前30min肌肉注射蛇凝血素酶1ku,术前15min静注蛇凝血素酶1ku;对照组患者术前15静注0.9%氯化钠注射液4ml.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开始后1h、手术结束时抽取两组患者血样,测定凝血因子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血小板(PLT),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780 160)ml,治疗组患者平均出血量(560 135)ml,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PT、APTT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延长,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PT、APTT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中与术后FIB、PLT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蛇凝血素酶能有效预防颅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并降低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2.
方启龙  顾少华  陈瑞 《医药导报》2005,24(2):0134-0134
目的 探讨蛇凝血素酶治疗颅脑手术后渗血的疗效 。方法29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2例和对照组123例,治疗组术前静脉注射2 kU蛇凝血素酶,皮肤切口处皮下注射蛇凝血素酶1 kU加09%氯化钠注射液30~50 mL,术中手术野外用蛇凝血素酶2 kU 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术后静脉注射蛇凝血素酶2 kU·d 1;连用3 d。对照组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常规止血药物。观察两组术后渗血情况,检测术后引流液中血红蛋白(Hb)含量。结果治疗组显效159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9825%;对照组显效58 例,有效36例,总有效率7642%。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 治疗组术后引流液Hb含量为(232±93) mg·L 1,对照组为(716±133) mg·L 1,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蛇凝血素酶辅助治疗颅脑手术后渗血疗效显著,作用优于常规止血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胆道中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对凝血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急诊胆道中毒性休克患者28例,随机分为Ⅰ、Ⅱ两组各14例,两组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控制呼吸。Ⅰ组患者诱导前静脉滴注乌司他丁5 000 U·kg 1,05 h滴完,手术开始后再加滴乌司他丁5 000 U·kg 1;Ⅱ组患者未用乌司他丁,但合用了血管活性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两组患者在诱导前均行桡动脉置管,手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尿量,监测手术前、手术开始后05,10 h、手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Ⅱ时间(PT)、凝血因子I(FIB)、血小板(PLT)。结果Ⅰ组患者手术中、手术后MAP与手术前比显著增高,而HR显著减慢(P<005),Ⅱ组患者手术中、手术后MAP与术前比也明显增高,但HR却逐渐增快(P<005);Ⅰ组患者PT、APTT手术后比手术前明显缩短(P<005),而Ⅱ组患者PT、APTT手术后与手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FIB、PLT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不但能保护胆道中毒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而且能有效改善此类患者的循环状态及保护凝血机制。  相似文献   

4.
蛇凝血素酶治疗脑内血肿清除术后渗血6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一棋  钟兴明  郑惠民 《医药导报》2005,24(2):0133-0133
目的了解蛇凝血素酶对脑内血肿术后血肿腔的止血疗效。方法12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在脑内血肿清除术后用明胶海绵蘸蛇凝血素酶(2~4 kU)后填于血肿腔壁,术后常规应用蛇凝血素酶,每次1 kU,每天2或3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对照组61例,脑内血肿清除术后用明胶海绵蘸09%氯化钠注射液填于血肿腔壁,术后常规应用蛇凝血素酶,每次1 kU,每天2或3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观察有无渗血,术后CT复查判断止血效果。结果经影像学检查,无再出血者、原血肿腔周边有少许高密度影像者、原血肿腔周边有明显高密度影像者,治疗组分别为60,4,1例,对照组分别为22,24,15例。治疗组满意率(无再出血者占总观察病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蛇凝血素酶对脑内血肿术后血肿腔的止血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51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及2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研究,监测其伤后24h内体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PLT)的变化。结果将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监测数据与健康对照组患者以及中、轻型颅脑损伤组患者进行对比,重型颅脑损伤组患者伤后24h内体内血浆PT、APTT、TT、FIB和PLT分别为(16.565±3.563),(29.755±4.731),(18.009±0.627),(2.283±1.211),(142.900±30.675),其中PT、APTT、TT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FIB和PLT均减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可发生凝血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6.
