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自1964年第1代β受体阻滞剂(β阻滞剂)普萘洛尔(心得安)问世至今,可供临床使用的β受体阻滞剂已超过40种,其发展方向的总趋势是向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少、高效、长效及更有利于临床治疗的方向发展.阿罗洛尔(商品名Almarl)是日本住友制药株式会社开发的新型α、β受体阻滞剂,被称为第4代β受体阻滞剂[1],现将其药理作用及应用近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之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给予基础心脏病治疗和心衰的常规治疗,β受体阻滞剂组加β受体阻滞剂,ARB组加ARB,ARB+β受体阻滞剂组加ARB和β受体阻滞剂.结果 在改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减少住院次数和心率,ARB+β受体阻滞剂组疗效优于β受体阻滞剂组和AK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受体阻滞剂与ARB联合治疗CHF,能更好地预防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减少CHF患者临床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β-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00~2003年256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β-阻滞剂4年的平均使用率为74.3%,达到最大耐受剂量的比例为33.99%.结论:β-阻滞剂在临床中已得到普遍应用,但仍有一部分适合应用β-阻滞剂的患者未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4.
β阻滞剂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或拟肾上腺素药物竞争β受体,抑制儿茶酚胺及交感神经兴奋作用,故可使心率减慢、心收缩性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时交感神经兴奋,传统认为应增加心输出量,升高血压以代偿性维持循环.据此,β阻滞剂禁用于心衰.1975年,瑞典学者-Waogstein 首创β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衰成功后,引起心脏医学界人士的关注.经过后来许多事实报道、研究,一般认为对舒张功能不良性心衰(DHF)选用β阻滞剂治疗可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说,α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和β受体阻滞剂与Ca拮抗剂联用,应该具有相同的血液动力学优势,因此本文进行了对比探讨.由于labetalol(柳胺苄心定)融合了α和β受体阻滞剂的药性,故选作α/β合用的代表药(以下简称L组),β-Ca联用药选择β_1受体阻滞剂metoprolol(甲氧乙心安)和慢钙通道阻滞剂nifedipine(硝苯吡啶,以下简称M/N组)。  相似文献   

6.
常用抗高血压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包括噻嗪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α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7.
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简称β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病已随着药理学发展以及新的β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不断涌现,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现今西利洛尔等第三代长效β阻滞剂已用于临床,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了更好的选择条件。此外,研究发现β-阻滞剂可使左心  相似文献   

8.
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线药物,然而在临床存在使用明显不足的现象.许多医师担心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易引起不良反应,这种担心在一定程度上与β受体阻滞剂的"被妖魔化"有关.实际上,β受体阻滞剂的安全性不逊于其他类降压药,且多数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和适当处理的. 一、用药禁忌证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在临床中,真正由于绝对禁忌证(如支气管哮喘、二度或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而不能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很少.此外,有3% ~5%的患者确实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主要表现为服用小剂量药物后即发生有症状的低血压或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9.
β受体阻滞剂是常用降压药,10多年前被欧美国家指南推荐为和利尿剂并列的首选抗高血压药物.2004~2005年,瑞典学者林霍尔姆(Lindholm)等先后发表两篇汇总分析,指出β受体阻滞剂缺乏疗效;2006年英国修订高血压指南,将β受体阻滞剂从降压治疗的一线药物降为四线药物.此后一些专家继续发文声称,β受体阻滞剂只适用于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后患者.对此,笔者则认为,有充分证据支持β受体阻滞剂仍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标准治疗药物,并且被列入我国慢性收缩性心衰治疗建议[1].卡维地络为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不仅能够同时阻滞β1、β2受体,还能够阻滞α1受体,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本文旨在观察卡维地洛与倍他乐克两种β受体阻滞剂治疗缺血性心脏病CHF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否可减少介入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行PCI病人210例,随机分为β-受体阻滞剂组(105例)及对照组(10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8 h及16~24 h抽取血标本检测心肌肌酸激酶(CK-MB)、肌钙蛋白T(TnT)、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 水平,并随访病人院内、院外1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两组CK-MB及TnT水平均有所升高,TnT升高幅度较明显.PCI术后16~24 h,β-受体阻滞剂组TnT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7,P<0.05).β-受体阻滞剂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4,P<0.05).院内病死率及1年随诊病死率较低.结论 PCI治疗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介入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β阻滞剂可提高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生存率,并可减少实验性冠脉闭塞的心肌梗塞面积.β受体阻滞剂作为AMI后二能预防用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大规模临床试验中显示,β阻滞剂可减少AMI的晚期死亡率和再梗  相似文献   

