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光眼是常见致盲眼病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青光眼致盲占盲人总数的5.3%~11%,为降低青光眼致盲率,保护青光眼患者视功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眼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作者在1989~1991年防盲治盲工作中查出青光眼289例,失明10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65例住院青光眼患者的构成及致盲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玉萍  江跃 《安徽医学》2006,27(4):317-318
目的了解最近5年住院青光眼患者的病型构成、年龄、性别、职业分布及致盲率。分析探讨致盲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1~2005年入院的青光眼患者265例病历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65例青光眼患者中原发性青光眼193例,占72.83%;继发性青光眼71例,占26.79%;先天性青光眼1例,占0.38%。原发性青光眼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3例,开角型青光眼9例,分别占原发性青光眼62.69%、32.64%、4.66%。265例患者中男121例,女144例。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女性占70.25%(85/121)。年龄分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平均年龄62.83岁,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9.86岁,开角型青光眼44.11岁。职业分布:农民165例(65.48%),工人41例(16.27%)。致盲率:双眼盲10.88%,单眼盲40.93%。结论近5年住院青光眼患者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为主,多为老年女性,农民、工人占80%以上,致盲率高。应加强宣传和普及青光眼的防治知识,做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病,也是世界上第二大致盲眼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常见致盲眼病分为不可避免盲与可避免盲,可避免盲又分为可治愈盲(如角膜病、白内障)与可预防盲(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就可控制病情发展,并使绝大多数患者能保持有用视力[1]。做好青光眼早期筛查和干预治疗,提高原发性青光眼的检出率和降低青光眼的致盲率是眼病防治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每位眼科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研究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致盲眼病,我国原发性青光眼的患病率约为0.21%~1.75%,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40%。因青光眼致盲的人数占全体盲人的5.3%~21%。根据作者对1503例住院青光眼病人的统计,各类原发性青光眼的致盲率均略高于30%。因此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其发病机理的研究,对防盲治盲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检查了705例(1409只眼)糖尿病患者,对眼局部致盲原因和与盲有关全身因素进行了分析。双眼盲77例,占10.9%,单眼盲139例,占19.7%。盲目眼的局部原因以DR居首位,其中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为主要致盲眼疾。全身相关因素显示,尿蛋白、收缩压、性别及病程与盲目密切相关,血糖与盲亦相关。  相似文献   

6.
青光眼日益成为21世纪最重要致盲眼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因青光眼致盲的病人会越来越多,青光眼急性发作可导致不可逆盲[1].现就原发性青光眼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早期诊断、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由于卫生工作的开展,文化水平的提高,传染性眼病逐渐被控制,其对视力的危害日益减少,因此近年来青光眼成了重要的致盲原因。本省1976~1977年曾在农村居民中进行了十万人的眼病普查普治工作。在被检的104837人中,双眼盲350人中青光眼170只眼,占24.28%,居致盲原因的首位。该病早期症状不明显,甚至无自觉症状,因此进行青光眼普查是十分必要的。按全国青光眼协作组的要求,于1983年秋在省级单位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根据WHO 标准视力在0.05或3米指数以下为盲。本文对住院561例盲人进行原因分析,致盲率为40.5%,治疗后复明率为35.6%。从561例致盲原因中非惑染性疾病占51%居第一位,眼外伤27%占第二位。这基本上符合文献报导非感染性疾病上升到致盲的首位。不同的是本区是边远山区,基层极度缺乏眼科医生,象青光眼,眼外伤得不到早期诊治而致盲。所以当务之急是培养基层眼科医生并积极开展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以及眼外伤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约有700万青光眼患者,其中570万单眼盲,170万双眼盲。青光眼的防治已成为公共卫生的重要课题。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angle-closure glauconla,PACG)是我国青光眼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0.
许多调查研究表明 ,青光眼的发病率随受检人口的年龄增加而升高。据 1 987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进行盲及低视力的抽样调查表明 ,我国双眼盲的患病率为 0 .43 % ,其中青光眼占 8.80 % ,是眼科主要致盲眼病之一[1 ] 。笔者通过对 53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 ,体会到除及时发现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外 ,预防青光眼发生是防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临 床 资 料  本组 53例 ,女 3 0例 ,男 2 3例 ,年龄 45岁~ 73岁。有头痛病史 1 2例 ,高血压病史 7例。观察与护理1 临床分期及处理1 .1 临床前期 患者一眼曾有过青光眼急性发作 ,另一眼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青光眼的住院病人5年构成和视力损害情况。方法:分别对2005~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医院眼科住院患者中不同类型青光眼的构成及视力损害情况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568例患者中,原发性青光眼469例(82.57%),继发性青光眼76例(13.38%),先天性青光眼8例(1.41%),不确定15例(2.64%)。原发性青光眼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50例(53.3%),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75例(37.3%),开角型青光眼44例(9.4%)。原发性青光眼中双眼盲发生率7.9%(37/469),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致盲分别占35.1%(13/37)、54.1%(20/37)、10.8%(4/37);低视力发生率16.8%(79/469),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致盲率分别是46.8%(37/79)、30.4%(24/79)和8.9%(7/79)。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院住院青光眼患者中的主要类型,而住院闭角型青光眼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居多且视力损害重,如能加强和规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防治和急诊处理,可大幅度降低青光眼的致盲率。  相似文献   

