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足-踝关节骨折合并外侧副韧带断裂的手术中用锚钉修复外侧副韧带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5月至2007年10月利用缝合锚钉治疗11例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足-踝关节损伤。踝部按Danis-Weber分型,其中1例A型,4例B型,2例C型,足部距骨骨折2例,跟骨骨折2例,据韧带损伤分型均为Ⅲ度韧带损伤。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示11例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1~16周,平均14.8周。按照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患足功能,本组优(90~100分)3例,良(75~89分)8例。按照Good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评价标准评价患足外侧韧带功能,达到Ⅰ级者2人,Ⅱ级者8人,Ⅲ级者1人。结论用缝合锚钉修复足-踝关节骨折伴外侧副韧带Ⅲ度韧带损伤是一种简单高效而并发症较少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06—2012—08,采用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18例,于近端骨折面内置入1或2枚锚钉,保持踝关节轻度外翻位,将锚钉尾线穿过外侧韧带复位并固定微小骨折块。结果18例术后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4.8个月。术后12周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AOFAS评分82-100分,平均92.9分;优11例,良7例。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基本恢复。结论采用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有助于恢复踝关节的功能及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进行异体韧带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采用微创切口异体韧带重建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测量对比术前术后距骨前移距离及距骨倾斜角度, 以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终末随访时前抽屉试验距骨前移[(3.65±0.56) mm], 低于术前[(12.27±1.51) mm, t=28.320, P<0.01];距骨倾斜角度[(3.41±0.79)°], 低于术前[(7.14±1.05)°, t=15.590, P<0.01];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的(57.15±4.25)分提高到术后终末随访时的(91.42±3.28)分(t=34.346, P<0.0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对疗效满意。结论微创切口异体韧带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手术方式创伤小, 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锚钉结合筋膜瓣在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手术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09—2011-09本院诊治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59例分为2组,采用腓骨筋膜瓣修复腓跟韧带和腓距前韧带45例(A组),只修复腓距前韧带14例(B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强生Fastin RC带线锚钉结合筋膜瓣移位重建腓距前韧带和腓跟韧带。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4~28个月,平均16.9个月。术后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按AOFAS评分标准,术前与术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59例中,优31例,良2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3.2%。结论采用骨锚钉结合筋膜瓣重建外踝韧带能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方法简便,术后功能恢复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张俊  王成林  曹华 《骨科》2020,11(1):82-85
目的总结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合并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诊疗体会。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们对12例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伴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采用闭合复位无头加压螺钉,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以锚钉在韧带附着点固定修补,术后行石膏外固定踝关节背伸轻度外翻位固定。2周后拆线并扶双拐带石膏托下地不负重行走,3~4周后去除石膏,支具保护下部分负重行走2周,8周后完全负重。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定疗效。结果 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12个月,平均10.5个月,伤口均达到Ⅰ期愈合,未出现伤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随访期间1例出现退钉情况。全部病人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8周,平均7.4周。术后6个月根据AOFAS系统评定,优10例,良2例。结论采用闭合复位无头加压螺钉联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合并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结合改良Brostr(o)m法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间收治16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19 ~31岁,平均23.6岁;均有踝关节外侧轻度肿胀、疼痛、不稳感,均为6个月以上的陈旧性损伤,而且经过3~6个月康复训练无改善,反复扭伤.均采用带线锚钉技术结合改良Brostr(o)m法修复,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采用Good 症状评级标准对患者术后主观感觉进行评估.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 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术后AOFAS踝与后足评分[(92.06±3.13)分]、距骨前移距离[(3.19±1.17) mm]、距骨倾斜角度(4.69°±1.35°)均较术前[(65.00±6.65)分、(11.38±2.23) mm、13.44°±2.25°]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Good症状评级标准:Ⅰ级8例,Ⅱ级6例,Ⅲ级2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中应用带线锚钉结合改良Brostr(o)m法解剖修复韧带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腓骨短肌前部治疗距腓韧带及跟腓韧带陈旧性损伤的临床疗效,寻找行之有效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重建方法。方法取腓骨短肌前部解剖重建距腓韧带及跟腓韧带,手术前后按踝关节系统评分(详见表1)。结果 2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5~24个月),在随访期间脚踝恢复情况良好,并且无明显复发情况。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51.3+3.5)分提高至术后(84.5±6.2)分,随访期间未发现踝关节不稳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腓骨短肌前部治疗距腓韧带及跟腓韧带陈旧性损伤,能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第三腓骨肌腱解剖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踝关节慢性外侧不稳定的技术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01月采用第三腓骨肌动力解剖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63例。