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配合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经常规护理,观察组经手术配合护理,再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8.3±5.3)min,骨折愈合时间为(15.2±2.7)周,弃拐行走时间为(11.2±3.0)周,VAS评分为(2.1±1.2)分,Harris评分为(87.3±7.7)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并给予手术配合护理,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控制出血量,促进骨折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PFNA治疗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分组研究,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实施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观察组实施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3.8±10.2)min、(145.8±57.3)mL、(12.1±2.7)d、(4.1±0.8)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94.7±11.6)min、(342.6±102.4)mL、(37.2±7.4)d、(8.3±0.7)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术后患者还可以尽早开展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解放军第八二医院骨科收治的48例行DHS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8例行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66±16)min比(90±20)min,(290±61)m L比(390±56)m L,(129±28)m L比(183±22)m L,(15±3)周比(22±3)周,(13±4)d比(19±7)d](P<0.01)。观察组治疗后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为93.75%(45/48),高于对照组的72.92%(35/4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3/48),低于对照组的27.08%(13/48)(P<0.05)。结论对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AO A3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AO A3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6.78±1.32)cm、术中出血量(217.94±23.39)m L、手术时间(60.03±2.46)min及术后负重时间(15.15±3.26)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切口长度(12.13±2.54)cm、术中出血量(321.35±24.25)m L、手术时间(78.13±2.87)min及术后负重时间(22.68±3.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且术后2个月髋关节优良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更有利于AO A3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手术时间短,切口较小,促进了骨折痊愈,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9):795-797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5年3月在黄河三门峡医院就诊的1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行短重建髓内钉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Barthel指数评分、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透视次数、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5.0%)高于对照组(85.0%)(P<0.05),术后1、6、12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及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有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而且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和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确诊为股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行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照组行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试验组手术平均时间(60±25.5)min,出血(74.3±10.4)mL,愈合时间(12±3.4)周;对照组手术时间(78.3±20.5)min,出血(126.6±19.8)mL,愈合时间(14.7±2.8)周.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解剖型锁定接骨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6月辉县市中医院7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组,各37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术治疗,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切口长度、失血量、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失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0.27%(26/3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4/37),低于对照组的32.43%(12/37)(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效果良好,切口小,出血少,骨折愈合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PFNA(股骨近端防旋加锁髄内钉)与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7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观察,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9月-2019年9月,本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Camma钉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钉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2.58±13.92)分钟,手术失血量为(130.18±47.33)ml,住院时间为(9.38±1.33)天,其各项手术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3.62±2.17)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6),但其Harris评分达到了(77.36±3.82)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未见显著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4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与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恢复速度相当,但前者稳定性更好,对患者损伤较小,有利于恢复患者关节功能,且并发症较少,适应证广泛,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解剖锁定钢板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整群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4例,将其分成两组,各37例,对照组选取解剖锁定钢板进行治疗,观察组选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为16.2%(6/3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7%(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选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治疗操作简便,手术时间较短,创口小,并发症出现率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应用PFNA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一年对所有患者进行复查,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3.5±10.8) min和(10.3±2.4)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4.2±13.7) min和(12.2±2.8) d,术中出血量为(185.5±43.5) 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23.2±62.6)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6%(2/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4%(1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年复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7.23%(41/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3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显著,与DHS相比,其具有创伤小、临床并发症少、预后恢复快等特点,可以作为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方新友 《中外医疗》2016,(24):20-2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髋部螺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住院时间、Harris评分、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Ward三角、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分别为(0.875±0.022)、(1.009±0.062)、(0.880±0.032)g?cm-2,对照组分别为(0.646±0.010)、(0.799±0.017)、(0.684±0.022)g?cm-2,3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提升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骨密度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与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取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3月—2020年12月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与B组, 各41例,A组行全麻,B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比2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   B组置入喉罩、手术开始5 min、术毕时的动脉压[(94.70±3.83)mm Hg、(96.64±4.05)mm Hg、(98.10±3.16)mm Hg]均高于A组,心率[(88.98±5.54)次/min、(84.17±3.86)次/min、(79.76±4.02)次/min)]均低于A组,P < 0.05;B组术后的血清皮质醇、心钠素、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11.85±1.72)μg/dL、(0.28±0.02)nmol/L、(37.13±5.95)ng/L、(154.71±45.87)ng/L)]均低于A组,P < 0.05;B组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413.03±66.19)mg、(9.86±1.62)min、(12.58±2.79)min)]均少于A组,P < 0.05;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32%)低于A组(24.39%),P < 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与应激反应的影响轻微,且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Gamma—Ⅲ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院骨科住院IFF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PFNA组42例和Gamma—Ⅲ钉组44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卅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参考Parker髋关节功能标准对髋关节功能结局进行评判,并观察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的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伤口严重感染和皮缘坏死。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70.O±16.5)rain、(82.5±22.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0±30)mL、(150±40)mL,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3.2±2.5)周、(14.5±2.0)周,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8.1%和88.6%,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2/42)和6.8%(3/4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与Gamma—Ⅲ钉均町作为治疗老年不稳定型IFF患者的理想方法,PFNA手术操作更简单、手术创伤相对小,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Gamma钉、PFNA和InterTan三种髓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患者股骨头旋转与固定钉滑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采用上述三种髓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2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采用3代Gamma钉固定技术,50例采用PFNA固定技术,41例采用InterTan固定技术。统计分析三组患者在放射学上的Evans-Jensen分型、术后4周固定钉滑脱量与股骨头旋转率。结果 Gamma钉、PFNA、InterTan三组患者术后4周的固定钉滑脱量分别为(4.40±1.21) mm、(4.35±1.43) mm、(4.18±1.36)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周股骨头旋转率分别为22.6%(7/31)、8.0%(4/50)、2.4%(1/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患者,其股骨头旋转与固定钉滑脱量无关,而与近端固定钉的防旋特性(或设计特性)有关。InterTan可能更适合用于高Evans-Jensen分型的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5.