13.
β-阻滞剂有明确的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和抗高血压作用,其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效益也得到肯定[1].但是近年来β-阻滞剂不断受到冲击,主要是在某些比较药物疗效的临床试验中,一些药物似乎显著优于β-阻滞剂[2],使人们产生了新药效果更好、β-阻滞剂则"廉颇老矣"的感觉.然而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那些试验所采用的β-阻滞剂几乎都是阿替洛尔;而许多研究早已提示,阿替洛尔没有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剂量、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 分析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的治疗效果.结果 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住院期间65例患者心功能由Ⅲ级转为Ⅱ级,30例患者心功能由Ⅱ级转为Ⅰ级,8例患者疗效欠佳.结论 在住院治疗期间,心力衰竭(NYHN Ⅱ~Ⅲ级)合适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β-受体阻滞剂通常分为(1)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2)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3)兼有a1受体阻滞剂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如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对β1的选择性是β2的75倍,比索洛尔对β1的选择是82的120倍,卡维地洛对8l的选择性是β2的7倍,是α1的2~3倍,具有中度扩张血管作用。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具有降低血压、抗缺血、抗心律失常、抑制心肌重塑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AMl)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分析疗效.方法 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并观察其疗效.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β受体阻滞剂使用时间在提前,使用剂量在加大,使用率在提高,并取得很好疗效,但仍有一些问题,包括早期使用不够、使用剂量偏小,糖尿病人使用低等.  相似文献   

17.
于小五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359-3360
目的:分析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应用现状,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水平。方法:随机抽选100例患者(共168次)住院病历,进行β-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分析。结果:100例在第1次住院时,只有43例(43%)应用了β-受体阻滞剂;在36例再次住院前,有12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出院时有19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在16例第3次住院前有7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出院时有9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结论:在我院CHF的治疗中,存在β-受体阻滞剂使用不规范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自1958年 Powell 等发现第一个β-阻滞剂——双氯异丙基肾上腺素(Dichloroisoprena-line,DCI)以来,β-阻滞剂已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具有不同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β-阻滞剂相继问世,临床使用的β-阻滞剂已达数十种(见表1)。  相似文献   

19.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应用现状,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水平。方法:随机抽选100例患者(共168次)住院病历,进行β-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分析。结果:100例在第1次住院时,只有43例(43%)应用了β-受体阻滞剂;在36例再次住院前,有12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出院时有19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在16例第3次住院前有7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出院时有9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结论:在我院CHF的治疗中,存在β-受体阻滞剂使用不规范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探讨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CaA)与β阻滞剂(β-blocker)联用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住院老年高血压LV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予ACEI,第二组予CaA+β阻滞剂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药物对血压、心率、LVH和心功能的影响.结果(1)两组药物均有明显降压作用P<0.01,CaA+β阻滞剂组心率较治疗前减慢,P<0.05;(2)治疗后3个月,PWT、IVST、LVDd、LVMI即有明显下降P<0.05~0.01;6个月时则有显著改变,P<0.01,但两组比较P>0.05;(3)A峰下降,E峰、E/A比值及EF明显升高,P<0.01;CaA与β阻滞剂联用组对EF的改善明显优于ACEI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CaA与β阻滞剂合用具有与ACEI同样的降压、逆转LVH及改善舒张功能的作用,但对EF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ACE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