12.
眼科学     
步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眼科学界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非常活跃 ,学科发展取得很大进展。现就主要进展概述如下。1.防盲治盲和眼病流行病学 :在北京顺义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5 0岁以上人群的白内障患病率为2 3 31% ,白内障是高龄者的致盲眼病 ,白内障盲所造成的社会负担较重[1] ;5 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 2 0 7% ,在青光眼患者中双眼盲和双眼低视力的比例分别高达 16 %和2 3 % ,这表明青光眼是严重的致盲眼病[2 ] 。广东梅县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 ,致盲和致低视力的原因均以白内障居首位[3] 。结合初级卫生保健开展初级眼保健…  相似文献   

13.
尚宏  陈杰  韩秀清 《吉林医学》2009,30(14):1457-1458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系房角关闭,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急骤升高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是眼科急症之一,此病多为中老年患者。如治疗不及时,致盲率极高。随着老龄化社会临近,传染性眼病控制力度加强以及白内障手术的普及,闭角型青光眼的致盲率在眼科疾病中呈上升趋势。根据青光眼流行病学资料,2000年全世界有6.68千万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其中520万已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对降低致盲率有重要意义;观察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收集3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资料,总结提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愈率的护理体会.结果 全部术眼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术后视力变化不显著,全部术眼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争分夺秒的抢救.专业化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愈率.降低致盲率,手术治疗成功与围术期的护理密不可分,综合护理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青光眼是一种常见效盲眼病.由于传染性眼病的被逐渐控制和人口老龄化,使青光眼患者致盲比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房角关闭引起急性眼压病理性升高,导致病理性视野缺损和视神经萎缩等视功能减退的致盲眼病,一旦确诊应及早治疗[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严密观察、精心护理能减轻患者的思想恐惧及病痛,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致盲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门诊患者中≥60岁人群中眼疾患病率及其致盲与低视力的原因。方法将2007年1—12月我院眼科门诊患者2556例中≥60岁的患者634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WHO盲与低视力标准,由专门眼科医生作外眼、前房、晶状体、眼底等检查,对所有视力〈0.3的患眼进行主要病原诊断及治疗。结果就诊634例中,盲及低视力患病率占10.57%,致盲及低视力的主要眼病依次为白内障(6.94%)、视网膜及视神经病变(1.58%)、角膜疾病(0.95%)、玻璃体病(0.79%)、青光眼(0.32%)。结论白内障仍占致盲和低视力病因的首位,今后防盲、治盲的重点应是白内障的手术复明。  相似文献   

16.
王凤云 《中原医刊》2005,32(22):13-14
目的探讨洛阳地区儿童、青少年时期盲和低视力的原因,以确定潜在的早期防治和康复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全国残联低视力康复门诊登记表,对2004年洛阳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中35名盲生进行调查,并对致盲原因及视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5名学生中,盲和低视力者占97.14%。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为:先天性小眼球、小角膜、虹膜缺损、眼球震颤(15例,42.86%)、视网膜色素变性(5例,14.29%)、先天性青光眼(4例,11.43%)、先天性白内障(3例,8.75%)等。结论遗传因素是主要的致盲原因;学生中存在大量有残余视力者,进行视力康复及分班教学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是严重的致盲眼病之一[1],也是眼科急症.其致盲率占8.8%[1],而误诊和漏诊又是青光眼致盲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改善视功能的关键.由于青光眼的临床现复杂多样,易发生误诊.如东县人民医院2002~2007年收治150例青光眼患者,现将首诊被误诊或漏诊的青光眼36例共40眼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青光眼是致盲率比较高的常见眼病。据国际防盲协会报告,在各种致盲的原因中,青光眼占首位(占24.2%)。视神经萎缩是青光眼引起失明的主要病理变化。因此深入探讨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的各种因素,对防治青光眼致盲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1971—1980年10年间我科住院原发性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孙艳芳 《新疆医学》2011,41(Z1):48-49
原发性青光眼是指病因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一类青光眼。根据眼压升高时前房角的状态分为闭角型(PACG)和开角型(POAG)。由于种族和眼球结构方面的差异,我国以闭角型居多。我国目前青光眼的患病率为0.21~2.25%。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公布的全球盲和视力损伤的资料表明,青光眼是继白内障之后的第二位致盲主要原因,其占盲人总数的12%。由于白内障盲人可以经过手术治疗恢复视功能,因此,防治不可逆转的致盲性眼病——青光眼则显得更为重要。目前,我们尚无任何措施可以预防青光眼的发生,但  相似文献   

20.
1青光眼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 青光眼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视神经病变,其特征是视盘与视野进行性损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第二大致盲眼病、不可逆性盲最主要的原因.Quigley等[1]根据世界各地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研究,用联合国2010年和2020年世界人口推算,2010年全球青光眼人数将达到6 050万,女性及亚洲地区将占有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