舒本林 《医学综述》2014,(24):4592-4594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安岳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5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半髋关节置换组(n=32)及髓内钉固定组(n=33),半髋关节置换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髓内钉固定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内科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为(94.9±14.6)min,髓内钉固定组手术时间为(106.2±18.7)min,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短于髓内钉固定组(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为(436.4±37.6)m L,髓内钉固定组术中出血量(419.6±40.2)m L,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内科并发症发生率为9.4%,髓内钉固定组内科并发症发生率为30.3%,半髋关节置换组内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髓内钉固定组(P<0.05)。术后12个月半髋关节置换组髋关节功能分级优于髓内钉固定组(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中,应用改良的经皮导入主钉导针结合纯侧位透视技术,简化PFNA操作步骤。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常规PFNA内固定技术与改良的经皮导入导针结合纯侧卧透视的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随访到的共60例患者,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尖顶距、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评分等指标。结果:经皮导入导针结合纯侧卧透视的改良PFNA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透视时间分别为(70.5±12.5) min、(34.9±6.1) mL、(63.6±9.7) s,常规PFNA内固定组则为(80.6±17.1) min、(47.8±6.7) mL、(68.5±8.7) s,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6、0.013、0.022)。在尖顶距、术后髋关节功能和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子尖处的骨折线对于部分转子间骨折可能是一个天然的进针点,经皮先导入主钉导针结合术中纯侧位透视,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中透视时间,使PFNA操作更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7.
柏冰  侯志勇 《海南医学》2014,(13):1921-1923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在绝经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90例人住我院骨科的绝经后股骨转子问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三组各30例,分别给予动力髋螺钉(A组)、股骨近端髓内钉(B组)及Gamma钉(C组)内固定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并随访6个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B组和C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0.00%,96.67%,93.33%,Harris评分分别为(79.24±2.13)分、(82.42±2.64)分、(79.23±2.15)分,三组的优良率和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时间为(101.24±6.13)min、术中出血量为(521.3±191.11)ml,明显高于B组的(82.42±6.64)min和(319.4±142.02)ml,C组的(90.23±6.15)min和(321.3±131.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5.33±2.11)d、(15.04±1.93)d、(14.63±2.21)d,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2.02±2.51)周、(11.22±2.21)周、(11.13±2.13)周,三组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髓内翻、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的例数最多,其次为C组,B组并发症的发生最少。结论在治疗绝经后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方法中,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的总体疗效好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OI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65例老年OIF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33例)采取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骨密度变化、Harris评分、骨折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差异。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多,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1);而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和功能锻炼时间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相比术前,两组患者术后骨密度均显著改善(P<0.0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骨密度的组间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骨折愈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骨折愈合率和Harris评分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相比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老年OIF患者应用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治疗可促进早期骨性愈合,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但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因此临床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以更好地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永文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12-13,100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5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股骨转子间骨折分类标准(AO31.A1-A3),分别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组)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组)手术方式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并参照Harris评分标准测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4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时间12.5个月,其中PF-LCP组25例,PFNA组23例。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PF-LCP组(P〈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康复(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均能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临床应该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适合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种术式的优劣。方法选取禹城市人民医院2009年05月至2012年03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者121例,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其中68例,分别应用LCP及PFNA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LCP内固定组:手术时间69.35±13.47 min(50~125 min),出血量182.37±21.42 ml(120~350 ml),完全负重时间9.78±1.32周,骨折愈合时间15.34±0.35周,Harris髋关节评分:优32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4.4%;PFNA内固定组:手术时间68.23±12.31 min(50~135 min)、出血量121.82±15.63 ml(80~200 ml),完全负重时间8.15±1.23周,骨折愈合时间15.42±0.45周,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6.8%。结论 PFNA和LCP是两种常用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方面 PFNA组明显优于LCP组,但具体术式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医师的技术经验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