马博  李亮  杨旭 《中国医药》2012,7(11):1394-1395
目的 观察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在肝硬化(Child A级)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止血效果以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因胆囊结石行LC的肝硬化患者4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于术前30 min肌内注射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巴曲亭)1U,手术开始至术毕静脉滴注蛇毒血凝酶2U;对照组自手术开始至术毕静脉滴注酚磺乙胺注射液(止血敏)0.5g.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并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定量和PLT,所有患者术后常规随访1周.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118±6)ml比(184±8)ml,术后24h引流量:(130±43) ml比(163 ±52)ml,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定量和PLT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B定量:(2.0±0.4)g/L比(2.9±0.5)g/L,PLT:(103±31)×109/L比(179±38)×109/L,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APTT、TT、PT均较治疗前延长,而FIB和PLT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PTT:(27±5)s比(22±4)s,TT:(14.7±2.0)s比(12.1±1.0) s,PT:(14.8±1.3)s比(10.9±1.0) s,FIB:(1.9±0.3)g/L比(2.8±0.4)g/L,PLT:(114±29)×109/L比(186±45)×109/L,均P<0.05].2组患者术后随访1周,均未发生下肢血栓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蛇毒血凝酶可以明显减少肝硬化患者LC手术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不影响患者凝血功能,不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高慧  胡生  李庆忠 《中国医药》2007,2(12):743-744
目的比较邦亭和止血敏在神经胶质瘤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早期神经胶质瘤患者分成邦亭组(30例)和止血敏组(30例)。邦亭组于术前90min肌肉注射1KU邦亭,再于术前30min静脉注射2KU邦亭;止血敏组于手术开始后静脉滴注止血敏0.1g至术毕。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邦亭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止血敏组。邦亭组PT、APTT、TT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止血敏组与术前相比则明显延长,2组患者术后FIB及PLT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减少。邦亭组患者Hb及RBC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而止血敏组显著降低。结论邦亭止血效果好于止血敏,能有效减少颅脑手术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肽酶对骨肉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骨肉瘤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抑肽酶组和对照组,各10例。抑肽酶组抑肽酶首量1×106kU,维持量0.25×106kU/h持续静脉泵注射至术毕,对照组泵注0.9%氯化钠溶液。手术前和手术开始后1h采集颈内静脉血检测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栓弹力扫描仪(TEG)的反应时间(R)等。结果手术开始后1h抑肽酶组患者的PT、APTT、TT、R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肉瘤手术中应用抑肽酶能有效改善围术期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尖吻蝮蛇血凝酶在胆道手术后的止血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8月在该科行开腹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尖吻蝮蛇血凝酶组与巴曲酶制剂组各40例,术前30min 分别静脉滴注尖吻蝮蛇凝血酶2U 和巴曲酶制剂2kU,术后连续用药3d,观察术中手术切口出血量、单位面积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量、引流液的血红蛋白浓度以及术前1d,术后30min、1d 和7d 机体凝血功能(PT、APTT、PLT 和 FIB)。结果2组患者术后止血效果及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尖吻蝮蛇血凝酶应用于肝内胆管结石围手术期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出血量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急性期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以同期到院体检的健康者55例为对照组。根据患者出血量分为30~60 mL组56例和>60~80 mL组52例,分别采取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入院时检测所有受试者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纤溶指标[D-二聚体(D-D)],术后第3、7天再次检测HICH患者上述指标并进行对比。术后1个月随访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分析上述指标的变化,对比不同预后组患者的PT、APTT、TT、FIB、D-D水平。结果 30~60 mL组与>60~80 mL组患者入院时PT、APTT、TT、FIB、D-D水平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7 d, 30~60 mL组与>60~80 mL组患者PT、APTT、TT、FIB、D-D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1.