在第三腓骨肌肌腱远端止点处切断,向近端游离至远侧伸肌支持带近端,向下牵拉肌腱,于距骨颈距腓前韧带附着点放置锚钉,缝合固定第三腓骨肌腱。于外踝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附着点分别建立骨道并相通,将移植腱游离端穿过骨隧道,拉紧肌腱,Swivelock锚钉固定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再在跟骨止点建立骨道,将移植腱游离端导入,Swivelock锚钉固定,重建跟腓前韧带。[结果]随访时间为8~28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的AOFAS评分,应力下影像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临床结果评定为优11例,良49例,可3例,优良率为95.24%。[结论]应用第三腓骨肌解剖重建外侧副韧带,创伤小,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用第三腓骨肌腱转位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联合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技术。[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5月25例(25踝)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距骨软骨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采取第三腓骨肌腱转位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记录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与踝关节评分(AOFAS HA score)评价踝关节功能,并行影像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I期愈合,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7.53±5.24)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MRI显示重建距腓前韧带良好,修复的距骨软骨均较术前影像改善,VAS由术前的(4.15±0.93)分降低至术后的(0.99±0.80)分,AOFAS HA评分由术前的(55.60±4.2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0.32±7.6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第三腓骨肌腱转位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联合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距骨骨软骨损伤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距骨侧锚钉联合内踝部金属垫片修复踝关节骨折合并的三角韧带深层断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5-08诊治的27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深层断裂。三角韧带断裂部位:距骨止点处断裂18例,体部断裂5例,内踝止点处断裂4例。对三角韧带深层断裂者用锚钉在距骨侧置钉,进行重建或修补,并于内踝内侧放置垫片以防止切割及松脱。末次随访时采用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25例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2(8~23)个月。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感染,切口及骨折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平均92.4(88~96)分,未出现踝关节内侧不稳定。结论采用距骨侧锚钉联合内踝部金属垫片修复踝关节骨折合并的三角韧带深层断裂的效果满意,操作相对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修补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踝关节内侧韧带结构损伤的患者行切开带线锚钉修补手术.结果 18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2~24个月.X线片显示胫距关节间隙正常.Baird踝关节功能评分为91~98(93.44±4.91)分,优12例,良6例.结论 带线锚钉修补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操作简单,可以避免踝关节不稳,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随访采用关节镜手术联合小切口辅助下缝合距腓前韧带缝合术式治疗的患者,分析此术式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近期疗效,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随访自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选择保守治疗无效的踝关节机械性不稳患者,排除功能性不稳、足踝部畸形等其他病史的患者。共纳入了西南医院关节外科63例应用关节镜手术联合韧带缝合术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患者。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术前与术后1年以上末次随访的踝关节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美国足踝骨科协会踝与后足(AOFAS)评分。 结果患者末次随访较术前踝关节VAS评分、AOFA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20.8,两者均P<0.01)。关节镜手术探查发现:合并软组织撞击征47例,撕脱性骨折24例,前踝骨性撞击征11例,距骨软骨损伤8例,关节游离体8例,腓骨肌腱脱位1例。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关节镜手术联合韧带缝合术治疗慢性外踝不稳,可以获得较理想的近期疗效。该联合方案,既可以应用关节镜微创术处理踝关节内合并损伤,又可以使用锚钉技术缝合距腓前韧带,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自体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的4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25~46(37.6±12.4)岁;左足15例,右足2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  相似文献   

14.
锚钉固定缝合治疗三角韧带陈旧性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锚钉固定重叠缝合治疗三角韧带陈旧性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17例三角韧带陈旧性损伤患者资料,男11例,女6例;年龄18~58岁,平均32.1岁;均有踝关节扭伤史,病程为7~25个月,平均14.2个月。患者术前均行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片、双足正、斜位X线片、MRI及B超检查。确诊为内侧三角韧带损伤后,患肢行踝关节镜检查再次明确诊断并清理关节内增生的滑膜及合并损伤的关节软骨。切开踝关节内侧间隙,清理韧带残端瘢痕组织,其中2例同时清理陈旧性内踝尖撕脱骨折片。将三角韧带深层断端缝合于内踝尖,三角韧带浅层重叠缝合于内踝骨膜,使用锚钉固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踝关节。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20.1个月。影像学与术中检查均发现三角韧带损伤且已瘢痕化。距骨-第一跖骨角及Saltzman位后足力线角分别从术前5.4°±1.8°和8.2°±2.6°降至术后4.0°±0.9°和5.3°±1.3°。AOFAS踝与后足评分,术前为平均(76.8±7.0)分 ,末次随访时为平均(94.1±3.3)分;其中优10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4.1%(16/17)。17例患者疼痛均有效缓解。末次随访时,无一例患者出现三角韧带再损伤。结论 锚钉固定缝合治疗三角韧带陈旧性损伤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中兴  许峰  陈焕诗 《骨科》2014,5(3):140-142