王铁军 《中国药房》2015,(9):1214-1216
目的:比较氨甲环酸与醋酸去氨加压素用于胃大部切除术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4例拟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30 min给予醋酸去氨加压素注射液0.3μg/k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中静脉滴注,30 min内完成;对照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30 min给予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量、输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SBP、DBP、HR、HGB、HCT、PLT、PT、FIB、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SBP、DBP均显著低于同组术前,HR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APTT显著低于同组术前及对照组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醋酸去氨加压素较氨甲环酸能更好地降低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术中血压,增强患者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术前持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凝血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持续服用阿司匹林至术前1d的非体外冠脉搭桥手术患者25例(阿司匹林组),与同期术前2周内未服用阿司匹林患者23例(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后取中心静脉血测定ACT,PT,APTT,FIB及PLT,同时记录住院天数、引流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ICU天数、二次开胸止血病例数、术后24h输血和胸腔引流量等指标。结果手术前2组凝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手术后显示PT,APTT延长,FIB水平降低,PLT数量减少(P〈0.01),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4h胸腔引流量,阿司匹林组较对照组增多和延长(P〈0.01),输血、引流天数、二次开胸止血病例数、住ICU天数、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术前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凝血指标异常,术后出血量增多,但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2组短期预后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联合卡孕栓与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患者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卡孕栓及缩宫素治疗,观察组氨甲环酸联合卡孕栓及缩宫素治疗。比较2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术后出血量、子宫底下降速度、子宫收缩持续时间、恶露持续时间;术前及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 h、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子宫底下降速度大于对照组,子宫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的血清PT、PLT及APT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FIB、FD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联合促子宫收缩药物(卡孕栓与缩宫素)显著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改善凝血功能,更有利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用于下肢骨科大手术的止血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行下肢骨科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对应的术式治疗原发病,对照组采用酚磺乙胺注射液止血,观察组采用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止血。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评价止血效果,于术前及术后72 h观察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虽然平均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但组间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PT较治疗前显著延长,且FI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 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用于下肢骨科大手术止血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军  吴永光  严平  胡玄  曹冯 《医药导报》2012,31(8):1032-1034
目的观察血栓通改善骨科术后高凝状态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骨科手术患者 6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31 例,均术后常规行抗感染和补充体液治疗,治疗组于术后第 1 天起加用血栓通 400 mg+5%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静脉滴注,连续 6 d。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3 和 7 d 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因子Ⅱ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和凝血因子Ⅰ(FIB),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测定血浆D 二聚体(D D)含量,术后7 d彩色B超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APTT 均无明显变化,术后3 d PT均较术前缩短(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7 d PT进一步缩短,治疗组变化不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FIB和D D均升高(P <0.05),随着时间延长,对照组FIB和 D D逐渐升高(P< 0.05),治疗组术后 3 d D D升高不明显,术后7 dD D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血栓通可有效改善骨科手术所致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术后血浆 D D 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刘玲  刘蔚然  李锦成 《天津医药》2005,33(9):552-554
目的:观察和比较术中输异体血及输6%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对机体内环境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在全麻下择期胸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输注异体血(A组)和输注6%羟乙基淀粉(B组),每组20例。在常规监测基础上,术中监测每例患者机体内环境,包括血常规、血气、电解质,监测术前、术毕及术后24h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A组血气改变及电解质紊乱较B组明显,2组患者PT、APTT术后较术前均明显延长(P〈0.05),FIB减少(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术后24 h2组患者的PT、APTT和FIB均恢复为术前水平,TT变化不明显。结论:输注6%羟乙基淀粉可减少输异体血的不良反应,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可安全用于手术期的扩容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乌司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于入选当天加用乌司他丁。连续7天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PLT和FIB均有增高,PT,APTT缩短,第5天上述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乌司他丁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 HCC)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 TACE)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将进行TACE治疗的60例HCC患者作为治疗组,检测TACE治疗前、治疗后3 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er)PLT的数值变化。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HCC患者在TACE后PT、APTT、FIB、D-Dimer、PLT均较治疗前升高( P <0.05),其中肝硬化组的HCC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无肝硬化的HCC的只有APTT 、PLT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HCC患者的介入凝血异常和纤溶功能亢进,而TACE治疗早期会使凝血异常和纤溶功能亢进经一步恶化,伴有肝硬化的肝癌在治疗中更应该引起重视,以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的变化,记录两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LT计数、PT、TT、APTT、FIB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治疗后,两组的PL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观察组的PT、TT、APTT较对照组延长,FIB及D-二聚体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量为(327.4±78.2)ml,对照组为(274.6±86.7)ml,两组的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合用对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经头颅CT证实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独服用阿司匹林0.1g,一天一次,观察组服用阿司匹林0.1g加低分子肝素5000单位,皮下注射每12h注射1次,治疗10d。观察用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服药前后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服药前后PT、FIB及PLT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PTT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合用对脑梗死患者APTT有影响,但对其他凝血功能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