目的探讨利用带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Ⅲ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TwinFix带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Ⅲ度损伤24例,随访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并进行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0-18.0个月,平均14.2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后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带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Ⅲ度损伤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功能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8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7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切开组23例采用常规切开术式重建距腓前韧带(ATFL)和跟腓韧带(CFL),经皮组24例采用超声定位,经皮建立骨隧道重建ATFL和CFL。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围术期并发症、踝背伸-跖屈活动度(ROM)、AOFAS评分、VAS评分,应力位影像测量距骨前移度和倾斜度。[结果]术中切开组2例出现腓浅神经损伤。经皮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显著小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切开组术后4例切口边缘处坏死,而经皮组1例切口渗液。两组患者随访26~30个月,平均(27.39±2.51)个月。术后6个月时,经皮组ROM显著大于切开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AOFAS评分均显著增加,而VAS评分显著减少(P<0.001),但是两组相同时间点AOFAS评分和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力位X线测量方面,术后两组患者距骨前移距度和距骨倾斜角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01)。但是两组相同时间点在距骨前移距度和距骨倾斜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与常规开放手术相当,但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自体半腱肌肌腱结合可吸收界面螺钉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 应用同侧自体半腱肌肌腱结合可吸收界面螺钉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12例,男 7例,女 5例; 年龄 23~39岁,平均(29.4±4.8)岁; 病程 3~6个月。于外踝处钻孔,穿过编织的自体半腱肌肌腱,肌腱两端以可吸收界面螺钉分别固定在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的距骨及跟骨止点处。术后 6个月摄 X线片测量距骨位置,以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及足踝疗效评分(Foot and Ankle Outcome Score, FAO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 6~24个月,平均 12.3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距骨倾斜角由术前 15.43°±1.35°减小为术后 6个月 3.28°±1.17°,前抽屉试验距骨前移距离由术前(7.82±0.61) mm减小为术后 6个月(3.71±0.41) mm, 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66.92±5.63)分增加至术后 6个月(93.25±2.67)分,FAOS疼痛、其他症状、日常活动、运动、生活质量五项评分分别由术前(64.67±5.00)、( 59.50±5.35)、( 65.42±5.02)、( 52.42± 4.68)、( 65.58±4.32)分增加至术后 6个月(88.00±3.46)、( 83.75±4.37)、( 91.42±3.80)、( 87.92±3.26)、(93.17±2.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结合可吸收界面螺钉可以重建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稳定性,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其强度能满足运动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全踝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手术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82例踝关节慢性不稳定患者纳入课题分析中,治疗方式为全踝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手术,比较不同时间点踝关节慢性不稳定患者踝关节查体结果、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踝关节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踝关节跖屈角度、踝关节背伸角度、踝关节内翻角度、踝关节外翻角度较手术前有显著的好转(P0.001);Davis-Weber A、B、C型患者术后疼痛、异常步态、踝部支撑与自主功能、踝关节屈伸情况、最大步行距离和踝关节的稳定性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AOFAS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Davis-Weber A、B、C型术后患者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踝关节跖屈角度、踝关节背伸角度、踝关节内翻角度、踝关节外翻角度较术前有了显著的好转(P0.001)。术后随访两年,患者踝关节查体结果与术后相比,能够得到较为良好的维持,各项查体结果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及术后随访两年,均无显著的神经损伤、感染、皮缘坏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踝关节慢性不稳定患者采取全踝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手术进行治疗后,患者踝关节查体情况良好,术后AOFAS评分及VAS评分显著降低,临床效果显著,预后患者疼痛、踝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邱俊钦  林任  林伟  黄显贵  熊国胜 《中国骨伤》2015,28(12):1095-109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Ⅰ期异体肌腱重建并结合关节外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脱位合并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48例膝关节脱位患者,排除腘血管损伤,采用关节镜下Ⅰ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并结合关节外微创技术修复膝关节韧带损伤。男38例,女10例;年龄20~59岁,平均35.6岁;左膝22例,右膝26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 d~2周。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内侧副韧带(MCL)及后外侧复合体(PLC)损伤2例,ACL、PCL及MCL损伤36例,ACL、PCL及PLC损伤10例。合并腓总神经损伤4例。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Lysholm 评分以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2±6.3)个月,患者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明显改善,Lysholm评分由术前40.3±4.1提高为随访时87. 0±6.4.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肌腱Ⅰ期重建膝关节脱位并多韧带损伤,能较好地恢复关节稳定性,保留关节功能。术前训练指导及术后个体化康复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石慧生  孙晋  马佳  张晟  刘晓华  姜博  李妍  张磊 《中国骨伤》2021,34(2):143-147
目的:探讨单隧道悬吊固定解剖重建外侧韧带复合体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 年 1 月至2018 年12 月行单隧道悬吊固定踝外侧韧带复合体解剖重建的23 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 例,女16 例;年龄17~33(26.0±4.3)岁;Kellgren-Lawre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